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174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温余热利用与热泵/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满足被加热介质热需求的前提下使所采用的吸收式热泵/制冷机组具有尽可能 高的性能指数是应该遵循的首要原则。由于余热介质被制冷介质、被加热介质和驱动热介 质的参数的多样化,相应要求有不同工作参数区间的热泵流程,即需要有不同热力学参数 和热力学性能的热泵/制冷机组来满足具体的需求。 在吸收式热泵中,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具有性能指数高的优势,但也有明显的 不足——不能具有较宽的供热温度区间和较高的供热参数。当被加热介质的初始温度适合 于采用两供热端的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而末段被加热温度超出了其供热能力时,为 了获得较高的性能指数并满足被加热介质的用热需求,在热泵流程安排上就要进行这样的 考虑被加热介质的初始阶段采用相适应的两端供热的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一个或两个 供热端,而被加热介质的后一阶段采用供热温度更高而供热温度区间又相邻的热泵流程。 采用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的一个供热端用于提供被加热介质的初始段热需求,利用其 另一个供热端向供热温度较高的热泵流程提供低温热负荷,可满足被加热介质温度区间较 宽的场合,并可获得相对较高的性能指数。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就是三效第一类吸收式 热泵的吸收器用于向被加热介质的低温段热需求,其低压发生器释放出的冷剂蒸汽用于向 第二个热泵流程的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二个热泵流程的吸收器和冷凝器向被加热介质 提供高温热需求,得到热力学参数在三效之上、具有部分三效热力学性能、以三效为第一级 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与此相类似而又有区别的情况是,当被加热介质的温度变化区间较宽且有变化 时,采用上述三供热端的热泵流程又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被加热介质温度低时,第二个热泵 流程的供热负荷随之降低,导致整个热泵流程中的冷剂蒸汽量减少,热泵机组的性能指数 基本不变;此时第一个热泵流程就无法发挥其供热温度低而性能指数高的优势。增加第二 冷凝器作为第一个热泵流程第二供热端可解决此问题,得到以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 热端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包括(1) 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2)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 泵;(3)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 式热泵;(4)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 吸收式热泵;(5)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 一类吸收式热泵;(6)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7)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 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8)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串 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9)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 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0)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 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ll)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 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2)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 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具体发明内容如下
(1)本发明中的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
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
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
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组
成——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后分别再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发
生器、再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再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三发生器,
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
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
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四
发生器,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第一发生器还
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连通蒸发器,
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后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
阀连通蒸发器,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蒸发器,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和第四发生器还
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冷凝器和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
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一路溶液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和第四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另一路溶液分成三部分分别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一
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之间、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
生器之间和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第
三发生器向第二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分别向被加热介
质提供热负荷。 (2)本发明中的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 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 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 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 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后分别再经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四发生器、再经第二溶液热交换 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再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三发生器,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 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 第二溶液泵连通第一发生器,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吸 收器,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 发生器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连通蒸发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后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蒸发器,第三发生器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还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蒸发器,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蒸发 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和第四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第一吸收器、冷凝器和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 于一部分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 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和第一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另一部分 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再一部分 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 器向第二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冷凝器和第二吸收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 热负荷。 (3)本发明中的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 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 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 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 二冷凝器和第四节流阀组成——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后分别再经第一 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发生器、再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再经第三溶液热 交换器连通第三发生器,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吸收 器,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三发生器还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四发生器,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 第二吸收器;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 路经第一节流阀连通第二冷凝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后第三发 生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第二冷凝器,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连 通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连通蒸发器,第四 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或连通蒸发器 或连通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和第四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 第二冷凝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一 路溶液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另一路 溶液分成三部分分别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之间、在 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之间和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 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分别向第二吸收器和第二 冷凝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第二冷凝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 供热负荷。 (4)本发明中的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 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 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 五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和第四节流阀组成——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 泵后分别再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四发生 器、再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再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三发生器,第 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 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溶液泵连通第一发生器,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 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 吸收器,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还 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连通第二冷 凝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 节流阀连通第二冷凝器,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连通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 器,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连通蒸发器,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 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或连通蒸发器或连通第二冷凝器,蒸发 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 和第四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冷凝器、冷凝器和第 二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一部分溶液在第一吸收器、 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二 吸收器、第二溶液泵和第一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另一部分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 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再一部分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 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分别向第二吸收器和第二 冷凝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第二冷凝器、冷凝器和第二吸收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 供热负荷。 (5)本发明中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 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 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 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组 成——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发生器,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 第二发生器,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三发生器,第三发生 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 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四发生器,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 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后第二发生器再有 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连通蒸发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后第 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蒸发器,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 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 阀连通蒸发器,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第一发生器和第四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 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一路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一发生器、 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另一路溶液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第四溶液 热交换器和第四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向第二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 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 (6)本发明中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 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 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 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 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四 发生器,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第二吸收器还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泵连通第一发生器,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 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 器连通第三发生器,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 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 连通蒸发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 经第二节流阀连通蒸发器,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还 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蒸发器,蒸发器还 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和第 四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冷凝器和第二吸收器还分别 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 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 四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 第三发生器向第二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冷凝器和第二吸收器分别向被加热 介质提供热负荷。 (7)本发明中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 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 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 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 二冷凝器和第四节流阀组成——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发生器,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 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 通第三发生器,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吸 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四发生器,第四发生器还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 发生器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连通第二冷凝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 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第二冷凝器,第 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连通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或连通蒸发器或连通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连通蒸发器,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 吸收器;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和第四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 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冷凝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一路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之间进行循 环,另一路溶液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发生器之间进行循 环,第三发生器分别向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第二冷凝器、 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 (8)本发明中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 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 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 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 五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三节流阀组成——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 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 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四发生器,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 吸收器,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泵连通第一发生器,第 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 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三发生器,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 管路经第一节流阀连通第二冷凝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后第三 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第二冷凝器,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分 别通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连通蒸发器,第 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或连通蒸发 器或连通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 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和第四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 器、第二冷凝器、冷凝器和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 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 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第一发 生器、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分别向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 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第二冷凝器、冷凝器和第二吸收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 负荷。 (9)本发明中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 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 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一 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 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三发生器,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 经第四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 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发生器,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 16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四发生器,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连通蒸发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蒸发器,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蒸发器,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和第四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一路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第四溶液泵、第二发生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一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另一路溶液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向第二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
(10)本发明中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
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
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一
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
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
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
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四发生器,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
吸收器,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泵连通第三发生器,
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二发生
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发生器,第一发生器还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
发生器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连通蒸发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蒸发器,第三发生器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还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蒸发器,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蒸发
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和第四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第一吸收器、冷凝器和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
于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第二
发生器、第四溶液泵、第二发生器和第一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向第二吸收器提
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冷凝器和第二吸收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
(11)本发明中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
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
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一
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
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和第四节流阀组成——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三发生器,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发生器,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四发生器,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连通第二冷凝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第二冷凝器,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连通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连通蒸发器,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或连通蒸发器或连通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和第四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冷凝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一路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第四溶液泵、第二发生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一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另一路溶液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分别向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第二冷凝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 (12)本发明中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三节流阀组成——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四发生器,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泵连通第三发生器,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发生器,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连通第二冷凝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连通蒸发器,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连通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或连通蒸发器或连通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和第四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冷凝器、冷凝器和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第三发生器、第四溶液泵、第二发生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一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分别向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第二冷凝器、冷凝器和第二吸收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9也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9所示与图5所示的相比,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图5中,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一发生器向第二发生器提供溶液,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三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向第三发生器提供溶液;而图9中,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向第二发生器提供溶液,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向第一发生器提供溶液。
