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导热效率的虹吸导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510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提高导热效率的虹吸导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虹吸导热管,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导热效率的虹吸导热管。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不管在夏季还是冬季,均能吃到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现有技术中,种植户主要是通过大棚来提高大棚内的温度,进而改善蔬菜的种植温度,然而该种方式不仅花费大、容易损坏,升温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虹吸导热管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导热效率的虹吸导热管。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提高导热效率的虹吸导热管,包括:大换热管及安装于大换热管内的小换热管,所述大换热管的一端设有与大换热管相焊接的第一端盖,所述大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与大换热管相焊接的第二端盖,所述小换热管穿过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并与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相焊接,所述大换热管内设有数个用于支撑小换热管的管支架,所述大换热管与小换热管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第一端盖上安装有凸伸入真空腔内的第一逆止阀,所述第二端盖上安装有凸伸入真空腔内的第二逆止阀,所述真空腔的底部设有扩散剂,所述小换热管与热源机或冷源机相连接,所述大换热管、小换热管、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小换热管的圆心与大换热管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小换热管的圆心位于大换热管的圆心的下方,所述小换热管的内壁设有沿轴向排布的数根第一凸条及与第一凸条间隔排布的第一凹槽,所述大换热管的内壁设有沿轴向排布的数根第二凸条及与第二凸条间隔排布的第二凹槽,所述大换热管的外壁设有数个翼片,所述翼片与大换热管的外壁相焊接。
[0006]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可提高导热效率的虹吸导热管中,所述大换热管、小换热管、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均由不锈钢或铝合金制成。
[0007]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可提高导热效率的虹吸导热管中,所述管支架由高强度ABS材料制成。
[0008]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可提高导热效率的虹吸导热管中,所述管支架包括与大换热管内壁相焊接的立架及用于支撑小换热管的横架,所述立架与横架相垂直。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小换热管的内壁设有沿轴向排布的数根第一凸条及与第一凸条间隔排布的第一凹槽,所述大换热管的内壁设有沿轴向排布的数根第二凸条及与第二凸条间隔排布的第二凹槽,所述大换热管的外壁设有数个翼片,所述翼片与大换热管的外壁相焊接,从而大大提高了小换热管及大换热管的导热面积,进而使小换热管及大换热管的导热效率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虹吸导热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虹吸导热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1及图2中:1、大换热管,2、小换热管,3、第一端盖,4、第二端盖,5、管支架,6、立架,7、横架,8、真空腔,9、第一逆止阀,10、第二逆止阀,11、扩散剂,12、第一凸条,13、第一凹槽,14、第二凸条,15、第二凹槽,16、翼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0015]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16]参图1及图2所示,一种可提高导热效率的虹吸导热管结构,包括:大换热管I及安装于大换热管I内的小换热管2,所述大换热管I的一端设有与大换热管I相焊接的第一端盖3,所述大换热管I的另一端设有与大换热管I相焊接的第二端盖4,所述第一端盖3及第二端盖4的作用是防止灰尘进入逆止阀,所述小换热管2穿过第一端盖3及第二端盖4并与第一端盖3及第二端盖4相焊接,所述大换热管I内设有数个用于支撑小换热管2的管支架5,所述管支架5包括与大换热管I内壁相焊接的立架6及用于支撑小换热管2的横架7,所述立架6与横架7相垂直。因为小换热管2太长会产生较大扰度,小换热管2内的热水流动产生共振,影响虹吸导热管寿命,因此管支架5的设置能够防止较长管产生扰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支架由高强度ABS材料制成。所述大换热管I与小换热管2之间形成真空腔8,因为在真空状态下热交换损失最少。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盖3上安装有凸伸入真空腔8内的第一逆止阀9,所述第二端盖4上安装有凸伸入真空腔8内的第二逆止阀10,所述真空腔8的底部设有扩散剂11,所述扩散剂11的作用是产生聚合反应热量传递,所述扩散剂11是通过第一逆止阀9及第二逆止阀10添加到真空腔8内的,所述第一逆止阀9及第二逆止阀10的另一个功能是给真空腔8抽真空。