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冷媒的空调供给方法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772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冷媒的空调供给方法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供给方法及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无冷媒的空调供 给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推出的空调系统不外乎是由压縮机、冷凝器、膨胀阀(或毛 细管)及蒸发器连结组成,当该空调系统运转时,藉由该冷凝器进行放热 反应提供热气体,以及该蒸发器进行吸热反应提供冷气体,藉此透过对冷 热气体的需要切换使用。
但对上述常用结构进一步分析,仍存在下列问题目前的该冷冻空调 运行时必须以冷媒作为媒介,但冷媒正是破坏臭氧层的杀手之一,臭氧层 被破坏将造成大量的紫外线肆无忌惮地照射到地球表面,居住于地球表面 的生物皆会直接受害,不论是生理或心理都将遭受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冷媒的空调供给方法及其系 统,不仅合乎环保,且降低对地球环境及生物的伤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方法包含 A.除水步骤将压縮气体导入导流空间,该导流空间具有至少二种 不同截面积,透过该导流空间截面积的变化,让该压縮气体于该导流空间 中产生碰撞,进而改变气体流速,让压縮气体进行气水分离;B. 冷热分离步骤将除水步骤产生的气体进行高速旋转,藉由旋转 产生的离心力,对该气体进行冷热分离,让该冷气体及该热气体分流;以 及
C. 供给步骤将冷热分离步骤产生的冷气体及热气体分流,且分别 进行冷气体及热气体独立供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包含至少 一气体除水器,其具有一导入口及一导出口,且于内设有一容置空间,该 导入口是供压縮气体导入,该容置空间中设置一气水分离室,该气水分离 室具有至少一分隔件,该气水分离室透过该分隔件形成至少二导流空间,
该分隔件设有一气孔,让导流空间相互连通,该导入口与导出口分别与该 气水分离室连接进行气水分离;以及至少一冷热分离器,于内设有一冷热 分离室,且具有一入口、 一冷出风口及一热出风口,前述三者分别与该冷 热分离室相连通,该入口与该气体除水器的导出口连接进行冷热分离;该 冷热分离器的冷出风口及热出风口连结管路,分别进行冷气体及热气体独 立供给。
本发明无冷媒的空调供给方法及其系统,透过气水分离器对压縮气体 进行气水分离,以及冷热分离器对压縮气体进行冷热分离独立供给,无须 冷媒为媒介,即可对压縮气体进行气水分离及冷热分离,不仅合乎环保, 且降低对地球环境及生物的伤害。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l是本发明的步骤流程图一;图2是本发明的步骤流程图二;
图3是本发明搭配配合体的冷气体供给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搭配配合体的冷气体供给示意图二;
图5是本发明搭配配合体的冷气体供给示意图三;
图6是本发明搭配配合体的热气体供给示意图一;
图7是本发明搭配配合体的热气体供给示意图二;
图8是本发明安装除尘过滤器及细菌过滤器的组合示意图9是本发明安装气体除水器的组合示意图10是本发明安装风扇及储气桶的组合示意图1 l是本发明安装风扇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
本发明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方法(请参阅图l所示),包括
A. 除水步骤将压縮气体导入导流空间,该导流空间具有至少二种 不同截面积,透过该导流空间截面积的变化,让该压縮气体于该导流空间 中产生碰撞,进而改变气体流速,让压縮气体进行气水分离;
B. 冷热分离步骤将除水步骤产生的气体进行高速旋转,藉由旋转 产生的离心力,对该气体进行冷热分离;
C. 供给步骤将冷热分离步骤产生的冷气体及热气体分流,且分别 进行冷气体及热气体独立供给。
以下无冷媒的空调供给方法,差别在于另外增加一除水步骤(请参阅 图2所示),包括A. 第一除水步骤将压縮气体导入导流空间,该导流空间具有至少 二种不同截面积,透过该导流空间截面积的变化,让该压縮气体于该导流 空间中产生碰撞,进而改变气体流速,让压縮气体进行气水分离;
B. 冷热分离步骤将第一除水步骤产生的气体进行高速旋转,藉由 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该气体进行冷热分离,让该冷气体及该热气体分流;
C. 第二除水步骤将冷热分离步骤产生的冷气体导入导流空间,该 导流空间具有至少二种不同截面积,透过该导流空间截面积的变化,让该 压縮气体于该导流空间中产生碰撞,进而改变气体流速,让压縮气体进行 气水分离。
D. 供给步骤将第二除水步骤产生的冷气体及冷热分离步骤产生的 热气体分流,且分别进行冷气体及热气体独立供给。
上述增加第二除水步骤是因应导入大流量压縮气体,当导入小流量压 縮气体时第二除水步骤即可免除。
运用前述无冷媒的空调供给方法的系统包括复数个气体除水器IO、 一 冷热分离器20及一配合体A;