图10也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0所示与图6所示的相比,二者之间的区别如同图9所示与图5所示之间的区别。 图11也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1所示与图7所示的相比,二者之间的区别如同图9所示与图5所示之间的区别。 图12也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2所示与图8所示的相比,二者之间的区别如同图9所示与图5所示之间的区
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别。 图中,1-第一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4-第四发生器,5-第一吸收器,6-第二吸收器,7-冷凝器,8-蒸发器,9-第一溶液泵,10-第二溶液泵,11-第一节流阀,12-第二节流阀,13-第三节流阀,14-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5-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8-冷剂液再循环泵,19-第五溶液热交换器,20-第二冷凝器,21-第四节流阀,22-第三溶液泵,23-第四溶液泵。
为了更清晰地体现发明内容,特别指明如下概念 ①溶液串联循环三效——指余热温度提升的第一级中,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之间进行串联循环,或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第四溶液泵、第二发生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一发生器之间进行串联循环。 ②溶液并联循环三效——指余热温度提升的第一级中,一部分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之间进行循环,另一部分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再一部分溶液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 ③溶液串联循环两级——指溶液在余热温度提升的第一级和第二级相关部件之间形成串联循环。 ④溶液独立循环两级——指溶液分别在余热温度提升的第一级相关部件之间和在第二级相关部件之间进行各自循环。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的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它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 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后分别再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发生器1、再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再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5,第四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 ;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8,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蒸发器8,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连通蒸发器8,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 ;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 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还分别有被加 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自第二发生器2经第一节流阀11、自第三发生器3经第二节流阀12和 自冷凝器7经第三节流阀13分别节流后的冷剂液进入蒸发器8、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向第 一吸收器5提供,进入第一吸收器5的冷剂蒸汽被分别来自第一发生器1、第二发生器2和 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9 加压后,一部分再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一发生器1、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 剂蒸汽向第二发生器2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另一部分再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 第二发生器2、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三发生器3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 质,再一部分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三发生器3、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 汽向第二吸收器6提供;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一吸收器5, 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一吸收器5,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 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一吸收器5 ;进入第二吸收器6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四发生 器4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6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IO和第四溶 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四发生器4、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7提供,第四 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二吸收器6 ;流经第二发生器2的冷剂蒸 汽放热后再经第一节流阀11节流后进入蒸发器8,流经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 经第二节流阀12节流后进入蒸发器8,进入冷凝器7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 液后经第三节流阀13节流进入蒸发器8 ;余热介质流经蒸发器8放热,第一吸收器5将余 热温度进行第一级提升并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一级热负荷,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共同 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二级提升并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二级热负荷,得到以溶液并联循环 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2所示的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 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它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 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 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五 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后分别再经第一溶液热交 换器14、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4、再经第二溶液热 交换器15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再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四发生器4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二吸收器6还有稀溶液管路 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二溶液泵IO连通第一发生器l,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 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 换器15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一 吸收器5 ;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 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8,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 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蒸发器8,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连通蒸发器8,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 ;蒸发 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 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 ②流程上,自第二发生器2经第一节流阀11、自第三发生器3经第二节流阀12和 自冷凝器7经第三节流阀13分别节流后的冷剂液进入蒸发器8、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向第 一吸收器5提供,进入第一吸收器5的冷剂蒸汽被分别来自第一发生器1、第二发生器2和 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9 加压后, 一部分再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二发生器2、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 剂蒸汽向第三发生器3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 一部分再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 三发生器3、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6提供,一部分再经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14、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17进入第四发生器4、在驱动热介质 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7提供;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 第一吸收器5,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一吸收器5,第四发生 器4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二吸收器6、吸收来自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 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6的稀溶液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二溶液泵10 进入第一发生器1、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发生器2提供以作为其驱动 热介质,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一吸收器5 ;流经第二发生 器2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一节流阀11节流后进入蒸发器8,流经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 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二节流阀12节流后进入蒸发器8,进入冷凝器7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 热介质成冷剂液后经第三节流阀13节流进入蒸发器8 ;余热介质流经蒸发器8放热,第一 吸收器5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一级提升并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一级热负荷,冷凝器7和第二 吸收器6共同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二级提升并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二级热负荷,得到以 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3所示的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
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它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 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 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 凝器和第四节流阀组成;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后分别再经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发生器1、再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再经第三 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 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一吸收器 5,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5,第四发生器4还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 ;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 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 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 流阀12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连通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2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21连通蒸发器8,第四发生器4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连通第二冷凝 器20,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 ;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 冷凝器20、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自第二冷凝器20经第四节流阀21节流后的冷剂液进入蒸发器8、吸收 余热成冷剂蒸汽向第一吸收器5提供,进入第一吸收器5的冷剂蒸汽被分别来自第一发生 器1、第二发生器2和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5的稀 溶液经第一溶液泵9加压后, 一部分再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一发生器1 、在驱动热 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发生器2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另一部分再经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二发生器2、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三发生器3提供 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再一部分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三发生器3、在驱动热介质 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分别向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提供;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一吸收器5,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进 