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除湿型冷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98791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除湿型冷风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由于采用遮流板“Z”型纵向排列形成空气流道,在负压风机作用下,进入移动式除湿冷风机的空气顺着空气流道呈“S”型流动,增加了空气与蓄冷箱体接触的面积,从而有效增加了换热面积,所以提高了对热空气的降温效果和除湿效果。
【专利说明】
移动式除湿型冷风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除湿型冷风机,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户外作业场所如收费站、工地等不方便装空调的场所,在炎热的天气,目前通常采用冷风机来降温。
[0003]如何提高冷风机的换热效果,真正起到降温作用,一直是关键的问题,目前还没有良好的解决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通过设计“S”型空气流道,提高热空气与冰块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除湿冷风机,利用冰块换热对空气除湿降温,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外壳部,横截面多边形,顶部设置有注冰孔,还设置有设置高度相错的排风口和进风口;冷热交换部,设置在内腔内,包括与注冰孔相通的蓄冷箱;风机部,包括设置在排风口处并位于内腔内的负压风机,用于驱动空气流动;其中,冷热交换部还包括至少两个套接在蓄冷箱的外壁上且呈“Z”字形纵向间隔布置的遮流板,遮流板排布在排风口和进风口的设置位置之间,遮流板为多边形,最长边小于内腔的横截面的最短边,遮流板的至少两个相邻边紧贴内腔的内壁,遮流板与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的第一空隙作为空气流道,在负压风机作用下,用于引导空气呈“S”形流动。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冷热交换部还包括连接在蓄冷箱的外壁上且纵向间隔布置的导热翅片,用于增加导热面积。导热翅片与内腔的壁之间形成的第二空隙距离大于第一空隙距离。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导热翅片套接在蓄冷箱上。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导热翅片与蓄冷箱一体成型。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导热翅片采用铝片或铜片制成。
[00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导热翅片呈圆环状。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遮流板上还设置有多个滴水孔,用于空气结露后的水从中流出。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蓄冷箱的横截面为圆形。
[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排风口设置在外壳部的上部,进风口设置在外壳部的下部,两者位于外壳部的相对侧。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外壳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滑轮,用于移动和转向。
[0015]实用新型作用与效果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由于采用遮流板“Z”型纵向排列形成空气流道,在负压风机作用下,进入移动式除湿冷风机的空气顺着空气流道呈“S”型流动,增加了空气与蓄冷箱体接触的面积,从而有效增加了换热面积,所以提高了对热空气的降温效果和除湿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涉及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在实施例中的正面纵向剖视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涉及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在实施例中如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
[0020]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涉及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在实施例中的正面纵向剖视图。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10,包括外壳部11、冷热交换部12以及风机部13。
[0023]如图1所示,外壳部11四方体,具有中空内腔,外壳部11的上部的壁上开有排风口14,排风口 14相对侧的外壳部11的下部的壁上开有进风口 15,排风口 14和进风口 15均为为百叶窗式的风口,它们的有效面积相同。
[0024]如图1所示,外壳部11的底部的内侧布置承重底座16,承重底座16的底面的四角通过连接构件连接有滑轮17,连接构件一部分在外壳部的底部内侧,使得承重底座16与外壳部11的底部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连接构件的另一部分伸出外壳部的底部,使得滑轮17放置在外壳部的底部外侧。
[0025]如图1所示,外壳部11的顶部设置有注冰孔18,注冰孔18带有盖板。
[0026]如图1所示,冷热交换部12包括蓄冷箱19、导流翅片24和四块纵向布置在蓄冷箱19外壁上的遮流板20。
[00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涉及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在实施例中如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图。
[0028]如图2所示,遮流板20水平放置,方形,上面设置有孔,孔的内缘紧密套接在蓄冷箱上,孔的四周设置有滴水孔21,四方形的其中三条边紧贴外壳部11的内腔的内壁,余下的一边与外壳部11的内壁之间保留一定空隙,作为空气流道,如图1、图2所示,相邻的两块遮流板20保留的空隙在蓄冷箱19的相对侧,使得四块遮流板的排布在纵向上呈“Z”字形,靠近进风口 15的遮流板布置高度大于进风口 15的布置高度,靠近排风口 14的遮流板布置的高度低于排风口的布置高度。