该气体除水器10(请参阅图3所示)具有一筒11及一盖12,该筒ll与该 盖12—侧皆具有一组合部111、 121,前述该组合部lll、 121相对设有螺纹 段,该筒11的组合部111螺纹段相对该盖12的组合部121螺纹段螺锁结合, 该盖12上另具有一导入口122及一导出口123,该筒11与该盖12结合后形成 一容置空间13;上述该筒11与盖12是可一体成型,该筒11与盖12即可不用 设计组合部lll、 121,同样于内部成型一容置空间13;
该容置空间13中设置一气水分离室14,该气水分离室14具有至少一片状的分隔件141,该气水分离室14透过该分隔件141形成至少二导流空间 142,该分隔件141设有一气孔143,让导流空间142相互连通,该分隔件141 的气孔143设置位置必须错开,藉此让压縮气体于导流空间142迂回前进产 生碰撞,藉此增加水气及油气的附着量,该盖12的导入口122与导出口123 分别与该气水分离室14二端连接,让压縮气体由该盖12的导入口 122导入, 接着通过该气水分离室14的各分隔件141的气孔143,最后由该盖12的导出 口123导出。
该冷热分离器20于内设有一冷热分离室201,且具有一入口21、 一冷 出风口22及一热出风口23,前述三者分别与该冷热分离室201相连通,该 冷出风口22与该热出风口23分别设置于该冷热分离室201二端,该入口21 设置于该冷热分离室201—侧,该入口21与该气体除水器10的导出口123 连接;
当该气体经由该冷热分离器20的入口21导入该冷热分离室201,该气 体顺沿该入口21朝着该冷热分离室201喷出,于该冷热分离室201中高速旋 转,藉由旋转产生离心力,且透过离心力的作用,靠近该冷热分离室201 外壁的气体其压力与密度将上升,远离该冷热分离室201内壁的气体其压 力与密度将下降,让高压力与高密度的气体朝低压力与低密度的气体流 动,由于该冷热分离室201内的压力变化,让热气体经由该热出风口23导 出,让冷气体经由该冷出风口22导出;该热出风口23相对该配合体A供给 热气体,或者,该冷出风口22相对该配合体A供给冷气体,该配合体A诸如 芯片(请参阅图3所示)或工具机(请参阅图4及图6所示),更可以供给空调 作为放热或吸热的媒介,进而取代破坏地球环境的冷媒,更可以搭配液体,以水(工业用水或民生用水)运用为例即可透过冷热交换转变冷水(请参阅
图5所示)及热水(请参阅图7所示)。
为了调整该冷热分离器20 (请参阅图3所示)的热出风口 23及冷出风口 22的气体流量,可以视需求对该热出风口23与冷出风口22安装的管路作不 同管径的变化进行限流,譬如该冷热分离器20的热出风口23口径约大于、 约小于或等于该冷出风口22口径;另可视需求于该热出风口23与冷出风口 22安装控制阀30作阀门开口的变化进行限流。
可于该气体除水器10及冷热分离器20(请参阅图8所示)之间安装一除 尘过滤器40及一细菌过滤器50,进而过滤管路中的尘屑及细菌,让人体更 能适应热气体或冷气体。
当处理大流量的压縮气体时,该冷出风口22 (请参阅图9所示)送出的 冷气体将容易含有水,此时该冷出风口22就必须另安装一气体除水器 10';该热出风口23送出的热气体将容易含有油,此时该热出风口23就必 须另安装一油气分离器(图中并未予以绘出),前述该气体除水器10'及该 油气分离器视使用需求(如压縮气体的流量、含油量或含水量)进行安装。
为了对压縮气体作温度调整,该气体除水器IO (请参阅图IO所示)于导 入口122连接的管路上安装一储气桶60,将压縮气体导入该储气桶60,让 压縮气体由小空间导入大空间,造成压縮气体流速变慢达到降温的效果, 且该储气桶60亦提供压縮气体稳定压降;另可于该储气桶60(请参阅图10 所示)与该气体除水器10的管路上安装一风扇70,让该风扇70相对管路吹 风进行散热,经由上述可知使用者可以视压縮气体的流量及温度,选择性 使用该储气桶60及风扇70(请参阅图11所示);更有些制造压縮气体的空压机,于内部已经针对压縮气体提供降温的设计,此时该储气桶60及该风扇 70也就不需要安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方法,包含A.除水步骤、B. 冷热分离步骤及C.供给步骤,前述步骤于无冷媒状态下,依序进行气水分 离、冷热气体分离及冷热气体供给;以及运用无冷媒的空调供给方法的系 统包含至少一具有提供气水分离的气水分离室的气体除水器,至少一具 有提供冷热分离的冷热分离室的冷热分离器,该冷热分离器另提供管路进 行冷热气体供给,无需使用冷媒下运作将避免环境遭受破坏,且独立供应 冷热气体,让使用者视需求运用冷热气体。
权利要求
1、一种无冷媒的空调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A. 除水步骤将压缩气体导入导流空间,该导流空间具有至少二种不同截面积,透过该导流空间截面积的变化,让该压缩气体于该导流空间中产生碰撞,进而改变气体流速,让压缩气体进行气水分离;B. 冷热分离步骤将除水步骤产生的气体进行高速旋转,藉由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该气体进行冷热分离;以及C. 供给步骤将冷热分离步骤产生的冷气体及热气体分流,分别进行冷气体及热气体独立供给。