入第一吸收器5,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一吸收器5 ;进入第 二吸收器6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四发生器4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 器6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四发生器4、在驱动热介质加 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7提供,第四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 二吸收器6 ;流经第二发生器2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一节流阀11节流后进入第二冷凝 器20,流经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二节流阀12节流后进入第二冷凝器20, 进入冷凝器7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后经第三节流阀13节流进入第二冷 凝器20,第二冷凝器20的冷剂液经第四节流阀21节流后的冷剂液进入蒸发器8 ;余热介质 流经蒸发器8放热,第一吸收器5和第二冷凝器20共同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一级提升并分别 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一级热负荷,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共同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二级提 升并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二级热负荷,得到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 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4所示的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 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它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 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 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 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和第四节流阀组成;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后 分别再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 生器4、再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再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三 发生器3,第四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二吸 收器6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二溶液泵10连通第一发生器1 ,第一发 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 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 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一吸收器5 ;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 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第二冷凝 器20,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连通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第二冷凝 器2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21连通蒸发器8,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 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连通第二冷凝器20,蒸发器8还有 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 ;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 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冷凝器20、冷凝器 7和第二吸收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自第二冷凝器20经第四节流阀21节流后的冷剂液进入蒸发器8、吸收 余热成冷剂蒸汽向第一吸收器5提供,进入第一吸收器5的冷剂蒸汽被分别来自第一发生 器1、第二发生器2和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5的稀 溶液经第一溶液泵9加压后, 一部分再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二发生器2、在驱动热 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三发生器3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 一部分再经第三溶液 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三发生器3、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分别向第二吸收器6和 第二冷凝器20提供, 一部分再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四溶液热 交换17进入第四发生器4、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7提供;第二发生 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一吸收器5,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 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一吸收器5,第四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二 吸收器6、吸收来自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6的稀溶液 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二溶液泵10进入第一发生器1、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 剂蒸汽向第二发生器2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 换器14进入第一吸收器5 ;流经第二发生器2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一节流阀11节流 后进入第二冷凝器20,流经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一节流阀11节流后进 入第二冷凝器20,进入第二冷凝器20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进入冷凝器 7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后经第三节流阀13节流进入第二冷凝器20,第二 冷凝器20的冷剂液经第四节流阀21节流进入蒸发器8 ;余热介质流经蒸发器8放热,第一 吸收器5和第二冷凝器20共同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一级提升并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一 级热负荷,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共同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二级提升并分别向被加热介质 提供第二级热负荷,得到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 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5所示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 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它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 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 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组成; 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 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一发生器l,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三 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4,第四发生 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 ;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 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8, 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 节流阀12连通蒸发器8,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四发生器4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连通蒸发器8, 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 ;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 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 器6和冷凝器7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自第二发生器2经第一节流阀11、自第三发生器3经第二节流阀12和 自冷凝器7经第三节流阀13分别节流后的冷剂液进入蒸发器8、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向第 一吸收器5提供,进入第一吸收器5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 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 交换器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一发生器1、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 向第二发生器2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 进入第二发生器2、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三发生器3提供以作为其驱动 热介质,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向第二吸收器6提供,第三发生器 3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一吸收器5 ;进入第二吸收器6的冷剂蒸汽被来 自第四发生器4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6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 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四发生器4、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 7提供,第四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二吸收器6 ;流经第二发生器 2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一节流阀11节流后进入蒸发器8,流经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 汽放热后再经第二节流阀12节流后进入蒸发器8,进入冷凝器7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 介质成冷剂液后经第三节流阀13节流进入蒸发器8 ;余热介质流经蒸发器8放热,第一吸 收器5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一级提升并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一级热负荷,第二吸收器6和冷 凝器7共同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二级提升并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二级热负荷,得到以溶 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6所示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 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它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 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 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五 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 二溶液热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 连通第四发生器4,第四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 6,第二吸收器6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第二溶液泵10连通第一发生器 l,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 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 ;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8,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 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蒸发 器8,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 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连通蒸发器8,蒸发器8还有冷剂 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 ;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自第二发生器2经第一节流阀11、自第三发生器3经第二节流阀12和 自冷凝器7经第三节流阀13分别节流后的冷剂液进入蒸发器8、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向第 一吸收器5提供,进入第一吸收器5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 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 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四 发生器4、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7提供,第四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第 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二吸收器6、吸收来自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 介质,第二吸收器6的稀溶液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二溶液泵10进入第一发生器1、 在驱动热介质的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发生器2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一发生 器1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二发生器2、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 汽向第三发生器3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15进入第三发生器3、在其驱动热介质的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6提供,第三发 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一吸收器5 ;流经第二发生器2的冷剂蒸汽 放热后再经第一节流阀11节流后进入蒸发器8,流经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 第二节流阀12节流后进入蒸发器8,进入冷凝器7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 后经第三节流阀13节流进入蒸发器8 ;余热介质流经蒸发器8放热,第一吸收器5将余热 温度进行第一级提升并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一级热负荷,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共同将 余热温度进行第二级提升并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二级热负荷,得到以溶液串联循环三 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7所示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 