[0029]如图1所示,蓄冷箱19放置在承重底座16上,圆柱体形,蓄冷箱19顶上的开口与注水孔18相通,蓄冷箱的底部还设置排水管22,排水管22“L”型,穿过承重底座16伸出外壳部11,排水管22伸出外壳部11的部分设置阀门23,蓄冷箱19的外壁紧密套接多个纵向布置且水平放置的导热翅片24。
[0030]如图2所示,导热翅片24圆环状,圆环外径小于遮流板中心到各周边的距离,使得导热翅片24与内壁之间的空隙距离大于遮流板20与内壁之间的空隙距离,导热翅片24采用招片制成。
[0031]如图1、图2所示,围绕蓄冷箱19的四周还设置有凝水盘25,凝水盘25放置在承重底座16上,凝水盘25的四周与蓄冷箱19的四周紧贴。凝水盘25上还设置有排液管26,排液管26“L”型,穿过承重底座16伸出外壳部11。
[0032]风机部13包括负压风机27,如图1所示,负压风机27靠近排风口 14,吊在外壳部11的内腔的顶部,负压风机27的电源风量控制单元28放置在外壳部11的顶部,风量调节单元可调节高中低三个档次的风量。
[0033]实施中,将移动式除湿冷风机10滑动到需要冷风的位置,并接上电源,然后打开注冰孔18的盖板,往蓄冷箱19内加冰块,随着冰块的加入,蓄冷箱内19的低温传导到导热翅片上,此时,蓄冷箱19与导热翅片24都作为换热所需的低温介质。加完后,盖上注冰孔18的盖板,开启负压风机27,负压风机27运行后,在外壳部11的内腔形成一定负压,外壳部11外的空气从进风口 15进入,顺着空气流道“S”形流动到排风出口 14,流动示意见图1中的箭头所示,流动过程中,空气与温度较低的蓄冷箱体19外壁和导热翅片24的外壁充分接触发生换热然后降温,降温过程中空气结露,析出部分水分,实现了空气的除湿,之后经降温和除湿的空气从排风口 14排出,吹到移动式除湿冷风机10外。使用中,可根据需要通过电源风量控制单元28调节风量的大小,并根据需要转动万向滑轮17调整移动式除湿冷风机的方向。
[0034]空气结露析水产生的水滴,滴落到遮流板20上,并从滴水孔21逐级降落到凝水盘25上,通过排液管26排到外壳部11外。
[0035]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蓄冷箱19内的冰块也逐渐液化,蓄冷箱19内的温度也会有一定的升高,如果需要继续加冰,可以打开阀门23排出一部分液化水,再加冰块。当使用完冰块全部液化后,打开阀门23排出全部液化水,留待下次再用。
[0036]实际运用中,移动式除湿冷风机的底部不一定装有滑轮,可以放在移动载体上移动到需要的位置,注水孔的盖板还可以加保温层,蓄冷箱的底部外层也可以加保温层,以减小蓄冷箱内冰块升温的速度,导热翅片和蓄冷箱可以一体成型。
[0037]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0038]根据本实施提供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由于遮流板“Z”字形纵向间隔排布,而且三边紧贴外壳部的内壁,仅余一边距离内腔壁形成一定空气作为空气流道,使得进入移动式除湿冷风机的空气因遮流板的遮挡作用,“S”形流动,增加了空气的行走距离,也就增加了进来的空气与蓄冷箱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果,也即提高了对空气的降温效果和除湿效果;而且由于蓄冷箱的外壁增加了导热翅片,蓄冷箱内的低温传导到导热翅片上,降低了导热翅片的温度,使得导热翅片变成了换热所需的低温介质,同时空气沿着导热翅片流动,也就增加了空气与低温介质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了换热面积,也就更进一步提高了空气的降温效果和除湿效果。
[0039]尽管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主权项】
1.一种移动式除湿冷风机,利用冰块换热对空气除湿降温,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中空内腔的外壳部,横截面多边形,顶部设置有注冰孔,还设置有设置高度相错的排风口和进风口 ; 冷热交换部,设置在所述内腔内,包括与所述注冰孔相通的蓄冷箱; 风机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排风口处并位于所述内腔内的负压风机,用于驱动所述空气流动; 其中,所述冷热交换部还包括至少两个套接在所述蓄冷箱的外壁上且呈“Z”字形纵向间隔布置的遮流板,所述遮流板排布在所述排风口和所述进风口的设置位置之间, 所述遮流板为多边形,最长边小于所述内腔的横截面的最短边,所述遮流板的至少两个相邻边紧贴所述内腔的内壁,所述遮流板与所述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的第一空隙作为空气流道,在所述负压风机作用下,用于引导所述空气呈“S”形流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冷热交换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蓄冷箱的外壁上且纵向间隔布置的导热翅片,用于增加导热面积; 所述导热翅片与所述内腔的壁之间形成的第二空隙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空隙距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导热翅片套接在所述蓄冷箱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导热翅片与所述蓄冷箱一体成型。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导热翅片采用铝片或铜片制成。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导热翅片呈圆环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遮流板上还设置有多个滴水孔,用于所述空气结露后的水从中流出。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蓄冷箱的横截面为圆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部的上部,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部的下部,两者位于外壳部的相对侧。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除湿冷风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外壳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滑轮,用于移动和转向。
【文档编号】F24F5/00GK205481491SQ201620151064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9日
【发明人】常明涛, 吕静, 张盼, 曹治坤, 谢亚, 林炎鹏, 沈迪, 安瑞瑞
【申请人】上海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