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2661阅读:916来源:国知局
冷藏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主体上部的贮藏室的前面开口被左右的门封闭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作为家庭用的大容量冷藏库,为了应对用户的各种各样的需要,使冷却贮藏温度多样化并且按照每个贮藏室设置有多个门的冷藏库正被商品化。在此之前,冷冻室配置在冷藏室的上部的顶部冷冻型、在上部的冷藏室与下部的蔬菜室之间配置冷冻室的中间冷冻型、冷冻室配置在最下部的底部冷冻型、在上部的冷藏室的下方并排设置纵长的冷冻室和蔬菜室的类型、以及冷冻室和冷藏室在左右并排设置的对开门型等各种类型的冷藏库被商品化。

在这样的商品环境中,近年来,考虑使用的便利性,使用频率高且收纳容积最大的冷藏室构成为被左右的门封闭,配置在最上层。而且,在其下方设置制冰室和温度切换室,进一步在其下方设置蔬菜室,在最下部设置冷冻室。近年来,这样的类型为主流。

另外,在上述的冷藏室的对开门式的左右的门上,为了防止外部空气从左右的门之间侵入,在一个门的开放端侧的内表面设置有纵向较长的旋转分隔体。旋转分隔体在一个门关闭时向另一个门一侧旋转。进一步,在旋转分隔体设置有在其旋转时吸附于设置于门上的密封垫的吸附面。而且,通过将结露防止用的面加热器粘贴在旋转分隔体与外部空气接触的表面部分的内部,防止结露的产生的冷藏库得到广泛普及。

另外,近年来,不仅能够检测外部空气温度、而且能够检测外部空气湿度的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得到普及。在装载有温湿度传感器冷藏库中,通过检测冷藏库周围的温度和湿度,将冷藏库的冷却状态控制在最佳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以下,使用图11和图12,对在门的铰链部设置有传感器的现有的冷藏库进行说明。

图11是现有的冷藏库的主视图,图12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的铰链部的结构的图。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冷藏库1的顶面部,在其前面的左右的门2a、2b的固定端侧配置有铰链部13,该铰链部13包括将门连结固定的铰链11和覆盖铰链11的铰链盖12。另外,在左门2a的未固定门2a的开放端侧设置有旋转分隔体23,该旋转分隔体23沿着门2a的开放端设置,伴随着门2a的开闭而旋转。在旋转分隔体23的内部设置有面加热器24(参照图11)。另外,如图12所示,在铰链部13,检测外部空气的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14和检测外部空气的湿度的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15彼此配置在附近。进一步,在铰链部13,配置有面加热器24的线束和连结器(均未图示),它们收纳在铰链盖12的内部。另外,在铰链盖12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空气通气的通气孔,用于提高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14和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15的检测精度。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被供给直流的弱电压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14和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15的电子部件,与被供给交流100v的旋转分隔体23的面加热器24的线束等被配置在相同部位或附近。另外,在近年的加热器控制中多使用固态继电器(ssr),在此情况下,控制加热器的通电率时的开关次数较多。因此,具有如下问题:弱电压的电子部件容易受到交流电流的噪声和开关频率的影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7259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冷藏库,其在交流电压的电路径的附近不配置电子部件,防止由电子部件的错误动作引起的错误检测和故障,品质得到提高。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包括:主体;设置于主体的上部的左侧门和右侧门;设置于左侧门和右侧门中的任一个门的具有结露防止加热器的旋转分隔体;设置于主体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主体的湿度传感器;和基于来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输入,控制对结露防止加热器的通电的控制部。另外,包括覆盖左侧门和右侧门中的另一个门的铰链的铰链盖。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被铰链盖覆盖。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在交流电压的电路径的附近没有配置电子部件,因此电子部件难以受到电磁波引起的噪声的影响。因此,能够防止电子部件的错误动作引起的错误检测和故障,提高冷藏库的品质。