2、 一种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气体除水器,其具有一导入口及一导出口,且于内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导入口是供压縮气体导入,该容置空间中设置一气水分离室,该 气水分离室具有至少一分隔件,该气水分离室透过该分隔件形成至少二导 流空间,该分隔件设有一气孔,让导流空间相互连通,该导入口与导出口 分别与该气水分离室连接进行气水分离;以及至少一冷热分离器,于内设有一冷热分离室,且具有一入口、 一冷出 风口及一热出风口,前述三者分别与该冷热分离室相连通,该入口与该气 体除水器的导出口连接进行冷热分离;该冷热分离器的冷出风口及热出风 口连接管路,分别进行冷气体及热气体独立供给。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 冷热分离器的热出风口另设有一控制阀进行限流。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冷热分离器的冷出风口另设有一控制阀进行限流。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冷热分离器的冷出风口的管路上另设有一气体除水器。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冷热分离器的热出风口的管路上另设有一油气分离器。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气体除水器的导入口的管路上另设有一储气桶。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 气体除水器的导入口的管路另设有一风扇。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气体除水器的导入口的管路另设有一储气桶及一风扇。
10、 一种无冷媒的空调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A. 第一除水步骤将压縮气体导入导流空间,该导流空间具有至少 二种不同截面积,透过该导流空间截面积的变化,让该压缩气体于该导流 空间中产生碰撞,进而改变气体流速,让压縮气体进行气水分离;B. 冷热分离步骤将第一除水步骤产生的气体进行高速旋转,藉由 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该气体进行冷热分离;C. 第二除水步骤将冷热分离步骤产生的冷气体导入导流空间,该 导流空间具有至少二种不同截面积,透过该导流空间截面积的变化,让该 压縮气体于该导流空间中产生碰撞,进而改变气体流速,让压縮气体进行 气水分离;以及D. 供给步骤将第二除水步骤产生的冷气体及冷热分离步骤产生的热气体分流,分别进行冷气体及热气体独立供给。
11、 一种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气体除水器,其具有一导入口及一导出口,且于内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导入口是供压縮气体导入,该容置空间中设置一气水分离室,该 气水分离室具有至少一分隔件,该气水分离室透过该分隔件形成至少二导 流空间,该分隔件设有一气孔,让导流空间相互连通,该导入口与导出口 分别与该气水分离室连接进行气水分离;以及至少一冷热分离器,于内设有一冷热分离室,且具有一入口、 一冷出 风口及一热出风口,前述三者分别与该冷热分离室相连通,该入口与该气 体除水器的导出口连接进行冷热分离;该冷热分离器的冷出风口及热出风口连结管路,分别进行冷气体及热气体独立供给。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冷热分离器的冷出风口另设有一控制阀进行限流。
13、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冷热分离器的热出风口另设有一控制阀进行限流。
14、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冷热分离器其冷出风口的管路上另设有一气体除水器。
15、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冷热分离器其热出风口的管路上另设有一油气分离器。
16、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气体除水器其导入口的管路上另设有一储气桶。
17、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气体除水器其导入口的管路上另设有一风扇。
18、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无冷媒的空调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气体除水器其导入口的管路上另设有一储气桶及一风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冷媒的空调供给方法,包含A.除水步骤、B.冷热分离步骤及C.供给步骤,前述步骤于无冷媒状态下,依序进行气水分离、冷热气体分离及冷热气体供给;还公开了一种运用该无冷媒的空调供给方法的系统,包含至少一具有提供气水分离的气水分离室的气体除水器,至少一具有提供冷热分离的冷热分离室的冷热分离器,该冷热分离器的冷出风口及热出风口连结管路,分别进行冷气体及热气体独立供给。本发明在无需使用冷媒下运作,将避免环境遭受破坏,不仅合乎环保,且降低对地球环境及生物的伤害。
文档编号F25B9/04GK101504208SQ20081004310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4日
发明者李志民, 陈栢辉 申请人:陈栢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