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补Ⅲ区热风及热源分区可调的热风全循环烧结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17425阅读:来源:国知局
静压室;16-补风隔板;17-环冷机;18-环冷机余热锅炉;19-1I区备用风机;20-循环风机;21-1区备用风机;22-垂直隔板;23-分度隔板;24-倒三角开口式正压自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例
[0023]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实施例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0024]参见图1,本实施例给出的这种独立补III区热风及热源分区可调的热风全循环烧结余热利用系统,由烧结引风机1、烧结机2、烧结大烟道6、大烟道余热锅炉引风机7、大烟道余热锅炉8、环冷机风仓9、1、II区分区隔板10、环冷机17、环冷机余热锅炉18、II区备用风机19、循环风机20、I区备用风机21等部件构成,在环冷机17上方自前向后通过隔板依次分隔有I区、II区、III区,III区的高温段加设补风隔板16,在II区后隔板14与补风隔板16之间形成独立的补风区,且通过补风隔板16、II区后隔板14构成补风区平衡静压室15,补风区平衡静压室15通过补风管路及补风管路上安装的补风区双向调风阀13与循环风机20的入口连接。
[0025]I区备用风机21、II区备用风机19是在循环风机停用时的备用风机,II区备用风机19设置有向环冷机17上方III区高温段补风的补风口,环冷机余热锅炉18正常工作时,补风区双向调风阀13关闭放空,环冷机余热锅炉18检修时补风区双向调风阀13关闭补风,II区备用风机19在循环风机20正常运行时承担补风机的工作。由此形成的热风补风路线是:由II区备用风机19抽取冷风并加压,冷风穿过III区高温段的烧结矿料层25形成热风进入补风区平衡静压室15,最后在循环风机20的抽力作用下补入循环风机20的入口,所补热风温度一般为180°C左右,略高于锅炉所排废气温度。
[0026]环冷机余热锅炉18正常工作时,在主风道零压点位置正常的前提下,其压力需要与环冷机余热锅炉18出口废气负压保持平衡,只有这样,补气量才能和主风道漏风量一致。补风区平衡静压室15风压的调节是靠调节II区备用风机19的频率实现的,当补风区平衡静压室15风压高于环冷机余热锅炉18出口风压时,降低II区备用风机19的频率,反之,提尚II区备用风机19的频率。
[0027]通过补充热风的风量调节方案可知,补风量是由漏风量决定的,彻底克服了补风量由风机参数决定的弊病。
[0028]参见图2, 1、II区分区隔板10由上部的固定部分和下部的可移动部分组成,固定部分包括中间的垂直隔板22,垂直隔板22两侧分别连接有向外伸展且向下倾斜的分度隔板23,垂直隔板22下端及两个分度隔板23下端分别设置可移动部分的吊装位;可移动部分下部呈倒三角开口式正压自密封结构24,可移动部分上端通过吊装位与固定部分连接,且通过连接在不同位置的分度隔板23上来改变1、II区分区隔板10最下沿的位置,最终改变1、11区长度比例。
[0029]由此可知:1、II区长度的比例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在余热回收系统投入运行后,可以根据生产的实际状况,通过调节1、II区分区及循环风机来实现1、II区热能量、质的最佳匹配。
[0030]特别是,可移动部分下部的呈倒三角开口式正压自密封结构24形成了倒三角形正压密封室,三角形下边长所覆盖区域的热风汇集到三角形空间,动压全部转化为静压,正压室的压力高于两侧的压力,可以有效阻止两侧互相串风。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独立补III区热风及热源分区可调的热风全循环烧结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烧结机,环冷机,环冷机余热锅炉,循环风机,I区备用风机,II区备用风机,循环风机,1、11区分区隔板;其特征在于: 环冷机上方III区高温段设置有补风隔板,所述补风隔板与II区后隔板之间形成独立的补风区,且通过所述的补风隔板、II区后隔板构成补风区平衡静压室,所述的补风区平衡静压室通过补风管路及补风管路上安装的补风区双向调风阀与循环风机入口连接,II区备用风机设置有向环冷机上方III区高温段补风的补风口,由此形成热风补风路线是:II区备用风机抽取的冷风穿过III区高温段的烧结矿料层形成热风进入补风区平衡静压室,在循环风机的抽力作用下补入循环风机入口; 1、II区分区隔板包括上部的固定部分和下部的可移动部分,固定部分的下部设置有位置不同的吊装位,可移动部分通过所述吊装位与固定部分连接,可移动部分下部呈倒三角开口式正压自密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补III区热风及热源分区可调的热风全循环烧结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1、II区分区隔板的固定部分包括中间的垂直隔板,垂直隔板两侧分别连接有向外伸展且向下倾斜的分度隔板,垂直隔板下端及所述的两个分度隔板下端分别设置可移动部分的吊装位,可移动部分上端通过所述吊装位与固定部分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独立补Ⅲ区热风及热源分区可调的热风全循环烧结余热利用系统。其在紧邻Ⅱ区的Ⅲ区高温段拓展出一个独立补风区,Ⅱ区备用风机抽取的冷风穿过Ⅲ区高温段的烧结矿料层形成热风进入补风区平衡静压室,在循环风机的抽力作用下补入循环风机入口;Ⅰ、Ⅱ区分区隔板包括上部的固定部分和下部的可移动部分,固定部分的下部设置有位置不同的吊装位,可移动部分通过所述吊装位与固定部分连接,可移动部分下部呈倒三角开口式正压自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公知全热风循环烧结余热利用系统存在的Ⅰ区、Ⅱ区热能分配比例无法调节、补风干涉热风正常循环、补冷风降低余热品位、补风量与漏风量严重不匹配等缺陷。
【IPC分类】F27D17/00
【公开号】CN205027145
【申请号】CN201520790985
【发明人】王子兵, 胡长庆, 邢红伟, 赵申, 王乙竹, 于勇, 王新东, 杨潇潇, 王超, 常建, 黄博, 秦万扩, 辛世界, 齐立军
【申请人】华北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