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流风机送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3846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流风机送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轴流风机送风结构,包括风机、风扇和风道,风道包括内罩壳和外罩壳,外罩壳与内罩壳之间形成一风道腔,风扇插装在风道腔内,风扇包括扇叶、锥形外箍壳、锥形内箍壳、芯轴和连接支架,扇叶设置在锥形外箍壳和锥形内箍壳之间,芯轴通过连接支架与锥形内箍壳紧固连接,风机与芯轴固定连接,所述锥形内箍壳的最小内径大于等于风机外径的1.2倍,所述锥形内箍壳最小内径对应圆的面积与所述电机截面面积之差为最大通风面积,所述最大通风面积与所述支架截面面积之比小于等于0.8。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轴流风机送风结构中存在的制冷制热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制冷制热的效果。
【专利说明】
一种轴流风机送风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分体式空调室外机或一体机的室外侧的轴流风机送风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分体式空调外机或一体式空调室外散热风机,大多采用轴流风机,现在空调特别是特种空调,对高温或超低温情况下的室外侧换热要求很高,而受限于空调结构尺寸和空调能效等级的要求,不可能通过加大室外侧风机功率、风道尺寸来提高换热效果,由图1所示,现有的风机风扇风道结构,主要由风机9、风扇10和直风道11组成,在风机9和风扇10的驱动下,空气在直风道11约束下,沿着轴向形成空气流,如图1所示,在右侧形成一个绝对的空气高压区12,靠近风机9中央部分,由于风机9和风扇10根部阻挡,形成一个空气流动盲区,在这个地方空气形成涡流区13,导致能量损失;空调成本较高、高温制冷或超低温制热效果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轴流风机送风结构,解决现有技术轴流风机送风结构中存在的制冷制热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制冷制热的效果O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种轴流风机送风结构,包括风机、风扇和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内罩壳和套设在内罩壳上的外罩壳,所述外罩壳与所述内罩壳之间形成一风道腔,所述风扇插装在所述风道腔内,所述风扇包括扇叶、锥形外箍壳、锥形内箍壳、芯轴和连接支架,所述扇叶设置在所述锥形外箍壳和所述锥形内箍壳之间,所述芯轴通过连接支架与所述锥形内箍壳紧固连接,所述风机与所述芯轴固定连接,所述锥形内箍壳的最小内径大于等于风机外径的1.2倍,所述锥形内箍壳最小内径对应圆的面积与所述电机截面面积之差为最大通风面积,所述最大通风面积与所述支架截面面积之比小于等于0.8。
[000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000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轴流风机送风结构,包括风机、风扇和风道,风扇包括锥形外箍壳、锥形内箍壳、设置在锥形外箍壳和锥形内箍壳之间的扇叶,锥形内箍壳和支架连接,支架和芯轴连接,芯轴和电机连接,风道在内罩体和外罩体之间形成一风道腔,风扇设置在风道腔内部,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环形风扇结构和风道腔的配合,改变了主动空气的流动方向,可以使其在风扇锥形外箍体和外罩壳之间的出风侧对应的区域形成高压侧,在环形风道内部对应的中央部分形成负压区,使空气在负压作用下形成引流,消除了涡流损耗,增加额外的风量,使整体的风量增加,提高了空调的制冷和制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现有技术的轴流风机送风结构工作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流风机送风结构工作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轴流风机送风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0011]图4为本实用新型轴流风机送风结构的风机和风扇配合结构主视图;
[0012]图5为本实用新型轴流风机送风结构的风机和风扇配合结构左视图;
[0013]图6为本实用新型轴流风机送风结构的风道主视图;
[0014]图7为本实用新型轴流风机送风结构的风道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6]参见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流风机送风结构的实施例,包括风机1、风扇2和风道3,所述风道3包括内罩壳31和套设在内罩壳31上的外罩壳32,所述外罩壳32与所述内罩壳31之间形成一风道腔,所述风扇2插装在所述风道腔内,所述风扇2包括扇叶21、锥形外箍壳22、锥形内箍壳23、芯轴24和连接支架25,所述扇叶2设置在所述锥形外箍壳22和所述锥形内箍壳23之间,所述芯轴24通过连接支架25与所述锥形内箍壳22紧固连接,所述风机I与所述芯轴24固定连接,所述锥形内箍壳23的最小内径大于等于风机I外径的1.2倍,所述锥形内箍壳23最小内径对应圆的面积与所述风机I截面面积之差为最大通风面积,所述最大通风面积与所述连接支架25截面面积之比小于等于0.8。
