高效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650861阅读:来源:国知局
,该风机箱左板和风机箱右板上设置有网状过风孔,经过初级滤芯200过滤的空气从风机箱过风孔进入风机300的吸风口。该风机箱310还包括与风机箱左侧板和风机箱右侧板连接的风机箱顶板312,风机300安装固定于风机箱顶板312上,且风机排风口可设置于风机箱顶板312上,可将经过初步过滤的空气排出。另外,该风机箱310还包括用于密封风机300的风机箱前板和风机箱后板(图中未示意出),该风机箱前板和风机箱后板固定于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以及底板140上,使风机箱310与净化器的壳体框架之间形成密封性良好的结构,有效隔开进风口和出风口,避免净化过的空气和未净化的空气混合,保证了空气净化纯度。且上述的风机箱、滤网箱及顶盖可设置为塑胶件。
[0032]该高效空气净化器通电工作时,设置在风机箱310中的离心风机300转动,空气从风机吸风口沿着风机的叶轮叶片流向风机排风口,在风机吸风口处形成真空,室内空气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从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上设置的进风口以及风机箱310上设置的过风孔进入风机,而从两侧进入风机的空气在穿过设置于侧板和风机箱之间的初级滤芯200时,会过滤掉空气中的大颗粒灰尘、毛发,并在风机叶轮中获得能量后源源不断地送到风机排风口。
[0033]而且,在上述的风机箱顶板312上部(即风机排风口上部)还设置有UV组件400,该UV组件400包括涂覆光触媒的骨架和紫外灯(图中未示意出)。涂覆有纳米级1102为主体材质的光触媒,光触媒在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的照射下,可以有效地降解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TVOC等污染物,并具有高效广泛的消毒性能,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即从风机箱顶板312上排出的经过初级过滤的空气,在UV组件400的作用下可去除空气中的甲醛、苯、氨等有害气体。
[0034]在UV组件400和出风口 152之间设置有复合滤芯500,该复合滤芯500包括与风机箱310嵌合密封的滤网箱510,该滤网箱510分为两层,包括并列设置于滤网箱510中的活性炭吸附层520和高效滤网层530,该活性炭吸附层520设置有活性炭,而该高效滤网层530设置有加厚高效HEPA过滤网。该滤网箱510还包括滤网箱前门(图中未示意出),可将滤网箱510打开或关闭,方便安装及更换活性炭吸附层520和高效滤网层530。在活性炭吸附层520和高效滤网层530的上下两层贴有密封条,将滤网装进滤网箱510后,关上滤网箱前门,滤网箱前门将两个滤网层压紧在滤网箱中,使滤网层与滤网箱之间形成密封。而且,风机箱310和滤网箱510紧密结合,使风机300从排气口排出的空气在经过UV组件400过滤后,都能进入滤网箱510中进行再次过滤,而且复合滤芯500的活性炭吸附层520能够吸附空气中甲醛、异味气体等,高效滤网层530能进一步去除空气中的病菌和细微颗粒。即粗过滤的空气经过UV组件400后进入活性炭吸附层520,经活性炭吸附后进入高效滤网层530,经过高效滤网层530的洁净空气从净化器的顶部出风口 152排向室内,进风和出风的方向使室内的整个空气形成两个循环,有效净化整个室内的空气。
[0035]而且,该净化器壳体还包括控制装置600,该控制装置600包括控制电路(图中未示意出),以及与控制电路连接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和气味传感器620,并且控制电路安装于顶盖150内,而空气质量传感器620和气味传感器(二者安装在一起,在此不做详细区分)安装于第一侧板110或第二侧板120上。具体地,将空气质量传感器620和气味传感器安装于第一侧板110或第二侧板120后面同一位置处,并在第一侧板110或第二侧板120上开设有小孔,通过该小孔传感器能检测到室内空气质量。因此,通过在顶盖150内部装设控制电路,并在侧板上安装空气质量传感器620和气味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室内的空气质量,根据室内的空气质量自动调节设备的工作模式。控制装置600还包括设置在顶盖150上与控制电路连接的控制面板(图中未示意出),控制面板包括控制按钮和显示屏。将控制面板装在顶盖150上部,方便对高效空气净化器进行操作控制和查看设备运行状况。且该控制面板设置于顶盖150的中间位置,而出风口 152设置在顶盖150的顶部两侧位置,互不干扰。
[0036]该控制装置600还包括与控制电路连接的压力传感器610,该压力传感器610的取样点设置在顶盖150的出风口 152处,可以实时检测出风口的压力,用于判断滤芯(包括初级滤芯和复合滤芯)的使用情况,从而检测滤芯的过滤情况,当滤芯塞满烟尘时,滤芯阻力加大,风机300出口处的压力升高,压力传感器610就发出信号提醒更换滤芯。而且,该控制装置600还包括安装于风机箱310底板上的微动开关630,微动开关630与前板180连接,同时微动开关630与电源连接。微动开关630可由前板180触动,在前板180打开时,能够自动切断设备电源,保护使用者人身安全。
