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源热泵用灌注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1645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地源热泵用灌注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源热泵,具体地讲,涉及地源热泵用灌注桩。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也称地热泵)是利用地下常温土壤和地下水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深埋于建筑物周围的管路系统或地下水,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与建筑物完成热交换的一种技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室外地能换热系统、水源热泵机组系统和室内采暖空调末端系统。其中水源热泵机组主要有两种形式水-水型机组或水-空气型机组。三个系统之间靠水或空气换热介质进行热量的传递,水源热泵与地能之间换热介质为水,与建筑物采暖空调末端换热介质可以是水或空气。而地源热泵安装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地下换热部分的施工,主机设计的型号冷量来决定地下换热面积的大小。当地的土壤环境热工效率如何也是要经过严格的测试的。打井的多少、深度、埋管的管径大小、回路设置都是决定换热系数的重要因素,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循环水管以及钢筋笼被破坏的现象,尤其是循环水管被破坏的问题十分严重,直接导致主机换热不够,从而达不到制冷或制热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过程不易损坏循环水管的地源热泵用灌注桩。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地源热泵用灌注桩,包括循环水管、钢筋笼和钢保护套管,所述钢保护套管套装在循环水管上;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循环水管设置于钢筋笼外壁上。优选地是,所述循环水管底部位于钢筋笼底部上方。优选地是,所述循环水管底部距钢筋笼底部O. 2-0. 45m。优选地是,所述循环水管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固定于钢筋笼的外壁。优选地是,所述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采用线缆扎带、钢固定环连接或钢丝绳连接方式。优选地是,所述循环水管为一根独立管道或采用2根以上拼接而成管道。优选地是,所述循环水管为单U型管或双U型管。优选地是,所述钢筋笼为两段以上连接;所述循环水管与位于最底端的第一段钢筋笼连接。优选地是,每两段钢筋笼连接处设置有一个钢保护套管。优选地是,所述钢筋笼内浇筑有混凝土。循环水管除采用PE管或PP-R管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性能相近的材料制备或直接购买得到;另外,根据所设地源热泵地区的环境及气候条件及实际施工操作,循环水管底部位于钢筋笼底部上方,优选地,循环水管底部距钢筋笼底部O. 2-0. 45m ;实际施工时,循环水管处于钢筋笼底部位置时,即在O. 2m以下时,在采用混凝土回灌时,由于预置的空隙小仅仅只有少量的混凝土在进水管的底部下方,导致起到的固定作用较为微弱,很难使整体的热泵安全性及稳定性得到有力保障;另外,当循环水管位于钢筋笼底部O. 45m处以外时,过多的预置空间导致循环水管无法更深地接触地下水源,无法更好的与地下资源进行热交换实现制冷与制热,且整体成本消耗较大。循环水管位于钢筋笼外壁或位于井的内壁与钢筋笼外壁之间,当进水管位于钢筋笼外壁时,可以采用焊接或线缆连接的方式将循环水管与钢筋笼固定;当循环水管位于井的内壁与钢筋笼外壁之间时,可以通过设置连接板将循环水管与钢筋笼固定,上述二种方式,在采用混凝土对钢筋笼回灌时,混凝土直接与钢筋笼接触,而且根据混凝土本身密度大,流动性慢的特点,其对循环水管的冲击减弱很多,从而保证了循环水管的安全性,且成功率高,更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安全及稳定性,为系统的后续制冷与制热环节奠定基础。实际操作时,多数情况采用将第一个钢筋笼与循环水管采用绑扎等方式固定,后续的循环水管可以随着钢筋笼的下管不受影响,避免把整体的循环水管截断,导致由于热熔的接头比较小,出现热熔不合格的危险。

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地源热泵用灌注桩地源热泵装置的双U型管与钢筋笼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地源热泵用灌注桩地源热泵装置的灌注桩截桩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地源热泵用灌注桩剖面图。图中1、循环水管;3、钢筋笼;4、桩体;5、钢保护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地源热泵用灌注桩地源热泵装置,包括循环水管1、钢筋笼3和钢保护套管5。钢筋笼3由两段以上连接而成。钢筋笼3的外壁通过绳子扎有双U型循环水管I。循环水管I的底部距钢筋笼3底部O. 2m。循环水管3上套装有钢保护套管5。每两段钢筋笼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钢保护套管5,以进一步保护循环水管I的安全性。钢筋笼3内灌注有混凝土(图中未示出),形成灌注桩。施工时先开凿出井4。由于井4较深,钢筋笼3总长度较长,因此需要钢筋笼3分段设置。两段以上的钢筋笼3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循环水管I为双U型PE管,灌注之前,先将循环水管I通过线缆连接将其置于最底端的第一段钢筋笼3的外壁。将第一段钢筋笼3与循环水管I 一起放入井4内。第一段钢筋笼3放入井4内时,再焊接第二段钢筋笼,依次施工,直至钢筋笼3全部放入井4内。循环水管I在第一段钢筋笼的重力作用下,一起落入井底。除循环水管I与第一段钢筋笼3连接外,循环水管I与其它钢筋笼可不再连接,如连接,则固定效果更好。U型管弧度位置自然弯曲,且无死角,以避免压力太大损坏循环水管1,进而给整个工程带来麻烦。[0027]以47mPE管为例,PE管可以采用热熔制备或直接从市售得到I)先将47mPE管热熔成U形状,再进行施压并且保证合格;2)分别将施压合格的U形管绑扎在第一段钢筋笼3上,并且把三组U形PE管分布在桩基周围,不需要把47m的PE管切断;3)第一段钢筋笼3下井4时,3组U形PE管页随着第一段钢筋笼3进入井4内;4)在井口位置,将第二段钢筋笼与第一个钢筋笼焊接起来,同时采用钢保护套管5把钢筋周围的PE管保护好;5)第二段钢筋笼下井时,PE管也随着继续进入井4内;6)依次将第三、第四、五、六段钢筋笼下入井内。直至所有钢筋笼3安装完毕,循环水管I设置于井4内。再在钢筋笼3内灌注混凝土,形成灌注桩。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地源热泵用灌注桩,包括循环水管(I)、钢筋笼(3)和钢保护套管(5),所述钢保护套管(5)套装在循环水管(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I)设置于钢筋笼(3)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用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底部(I)位于钢筋笼(3)底部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源热泵用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底部(I)距钢筋笼(3)底部 0. 2-0. 45m。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任一所述的地源热泵用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I)通 过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固定于钢筋笼(3)的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源热泵用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采用线缆扎带、钢固定环连接或钢丝绳连接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3之任一所述的地源热泵用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I)为一根独立管道或采用2根以上拼接而成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3之任一所述的地源热泵用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I)为单U型管或双U型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用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为两段以上连接;所述循环水管与位于最底端的第一段钢筋笼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源热泵用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每两段钢筋笼连接处设置有一个钢保护套管(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用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内浇筑有混凝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用灌注桩,包括循环水管(1)、钢筋笼(3)和钢保护套管(5),所述钢保护套管(5)套装在循环水管(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1)设置于钢筋笼(3)外壁上。当循环水管(1)置于钢筋笼(3)外壁时,施工时对钢筋笼(3)回灌混凝土不会影响循环水管(1)的稳定性,解决了在浇筑时循环水管(1)直接接触混凝土导致受损被破坏的缺陷,且为有效制冷制热奠定基础;当循环水管(1)置于钢筋笼(3)外壁时,采用的连接线缆或钢丝绳固定,成本低。
文档编号F25B41/00GK202865830SQ201220277448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2日
发明者朱汉宝 申请人:上海莘阳建筑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