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系统用过滤盒及具有该过滤盒的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98953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新风系统用过滤盒及具有该过滤盒的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用过滤盒,用于固定设于具有新风系统的建筑内新鲜空气出口位置,它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在壳体空腔内由进风口向出风口依次设有粗过滤装置和精过滤装置,所述精过滤装置包括相对于壳体可拆卸设置的支架,所述支架、壳体的形状、尺寸均与出风口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在支架上固定有可令空气流通经过、且当空气经过时吸附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对进入建筑的空气进行清洁高效过滤,且成本低,设置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设有新风系统的建筑。
【专利说明】
新风系统用过滤盒及具有该过滤盒的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建筑用的空气过滤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新风系统用过滤盒。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过滤盒构成的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产业不断增多,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建筑的采光效果要好,而且要求具有良好的呼吸环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有技术中在建筑建造时通常设置空气净化系统,而现有的空气净化系统大都是在室内设置空气净化器,通过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这种设置方式虽然可以实现净化室内空气的效果,但只能够净化室内的旧空气,净化效果有限,且无法与外界存在的自然空气进行置换,因而无法让室外新鲜的空气补入。
[0003]为何要为建筑内补入自然存在的新鲜空气呢?研究表明,大自然的空气是人体最理想的呼吸生存物质,想要进一步提高建筑的质量,实现健康建筑,则需要对建筑进行换气。但迄今为止人类无法复制空气成分即无法人工得到自然空气,而却将现有的空气污染了,因此需将外界的自然空气净化后去置换建筑内的旧空气。世界卫生组织也已认定“健康建筑必须有新风系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90%以上的建筑具有新风系统,即达到健康建筑的标准。而在我国99.5%以上的建筑不具有新风系统,健康建筑基本无从谈起,即使有些开发商建设了健康建筑,例如在建造建筑时设置无管道负压式新风系统或有管道置换式新风系统,通过上述两种系统均可以实现室内与室外空气的置换,但其吸附净化的作用有限,尤其对于空气中PM2.5以及更大危害的颗粒吸附效率低,而且存在造价偏高,净化盒更换快,费用高的缺陷。
[0004]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无管道负压式新风系统与有管道置换式新风系统只供新风,需要额外增加制热制冷末端设备,导致建筑的能耗高,造价高,因此真正的健康建筑不易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风系统用过滤盒,采用活性炭纤维对空气进行精过滤,能够令置换的空气达标,进而真正实现健康建筑。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新风系统用过滤盒,用于固定设于具有新风系统的建筑的新鲜空气出口位置,它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在壳体空腔内由进风口向出风口依次设有粗过滤装置和精过滤装置,所述精过滤装置包括相对于壳体可拆卸设置的支架,所述支架、壳体的形状、尺寸均与新风系统风管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在支架上固定有可令空气流通经过、且当空气经过时吸附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
[0008]作为对活性炭纤维布或活性炭纤维毡的限定:所述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在支架内反复折迭呈层状结构,并使相邻两层之间具有令空气通过的间隙。
[0009]作为对活性炭纤维布或活性炭纤维毡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租的碳纤维规格为100—300g/m2,比表面积为800_1500mV g。
[0010]作为对支架的限定:所述支架顶端设有若干个自上向下间隔设置、且与支架底端不接触的第一竖支撑板,支架底端设有自下而上间隔设置、且与支架顶端不接触的第二竖支撑板,所述第一竖支撑与第二竖支撑板数量相同,每一第一竖支撑板均与一第二竖支撑板相邻设置,且每一第二竖支撑板也均与一第一竖支撑板相邻设置,所述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分别绕所有的第一竖支撑板与第二竖支撑板形成折迭的层状结构。
[0011]作为对支架的另一种限定:所述支架的顶端固定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上夹子,支架的底端固定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下夹子,所述上、下夹子的数量、设置位置均相同,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通过上下夹子固定于支架内。
[0012]作为对支架的再另一种限定:所述支架的顶端固定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上固定孔,支架的顶端固定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下固定孔,所述上、下固定孔的数量、设置位置均相同,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通过螺钉固定于上、下固定孔上。
[0013]作为对支架的最后一种限定:所述支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若干个与支架顶端或底端相垂直的横向杆,所述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分别绕所有的横向杆形成折迭的层状结构。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基于密闭的建筑环境设置,它包括设于建筑外的新鲜空气入口、设于建筑室内的新鲜空气出口,以及设于室内的旧空气入口、设于建筑外的旧空气出口,所述新鲜空气入口与新鲜空气出口通过进气管道相连接,旧空气入口与旧空气出口通过出气管道相连接,且新鲜空气出口设于建筑内墙下方的地面上,而旧空气入口设于室内的房顶部位,所述每个新鲜空气出口处均设有上述所述的过滤盒。
[0015]作为对新风系统的限定:它还包括用于新鲜空气与旧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新鲜空气入口,第二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旧空气入口,第一出口通过管道与新鲜空气出口相连通,第二出口通过管道与旧空气出口相连通。
