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分流头及应用此空调分流头的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792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空调分流头及应用此空调分流头的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空调分流头及应用此空调分流头的空调系统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解决蒸发器局部结霜的装置。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是现在社会中广泛应用的系统,空调系统通常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等装置,其中蒸发器是利用冷媒吸收热量进行热交换的一种装置。譬如蒸发器可以利用液态冷媒变成气态冷媒的过程吸取用户房间内的热量。现有的蒸发器多采用冷媒管套铝箔的翅片式蒸发器,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翅片式蒸发器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翅片式蒸发器100包括若干个冷媒管 102和若干个翅片104。所述冷媒管102通常为铜管或者铝管,通常呈水平设置;所述翅片 104通常为铝箔,通常呈垂直设置。液态冷媒在所述冷媒管102内流过,并通过所述翅片104 与周围的空气完成热交换后转化为气态,再经所述冷媒管102流出到后续其他装置。为了获得较好的换热效果,所述翅片式蒸发器100通常设置有二排管、四排管甚至六排管等等。 而且所述翅片式蒸发器100还采用倾斜放置方式,或者通常将两个翅片式蒸发器100拼成 V字形排列放置的方式,可以参考图2所示,图2中将两个翅片式蒸发器100拼成V字形排列放置,并在V字形的上部设置有风机200,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换热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气流分布对于所述翅片式蒸发器100来讲并不是均勻分布的。通常情况下,气流沿图1中所示的y轴分布很不均勻,而在X轴方向则相对比较均勻。 此时,倾斜放置的翅片式蒸发器100或者呈V字形排列放置的翅片式蒸发器100的底部因为气流(风量)不均勻和底部冷凝水的影响,换热能力较差,非常容易引发结霜或者结霜后不容易化掉的现象。为了解决该类型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案,增加蒸发器底部冷媒管回路的长度。例如正常的冷媒管回路为4个流程,则将底部的冷媒管回路设计成6 个流程,从而增加底部回路的换热能力,但是由于翅片式蒸发器为多排的结构且流程增加压降增大,增加两个流程后换热效果的增强往往不是非常明显。第二种方案,蒸发器底部回路逆流设计。因为逆流设计比顺流设计的对数平均换热温差大,换热面能强,所以当蒸发器底部的换热回路设计成逆回路可以改善底部冷媒管回路的换热能力,但是对于热泵机组制冷时此部分逆回路又变成了顺回路,对冷凝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从而会影响机组的整体性能。因此,亟待提出一种先进的、可以克服上述缺点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分流头,可以通过安置不同内径的节流环可以调节其内的冷媒流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所述分流头的空调系统,可以通过不同内径的节流环调节进入蒸发器各冷凝管的冷媒流量,达到解决蒸发器局部结霜现象的效果。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分流头,所述空调分流头包括分流头主部、分流头顶部和位于分流头主部和分流头顶部之间的节流环,所述分流头主部包括主流孔及与所述主流孔连通的若干个第一分流孔, 所述分流头顶部包括分别与各第一分流孔对应的若干个第二分流孔,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分流孔通过所述节流环与对应的第二分流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节流环有多个,至少一个节流环的内径较第一分流孔和第二分流孔的内径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流孔的另一端与蒸发器的冷媒管连通,冷媒通过主流孔进入各个第一分流孔,之后经由节流环和第二分流孔进入所述冷媒管。进一步地,通过安置不同内径的节流环来调节流入对应冷媒管的冷媒的流量。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头主部和分流头顶部通过固定装置紧固连接,所述节流环夹持在所述分流头主部的第一分流孔和所述分流头顶部的第二分流孔之间,并且对应的第一分流孔、节流环和第二分流孔形成连通的管腔。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栓和设置在所述分流头主部和分流头顶部上的螺栓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 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包括有若干个冷媒管,所述膨胀阀和蒸发器之间还设置有分流头,所述分流头包括分流头主部、分流头顶部和位于分流头主部和分流头顶部之间的节流环,所述分流头主部包含与所述膨胀阀连通的主流孔及与所述主流孔连通的若干个第一分流孔;所述分流头顶部包含分别与各第一分流孔对应的若干个第二分流孔,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分流孔通过所述节流环与对应的第二分流孔连通,所述第二分流孔与所述蒸发器的若干个冷媒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为翅片式蒸发器,所述翅片式蒸发器包括若干个冷媒管和若干组翅片,所述冷媒管呈水平设置,所述翅片呈竖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头主部和分流头顶部通过固定装置紧固连接,所述节流环夹持在所述分流头主部的第一分流孔和所述分流头顶部的第二分流孔之间,并且对应的第一分流孔、节流环和第二分流孔形成连通的管腔,通过安置不同内径的节流环来调节流入对应冷媒管的冷媒的流量。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还设置有四通阀,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还设置有制热膨胀阀、制热单向阀、制冷膨胀阀和制冷单向阀,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风机、干燥过滤器和气液分离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流头内设置有可以调节分流孔内流量的节流环,可以控制每个分流孔内的流过的冷媒流量,进而可以按照具体实施环境,对换热能力强的冷媒管流入较多的冷媒,对换热能力差的冷媒管流入较少的冷媒,可以有效解决了翅片式蒸发器的局部结霜现象。
