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25897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立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立式空调。
【背景技术】
[0002]由于空调柜机的离心风机的蜗壳出风口竖直朝上设置,气流从蜗壳出风口甩出后向上吹出,从蜗壳出风口靠前面板吹出的气流吹在换热器的冷凝水导流板上,而经冷凝水导流板反弹吹向柜机背板方向,风流吹到背板方向后再反弹吹向换热器的上部区域,导致经过换热器下部区域的风量非常少,从而换热器下部的换热效率极其低下,导致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不高。
[0003]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导风方案,以解决上述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空调,旨在解决换热器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空调,所述立式空调包括外壳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换热器,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壳内设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中靠近所述换热器底部的位置设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至少包括一朝所述换热器底部倾斜的导风板,以将所述导风板下方的部分气流导向所述换热器底部。
[0006]优选地,所述导风板底端衔接设有与所述导风板下方的气流方向平行的过渡板。
[0007]优选地,所述过渡板与所述导风板一体成型。
[0008]优选地,所述导风板为长度方向与所述立式空调的宽度方向平行的长条状。
[0009]优选地,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导风板,各个导风板平行间隔设置。
[0010]优选地,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导风板两端的两固定板。
[0011 ]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与导风板一体成型。
[0012]优选地,所述外壳内设有靠近所述外壳面板设置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接水盘上方设有冷凝水导流板,所述冷凝水导流板的顶端靠近所述外壳面板的一侧设有承托部,所述换热器的底端置放于所述承托部中,所述承托部底面设有至少一个过水孔,所述冷凝水导流板的底端伸入一接水盘中。
[0013]优选地,所述过水孔设于所述承托部底面靠近所述冷凝水导流板的一侧。
[0014]优选地,所述导风组件固定连接在与所述冷凝水导流板背对所述外壳面板的一侧。
[0015]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通过在风道中设置包括朝换热器底部倾斜的导风板的导风组件,导风板将其下方吹到其板面上的气流顺着其倾斜的方向吹向换热器底部,增加了换热器底部的气流通过量,使得换热器底部能充分换热,换热器底部的换热效率大幅提高,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式空调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式空调较佳实施例中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式空调的导风组件的一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式空调较佳实施例中冷凝水导流板与导风组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2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立式空调包括外壳10及设于外壳10内的换热器20,外壳10上设有进风口 A和出风口 B,外壳10内设有连通进风口 A和出风口 B的风道S,外壳10内的风道S即为从进风口 A至出风口 B之间的气流通道,图1中的带箭头线条代表气流的流向。外壳10底端对应进风口 A设置的离心风机60使风道S中产生气流。风道S中靠近换热器20底部的位置设有导风组件30,导风组件30至少包括一朝换热器20底部倾斜的导风板31 (本实施例以一个导风板31为例),导风板31下方的气流吹到导风板31上后,沿着导风板31的倾斜方向吹向换热器20底部,以将导风板31下方的部分气流导向换热器20底部。导风板31可以为弧面板或朝换热器20底部倾斜的平面板,本实施例优选导风板31为弧面板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细述。本实施例的导风板31可以为钣金件、塑料件等等。
[0023]本实施例提出的立式空调,通过在风道S中设置包括朝换热器20底部倾斜的导风板31的导风组件30,导风板31将其下方吹到其板面上的气流顺着其倾斜的方向吹向换热器20底部,增加了换热器20底部的气流通过量,使得换热器20底部能充分换热,换热器20底部的换热效率大幅提高,从而提高了换热器20的整体换热效率。
[0024]进一步地,参照图2,为了使得吹到导风板31上的气流能够更顺畅的经导风板31导向至换热器20底部,以降低导风板31对气流的衰减,本实施例在导风板31底端衔接设有与导风板31下方的气流方向平行的过渡板32。过渡板32对吹向导风板31的气流先进行过渡引流作用,使得气流从顺着过渡板32板面平滑的过渡到导风板31板面上,以达到减少气流对导风板31的冲击,从而实现降低导风板31对气流的衰减,减少气流的能量损失,使柜式空调的换热效率更高,功耗降低。本实施例中,优选过渡板32与导风板31 —体成型,以保证过渡板32与导风板31的连接强度和导风效果,当然,过渡板32与导风板31也可以为分别成型后进行固定连接。