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它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 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 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 凝器和第四节流阀组成;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一发生器l,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 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 通第四发生器4,第四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 ; 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 节流阀11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 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分别连通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20还有冷剂 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21连通蒸发器8,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 ;蒸发 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 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冷凝器20、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还分别有被加热介 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自第二冷凝器20经第四节流阀21节流后的冷剂液进入蒸发器8、吸收 余热成冷剂蒸汽向第一吸收器5提供,进入第一吸收器5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三发生器3 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 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一发生器1、在驱动热介质加 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发生器2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 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2、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三发生器3 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向第三发生器3 提供,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一吸收器5 ;进入第二吸收器6 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四发生器4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6的稀溶 液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四发生器4、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 剂蒸汽向冷凝器7提供,第四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二吸收器6 ; 流经第二发生器2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一节流阀11节流后进入第二冷凝器20,;流经 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二节流阀12节流后进入第二冷凝器20,进入冷凝器 7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后经第三节流阀13节流进入第二冷凝器20 ;余热 介质流经蒸发器8放热,第一吸收器5和第二冷凝器20共同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一级提升并 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一级热负荷,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共同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二 级提升并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二级热负荷,得到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 四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8所示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 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它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 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 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 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三节流阀组成;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 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4,第四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 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二吸收器6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第二溶 液泵10连通第一发生器1 ,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二 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三发 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 ;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 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第二冷 凝器20,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 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分别通第二吸收 器6和第二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2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21连通蒸发器8,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连通 第二冷凝器20,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 ;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 器5、第二冷凝器20、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自第二冷凝器20经第四节流阀21节流后的冷剂液进入蒸发器8、吸收 余热成冷剂蒸汽向第一吸收器5提供,进入第一吸收器5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三发生器3 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 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四溶液热 交换器17进入第四发生器4、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7提供,第四发生 器4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二吸收器6、吸收来自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 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6的稀溶液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二溶液泵10 进入第一发生器1、在驱动热介质的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发生器2提供以作为其驱 动热介质,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2、在驱动热介质 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三发生器3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三发生器3、在其驱动热介质的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吸 收器6提供,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一吸收器5 ;流经第二 发生器2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一节流阀11节流后进入第二冷凝器20,流经第三发生器 3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二节流阀12节流后进入第二冷凝器20,进入冷凝器7的冷剂蒸 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后经第三节流阀13节流进入第二冷凝器20 ;余热介质流经 蒸发器8放热,第一吸收器5和第二冷凝器20共同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一级提升并分别向被 加热介质提供第一级热负荷,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共同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二级提升并 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二级热负荷,得到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 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9所示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 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它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 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一节流 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3、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一发生器l,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 液泵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4,第四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 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 ;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 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8,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 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蒸发器8,第三 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6 ,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 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连通蒸发器8,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 ;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 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还分别有被加 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自第二发生器2经第一节流阀11、自第三发生器3经第二节流阀12和 自冷凝器7经第三节流阀13分别节流后的冷剂液进入蒸发器8、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向第 一吸收器5提供,进入第一吸收器5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 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 交换器15和第三溶液交换器16进入第三发生器3、在来自第二发生器2的冷剂蒸汽加热下 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6提供,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泵23和第三溶液热 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2、在来自第一发生器1的冷剂蒸汽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三 发生器3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二溶液热 交换器15进入第一发生器1、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发生器2提供以作 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一吸收器5 ;进入 第二吸收器6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四发生器4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 收器6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IO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四发生器4、在驱动热介质 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7提供,第四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 第二吸收器6 ;流经第二发生器2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一节流阀11节流后进入蒸发器 8,流经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二节流阀12节流后进入蒸发器8,进入冷凝 器7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后经第三节流阀13节流进入蒸发器8 ;余热介 质流经蒸发器8放热,第一吸收器5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一级提升并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一 级热负荷,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共同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二级提升并分别向被加热介质 提供第二级热负荷,得到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 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0所示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 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它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 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一节流 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 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4,第四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 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二吸收器6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二溶 液泵10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3和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二溶液热交 换器15连通第一发生器1 ,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 吸收器5 ;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 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8,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 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蒸发器8,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连通蒸发器8,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 ;蒸发 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 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 ②流程上,自第二发生器2经第一节流阀11、自第三发生器3经第二节流阀12和 