所述扩散剂11的液面高度从大换热管I的底部起测量,对于常温采暖、制冷,所述小换热管2与热源机或冷源机相连接,所述大换热管1、小换热管2、第一端盖3及第二端盖4均由金属材料制成,一般情况下,所述大换热管1、小换热管2、第一端盖3及第二端盖4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对于要求较高的换热环境也可选择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大换热管与端盖之间、小换热管与端盖之间、逆止阀与端盖之间均采用高频或自融焊接,所述小换热管2的圆心与大换热管I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小换热管2的圆心位于大换热管I的圆心的下方。所述小换热管2的内壁设有沿轴向排布的数根第一凸条12及与第一凸条12间隔排布的第一凹槽13,所述大换热管I的内壁设有沿轴向排布的数根第二凸条14及与第二凸条14间隔排布的第二凹槽15,所述大换热管I的外壁设有数个翼片16,所述翼片16与大换热管I的外壁相焊接,从而大大提高了小换热管及大换热管的导热面积,进而使小换热管及大换热管的导热效率大大提升。
[0017]本实用新型中的虹吸导热管采暖时的工作原理为:热源机(可以为太阳能、光伏热能、热导热能和燃料热能中的一种或多种)所产生的热水(50-60 °C)通过热水系统的热水泵注入小换热管2中循环,小换热管2内热水源温度不断升高。通过小换热管2管壁导热给扩散剂11加热,由于扩散剂11具有高效聚热作用使得扩散剂温度迅速提高,向外不断传递热量。扩散剂温度不断通过大换热管I管壁向周围导热,有些扩散剂向管壁外不断扩散热量,这部分扩散剂温度也不断下降形成冷凝液温度并沿大换热管I内壁不断回流到大换热管底部,在不断吸收小换热管2管壁热量后再通过大换热管管壁与环境温度不断交换,这样不断循环,放热冷凝,环境温度不断升高,最终达到预想的环境温度。
[0018]本实用新型中的虹吸导热管制冷时的工作原理为:冷源机(冷水机组)所产生的冷水(+10---15°C)通过冷水系统的循环水泵注入小换热管2内,经过循环,小换热管2内冷水源水温不断下降,通过小换热管2管壁导热给扩散剂11,从而使得扩散剂11温度迅速下降,扩散剂温度不断通过大换热管I管壁向周围吸热,扩散剂温度也不断与环境温度交换,从而实现制冷,如果环境相对湿度较大,这样使得大换热管表面温度不断下降到露点形成液态膜将沿着大换热管外壁下部流出,形成冷凝水。这部分水将按特定收集器回收再利用。
[0019]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主权项】
1.一种可提高导热效率的虹吸导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换热管及安装于大换热管内的小换热管,所述大换热管的一端设有与大换热管相焊接的第一端盖,所述大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与大换热管相焊接的第二端盖,所述小换热管穿过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并与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相焊接,所述大换热管内设有数个用于支撑小换热管的管支架,所述大换热管与小换热管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第一端盖上安装有凸伸入真空腔内的第一逆止阀,所述第二端盖上安装有凸伸入真空腔内的第二逆止阀,所述真空腔的底部设有扩散剂,所述小换热管与热源机或冷源机相连接,所述大换热管、小换热管、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小换热管的圆心与大换热管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小换热管的圆心位于大换热管的圆心的下方,所述小换热管的内壁设有沿轴向排布的数根第一凸条及与第一凸条间隔排布的第一凹槽,所述大换热管的内壁设有沿轴向排布的数根第二凸条及与第二凸条间隔排布的第二凹槽,所述大换热管的外壁设有数个翼片,所述翼片与大换热管的外壁相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导热效率的虹吸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换热管、小换热管、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均由不锈钢或铝合金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导热效率的虹吸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支架由高强度ABS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提高导热效率的虹吸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支架包括与大换热管内壁相焊接的立架及用于支撑小换热管的横架,所述立架与横架相垂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提高导热效率的虹吸导热管,包括:大换热管及小换热管,所述大换热管的一端设有第一端盖,所述大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端盖,所述大换热管内设有数个管支架,所述大换热管与小换热管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第一端盖上安装有第一逆止阀,所述第二端盖上安装有第二逆止阀,所述真空腔的底部设有扩散剂,所述小换热管与热源机或冷源机相连接,所述小换热管的内壁设有数根第一凸条及与第一凸条间隔排布的第一凹槽,所述大换热管的内壁设有数根第二凸条及与第二凸条间隔排布的第二凹槽,所述大换热管的外壁设有数个翼片,从而大大提高了小换热管及大换热管的导热面积,进而使小换热管及大换热管的导热效率大大提升。
【IPC分类】F28D15-02
【公开号】CN204574898
【申请号】CN201520228887
【发明人】金永康, 吴兴中
【申请人】徐州君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