[0016]作为对新风系统的另一种限定:它还包括用于对热交换后而进入过滤盒以前的空气进行调温、调湿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采用地源热栗或空气源热栗。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0018](I)本实用新型的精过滤装置采用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构成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的每根碳纤维丝上具有纳米孔,能够产生范德华力具有很强的吸附效果,能够有效吸附空气中的PM2.5-0.26,甚至是颗粒更小的污染物,令进入建筑室内的空气达到健康呼吸的标准,为建筑内提供更为新鲜、健康的空气;
[0019](2)本实用新型的精过滤装置采用可拆卸地方式设于壳体内,当过滤盒使用一段时间后,能够将精过滤装置拆卸下来,放到太阳下暴晒,或利用电吹风热吹,可令吸附的污染物去除,以再次安装使用,令本实用新型可循环利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过滤盒成本更低;
[0020](3)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采用折迭构成层状结构,令空气于相邻两层之间通过,对空气中污染物的吸附率达到90%以上,进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其他过滤机构的过滤效果更好,使污染重的华北地区也能达到空气安全值;
[002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系统利用了上述的过滤盒,无需对建筑本身进行改造,只需要在现有技术中的具有新风系统的建筑中直接设置该过滤盒即可,实现极其简单,且过滤效果更好,真正实现了健康建筑的目标;
[002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系统还设置了调节装置,能够对送入室内的新鲜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从而直接满足室内人体对温度的需求,而无需额外设置空调等加热、制冷末端装置(如地暖和空调室内壁挂机),令建筑节能和经济效果更好。
[00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对置换的空气进行清洁过滤,且成本低,设置起来简单方便。
[0024]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节能建筑。
[0025]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2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精过滤装置中支架31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精过滤装置中支架31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精过滤装置中支架31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壳体,2、粗过滤装置,3、精过滤装置,31、支架,32、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租,41、第一竖支撑板,42、第二竖支撑板,51、上夹子,52、下夹子,6、横向杆,Al、新鲜空气入口,A2、新鲜空气出入口,B1、旧空气入口,B2、旧空气出口,Cl、进气管道,C2、出气管道,D、热交换器,E、过滤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实施例1新风系统用过滤盒
[003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用过滤盒,用于固定设于具有新风系统的建筑内新鲜空气出口位置,本实施例可设于无管道室内负压的新风系统(即将室内的门窗全都关闭,只在踢脚线处留有与外部楼道或外部环境相连通的进风口,然后在卫生间内留有抽压的排风扇即可),也可设于有管道置换新风系统。它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I,所述壳体I相对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在壳体I的空腔内设有粗过滤装置2和精过滤装置3,所述粗过滤装置2设于进风口 2后,精过滤装置3设于粗过滤装置2后、出风口 3前。本实施例的粗过滤装置2与现有技术中过滤盒中设置的粗过滤装置相同,例如现有技术中的粗过滤装置包括防止雨水进入新风系统的百叶板,以及阻挡沙土进入的纱网,本实施例的粗过滤装置2还采用这些即可。
[0034]而本实施例的精过滤装置3则包括相对壳体I可拆卸设置的支架31,所述支架31、壳体I的形状、尺寸均与出风口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即如果本实施应用于无管道室内负压的新风系统中,上述的新风系统出风口为一般圆形结构,因此将壳体1、支架31做成与新风系统出风口尺寸相匹配的圆形即可;如果本实施应用于有管道置换新风系统中,上述的新风系统出风口为一般长方形结构,因此将壳体1、支架31做成与新风系统出风口尺寸相匹配的长方形即可。
[0035]所述精过滤装置3还包括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32,所述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32固定在支架31上,其可令空气流通经过,且当空气经过时吸附空气中各种污染物,例如 PM2.5、PM0.33、PM0.26 等。
[0036]为了令空气能够顺畅的经由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32,本实施例中的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32如图2所示,在支架31内反复折迭呈层状结构,且相邻两层层状结构之间具有令空气通过的空隙,空气将沿垂直于图2所在纸面的方向通过。
[0037]为了能够令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32固定于支架31上,本实施例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0038](I)如图2所示,所述支架31顶端设有若干个第一竖支撑板41,所有的第一竖直支撑杆61由支架31的顶端自上向下间隔设置,且所有第一竖支撑板41与支架31底端不接触设置;而支架I底端设有第二竖支撑板42,且第二竖支撑板42则由支架31顶端自下而上间隔设置,且与支架31顶端不接触,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竖支撑41与第二竖支撑板42数量相同,且第一竖支撑板41与第二竖支撑板42分别均匀间隔设置,即令每一第一竖支撑板41均与一第二竖支撑板42相邻设置,且每一第二竖支撑板42也均与一第一竖支撑板41相邻设置,所述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32分别如图2绕所有的第一竖支撑板41与第二竖支撑板42形成折迭的层状结构。
[0039]而为了令空气与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32的接触面积更大,本实施例将所有的第一竖支撑板41与第二竖支撑板42如图2所示,做成带有多孔的结构。
[0040](2)如图3所示:所述支架31的顶端固定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上夹子51,支架31的底端固定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下夹子52,所述上、下夹子的数量、设置位置均相同即可。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32分别对应被夹于上、下夹子夹住形成折迭层状结构。