自冷凝器7经第三节流阀13分别节流后的冷剂液进入蒸发器8、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向第 一吸收器5提供,进入第一吸收器5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 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 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四 发生器4、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7提供,第四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第 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二吸收器6、吸收来自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 介质,第二吸收器6的稀溶液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二溶液泵10进入第三发生器3、 在来自第二发生器2的冷剂蒸汽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6提供,第三发生器3 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泵23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2、在来自第一发生器1 的冷剂蒸汽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三发生器3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2 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一发生器1、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 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发生器2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 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一吸收器5 ;流经第二发生器2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一节流阀11 节流后进入蒸发器8,流经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二节流阀12节流后进入 蒸发器8,进入冷凝器7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后经第三节流阀13节流进 入蒸发器8 ;余热介质流经蒸发器8放热,第一吸收器5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一级提升并向被 加热介质提供第一级热负荷,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共同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二级提升并 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二级热负荷,得到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 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1所示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 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它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 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一节流 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和第四节流阀组成;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 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三发生 器3,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3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二发生 器2,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一发 生器l,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 器6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4,第四发生 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 ;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 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第二冷凝 器20,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 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连通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2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21连通蒸发器8,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连通第二冷凝器20,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 ;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冷凝器20、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自第二冷凝器20经第四节流阀21节流后的冷剂液进入蒸发器8、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向第一吸收器5提供,进入第一吸收器5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和第三溶液交换器16进入第三发生器3、在来自第二发生器2的冷剂蒸汽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分别向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提供,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泵23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2、在来自第一发生器1的冷剂蒸汽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三发生器3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一发生器1 、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发生器2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一吸收器5 ;进入第二吸收器6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四发生器4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6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IO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四发生器4、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7提供,第四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二吸收器6 ;流经第二发生器2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一节流阀11节流后进入第二冷凝器20,流经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二节流阀12节流后进入第二冷凝器20,进入第二冷凝器20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20的冷剂液经第四节流阀21节流进入蒸发器8,进入冷凝器7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后经第三节流阀13节流进入蒸发器8 ;余热介质流经蒸发器8放热,第一吸收器5和第二冷凝器20共同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一级提升并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一级热负荷,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共同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二级提升并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二级热负荷,得到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图12所示的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它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三节流阀组成;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4,第四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二吸收器6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二溶液泵10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3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一发生器1 ,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 ;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2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21连通蒸发器8,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连通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连通第二冷凝器20,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 ;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冷凝器20、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自第二冷凝器20经第四节流阀21节流后的冷剂液进入蒸发器8、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向第一吸收器5提供,进入第一吸收器5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四发生器4、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7提供,第四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二吸收器6、吸收来自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6的稀溶液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二溶液泵10进入第三发生器3、在来自第二发生器2的冷剂蒸汽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分别向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提供,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泵23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2、在来自第一发生器1的冷剂蒸汽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三发生器3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一发生器1、在驱动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发生器2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一吸收器5 ;流经第二发生器2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一节流阀11节流后进入第二冷凝器20,流经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汽放热后再经第二节流阀12节流后进入第二冷凝器20,进入第二冷凝器20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冷剂液,进入冷凝器7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后经第三节流阀13节流进入第二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20的冷剂液经第四节流阀21节流进入蒸发器8 ;余热介质流经蒸发器8放热,第一吸收器5和第二冷凝器20共同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一级提升并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一级热负荷,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共同将余热温度进行第二级提升并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第二级热负荷,得到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在上述以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冷凝器7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既可以连通第二冷凝器20也可以连通蒸发器8,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既可以连通第二冷凝器20也可以连通蒸发器8,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既可以连通第二冷凝器20也可以连通蒸发器8。
上述以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相比于以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在用于被加热介质温度区间宽、变化范围较大时,其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指数是这样实现的 首先,在需要将被加热介质由初始温度加热到最高温度时,该类热泵机组按照最高供热温度并满负荷运行。 其次,当被加热介质终了温度降低时,此时降低第四发生器4的驱动热负荷,则一方面使得进入冷凝器7的冷剂蒸汽量减少,冷凝器7提供给被加热介质的热负荷减少;另一方面使得自第四发生器4进入第二吸收器6的溶液浓度降低,进而导致第二吸收器6内溶液吸收冷剂蒸汽所形成的温度降低,第二吸收器6提供给被加热介质的热负荷降低,也同时减少了对来自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汽的吸收。 第三,随着第二级对外供热负荷的降低,该类热泵机组对余热的利用量也随之降低,则第一吸收器5的热负荷降低,被加热介质进入第二冷凝器20的温度降低,第二冷凝器20热介质——主要是来自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蒸汽——与冷介质——流经第二冷凝器20的被加热介质——之间的温差加大,第二冷凝器20的热负荷增大,第三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则会更多地进入第二冷凝器20内;虽然第一吸收器5吸收的冷剂蒸汽量在减少,但吸收的冷剂蒸汽最终由第三发生器3和第四发生器4重新发生出来且满足第二冷凝器20所需的比例增大,即此时在热泵机组整个供热流程中,第一级流程两个供热端负荷增大并占有全部热负荷的比例同时增大,这使得热泵机组在非最高供热温度下性能指数增大,从而使热泵机组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指数。对第二冷凝器20采取合理及优化设计,则可使该类热泵机组具有更高一些的综合性能指数。 相比之下,上述以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一吸收器5自蒸发器8吸收的冷剂蒸汽量必须在第四发生器4内全部发生出来进入冷凝器7,因此当热泵机组供热负荷降低时,第一吸收器5吸收的冷剂蒸汽量随之降低,热泵机组的性能指数仅有微小的波动。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具有如下的效果和优势 ①得到了热力学参数在三效流程之上、具有部分三效热力学性能的两级第一类吸
收式热泵,丰富了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机组的类型,相应减少了热泵流程的缺位。 ②作为热泵,能够实现三效为余热温度提升第一级的两级提升,可以实现余热的
深度利用,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价值。 ③作为制冷机,能够降低对驱动热源的温度要求和实现对驱动热的深度利用,尤其是利用低温驱动热进行制冷时可较大程度地提高制冷效益。 ④本发明中的以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其热力学效果介于完整的三效流程与以其为第一级的两级流程之间;在应用于负荷、供热温度变化范围较大的场合,可实现供热参数、供热区间与性能指数之间合理对应,并能够充分发挥第一级三效热泵流程性能指数高的优势,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节能效益。
权利要求
