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方便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96620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方便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灶具。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灶具往往具有固定的高度,当使用者身高过高或者过低时,使用起来会很吃力,进而会导致烹饪出的食物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0003]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使用方便的灶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使用方便的灶具,所述使用方便的灶具包括燃气灶、位于所述燃气灶下方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升降装置、位于所述升降装置下方的推动装置及位于所述框体左侧的卡扣装置,所述框体左壁的下端设有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左壁的左侧设有一锯齿块及位于所述锯齿块上下两侧的挡止杆,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撑块、位于所述支撑块下方的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左侧的支撑杆、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横杆、位于所述横杆下方的L型杆及位于所述L型杆上方的弹簧,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柱上方的第一旋转杆、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上方的竖直杆、位于所述竖直杆上方的握持部、设置于所述竖直杆上的滚轮、位于所述滚轮上下侧的矩形块及位于所述矩形块下方的固持板,所述卡扣装置包括上卡扣杆、位于所述上卡扣杆下方的下卡扣杆、位于所述上卡扣杆51左侧的水平板、位于所述水平板上方的竖直板及位于所述下卡扣杆下方的固定板,所述L型杆包括第一水平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上方的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右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横杆的左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左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7]所述锯齿块呈长方体,所述锯齿块竖直放置,所述锯齿块的右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锯齿块的左表面上设有锯齿。
[0008]所述挡止杆呈长方体,所述挡止杆水平放置,所述挡止杆的右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左壁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止杆包括位于上方的上挡止杆及位于下方的下挡止杆,所述上挡止杆的下表面与所述锯齿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挡止杆的上表面与所述锯齿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09]所述支撑块呈长方体,所述燃气灶的下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0]所述竖直杆的上方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呈长方体。
[0011]所述滚轮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且与所述竖直杆轴转连接,所述滚轮呈圆柱体,所述滚轮的表面上设有锯齿。
[0012]所述固持板呈长方体,所述固持板的右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持板位于所述下挡止杆的下方,所述固持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竖直杆穿过所述第三通孔。
[0013]所述上卡扣杆呈长方体,所述上卡扣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卡扣杆的右表面设有若干三角形状第一卡勾。
[0014]所述下卡扣杆呈长方体,所述下卡扣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卡扣杆的左表面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卡勾对应的三角形状第二卡勾。
[0015]所述第一卡勾卡扣于所述第二卡勾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的灶具结构简单,可以随意调节灶具的高度,并且将灶具固定在需要的高度,使用方便,可以满足使用者对灶具的需求,进而使得使用者专注于烹饪,使得烹饪出的美食可口。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的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的灶具包括燃气灶1、位于所述燃气灶I下方的框体2、位于所述框体2内部的升降装置3、位于所述升降装置3下方的推动装置4及位于所述框体2左侧的卡扣装置5。
[0019]如图1所示,所述燃气灶I为家用燃气灶,所述燃气灶I的下方设有支撑板11,所述燃气灶I与所述支撑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1呈长方体。所述框体2呈长方体,所述框体2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收容腔,所述支撑板11位于所述收容腔11中,且与所述收容腔11的侧表面接触。所述框体2左壁的下端设有第一通孔21、位于所述左壁的左侧设有一锯齿块22及位于所述锯齿块22上下两侧的挡止杆23。所述第一通孔2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通孔21贯穿所述框体2左壁的左右表面,使得所述框体2的内部与外界相通。所述锯齿块22呈长方体,所述锯齿块22竖直放置,所述锯齿块22的右表面与所述框体2的左壁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锯齿块22的左表面上设有锯齿。所述挡止杆23呈长方体,所述挡止杆23水平放置,所述挡止杆23的右表面与所述框体2的左壁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止杆23包括位于上方的上挡止杆及位于下方的下挡止杆,所述上挡止杆的下表面与所述锯齿块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挡止杆的上表面与所述锯齿块2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止杆23左表面距离所述框体2左壁左表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锯齿块22左表面距离所述框体2左壁左表面的距离。
[0020]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支撑块31、位于所述支撑块31下方的壳体32、位于所述壳体32左侧的支撑杆33、位于所述壳体32内部的横杆34、位于所述横杆34下方的L型杆35及位于所述L型杆35上方的弹簧36。所述支撑块31呈长方体,所述支撑块31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2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壳体32右壁的下表面向下延伸与所述框体2的下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31的侧面与所述壳体32的内表面接触,所述支撑块31可以在所述壳体32内上下滑动。所述支撑杆33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杆33的左表面与所述框体2的左壁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33的右表面与所述壳体3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33用于支撑所述壳体32。所述L型杆35呈L型,所述L型杆35包括第一水平部351及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351上方的第一竖直部352,所述第一水平部351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52 —体成型,所述所述第一水平部351位于所述壳体32左壁的下方,所述第一水平部351的左表面与所述壳体32左壁的左表面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一竖直部352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直部352的右表面与所述壳体32的右内壁滑动接触。所述横杆34呈长方体,所述横杆34的左表面与所述壳体32的左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杆34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352的左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竖直部352可以竖直上下移动。所述弹簧36的上端与所述壳体32左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6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3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向上拉动所述L型杆35。
[0021]如图1所示,所述推动装置4包括支撑柱41、位于所述支撑柱41上方的第一旋转杆42、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42上方的竖直杆43、位于所述竖直杆43上方的握持部44、设置于所述竖直杆43上的滚轮45、位于所述滚轮45上下侧的矩形块46及位于所述矩形块46下方的固持板47。所述支撑柱41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柱41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2的下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42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柱4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杆42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杆42可以围绕所述支撑住41的上端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杆42右端位于所述L型杆35的下方,所述第一旋转杆42的左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1延伸至所述框体2的外部,所述第一旋转杆42上表面的左端设有固定块421,所述固定块421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42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旋转杆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杆43呈长方体,所述竖直杆43的下端与所述固定块42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竖直杆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