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蓄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17464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蓄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源热栗产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蓄热器。
【背景技术】
[0002]热栗一种将低位热源的热能转移到高位热源的装置,也是全世界倍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它不同于人们所熟悉的可以提高位能的机械设备一一 “栗”,热栗通常是先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品位热能,经过电力做功,然后再向人们提供可被利用的高品位热能。
[0003]空气源热栗的冬季性能受到翅片管结霜和除霜过程的影响而有显著降低,目前采用的蓄热除霜方案中蓄热器的体积庞大,价格昂贵,难以适用于中小型热栗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蓄热器,通过对蓄热器的结构进行优化性改造,体积小巧,组合方便,便于缩小设备体积,以尽可能小的体积获得较大的换热面积,低成本解决了蓄热放热过程中的传热效率问题,在空气源热栗的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蓄热器,包括:壳体、蓄热介质和换热盘管,所述壳体为圆柱形,所述壳体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0.5米,所述蓄热介质存放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换热器盘管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或者位于所述壳体外表面,或者位于所述壳体夹层中,
[0006]所述换热盘管呈圆形、线形、U形、椭圆形、螺旋形结构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07]所述换热盘管为1路、2路或者为若干路合并而成的1路或2路。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盘管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壳体外。
[000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外表面有一路所述换热盘管,或者所述壳体的夹层中有一路换热通道。
[001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者为带有中空的圆环形。
[0011 ]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U形包括几字形,且多个所述U形组成的波浪形,所述椭圆形包括多圈螺旋状椭圆形,所述螺旋形包括轴向螺旋形和径向螺旋形。
[0012]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盘管的材质为铜、铝、钢、铝合金、不锈钢的一种或者多种。
[0013]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盘管为直管,或者为麻花管,或者为波纹管,所述换热盘管管壁内壁和外表光滑,或者带有锯齿状螺旋线,或者带有肋条,或者带有翅片,或者带有凸点。
[0014]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蓄热介质为单一型蓄热物质或者是含有导热物质、定型物质和蓄热物质的复合物。
[0015]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单一型蓄热物质为水或者石蜡。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小型蓄热器体积小巧,组合方便,便于缩小设备体积,以尽可能小的体积获得较大的换热面积,低成本解决了蓄热放热过程中的传热效率问题,在空气源热栗的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蓄热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蓄热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用作除霜用途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蓄热器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三路并联轴向螺旋管的小型蓄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蓄热器一较佳实施例的双层轴向螺旋管的小型蓄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蓄热器一较佳实施例的两路外圈套内圈轴向螺旋管的小型蓄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蓄热器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多根并联扩散状螺旋管的小型蓄热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0026]—种小型蓄热器,包括:壳体1、蓄热介质3和换热盘管2。
[0027]所述壳体1为圆柱形,所述壳体1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0.5米,所述蓄热介质3存放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换热器盘管2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或者位于所述壳体1外表面,或者位于所述壳体1夹层中,
[0028]所述换热盘管2呈圆形、线形、U形、椭圆形、螺旋形结构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29]所述换热盘管2为1路、2路或者为若干路合并而成的1路或2路。
[0030]优选地,所述换热盘管2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壳体1外。
[0031]优选地,所述壳体1外表面有一路所述换热盘管2,或者所述壳体1的夹层中有一路换热通道。
[0032]优选地,所述壳体1的内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者为带有中空的圆环形。
[0033]优选地,所述U形包括几字形,且多个所述U形组成的波浪形,所述椭圆形包括多圈螺旋状椭圆形,所述螺旋形包括轴向螺旋形和径向螺旋形。
[0034]优选地,所述换热盘管2的材质为铜、铝、钢、铝合金、不锈钢的一种或者多种。
[0035]优选地,所述换热盘管2包括直管,或者为麻花管,或者为波纹管,所述换热盘管2管壁内壁和外表光滑,或者带有锯齿状螺旋线,或者带有肋条,或者带有翅片,或者带有凸点。
[0036]优选地,所述蓄热介质3为单一型蓄热物质或者是含有导热物质、定型物质和蓄热物质的复合物。
[0037]优选地,所述单一型蓄热物质为水或者石蜡。
[0038]如图2所示的带有蓄热除霜功能的热栗结构示意图中,包括压缩机201、四通阀202、用户侧换热器203、单向阀204、小型蓄热器205、节流部件206、蒸发器207、电磁阀209。小型蓄热器205在制热时吸收用户侧换热器203出口制冷剂的余热,在除霜时作为蒸发器放热融霜,并通过单向阀204和电磁阀209建立旁通回路,保证制冷剂除霜正常运行而不再吸收用户侧换热器中热能。
[0039]图3包括壳体401、轴向螺旋状换热盘管402、蓄热介质403,其中轴向螺旋状换热盘管402是由3根并联管缠绕后在两端合并为一个总进口也一个总出口。
[0040]图4包括壳体1、轴向螺旋状换热盘管2、蓄热介质3,其中轴向螺旋状换热盘管2是由一端以小半径螺旋线盘绕到另一端之后再以大半径螺旋线盘绕回起始侧。
[0041]图5是两路外圈套内圈轴向螺旋管的蓄热器,包括壳体1、换热盘管2、蓄热介质3。
[0042]图6是带有多根并联扩散状螺旋管的蓄热器,包括壳体1、换热盘管2、蓄热介质3。
[0043]本实用新型小型蓄热器的有益效果是:
[0044]通过对蓄热器的结构进行优化性改造,体积小巧,组合方便,便于缩小设备体积,以尽可能小的体积获得较大的换热面积,低成本解决了蓄热放热过程中的传热效率问题。
[00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小型蓄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蓄热介质和换热盘管,所述壳体为圆柱形,所述壳体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0.5米,所述蓄热介质存放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换热器盘管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或者位于所述壳体外表面,或者位于所述壳体夹层中, 所述换热盘管呈圆形、线形、U形、椭圆形、螺旋形结构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换热盘管为1路、2路或者为若干路合并而成的1路或2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壳体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表面有一路所述换热盘管,或者所述壳体的夹层中有一路换热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者为带有中空的圆环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包括几字形,且多个所述U形组成的波浪形,所述椭圆形包括多圈螺旋状椭圆形,所述螺旋形包括轴向螺旋形和径向螺旋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的材质为铜、铝、钢、铝合金、不锈钢的一种或者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为直管,或者为麻花管,或者为波纹管,所述换热盘管管壁内壁和外表光滑,或者带有锯齿状螺旋线,或者带有肋条,或者带有翅片,或者带有凸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介质为单一型蓄热物质或者是含有导热物质、定型物质和蓄热物质的复合物。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型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型蓄热物质为水或者石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蓄热器,包括:壳体、蓄热介质和换热盘管,所述壳体为圆柱形,所述壳体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0.5米,所述蓄热介质存放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换热器盘管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或者位于所述壳体外表面,或者位于所述壳体夹层中,所述换热盘管呈圆形、线形、U形、椭圆形、螺旋形结构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换热盘管为1路、2路或者为若干路合并而成的1路或2路。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小型蓄热器体积小巧,组合方便,便于缩小设备体积,以尽可能小的体积获得较大的换热面积,低成本解决了蓄热放热过程中的传热效率问题,在空气源热泵的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IPC分类】F28D20/00
【公开号】CN205027184
【申请号】CN201520733431
【发明人】陈志强
【申请人】苏州工业园区瀚科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