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其一为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组成、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后分别再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发生器(1)、再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再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5),第四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8),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蒸发器(8),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连通蒸发器(8),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一路溶液在第二吸收器(6)、第二溶液泵(10)、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和第四发生器(4)之间进行循环,另一路溶液分成三部分分别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一发生器(1)之间、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二发生器(2)之间和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发生器(3)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3)向第二吸收器(6)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
2. 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其二为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 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 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 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组成、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 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 一溶液泵(9)后分别再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四溶液热 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4)、再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再 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四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 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二吸收器(6)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 器(19)与第二溶液泵(10)连通第一发生器(l),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 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 换器(15)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 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 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8),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蒸发 器(8),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 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连通蒸发器(8), 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 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 (5)、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一 部分溶液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五溶液热交换器 (19)、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第四发生器(4)、第二吸收器(6)、第二溶液泵(10)和第一 发生器(1)之间进行循环,另一部分溶液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 换器(15)和第二发生器(2)之间进行循环,再一部分溶液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 (9)、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三发生器(3)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3)向第二吸收 器(6)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5)、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 供热负荷。
3.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其三为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 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 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 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和第四节流阀组成、以溶液并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 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 经第一溶液泵(9)后分别再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发生器(1)、再经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15)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再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三发生器(3), 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发生 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三发生器(3)还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有稀溶液管 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5),第四发生器(4)还有 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第二 冷凝器(20),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还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 分别连通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2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 流阀(21)连通蒸发器(8),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或连通蒸发器(8)或连通第二冷凝器(20),蒸发器(8)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 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冷 凝器(20)、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 于一路溶液在第二吸收器(6)、第二溶液泵(10)、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和第四发生器 (4)之间进行循环,另一路溶液分成三部分分别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 液热交换器(14)与第一发生器(1)之间、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 交换器(15)与第二发生器(2)之间和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三溶液热交换 器(16)与第三发生器(3)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3)分别向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5)、第二冷凝器(20)、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 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
4. 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其四为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 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 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 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和第四节流阀组成、以溶液并 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一吸收 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后分别再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五溶液热交 换器(19)与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4)、再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 通第二发生器(2)和再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四发生器(4)还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二吸收器(6)还有稀溶液 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与第二溶液泵(10)连通第一发生器(1),第一发生器(1)还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 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 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 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二 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 二节流阀(12)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连通第二吸收 器(6)和第二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2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21)连通蒸发 器(8),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 第三节流阀(13)或连通蒸发器(8)或连通第二冷凝器(20),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 连通第一吸收器(5);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 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冷凝器(20)、冷凝器 (7)和第二吸收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一部分溶液在第 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第四溶液 热交换器(17)、第四发生器(4)、第二吸收器(6)、第二溶液泵(10)和第一发生器(1)之间 进行循环,另一部分溶液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和第 二发生器(2)之间进行循环,再一部分溶液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三溶液热 交换器(16)和第三发生器(3)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3)分别向第二吸收器(6)和第 二冷凝器(20)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5)、第二冷凝器(20)、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 (6)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
5. 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其五为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 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 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 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组成、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 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 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一发生器(1), 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 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有稀溶液管 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4),第四发生器(4)还有 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蒸发 器(8),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 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蒸发器(8),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 收器(6),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 经第三节流阀(13)连通蒸发器(8),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蒸 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 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还分别有被加热介 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一路溶液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 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一发生器(1)、第二发生 器(2)和第三发生器(3)之间进行循环,另一路溶液在第二吸收器(6)、第二溶液泵(10)、 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和第四发生器(4)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3)向第二吸收器 (6)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 热负荷。
6.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其六为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 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 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 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组成、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 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 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 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4),第四发生器(4)还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二吸收器(6)还有稀溶液 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第二溶液泵(10)连通第一发生器(l),第一发生器(1)还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 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 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 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8),第二发生 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 流阀(12)连通蒸发器(8),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四 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 (13)连通蒸发器(8),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蒸发器(8)还有 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 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 连通;其特征在于溶液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17)、第四发生器(4)、第二吸收器(6)、第二溶液泵(10)、第一发生器(1)、第二发生器(2) 和第三发生器(3)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3)向第二吸收器(6)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5)、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