[002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导风板31为长度方向与立式空调的宽度方向平行的长条状,以使导风板31向对换热器20底部进行均匀导风,换热器20底部的通风量分布更均匀,换热量均匀。
[0026]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导风组件30可包括多个导风板31 (图3中以两个导风板31为例),各个导风板31平行间隔设置。
[0027]进一步地,导风组件30还包括分别连接于导风板31两端的两固定板33,通过两固定板33连接外壳10内侧壁或外壳10内的其他部件,以将导风组件30的导风板31位置固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固定板33与导风板31采用一体成型,以省去固定板33与导风板31的装配工序,提升立式空调的生产效率。
[0028]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4,本实施例中,外壳10内设有靠近外壳10面板11设置的接水盘40,接水盘40位于换热器20的下方,接水盘40上方设有冷凝水导流板50,冷凝水导流板50的顶端靠近外壳10面板11的一侧设有承托部51,换热器20的底端置放于承托部51中,承托部51底面设有至少一个过水孔511,冷凝水导流板50的底端伸入一接水盘40中,换热器20产生的冷凝水流入承托部51中,再经承托部51的过水孔511流出至接水盘40。过水孔511优选设于承托部51底面靠近冷凝水导流板50的一侧,以使得换热器20产生的冷凝水经过水孔511顺着冷凝水导流板50的侧壁流入接水盘40中,防止冷凝水直接从经过水孔511后滴到接水盘40中而使接水盘40中的冷凝水派出。
[002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导风组件30固定连接在与冷凝水导流板50背对外壳10面板1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即固定板33固定在冷凝水导流板50背对外壳10面板11的一侧上,使导风组件30的可先装配在冷凝水导流板50上后,再随冷凝水导流板50 —起装配到外壳10中,使立式空调的生产效率提升。导风组件30可与冷凝水导流板50 —体成型,以进一步提升立式空调的拆装效率。
[003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立式空调,所述立式空调包括外壳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换热器,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壳内设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中靠近所述换热器底部的位置设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至少包括一朝所述换热器底部倾斜的导风板,以将所述导风板下方的部分气流导向所述换热器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底端衔接设有与所述导风板下方的气流方向平行的过渡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与所述导风板一体成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为长度方向与所述立式空调的宽度方向平行的长条状。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导风板,各个导风板平行间隔设置。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导风板两端的两固定板。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导风板一体成型。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靠近所述外壳面板设置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接水盘上方设有冷凝水导流板,所述冷凝水导流板的顶端靠近所述外壳面板的一侧设有承托部,所述换热器的底端置放于所述承托部中,所述承托部底面设有至少一个过水孔,所述冷凝水导流板的底端伸入一接水盘中。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孔设于所述承托部底面靠近所述冷凝水导流板的一侧。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固定连接在与所述冷凝水导流板背对所述外壳面板的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空调,立式空调包括外壳及设于外壳内的换热器,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外壳内设有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风道中靠近换热器底部的位置设有导风组件,导风组件至少包括一朝换热器底部倾斜的导风板,以将导风板下方的部分气流导向换热器底部。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通过在风道中设置包括朝换热器底部倾斜的导风板的导风组件,导风板将其下方吹到其板面上的气流顺着其倾斜的方向吹向换热器底部,增加了换热器底部的气流通过量,使得换热器底部能充分换热,换热器底部的换热效率大幅提高,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
【IPC分类】F24F13/22, F24F1/00, F24F13/30, F24F13/08
【公开号】CN204678499
【申请号】CN201520194856
【发明人】覃强, 张力, 钟志尧, 高洪涛, 唐亚林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