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入单冻机速冻前的预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7914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进入单冻机速冻前的预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冻设备,特别是一种进入单冻机速冻前的预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网带单冻机冻结肉类和鲜鱼片等软体物品时,物品跟网带经常冻结在一起,出货麻烦,达不到冻结要求。因此实际操作时,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解决此问题一种方法是物品装托盘冻结。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板带单冻机冻结。相对应的缺点是 第一、因为有托盘存在,阻隔部分冷空气流通,影响冻结速度,相同工况下,冻结质量差。第二、常用速冻设备是使用高速气流载冷,与货物直接接触,容易造成货物脱水。第三、相同配置板带单冻机冻结速度低于网带单冻机,价格也高于网带单冻机。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进入单冻机速冻前的预冻装置的蒸发器的技术方案,以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因为有托盘存在,阻隔部分冷空气流通,影响冻结速度和质量;常用速冻设备是使用高速气流载冷,与货物直接接触,造成货物脱水;相同配置板带单冻机冻结速度低于网带单冻机,价格也高于网带单冻机。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进入单冻机速冻前的预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依次设置前转轴、进料端、预冻保温箱、出料端以及联接电机的后转轴,前转轴上的输送带依次通过进料端、预冻保温箱、出料端缠绕在后转轴上,预冻保温箱由上风腔和下风腔组成,上风腔和下风腔之间形成输送带的通道,预冻保温箱的一端设置连通上风腔和下风腔的风道,预冻保温箱的另一端分别设置连通上风腔的出风口和连通下风腔的进风口。预冻保温箱部分的输送带位于下风腔的上表面。输送带为薄膜。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比较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进入网带单冻机速冻的块状肉类和鲜鱼片等软体物品先经过本装置预冻处理。即将软体食品放在输送带上通过本装置运行,物品上下面低温空气循环冷却,物品底面受到来至输送带下面的低温快速冷冻硬化,上表面在低温环境中也会冻结形成一层硬壳,冻结成板块状。当经过预冻的物品再进到到网带单冻机的网带上时,不会产生网带印痕。表面硬壳可以锁住食品内水分,减少水分流失,保证产品产量。总之,既解决了网带单冻机冻结肉类和鲜鱼片等软体物品时,物品跟网带经常冻结在一起,出货麻烦,达不到质量要求的问题,又有效地避免了物品装托盘冻结阻隔部分冷空气流通,影响冻结速度和质量;常用速冻设备是使用高速气流载冷,与货物直接接触,造成货物脱水;以及相同配置板带单冻机冻结速度低于网带单冻机,价格也高于网带单冻机。


本实用新型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图3,一种进入单冻机速冻前的预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依次设置前转轴1、进料端2、预冻保温箱6、出料端10以及联接电机的后转轴11, 前转轴1上的输送带9依次通过进料端2、预冻保温箱6、出料端10缠绕在后转轴11上,预冻保温箱6由上风腔4和下风腔5组成,上风腔4和下风腔5之间形成输送带9的通道,预冻保温箱6的一端设置连通上风腔4和下风腔5的风道3,预冻保温箱6的另一端分别设置连通上风腔4的出风口 7和连通下风腔5的进风口 8,预冻保温箱6部分的输送带9位于下风腔5的上表面,输送带9为薄膜。
权利要求1.一种进入单冻机速冻前的预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依次设置前转轴(1)、进料端O)、预冻保温箱(6)、出料端(10)以及联接电机的后转轴(11),前转轴⑴上的输送带 (9)依次通过进料端O)、预冻保温箱(6)、出料端(10)缠绕在后转轴(11)上,预冻保温箱 (6)由上风腔⑷和下风腔(5)组成,上风腔⑷和下风腔(5)之间形成输送带(9)的通道,预冻保温箱(6)的一端设置连通上风腔⑷和下风腔(5)的风道(3),预冻保温箱(6) 的另一端分别设置连通上风腔的出风口(7)和连通下风腔(5)的进风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进入单冻机速冻前的预冻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冻保温箱 (6)部分的输送带(9)位于下风腔(5)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进入单冻机速冻前的预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带 (9)为薄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入单冻机速冻前的预冻装置。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背景技术存在的托盘阻隔部分冷空气流通,冻结质量差;高速气流载冷与货物直接接触,造成货物脱水;板带单冻机效率低而价格高。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要点是该装置依次设置前转轴、进料端、预冻保温箱、出料端以及联接电机的后转轴,前转轴上的输送带依次通过进料端、预冻保温箱、出料端缠绕在后转轴上,预冻保温箱由上风腔和下风腔组成,上风腔和下风腔之间形成输送带的通道,预冻保温箱的一端设置连通上风腔和下风腔的风道,另一端分别设置连通上风腔的出风口和连通下风腔的进风口。可应用于食品进入单冻机速冻前的预冻,具有提高冷冻质量、降低成本的显著优点。
文档编号F25D31/00GK201954914SQ20112001027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7日
发明者吴家伟, 徐志伟, 杜岩松 申请人:吴家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