由于将对结露防止加热器通电的ac(交流)软线和ac连接器与使用dc(直流)低电压的传感器部件分开地收纳,因此不用担心受到100v的交流电压的电磁波影响而产生噪声进而发生错误动作,能够提供高品质的冷藏库。进一步,在对门进行设计、制造和组装的情况下,通过将部件和软线等按照交流和直流分开而使工序简单,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铰链盖的顶面的高度构成为,与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上方对应的部分,比其它部分高。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使湿度传感器的周围空间较大,因此检测精度提高,并且即使在从冷藏库周围观看铰链部时也不容易看到台阶差,与使铰链盖整体的高度较高的情况相比,外观漂亮。另外,通过使高度不同,能够使铰链盖的刚性提高并且强度提高,因此铰链盖单体不易变形。另外,在制造工序中的作业中,在安装铰链盖时,湿度传感器与铰链盖不会接触。另外,铰链盖的高度在冷藏库整体的高度以下,产品整体的尺寸不变。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构成为,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具有:各自的检测元件;和配置有检测元件的各自或者共用的基板,该冷藏库还包括:支承基板的托架;和被覆盖另一个门的铰链的铰链盖覆盖的盒,托架配置在盒内。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因聚氨酯发泡工序时的压力变形而使得安装固定部发生变形的影响,并且防止因安装湿度传感器的工序中的组装偏差而使得安装位置发生偏移,湿度传感器难以进行检测。另外,由于湿度传感器的安装精度高,所以能够提供检测精度高的冷藏库。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构成为,在铰链盖的外周设置有第1肋,在第1肋的内侧设置有第2肋。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会出现如下情况:在冷藏库的使用环境中可能产生的沾水导致水的侵入或者虫的侵入,导致电子基板发生故障、损伤,或者覆盖在线束上而导致线束断线等。进一步,由于还能够防止从铰链、外壳等的金属部施加的静电的影响,因此能够提供安全性和品质高的冷藏库。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构成为,盒配置于设置于冷藏库顶面部的凹部,将控制部与设置于左右的门中的至少任一个门上的操作部连接的连接器,被配置在盒内,托架配置在连接器的上方。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不改变铰链盖的外形尺寸,就能够在铰链盖内部的狭窄的空间内紧凑地收纳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另外,在湿度传感器检测湿度时,还能够使得不容易受到来自冷藏库的库内侧的冷热的影响。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构成为,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配置在与主体的顶面相比靠上方的位置。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与向铰链盖的外周开口的连通口,实质上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周边空气的流畅地流通,能够进一步提高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的响应性。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构成为,在铰链盖的外周设置有多个连通口,多个连通口设置于湿度传感器的附近。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减轻外部空气与湿度传感器检测部之间的通风阻力,因此能够提高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和外部空气湿度变化时的响应性。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构成为,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共用的基板上安装周边电路,构成为传感器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门的开门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侧面观看时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旋转分隔体的主要部位的截面图。

图4是从顶面观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时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5-5截面图。

图6是表示安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湿度传感器的顺序的图。

图7a是从表面观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右侧的铰链盖时的立体图。

图7b是从背面观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右侧的铰链盖时的立体图。

图8是从侧面观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时的截面图。

图9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隔热分隔部放大后的截面图。

图10是从侧面观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冷藏库时的截面图。

图11是现有的冷藏库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的铰链部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门的开门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从该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侧面观看时的截面图,图3是该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旋转分隔体的主要部位的截面图。另外,图4是从顶面观看该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时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5-5截面图,图6是表示安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湿度传感器的顺序的图。另外,图7a是从表面观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铰链盖时的立体图,图7b是从背面观看该铰链盖时的立体图。

在图1中,冷藏库101具有:从正面看时位于左侧的左侧门102和位于右侧的右侧门103。图1表示左侧门102和右侧门103打开的状态。在左侧门102和右侧门103的后方,配置有冷藏室105。另外,在左侧门102的下部的后方,配置有制冰室106。进一步在制冰室106的下部,从上方起依次配置有冷冻室107和蔬菜室108。另外,在位于右侧门103的下部的后方并且位于制冰室106的右邻的位置,设置有切换室109。

左侧门102和右侧门103各自被具有铰链140的铰链部146支承,向左侧或右侧打开(参照图4)。在左侧门102的非支承侧(开放端侧)设置有旋转分隔体104。该旋转分隔体104与左侧门102的开闭动作相应地在图3的箭头所示方向旋转。在左侧门102关闭的状态下,旋转分隔体104借助于门密封垫125将左侧门102和右侧门103的非支承侧封闭(参照图3)。由此,防止冷气从冷藏室105内泄漏。

