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热回收的多联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0422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热回收的多联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热回收的多联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已普遍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提供制冷和/或制热的功能。然而,由于空调在制冷时会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冷凝热,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热量,也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破坏,尤其是中央空调系统及多联机系统,所排放出的热量更多。因此,目前出现了用于回收空调多排放出的热量的技术,即热回收技术。利用热回收技术,不仅可以将空调所排放出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而且也可以降低这些热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然而,现有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多联机系统通常只有工作在制冷的模式下才可实现热回收,而无法在工作于制热模式下同时实现热回收。并且,即使可在工作于制冷模式下时实现热回收,然而,当利用热回收所制取的生活热水的温度达到40摄氏度以上时,多联机系统的制冷效果仍然容易因冷凝侧换热效果的变差而大大下降,导致整个多联机系统的能效比过低。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在工作于制热模式时实现热回收并提高当工作于制冷模式下系统能效比的多联机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旨在使其能够在工作于制热模式时实现热回收并提高当工作于制冷模式下系统的能效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组件、第二换热器组件及第三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媒流向控制组件,用于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及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件,并控制冷媒选择性地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及第三换热器组件,从而使所述多联机系统可选择性地工作于制冷、制热、热回收、制冷加热回收、制热加热回收的模式下。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及回气口,所述冷媒流向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电磁阀回路及第二电磁阀回路,所述第一四通阀的四个阀口分别连接至所述压缩机排气口、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件、第二四通阀及所述压缩机回气口,所述第二四通阀的四个阀口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件与第一四通阀、第一电磁阀回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及所述压缩机回气口,所述第一电磁阀回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并联,所述第二电磁阀回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并联。优选地,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导通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件,截止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四通阀及所述第二四通阀。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磁阀回路包括第一电磁阀及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阀的导通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截止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电磁阀回路包括第二电磁阀及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导通端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的截止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连接。优选地,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多联机系统冷媒流量的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与第一电磁阀回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磁阀回路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 优选地,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及临近该第一换热器而设的风扇,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二换热器及连接至该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三换热器及连接至该第三换热器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电磁阀回路并联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两端,所述第二电磁阀回路并联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管两端。优选地,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件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三换热器相对所述第二连接管 另一侧的变频水泵,用于调节从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输出的水量。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电磁三通阀、底板采暖系统及水箱,所述电磁三通阀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变频水泵,另外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地板采暖系统及所述水箱。