结合参考附图及接下来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将更容易理解,其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对应同样的结构部件,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翅片式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呈V字形的翅片式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空调分流头的立体组装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空调分流头的立体分解图;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应用所述空调分流头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鉴于传统对于蒸发器局部结霜现象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改善蒸发器容易结霜部位的换热能力的思路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从另一思路来解决蒸发器局部结霜现象,即通过减少容易结霜部位的冷媒供液量来实现。具体地讲,就是对于蒸发器内换热能力强的冷媒管供应较大流量的冷媒,而对于蒸发器内换热能力差的冷媒管供应较小流量的冷媒。通常,蒸发器内各个冷媒管内的冷媒是由分流头供应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首先提出一种改进的空调分流头,其可以调节其内各个分流孔内流过的冷媒流量。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4,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空调分流头300 的立体组装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空调分流头300的立体分解图。所述空调分流头300包括分流头主部301、分流头顶部302和位于所述分流头主部301和分流头顶部302之间的节流环303。所述分流头主部301呈圆锥台型和圆柱形的结合,所述圆锥台型的大头部沿圆周边缘均勻设置有孔径相同的若干个第一分流孔304,所述圆锥台型的小头部与所述圆柱形的一端相连,所述圆柱形内设置有主流孔305,其中各个第一分流孔304与所述主流孔305 连通。所述分流头顶部302呈圆盖型,沿圆周边缘均勻设置有孔径相同的若干个第二分流孔306,所述第二分流孔306通常与所述第一分流孔304 —一对应,并且所述第一分流孔 304通过节流环303与对应的第二分流孔306相通。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流孔304与膨胀阀连通,所述第二分流孔306与蒸发器的冷媒管连通,冷媒通过主流孔304进入各个第一分流孔304,之后经由节流环303和第二分流孔306进入所述冷媒管。显然,所述节流环303可以有多个,通过安置不同内径的节流环303可以调节流入对应冷媒管的冷媒流量,通常情况所述节流环303的内径可以等于或者小于第一分流孔 304和第二分流孔306的内径。同时为了便于安装,所述分流头主部301和分流头顶部302还通过诸如螺栓之类的固定装置紧固连接,所述节流环303夹持在所述分流头主部301的第一分流孔304和所述分流头顶部302的第二分流孔306之间,并且对应的第一分流孔304、节流环303和第二分流孔306形成连通的管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头主部301和分流头顶部302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螺栓孔307,通过螺栓308可以将分流头主部301和分流头顶部302紧固连接在一起。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分流头300可以通过安置不同内径的节流环来调节各个分流孔流出的供液量。当然所述空调分流头300在基本工作原理不变的情况下,也可能实施成为其他形状。[0041]本实用新型同时提出了一种应用此空调分流头的空调系统,请继续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应用此空调分流头的空调系统5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空调系统500包括压缩机501、四通阀502、翅片式蒸发器503、风机504、空调分流头505、制热膨胀阀506、制冷单向阀507、干燥过滤器508、制热单向阀509、板式冷凝器510、制冷膨胀阀511和气液分离器512。在所述空调系统500进行制冷时,冷媒从压缩机501排出后经过四通阀502进入板式冷凝器510,换热后经过干燥过滤器508进入制热膨胀阀506,节流后通过空调分流头 505进入翅片式蒸发器503,在冷凝风机504作用下进行强制性换热后再经过四通阀502进入气液分离器512,然后回到压缩机501,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在所述空调系统500进行制热时,是上述制冷循环的反过程,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原理和基本器件功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在此不再累述。