7. 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其七为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 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 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 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和第四节流阀组成、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 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 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6)连通第一发生器(l),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 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三发生 器(3),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 二吸收器(6)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 (4),第四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一 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 一节流阀(11)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 (3)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三发生 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连通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第四发生器(4)还 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或连通蒸 发器(8)或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2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21)连 通蒸发器(8),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 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冷凝器(20)、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一路溶液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 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一发生器(1)、第二发生器(2) 和第三发生器(3)之间进行循环,另一路溶液在第二吸收器(6)、第二溶液泵(10)、第 四溶液热交换器(17)和第四发生器(4)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3)分别向第二吸收器 (6)和第二冷凝器(20)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5)、第二冷凝器(20)、第二吸收器(6) 和冷凝器(7)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
8. 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其八为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 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 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 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三节流阀组成、以溶液串 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一吸收 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 器(4),第四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 二吸收器(6)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第二溶液泵(10)连通第一发生 器(l),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2),第 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3)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 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 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 蒸汽通道连分别通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2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 第四节流阀(21)连通蒸发器(20),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 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或连通蒸发器(8)或连通第二冷凝器(20), 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 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 (5)、第二冷凝器(20)、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其特征在于溶液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 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第 四发生器(4)、第二吸收器(6)、第二溶液泵(10)、第一发生器(1)、第二发生器(2)和第三 发生器(3)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3)分别向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提供 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5)、第二冷凝器(20)、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分别向被加热 介质提供热负荷。
9.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其九为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 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 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 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组成、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 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 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和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16)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3)、第三 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 (2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一发生器(1),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 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 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4),第四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 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 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8),第二发生器 (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 阀(12)连通蒸发器(8),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四发生 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 连通蒸发器(8),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蒸发器(8)还有余热 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 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其特征在于一路溶液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三发生器(3)、第四溶液泵(23)、第二发生器 (2)、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一发生器(1)之间进行循环,另一路溶液在第二吸收器(6)、第二 溶液泵(10)、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和第四发生器(4)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3)向 第二吸收器(6)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
10. 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其十为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组成、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4),第四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二吸收器(6)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二溶液泵(10)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3)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 连通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一发生器(l),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蒸发器(8),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蒸发器(8),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连通蒸发器(8),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溶液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第四发生器(4)、第二吸收器(6)、第二溶液泵(10)、第二发生器(2)、第四溶液泵(23)、第二发生器(2)和第一发生器(1)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3)向第二吸收器(6)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5)、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
11. 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其十一为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和第四节流阀组成、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独立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3)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一发生器(l),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4),第四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连通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2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21)连通蒸发器(8),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或连通蒸发器(8)或连通第二冷凝器(20),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冷凝器(20)、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一路溶液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三发生器(3)、第四溶液泵(23)、第二发生器(2)、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一发生器(1)之间进行循环,另一路溶液在第二吸收器(6)、第二溶液泵(10)、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和第四发生器(4)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3)分别向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5)、第二冷凝器(20)、第二吸收器(6)和冷凝器(7)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
12.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其十二为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三节流阀组成、以溶液串联循环三效为第一级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一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四发生器(4),第四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6),第二吸收器(6)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和第二溶液泵(10)连通第三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3)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第一发生器(1),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发生器(2)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1)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三发生器(3)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2)连通第二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2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21)连通蒸发器(8),第三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连通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7),冷凝器(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3)或连通蒸发器(8)或连通第二冷凝器(20),蒸发器(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一吸收器(5);蒸发器(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5)、第二冷凝器(20)、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溶液在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9)、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第四发生器(4)、第二吸收器(6)、第二溶液泵(10)、第三发生器(3)、第四溶液泵(23)、第二发生器(2)、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一发生器(1)之间进行循环,第三发生器(3)分别向第二吸收器(6)和第二冷凝器(20)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5)、第二冷凝器(20)、冷凝器(7)和第二吸收器(6)分别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属于余热利用与热泵/制冷技术领域。包括由第一吸收器、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四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或/和第三溶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或/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三供热端热泵,增加第二冷凝器和第四节流阀组成四供热端热泵;第一发生器向第二发生器提供驱动蒸汽,第二发生器向第三发生器提供驱动蒸汽,第三发生器向第二吸收器或/和第二冷凝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或/和第二冷凝器提供第一级热负荷,第四发生器向冷凝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吸收器、冷凝器提供第二级热负荷。
文档编号F25B15/00GK101706173SQ20091023023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1日
发明者李华玉 申请人:李华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