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联机系统,通过设置冷媒流向控制组件,用于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及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件,并控制冷媒选择性地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及第三换热器组件,从而使所述多联机系统可选择性地工作于制冷、制热、热回收、制冷加热回收及制热加热回收的模式下。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考图I,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10可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室内空调机并运行于多个模式下,如制冷模式、制热模式、热回收模式、制冷加热回收模式以及制热加热回收模式。在本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10包括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组件200、第二换热器组件300、第三换热器组件400、冷媒流向控制组件500、节流装置600、电磁三通阀700、地板采暖系统750、水箱800及第一单向阀850。其中,压缩机100通过冷媒流向控制组件500连接至第一换热器组件200、第二换热器组件300及第三换热器组件400,冷媒流向控制组件500因此可控制从压缩机100所排出的冷媒气体可选择地流经第一换热器组件200、第二换热器组件300及第三换热器组件400,最终实现多联机系统10可选择地工作于制冷、制热、热回收、制冷加热回收、制热加热回收模式下。压缩机100用于吸收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加压为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排出,为多联机系统10提供制冷循环的动力。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00具有排气口 110及回气口 120。第一换热器组件200包括第一换热器210及临近第一换热器210而设置的风扇230。当多联机系统工作于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器210可作为冷凝器,用于冷凝及液化压缩机100所输送过来的制冷剂气体;当多联机系统工作于制热模式下时,第一换热器210可作为蒸发器,用于气化制冷液体。第二换热器组件300包括第一连接管310、连接至第一连接管310的多个室内机主体330及多个第二换热器350。多个第二换热器350分别设置于多个室内机主体330中。当多联机系统10工作于制冷模式下时,第二换热器350可作为蒸发器,用于将过冷液体蒸发为气体,从而使室内机主体330所排出的空气为冷气体;而当多联机系统10工作于制热模式下时,第二换热器350可作为冷凝器,用于将过热气体冷凝为过冷液体,从而使室内机主体330所排出的空气为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气体。 第三换热器组件400包括第二连接管410、第三换热器430及变频水泵450。第三换热器430设置于第二连接管410及变频水泵45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换热器430为冷媒水热交换器,用于冷凝气态制冷剂从而产生热量以制取生活热水或实现地板采暖,变频水泵450则用于控制从所述第三换热器430所输出的热水的流量。冷媒流向控制组件500连接至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组件200、第二换热器组件300及第三换热器组件400,用于控制从压缩机100所排出的冷媒气体可选择地流经第一换热器组件200、第二换热器组件300及第三换热器组件400、从而控制多联机系统10的工作模式。具体而言,冷媒流向控制组件500包括第一四通阀510、第二四通阀520、第一电磁阀回路530及第二电磁阀回路540。第一四通阀510具有四个阀口 SI S4。其中,阀口 SI连接至压缩机100的排气口 110,阀口 S2连接第二四通阀520并通过第一单向阀850连接至第三换热组件400的第二连接管410,阀口 S3连接至第二四通阀520及压缩机100的回气口 120,阀口 S4连接至第二连接管410。第二四通阀520具有四个阀口 LI L4。其中,阀口 LI连接至第二换热组件300的第一连接管310及第二电磁阀回路540,阀口 L2连接至第一四通阀510的阀口 S2,阀口 L3连接至第一换热器组件200的第一换热器210及第一电磁阀回路530,阀口 L4连接至压缩机100的回气口 120。第一电磁阀回路530并联连接至第一换热器210,包括第一电磁阀531及第二单向阀533。第一电磁阀531的一端连接至第二换热器210的一端及第二电磁四通阀520的阀口 L2,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单向阀533的导向端。第二单向阀533的截止端连接至第二换热器210的另一端。第二电磁阀回路540与第二换热器组件300的第一连接管310并联连接。具体而言,第二电磁阀回路540包括第二电磁阀541及第三单向阀543。第二电磁阀54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连接管310及第二四通阀520的阀口 LI,另一端连接至第三单向阀543的导通端,第三单向阀543的截止端连接至第一连接管310并通过节流装置600连接至第二单向阀533的截止端及第一换热器210。在本实施例中,节流装置600为电子膨胀阀,用于按照预设程序调节流经系统的冷媒的量。电磁三通阀700的一端连接至变频水泵450相对于第三换热器430的另一端,另外两端分别连接至地板采暖系统750及水箱800,用于控制经过变频水泵450的热水流向地板采暖系统750或水箱800。使用时,通过冷媒流向控制组件500可实现调整冷媒流经的途径,从而使多联机系统10可工作于以下5种模式,即制冷模式、制热模式、热回收模式、制冷加热回收模式以及制 热加热回收模式。具体情况分析如下当多联机系统10工作于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510及第二四通阀520掉电,第一电磁阀回路530及第二电磁阀回路540关闭,此时,从压缩机100排气口 110所输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分别经由阀口 SI和S2进/出第一四通阀510,之后分别经由阀口 L2和L3进/出第二四通阀520,而后,进入第一换热器210冷凝成过冷液体,过冷液体通过节流装置600及第一连接管310进入室内机主体330,并在设置于室内机主体330中的第二换热器350中被气化,所产生的过热气体分别经由阀口 LI和L4进/出第二四通阀520并流入压缩机100的回气口 120,如此反复循环完成制冷过程。以上冷媒流经途径可简单表示为压缩机100排气口 110——第一四通阀510(S1-S2)——第二四通阀520(L2-L3)——第一换热器210——节流装置600——第二换热器组件300的第一连接管310——第二换热器350——第二四通阀520(L1-L4)——压缩机100回气口 120。