所述空调系统500的特点之一是所述空调分流头505采用图3所示的空调分流头。使用所述空调分流头505可以使冷媒供液量与换热能力相匹配。在具体的实施例中, 当实验发现所述翅片式蒸发器503的底部存在结霜现象时,确定结霜部分所对应的冷媒管流路,然后回收所述空调系统500的冷媒,将所述空调分流头505打开,使用内径更小的节流环代替所述冷媒管流路中原有的节流环,然后将所述空调分流头505组装好,重新充注冷媒继续实验。如果还存在结霜现象,可以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匹配到合适的节流环,避免所述翅片式蒸发器503的底部结霜。显然,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流头调节对应冷媒管的冷媒供液量可以解决翅片式蒸发器局部结霜的现象,同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案较为简单实用,成本低廉。应当认识到,根据不同的具体实施环境,所述应用此空调分流头的空调系统可以为多种多样,并不局限于图5所述的空调系统500。在较为简单的实施例中,所述应用此分流头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包括有若干个冷媒管。 所述膨胀阀和蒸发器之间还设置有可以调节冷媒管供液量的分流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应用此空调分流头的空调系统不仅具有制冷功能还包括制热功能,则所述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还设置有四通阀,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还设置有制热膨胀阀、制热单向阀、制冷膨胀阀和制冷单向阀。在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用此分流头的空调系统还包括风机、干燥过滤器和气液分离器等等。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所述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分流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分流头主部、分流头顶部和位于分流头主部和分流头顶部之间的节流环,所述分流头主部包括主流孔及与所述主流孔连通的若干个第一分流孔,所述分流头顶部包括分别与各第一分流孔对应的若干个第二分流孔,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分流孔通过所述节流环与对应的第二分流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环有多个,至少一个节流环的内径较第一分流孔和第二分流孔的内径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孔的另一端与蒸发器的冷媒管连通,冷媒通过主流孔进入各个第一分流孔,之后经由节流环和第二分流孔进入所述冷媒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流头,其特征在于,通过安置不同内径的节流环来调节流过其内的冷媒的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头主部和分流头顶部通过固定装置紧固连接,所述节流环夹持在所述分流头主部的第一分流孔和所述分流头顶部的第二分流孔之间,并且对应的第一分流孔、节流环和第二分流孔形成连通的管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分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栓和设置在所述分流头主部和分流头顶部上的螺栓孔。
7.—种空调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有若干个冷媒管,所述膨胀阀和蒸发器之间还设置有分流头,所述分流头包括分流头主部、分流头顶部和位于分流头主部和分流头顶部之间的节流环,所述分流头主部包含与所述膨胀阀连通的主流孔及与所述主流孔连通的若干个第一分流孔;所述分流头顶部包含分别与各第一分流孔对应的若干个第二分流孔,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分流孔通过所述节流环与对应的第二分流孔连通,所述第二分流孔与所述蒸发器的对应冷媒管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为翅片式蒸发器,所述翅片式蒸发器包括若干个冷媒管和若干组翅片,所述冷媒管呈水平设置,所述翅片呈竖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头主部和分流头顶部通过固定装置紧固连接,所述节流环夹持在所述分流头主部的第一分流孔和所述分流头顶部的第二分流孔之间,并且对应的第一分流孔、节流环和第二分流孔形成连通的管腔,通过安置不同内径的节流环来调节流入对应冷媒管的冷媒的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环有多个,至少一个节流环的内径较第一分流孔和第二分流孔的内径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空调分流头及应用此空调分流头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分流头包括分流头主部、分流头顶部和位于分流头主部和分流头顶部之间的节流环,所述分流头主部包括主流孔及与所述主流孔连通的若干个第一分流孔,所述分流头顶部包括分别与各第一分流孔对应的若干个第二分流孔,其中第一分流孔通过所述节流环与对应的第二分流孔连通。利用所述节流环可以控制每个分流孔内的流过的冷媒流量,进而可以按照具体实施环境,对换热能力强的冷媒管流入较多的冷媒,对换热能力差的冷媒管流入较少的冷媒,可以有效解决翅片式蒸发器的局部结霜现象。
文档编号F25B47/00GK201935490SQ20112001158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4日
发明者谢海军 申请人: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