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间硅晶地暖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5571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间硅晶地暖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暖板,特别涉及一种房间硅晶地暖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复合地板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实木复合地、强化复合地板、多层复合地板。前两类复合地板作为传统复合地板种类被大众所熟知,多层复合地板是在前两种复合地板基础上改良而成的新型复合地板,具有强化地板的耐磨性和实木复合地板的抗变形性,经实践在三大恶劣环境(公共场合、地热、潮湿)中均表现优秀。在使用和维护方面的要求也不同。
[0003]实木复合地板可分为三层实木复合地板、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细木工复合地板三大类,在居室装修中多使用三层实木复合地板。
[0004] 三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由三层实木交错层压形成,表层为优质硬木规格板条镶拼成,常用树种为水曲柳、桦木、山毛榉、柞木、楓木、樱桃木等。中间为软木板条,底层为旋切单板,排列呈纵横交错状。这样的结构组成使三层实木复合地板既有普通实木地板的优点,又有效地调整了木材之间的内应力,改进了木材随季节干湿度变化大的缺点。
[0005] 但目前的地暖板存在着发热慢,高能耗,占层高,不能铺设纯实木地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房间硅晶地暖板结构,使用周期长,成本低廉,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房间硅晶地暖板结构,包括硅晶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晶板模块包括硅晶储热散热层、金属导热层和聚乙烯隔热层,所述硅晶板模块上设有两个凹槽。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凹槽互相平行设置。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面为倒“ Ω ”形。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平行凹槽之间设有两个圆形通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房间硅晶地暖板结构,解决了传统地暖发热慢,高能耗,占层高,不能铺设纯实木地板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4]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1、硅晶储热散热层;2、金属导热层;3、聚乙烯隔热层;4、硅晶板模块;
5、圆形通孔;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8]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房间硅晶地暖板结构,包括硅晶板模块4,所述硅晶板模块4包括硅晶储热散热层1、金属导热层2和聚乙烯隔热层3,硅晶储热散热层1可以阻止酸碱等化学材料对金属板腐蚀,所述硅晶板模块4上设有两个凹槽6,两个凹槽6供便于地暖盘管放置。
[0019]两个凹槽6互相平行设置,所述凹槽6面为倒“ Ω ”形,所述两个平行凹槽6之间设有两个圆形通孔5。
[0020]具体的,多个硅晶板模块4首尾相连平行排列成行,硅晶板模块4行之间设有间距,本实用新型可防止混凝土产生空鼓、开裂、不影响地面装饰效果,解决了传统地暖发热慢,高能耗,占层高,不能铺设纯实木地板等问题。
[00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房间硅晶地暖板结构,包括硅晶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晶板模块包括硅晶储热散热层、金属导热层和聚乙烯隔热层,所述硅晶板模块上设有两个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间硅晶地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凹槽互相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间硅晶地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截面为倒“Ω”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间硅晶地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凹槽之间设有两个圆形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房间硅晶地暖板结构,包括硅晶板模块,所述硅晶板模块包括硅晶储热散热层、金属导热层和聚乙烯隔热层,所述硅晶板模块上设有两个凹槽,该种房间硅晶地暖板结构,解决了传统地暖发热慢,高能耗,占层高,不能铺设纯实木地板等问题。
【IPC分类】F24D13/02, E04F15/02
【公开号】CN205065885
【申请号】CN201520719219
【发明人】王孝荣, 汤翠荣
【申请人】王孝荣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