当多联机系统10工作于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510上电,第二四通阀520掉电,第一电磁阀回路530及第二电磁阀回路540关闭。此时,从压缩机100排气口 110输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分别经由阀口 SI和S2进/出第一四通阀510,再分别经由阀口 L2和LI进/出第二四通阀520,而后,通过第二换热器组件300的第一连接管310而进入到多个第二换热器350中冷凝成过冷液体,过冷液体经节流装置600节流后进入第一换热器210气化,过热气体分别经由阀口 L3和L4进/出第二四通阀520再流入压缩机100的回气口120,如此反复循环完成单独制热的功能。以上冷媒流经途径可简单表示为压缩机100排气口 110——第一四通阀510(S1-S2)——第二四通阀520(L2-L1)——第二换热器组件300的第一连接管310——第二换热器350——节流装置600——第一换热器210——第二四通阀 520(L3-L4)-压缩机 100 回气口 120。当多联机系统10工作于热回收模式时,第一四通阀510及第二四通阀520上电,第一电磁阀回路530关闭,第二电磁阀回路540打开,此时,从压缩机100排气口 110所输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分别经由阀口 SI和S4进/出第一四通阀510,之后通过第三换热器组件400的第二连接管410进入第三换热器430中成过冷液体,过冷液体在经过第一单向阀850之后分别经由阀口 L2和LI进/出第二四通阀520,而后,通过第二电磁阀回路540,并在经过节流装置600节流后进入第一换热器210中蒸发成过热气体,过热气体在分别经由阀口 L3和L4进/出第二四通阀520之后再流入压缩机100的回气口 120,如此反复循环完成单独热回收模式以实现制取生活热水或实现底板采暖。以上冷媒所流经的途径可以简单表示为压缩机100排气口 110——第一四通阀510(S1-S4)——第三换热器组件400的第二连接管410——第三换热器430——第一单向阀850——第二四通阀520(L2-L1)——第二电磁阀回路540——节流装置600——第一换热器210——第二四通阀520(L3-L4)——压缩机100回气口 120。由以上内容可知,当工作于热回收模式下时,冷媒不经过第二换热器组件300,也即,此时冷媒不经过多个室内机,因此可避免冷媒滞留在室内机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当多联机系统10工作于制冷加热回收模式时,第一四通阀510上电,第二四通阀520掉电,第一电磁阀回路530打开,第二电磁阀回路540关闭。此时,从压缩机100的排气口 110所输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在分别经由阀口 SI和S4进/出第一四通阀510之后,再经过第三换热器组件400回收部分冷凝负荷,从第三换热器组件400出来的冷媒气体在流经第一单向阀850之后分别经由阀口 L2和L3进/出第二四通阀520,而后,再经过第一电磁阀回路530及节流装置600进入第二换热器组件300的第一连接管310中,并经过第一连接管310进入设置于各室内机主体330的各第二换热器350中蒸发成过热气体,而后分别经由阀口 LI和L4进/出第二四通阀520并流入压缩机100的回气口 120,如此反复完成制冷加热回收的工作模式。以上冷媒流经途径可简单表示为压缩机100排气口110——第一四通阀510(S1-S4)——第三换热器组件400的第二连接管410——第三换热器430——第一单向阀850——第二四通阀520(L2-L3)——第一电磁阀回路530——节流装置600—第二换热器组件300的第一连接管310—第二换热器350——第二四通阀520(L1-L4)-压缩机 100 回气口 120。在这种情况下,当处于工作状态的室内机较少时,压缩机100低频运行,导致第三换热器430换热能力太大,此时,可通过控制变频水泵450来交接水量以控制第三换热器430热回收侧热量,保证系统高效节能运行。 当第三换热器430中的热水温度达到40摄氏度时,第三换热器430的冷凝侧负荷增加,导致第三换热器430无法充分地冷凝冷媒气体,系统因此无法提供较好的制冷效果。此时,可使第一电磁阀回路530关闭。第一电磁阀回路530关闭后,从第三换热器430所流出的冷媒在经由阀口 L3流出第二四通阀520之后,可流经第一换热器210进一步冷凝成过冷液体。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换热器210作为多联机系统10的第二冷凝器,进一步冷凝冷媒并提高多联机系统10的制冷效果。同时,第一换热器组件200的风扇230可处于打开状态并设置多档调速为系统散热,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其自身转速,负荷越大,转速越高,如此,可大大提闻热水温度较闻时系统的效能比,闻效节能。当第三换热器430中的热水水温到达预定温度时,第一四通阀510掉电切换,冷媒因此不再从阀口 S4流出第一四通阀510,而是改为从阀口 S3流出第一四通阀510,并依次流经通过第二四通阀520、第一换热器210及第二换热器组件300,并经过第二四通阀520而流入压缩机100回气口 120,系统因此转变为工作于单制冷模式中。而另一方面,当所有室内机主体330所输出的冷气都达到设定温度时,第二四通阀520上电切换,第二电磁阀回路540打开,冷媒因此从第三换热器组件300流出后,不再依次流经第二四通阀520、第一电磁阀回路530及节流装置600并进入第二换热器组件300,而是在经由阀口 LI流出第二四通阀520之后,依次流经第二电磁阀回路540、第一换热器210、第二四通阀520,并最终流入压缩机100的回气口 120,系统因此转变为工作于热回收的模式下。当多联机系统10工作于制热加热回收模式时,第一四通阀510及第二四通阀520上电,第一电磁阀回路530及第二电磁阀回路540关闭,此时,从压缩机100的排气口 110输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在分别经由阀口 S1、S4进、出第一四通阀510之后进入第三换热器组件400的第二连接管410,再通过第二连接管410进入第三换热器430回收部分冷凝负荷,从第三换热器430出来的冷媒气体在流经第一单向阀850之后分别经由阀口 L2和LI进/出第二四通阀520,而后,进入第二换热器组件300的第一连接管310,并通过第一连接管310进入设置于室内机主体330中的第二换热器350冷凝成过冷液体,过冷液体经过节流装置600再进入第一换热器210蒸发成过热气体,过热气体分别经由阀口 L3和L4进/出第二四通阀520之后流入压缩机100的回气口 120,如此反复循环完成制热加部分热回收。以上冷媒流经途径可简单表示为压缩机100排气口 110——第一四通阀510(S1-S4)——第三换热器组件400的第二连接管410——第三换热器430——第一单向阀850——第二四通阀520(L2-L1)——第二换热器组件300的第一连接管310——第二换热器350——节流装置600——第一换热器210——第二四通阀520(L3-L4)——压缩机100回气口 120。当第三换热器430中的水温达到预定温度时,第一四通阀510掉电切换,从压缩机100所排出的冷媒气体因此不再经由阀口 S4流出第一四通阀510,而是经由阀口 S2流出第一四通阀510,并依次流经第二四通阀520、第二换热器组件300及第一换热器200,最后流入压缩机100的回气口 120,系统因此转变为工作于单制热模式下。而当所有室内机主体330所输出的热气体都达到设定温度时,第二电磁阀回路540打开,冷媒在经由阀口 LI流出第二四通阀520之后,不再流经第二换热器组件300,而是依次流经第二电磁阀回路540、节流装置600及第一换热器210,并经由第二四通阀520流入压缩机100回气口 120,系统因此转变为工作于热回收的模式下。