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具防溢锅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98474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燃气灶具防溢锅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燃气灶具防溢锅控制系统属于燃气灶具;在灶具体上配装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温度传感器和支架,通过输气总管将熄保电池阀与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连通,第二支气管将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与炉头连通,在支架上配装锅勺盖,感温探头安装在锅勺盖内侧下部上,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将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与温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与感温探头连通;本系统可及时有效地避免溢锅现象的发生,结构新颖、合理、简单,使用可靠,安全性好,不污染炊具。
【专利说明】
燃气灶具防溢锅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在现有的燃气灶具上没有自行调节火力大小的结构,即不具有自动调节火力强弱和大小的功能,在发生汤水溢锅现象时,必须由操作人员及时调节灶具输气阀门,减小火力,否则会造成汤水熄灭火焰,煤气或液化气泄漏事故发生,甚至产生重大伤害和灾难。另外,被汤水溢锅污染的锅勺及灶具清洗工作作业量增大,浪费时间和人力。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燃气灶具防溢锅控制系统,达到避免溢锅现象发生的目的。
[0004]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在灶具体上安装熄保电池阀、燃气开关总成、点火针和炉头,通过输气总管将熄保电池阀与燃气开关总成连通,第一支气管将燃气开关总成与炉头连通,在所述灶具体上还配装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温度传感器和支架,通过输气总管将熄保电池阀与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连通,第二支气管将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与炉头连通,在所述支架顶端下侧部上可伸拉移动的配装锅勺盖,感温探头安装在锅勺盖内侧下部上,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将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与温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与感温探头连通,至此构成燃气灶具防溢锅控制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合理、简单,使用可靠,防溢锅效果好,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燃气灶具防溢锅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0008]图中件号说明:
[0009]1、灶具体、2、熄保电池阀、3、输气总管、4、燃气开关总成、5、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
6、第一导线、7、温度传感器、8、第二导线、9、点火针、10、支架、11、炉头、12、锅勺盖、13、感温探头、14、第一支气管、15、第二支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燃气灶具防溢锅控制系统,在灶具体I上安装熄保电池阀2、燃气开关总成4、点火针9和炉头11,通过输气总管3将熄保电池阀2与燃气开关总成4连通,第一支气管14将燃气开关总成4与炉头11连通,在所述灶具体I上还配装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5、温度传感器7和支架10,通过输气总管3将熄保电池阀2与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5连通,第二支气管15将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5与炉头11连通,在所述支架10顶端下侧部上可伸拉移动的配装锅勺盖12,感温探头13安装在锅勺盖12内侧下部上,第一导线6和第二导线8分别将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5与温度传感器7和温度传感器7与感温探头13连通。
[0011]正常使用时,煤气或液化气从输气总管3经熄保电池阀2再分别通过燃气开关总成
4、第一支气管14和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5、第二支气管15向炉头11同时输送燃气燃烧,加热放置在炉头11上的锅勺,此时锅勺盖12封盖在锅勺上;当即将发生溢锅现象前,在高温的汤水等粘稠液体在锅勺内上升,并与感温探头13接触时,感温探头13将热信号通过第二导线8传输给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经第一导线6立即关闭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5,停止由第二支气管15向炉头11供气,熄火,此时火力减弱,及时避免溢现象发生,尔后可由人工调控燃气开关总成4的开度,再次调节炉头11火力强弱,彻底消除溢锅现象。
【主权项】
1.一种燃气灶具防溢锅控制系统,在灶具体(I)上安装熄保电池阀(2)、燃气开关总成(4)、点火针(9)和炉头(11),通过输气总管(3)将熄保电池阀(2)与燃气开关总成(4)连通,第一支气管(14)将燃气开关总成(4)与炉头(11)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灶具体(I)上还配装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5)、温度传感器(7)和支架(10),通过输气总管(3)将熄保电池阀(2)与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5)连通,第二支气管(15)将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5)与炉头(11)连通,在所述支架(10)顶端下侧部上可伸拉移动的配装锅勺盖(12),感温探头(13)安装在锅勺盖(12)内侧下部上,第一导线(6)和第二导线(8)分别将热电耦燃气开关总成(5)与温度传感器(7)和温度传感器(7)与感温探头(13)连通。
【文档编号】F24C3/12GK205481165SQ201620054501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0日
【发明人】曲彬, 庄晓初, 曲桐
【申请人】曲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