[00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空气净化器,具有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进风口设置在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上,出风口设152置在顶盖150上。该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处均设置有一个初级滤芯200,两个初级滤芯200之间设置有风机箱310,风机300安装于风机箱310中,风机箱310的顶部设置有UV组件400,复合滤芯500设置在UV组件400和顶板130之间。风机300工作时,将空气从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上设置的进风口吸入,先在进风口处先去除大颗粒物体,再经过初级滤芯200初步过滤掉空气中的较细小颗粒灰尘,然后经过UV组件400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再经过复合滤芯500进行精细过滤,去除异味和细菌,最后得到清新洁净空气,并从顶盖150上设置的出风口 152排出。将进风口分别设置在高效空气净化器的两侧板上,将出风口设置在顶盖150的顶部和两侧,实现两侧进风和多侧出风的模式,使设备进、出风更加高效合理,提高了空气净化效率。
[003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高效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器壳体,安装于所述净化器壳体内的初级滤芯、风机和复合滤芯,以及安装在所述净化器壳体上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风机连接; 所述净化器壳体包括连接围设成筒状壳体框架的第一侧板、顶板、第二侧板、底板,以及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框架前后两侧的前板和后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下部均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顶板上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两侧及顶部均开设有出风口 ; 所述初级滤芯、风机和复合滤芯设置于所述底板和顶板间,且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进风口处各设置有一个初级滤芯,所述风机设置在两个所述初级滤芯间,所述复合滤芯设置于所述风机和顶板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均设置为网状开口,而所述出风口设置为条状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和复合滤芯之间还设置有UV组件,所述UV组件包括紫外灯和涂覆有光触媒的骨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所述初级滤芯间的风机箱,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风机箱内,且所述UV组件设置在所述风机箱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包括与所述风机箱嵌合密封的滤网箱,以及并列设置于所述滤网箱中的活性炭吸附层和高效滤网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滤网上挡板和滤网下挡板,所述初级滤芯卡设于所述滤网上挡板和滤网下挡板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效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和气味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安装于所述顶盖内,而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和气味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板上的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前板连接,同时所述微动开关与电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上与控制电路连接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控制按钮和显示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效空气净化器,包括净化器壳体,安装于所述净化器壳体内的初级滤芯、风机和复合滤芯,以及安装在所述净化器壳体上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风机连接;所述净化器壳体包括依次连接围设成筒状壳体框架的第一侧板、顶板、第二侧板、底板,以及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框架前后两侧的前板和后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下部均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顶板上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两侧及顶部均开设有出风口。可解决目前单侧进风和单侧出风,进风和出风效率低下使总体净化效率低下的问题。
【IPC分类】F24F13-28, F24F11-02, F24F1-02
【公开号】CN204358865
【申请号】CN201420806208
【发明人】冯广辉, 程雷波, 杨醒锋, 罗章陶
【申请人】广州广冷华旭制冷空调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