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04160阅读:755来源:国知局
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机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新风机组,其送风的温度和湿度会随着室外的新风的温度湿度变化而变化,因此,现有新风机组的送风温度和湿度难以控制。另外,由于现有新风机组容易对室内温度和湿度产生影响,从而使得新风机组送出的风会影响室内的舒适性。而且,由于室外新风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范围大,当新风的温度和湿度偏离新风机组的设计工况时,新风机组的效率会降低甚至会影响新风机组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提供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包括送风机、第一降温除湿系统、第二降温除湿系统、电加热器和加湿器;所述第一降温除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回路的第一蒸发器、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和第一节流膨胀阀;所述第二降温除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回路的第二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和第二节流膨胀阀;所述第一降温除湿系统和所述第二降温除湿系统为并联设置;所述送风机的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入风口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电加热器的入风口连通;所述电加热器的出风口与所述加湿器的入风口连通。
[0006]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加热器电连接。
[0007]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加湿器电连接。
[0008]所述第一降温除湿系统还包括第一冷凝风机,所述第一冷凝风机与所述第一冷凝器连接。
[0009]所述第二降温除湿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凝风机,所述第二冷凝风机与所述第二冷凝器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1](I)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包括送风机、第一降温除湿系统、第二降温除湿系统、电加热器和加湿器;第一降温除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回路的第一蒸发器、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和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降温除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回路的第二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和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一降温除湿系统和第二降温除湿系统为并联设置;送风机的出风口分别与第一蒸发器的入风口和第二蒸发器的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风口连通;第一蒸发器的出风口和第二蒸发器的出风口分别与电加热器的入风口连通;电加热器的出风口与加湿器的入风口连通。该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在不同的新风温度和湿度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安全运行。
[001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具有结构简单,且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在图1中包括有:
[0015]1--送风机、
[0016]2一一第一降温除湿系统、21—一第一蒸发器、22—一第一压缩机、23—一第一冷凝器、24—一第一节流膨胀阀、25一一第一冷凝风机、
[0017]3--第二降温除湿系统、31--第二蒸发器、32--第二压缩机、33--第二冷凝器、34--第二节流膨胀阀、35--第二冷凝风机、
[0018]4——电加热器、
[0019]5 加湿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见图1。本实施例的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包括送风机1、第一降温除湿系统2、第二降温除湿系统3、电加热器4和加湿器5 ;第一降温除湿系统2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回路的第一蒸发器21、第一压缩机22、第一冷凝器23和第一节流膨胀阀24 ;第二降温除湿系统3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回路的第二蒸发器31、第二压缩机32、第二冷凝器33和第二节流膨胀阀34 ;第一降温除湿系统2和第二降温除湿系统3为并联设置;送风机I的出风口分别与第一蒸发器21的入风口和第二蒸发器31的入风口连通;第一蒸发器21的出风口与第二蒸发器31的入风口连通;第一蒸发器21的出风口和第二蒸发器31的出风口分别与电加热器4的入风口连通;电加热器4的出风口与加湿器5的入风口连通。
[0022]在生产的过程中,第一降温除湿系统2和第二降温除湿系统3能够独立运行,即能够根据温度和湿度的负荷要求启动第一降温除湿系统2或第二降温除湿系统3,或者同时启动第一降温除湿系统2和第二降温除湿系统3,从而能够保证在不同的进风温度和湿度的情况下该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均能够高效安全运行。当第一降温除湿系统2和第二降温除湿系统3同时运行时,启动第一蒸发器21的出风口与第二蒸发器31的入风口连通,由于第二蒸发器31的蒸发温度低,因此能够起到深度除湿的效果。
[0023]本实施例中,加湿器5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电加热器4电连接。由于加湿器5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从而使得该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能够精确控制送风的温度。
[0024]本实施例中,加湿器5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与加湿器5电连接。由于加湿器5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湿度传感器,从而使得该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能够精确控制送风的湿度。
[0025]本实施例中,第一降温除湿系统2还包括第一冷凝风机25,第一冷凝风机25与第一冷凝器23连接。该第一冷凝风机25便于第一冷凝器23的冷凝作用。
[0026]本实施例中,第二降温除湿系统3还包括第二冷凝风机35,第二冷凝风机35与第二冷凝器33连接。该第二冷凝风机35便于第二冷凝器33的冷凝作用。
[0027]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机、第一降温除湿系统、第二降温除湿系统、电加热器和加湿器;所述第一降温除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回路的第一蒸发器、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和第一节流膨胀阀;所述第二降温除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回路的第二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和第二节流膨胀阀;所述第一降温除湿系统和所述第二降温除湿系统为并联设置;所述送风机的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入风口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电加热器的入风口连通;所述电加热器的出风口与所述加湿器的入风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加热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加湿器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温除湿系统还包括第一冷凝风机,所述第一冷凝风机与所述第一冷凝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降温除湿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凝风机,所述第二冷凝风机与所述第二冷凝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机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其包括送风机、第一降温除湿系统、第二降温除湿系统、电加热器和加湿器;第一降温除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回路的第一蒸发器、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和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降温除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回路的第二蒸发器、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和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一降温除湿系统和第二降温除湿系统为并联设置;送风机的出风口分别与第一蒸发器的入风口和第二蒸发器的入风口连通;电加热器的出风口与加湿器的入风口连通。该可控制送风温湿度的新风机组在不同的新风温度和湿度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安全运行。
【IPC分类】F24F11/02, F24F3/14
【公开号】CN204757194
【申请号】CN201520349522
【发明人】陈军, 黄永炎, 秦静, 邹应扬
【申请人】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