[0041](3)本实施例还可以在所述支架31的顶端固定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上固定孔,支架31的底端固定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下固定孔,所述上、下固定孔的数量、设置位置均相同,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32通过螺钉固定于上、下固定孔上。
[0042](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可以在支架3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若干个横杆6,所述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32来回绕挂在横杆6上即可。
[0043]此外,为了令本实施例中的精过滤装置3的过滤效果更好,所述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租32采用的碳纤维的规格为100—300g/m2,比表面积为800_1500mV g。
[0044]实施例2具有新型空气过滤盒的新风系统
[004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基于密闭的建筑环境设置,如图5所示,它包括设于建筑外的新鲜空气入口 Al、设于建筑室内的新鲜空气出口 A2,以及设于室内的旧空气入口 B1、设于建筑外的旧空气出口B2,所述新鲜空气入口 Al与新鲜空气出口 A2通过进气管道Cl相连接,旧空气入口BI与旧空气出口B2通过出气管道C2相连接,且新鲜空气出口 A2设于室内的地上,而旧空气入口 Al设于室内的房顶部位,所述每个新鲜空气出口 A2处均设有过滤盒E,所述过滤盒E为实施例1所述的新风系统用过滤盒。
[0046]为了完善本实施例,它还包括用于新鲜空气与旧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D,所述热交换器D的第一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新鲜空气入口 Al,第二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旧空气入口BI,第一出口通过管道与新鲜空气出口A2相连通,第二出口通过管道与旧空气出口B2相连通,当外部新空气进入时,通过热交换器D会与排出的旧空气进行热交换,令置换的新空气的温度首先进行升高或降低,即令置换空气的温度更接近室内的温度。
[0047]而为了令置换的新空气的温度能够达到室内所需要的温度,本实施还设置了用对于对置换的新鲜空气进行调温、调湿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位于新鲜空气出口处的热交换器D之后,而新风进入过滤盒之前。本实施例的调节装置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地源热栗或空气源热栗。
【主权项】
1.一种新风系统用过滤盒,用于固定设于具有新风系统的建筑内新鲜空气出口位置,它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在壳体空腔内由进风口向出风口依次设有粗过滤装置和精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过滤装置包括相对于壳体可拆卸设置的支架,所述支架、壳体的形状、尺寸均与新风系统风管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在支架上固定有可令空气流通经过、且当空气经过时吸附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用过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在支架内反复折迭呈层状结构,并使相邻两层之间具有令空气通过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系统用过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租的碳纤维规格为100—300g/m2,比表面积为800_1500mV g。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用过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顶端设有若干个自上向下间隔设置、且与支架底端不接触的第一竖支撑板,支架底端设有自下而上间隔设置、且与支架顶端不接触的第二竖支撑板,所述第一竖支撑与第二竖支撑板数量相同,每一第一竖支撑板均与一第二竖支撑板相邻设置,且每一第二竖支撑板均与一第一竖支撑板相邻设置,所述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分别绕所有的第一竖支撑板与第二竖支撑板形成折迭的层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用过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顶端固定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上夹子,支架的底端固定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下夹子,所述上、下夹子的数量、设置位置均相同,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通过上下夹子固定于支架内。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用过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顶端固定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上固定孔,支架的顶端固定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下固定孔,所述上、下固定孔的数量、设置位置均相同,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通过螺钉固定于上、下固定孔上。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用过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若干个与支架顶端或底端相垂直的横向杆,所述活性碳纤维布或活性碳纤维毡分别绕所有的横向杆形成折迭的层状结构。8.—种新风系统,基于密闭的建筑环境设置,它包括设于建筑外的新鲜空气入口、设于建筑室内的新鲜空气出口,以及设于室内的旧空气入口、设于建筑外的旧空气出口,所述新鲜空气入口与新鲜空气出口通过进气管道相连接,旧空气入口与旧空气出口通过出气管道相连接,且新鲜空气出口设于建筑内墙下方的地面上,而旧空气入口设于室内的房顶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新鲜空气出口处均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盒。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新鲜空气与旧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新鲜空气入口,第二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旧空气入口,第一出口通过管道与新鲜空气出口相连通,第二出口通过管道与旧空气出口相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对热交换后而进入过滤盒以前的空气进行调温、调湿的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采用地源热栗或空气源热栗。
【文档编号】F24F13/28GK205481658SQ201620245898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9日
【发明人】任锡志
【申请人】任锡志, 任泽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