冷藏室105为了将食材冷藏保存,以不结冻的温度为下限,通常设定为1~5℃。蔬菜室108的温度多设定为与冷藏室105相同或者比蔬菜室108的温度若干高的温度即2℃~7℃。如果使蔬菜室108为低温,则能够长期维持叶类蔬菜的新鲜度。冷冻室107为了将食材冷冻保存,通常被设定为-22~-18℃。另外,为了提高冷冻保存的状态,例如有时被设定为-30~-25℃的低温。

冷藏室105和蔬菜室108的内部分别被设定在零上温度,因此称为冷藏温度区域。另外,冷冻室107和制冰室106的内部分别被设定在零下温度,因此称为冷冻温度区域。能够将切换室109的内部设定为冷藏温度与冷冻温度之间的温度。

如图2所示,在冷藏库101的顶面部170,朝向冷藏库101的背面方向呈台阶状地设置有凹部,在该凹部设置有机械室119。

在该台阶状的凹部内配置压缩机117。而且,通过将压缩机117、除去水分的干燥器(未图示)、冷凝器(未图示)、包括前面散热管114的散热用的散热管、毛细管118和冷却器112依此顺序成环状地连接,形成制冷循环。制冷剂被密封在该制冷循环内,进行冷却运转。

另外,在机械室119内,散热用的机械室风扇(未图示)配置在冷凝器与压缩机117之间。机械室风扇,通过使机械室119内的空气对流进而将外部空气吸入机械室119内,降低机械室内的温度,从而提高散热管的散热性能。

另外,近年来为了保护环境,作为制冷剂多使用可燃性制冷剂。

另外,在制冷循环中使用三通阀或切换阀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这些功能部件配置在机械室119内。

另外,冷藏室105与制冰室106以及切换室109,被第一隔热分隔部121划分。制冰室106和切换室109被第二隔热分隔部122划分。制冰室106以及切换室109与冷冻室107被第三隔热分隔部123划分。另外,冷冻室107和蔬菜室108被第四隔热分隔部124划分。

第二隔热分隔部122和第三隔热分隔部123,是在作为冷藏库101的一个制造工序的发泡工序后,安装在冷藏库上的部件。因此,作为第二隔热分隔部122和第三隔热分隔部123的内部的隔热件,使用发泡聚苯乙烯1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隔热分隔部121、第二隔热分隔部122、第三隔热分隔部123和第四隔热分隔部124的各个分隔部内部的隔热件使用发泡聚苯乙烯120。

作为隔热件,虽然通常多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用发泡聚苯乙烯120,但是为了提高隔热性能和刚性,也可以使用硬质发泡聚氨酯。

另外,为了实现分隔结构的进一步的薄型化,也可以在分隔部插入高隔热性的真空隔热件。在此情况下,能够使分隔结构薄型化,因此能够增加冷藏库101的内容积。

另外,在确保门的工作部的情况下,在通过实现第二隔热分隔部122和第三隔热分隔部123的形状的薄型化或者撤销各隔热分隔部而获得的空间形成冷却风路,由此也能够提高冷却能力。另外,通过打通第二隔热分隔部122和第三隔热分隔部123各自的中央部来形成风路,还能够减少材料。

在第一隔热分隔部121至第四隔热分隔部124的库外侧(正面侧)配置有コ字形状的金属制的铁板151、152、153、154。在门被关闭时,门密封垫被吸附在各铁板上,从而能够防止冷气从库内泄漏。进一步,在各铁板151、152、153、154的内侧,前面散热管114以与各铁板151、152、153、154紧贴的方式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防止因来自低温的贮藏室内的冷气的热传导,使铁板的温度低而发生结露。

如图2所示,在冷藏库101的背面设置有被冷却室盖115覆盖的冷却室111。在冷却室111内,作为代表性的结构,翅片管式的生成冷气的冷却器112,在作为隔热分隔壁的第二隔热分隔部122和第三隔热分隔部123的后方以及冷冻室107的背面,在上下方向上纵长地配置。另外,冷却器112的材质使用铝或铜。

在冷却器112的附近(例如上部空间)配置有冷气送风风扇113,该冷气送风风扇113通过强制对流方式将由冷却器112生成的冷气送风至冷藏室105、制冰室106、切换室109、冷冻室107和蔬菜室108的各贮藏室。在冷却器112的下部空间,作为在冷却时对附着在冷却器112或者冷气送风风扇113上的霜进行除霜的除霜装置,设置有玻璃管制的辐射加热器136。