本实用新型的多联机系统10,通过设置冷媒流向控制组件500将第一换热器210、第二换热器350及第三换热器430串联起来,用于控制冷媒是否流经第一换热器210和/或第二换热器350和/或第三换热器430,因此控制多联机系统10可选择地工作于相对应的模式中,操作简单,控制容易。再者,当多联机系统10工作于制冷加热回收模式时,在所制取的热水温度达到40度以上的情况下,冷媒可通过第二换热器230进一步冷凝,避免了在目前的多联机系统中在所制取的热水温度达到40度以上时系统制冷效果下降问题。另夕卜,当多联机系统10工作于制冷加热回收模式时,可通过变频水泵450调节第三换热器430热回收侧的热量,保证了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同时,当多联机系统10工作于热回收模式下时,冷媒不经过第二换热器组件300,也即,此时冷媒不经过多个室内机,因此可避免冷媒滞留在室内机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ー种带热回收的多联机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组件、第二换热器组件及第三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媒流向控制组件,所述冷媒流向控制组件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及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件,并控制冷媒选择性地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及第三换热器组件,从而使所述多联机系统可选择地工作于制冷、制热、热回收、制冷加热回收、制热加热回收的模式下。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ロ及回气ロ,所述冷媒流向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电磁阀回路及第ニ电磁阀回路,所述第一四通阀的四个阀ロ分别连接至所述压缩机排气ロ、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件、第二四通阀及所述压缩机回气ロ,所述第二四通阀的四个阀ロ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件与第一四通阀、第一电磁阀回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及所述压缩机回气ロ,所述第一电磁阀回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并联,所述第二电磁阀回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并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导通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件,截止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四通阀及所述第二四通阀。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回路包括第一电磁阀及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阀的导通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截止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磁阀回路包括第二电磁阀及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导通端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的截止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多联机系统冷媒流量的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与第一电磁阀回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磁阀回路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及临近该第一换热器而设的风扇,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二换热器及连接至该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三换热器及连接至该第三换热器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电磁阀回路并联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两端,所述第二电磁阀回路并联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管两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件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三换热器相对所述第二连接管另ー侧的变频水泵,用于调节从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输出的水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电磁三通阀、底板采暖系统及水箱,所述电磁三通阀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变频水泵,另外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地板采暖系统及所述水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热回收的多联机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组件、第二换热器组件、第三换热器组件及冷媒流向控制组件。所述冷媒流向控制组件用于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及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件,并控制冷媒选择性地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件、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件及第三换热器组件,从而使所述多联机系统可选择性地工作于制冷、制热、热回收、制冷加热回收、制热加热回收的模式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冷媒流向控制组件,实现控制冷媒在多联机系统中所流经的途径,从而实现控制所述多联机系统可选择性地工作于对应的模式下。
文档编号F25B41/04GK202581678SQ201220125068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
发明者陈卫东, 刘三奎, 王晓勃 申请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