[0017]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轴流风机的送风结构,由风机1、风扇2和风道3三部分组成,风道结构由内罩壳31和外罩壳32套设在一起组成,将风道3整体分成2部分,在内罩壳31为一部分,在内罩壳31与外罩壳32之间为一部分,且在内罩壳31和外罩壳32之间形成一风道腔,风扇2与风道3配合时插装在风道腔内部,风扇2由锥形外箍壳22、锥形内箍壳23、芯轴24和连接支架25组成,扇叶21设置在锥形外箍壳22和锥形内箍壳23之间,锥形内箍壳23通过连接支架25和中心位置的芯轴24进行连接固定,芯轴24对应的和风机I进行固定连接,在风机I转动时可以相应的带动与风机I固定连接的风扇2转动,本实施例中的锥形外箍壳22和锥形内箍壳23之间围设成具有倾斜角度的风扇2结构,中间部分采用有限数量有限宽度连接支架25与风机I连接,整体形成一个不封闭的结构,形成的空间允许空气从其内部流过;支架25可以环绕芯轴24对应设置有多根,相邻两芯轴24之间生成有间隙,具体的,芯轴24设置的根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0018]同时为确保扇叶2和风机I之间有足够的轴向通风空间,需满足锥形内箍壳23的最小内径大于等于风机I外径的1.2倍,最大通风面积与所述支架25截面面积之比小于等于
0.8。本实施例中最大通风面积为锥形内箍壳23最小内径对应圆的面积与风机I的截面面积之差。
[0019]风道3与风扇2配合后,则对应的在外罩壳32与内罩壳31间形成第一空气流动区4,在内罩壳31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二空气流动区5。
[0020]第一空气流动区4驱动和约束空气形成主动空气流,由于风扇2的倾斜结构,导致主动空气流呈发散状态流动,使得在其正前方形成一高压区6,同时对应的在中央部分形成一个绝对负压区7,由于风机I和风扇2之间留有足够的轴向通风空间,则使空气从左侧常压区8自动流向右侧负压区7,形成引流。总的风量等于主动空气流加引流空气,消除了涡流导致的能量损失,风量加大,电功耗保持不变或降低。
[0021]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外罩壳32为具体一定锥度的外锥形壳,所述内罩壳31为具有一定锥度的内锥形壳。外罩壳32与内罩壳31均选用锥形壳结构,外罩壳32和内罩壳31套设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风道3,在与带有倾斜角度的风扇2配合时驱动和约束空气形成主动空气流的效果更佳。
[0022]外罩壳32具有一定的锥度,可以通过改变外罩壳32和内罩壳31的锥度大小来实现对锥形壳锥面倾斜角度的改变,通过改变外罩壳32锥面的倾斜角度,对应的调节主动风量的大小和方向,通过调节内罩壳31锥面的倾斜角度的大小,调节引流的大小。
[0023]优选的,所述锥形内箍壳23与所述内罩壳31具有相同的锥度,所述锥形外箍壳22与所述外罩壳32具有相同的锥度。当然,锥形内箍壳23和内罩壳31两者锥度也可以不同,锥形外箍壳22与外罩壳32两者之间也可以选用不同锥度的结构,只要具有一定的锥度结构即可,在此不做具体形式的限制。
[0024]本实施例中的外罩壳32和内罩壳31也可以不选用锥形筒结构,而是均选用一定直径的套筒结构,即外罩壳32为具有一定半径的外套筒,内罩壳31为具有一定半径的内套筒。两者套设在一起与具有倾斜角度的风扇2配合同样可以实现对位于对应在风道腔内形成主动空气流。
[0025]进一步的,所述风道3还包括一面板33和设置在面板33上的护网34,所述外罩壳32和所述内罩壳31的出风侧的端面均与所述面板33固定连接,所述护网34与所述内罩壳31的位置对应设置。其中面板31和护网34可以做成一体式,也可以做成分离式,作为整个风道3的支撑和防护部件,本实例为一体式。面板33将送风系统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分别是进风侧和出风侧,本实用新型必须满足至少出风侧为开放环境,当右侧有部分或全部近距离约束时,例如圆形或方形风道,将影响本实施例中的输送风效果。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轴流风机送风结构,包括风机、风扇和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内罩壳和套设在内罩壳上的外罩壳,所述外罩壳与所述内罩壳之间形成一风道腔,所述风扇插装在所述风道腔内,所述风扇包括扇叶、锥形外箍壳、锥形内箍壳、芯轴和连接支架,所述扇叶设置在所述锥形外箍壳和所述锥形内箍壳之间,所述芯轴通过连接支架与所述锥形内箍壳紧固连接,所述风机与所述芯轴固定连接,所述锥形内箍壳的最小内径大于等于风机外径的1.2倍,所述锥形内箍壳最小内径对应圆的面积与所述风机截面面积之差为最大通风面积,所述最大通风面积与所述支架截面面积之比小于等于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机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为具有一定锥度的外锥形壳,所述内罩壳为具有一定锥度的内锥形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流风机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内箍壳与所述内罩壳具有相同的锥度,所述锥形外箍壳与所述外罩壳具有相同的锥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机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为具有一定半径的外套筒,所述内罩壳为具有一定半径的内套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机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与所述内罩壳间形成第一空气流动区,所述内罩壳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二空气流动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机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还包括一面板和设置在面板上的护网,所述外罩壳和所述内罩壳的出风侧的端面均与所述面板固定连接,所述护网与所述内罩壳的位置对应设置。
【文档编号】F24F1/38GK205425225SQ201521050135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6日
【发明人】李文江, 刘敏学
【申请人】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