除霜装置没有指定特别的类型,除了可以使用辐射加热器136之外,还可以使用与冷却器112紧贴的管加热器。另外,也可以同时使用辐射加热器136和管加热器。在此情况下,例如,通过使辐射加热器136和管加热器各自通电的时间偏离等适当地进行控制,能够有效地使冷却器112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缩短除霜时间,节省能量。

另外,所谓的能够缩短除霜时间,是指缩短除霜时的非冷却时间。因此,能够抑制除霜时的库内和库内食品的温度上升,还能够提高食品的保鲜性。

在冷却室盖115内,设置有将来自冷气送风风扇113的冷气向各贮藏室内送风的管道。而且,通过该相同的管道将冷却器112的冷气向制冰室106、切换室109和冷冻室107直接送风。

在冷却室盖115的前表面,设置有向制冰室106、切换室109和冷冻室107分别排出冷气的排出口。各个排出口的流量,按照制冰室106、切换室109和冷冻室107这三个室的负荷量比率而被分配。在切换室109的排出口的风路上游侧,设置有作为开闭装置的风门,能够利用风门按照贮藏室内温度调节风量。由此,能够将切换室109的库内温度调节至所设定的位于冷藏温度与冷冻温度之间的温度。

冷气送风风扇113有时也被直接安装并配置在冷藏库101的内箱110。另外,冷气送风风扇113配置于在聚氨酯发泡工序后组装的第二隔热分隔部122,通过进行部件的模块加工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在冷藏库101中,为了散热和防止表面结露,配置以铜或铁等金属材料为主体的散热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冷藏库101的侧面为中心,在顶面、背面和底面配置有散热管。进一步,在各贮藏室106、107、108、109的门的门密封垫接触的前表面部分,也配置有前面散热管114。

接着,使用图3对旋转分隔体104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旋转分隔体104包括:门密封垫125;形成门密封垫125的吸附面126的分隔板127;配置在旋转分隔体104内部的发泡苯乙烯制的隔热件128;覆盖分隔板127的周缘部和隔热件128的外表面的合成树脂制的分隔框体129;和配置在分隔板127内表面中央的作为加热机构的结露防止加热器130。另外,在隔热件128与分隔框体129之间,热膨胀系数较小的例如由金属制板构成的加强板131,相对于冷藏库的高度方向配置在旋转分隔体104的高度方向上的实质上的整个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板131配置在旋转分隔体104内部,覆盖分隔板127的周缘部和隔热件128的外表面的分隔框体129由树脂形成。由此,抑制来自外部的传热,节省能量。另外,加强板131也可以配置在旋转分隔体104的外部。

另外,在分隔板127由金属制的部件构成的情况下,还能够使分隔板127具有作为门密封垫125的吸附面的功能。由此,能够使旋转分隔体104的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另外,如图3所示,作为旋转分隔体104内的加热机构,使用结露防止加热器130。将结露防止加热器130粘贴在分隔板127的高度方向上的实质上的整个区域,通过使该结露防止加热器130通电并发热,防止旋转分隔体104的表面和与旋转分隔体104紧贴的门密封垫125的结露。另外,旋转分隔体104的表面,由于冷藏室105的库内温度分布或者排出冷气的对流,存在特别是在上下方向上产生温度分布的倾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该结露防止加热器130的单位发热量(w/m)与上述的温度分布相应地变化。由此,因为能够使旋转分隔体104的分隔板127的表面温度均匀,所以能够减少电力消耗量。另外,也可以使用由单位发热量(w/m)固定不变的加热器线构成的结露防止加热器。在此情况下,因为能够使加热器的制造工序和管理工序简单,所以能够降低成本。

接着,对安装有湿度传感器144的铰链部146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4所示,从冷藏库101的顶面部170的正面观看时,在右侧部设置有将冷藏室105的右侧门103固定于冷藏库101的主体的金属制的铰链140,铰链140被树脂制的铰链盖141覆盖。另外,在铰链盖141的内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44(参照图5)。即,湿度传感器144被铰链盖141覆盖。

铰链部146包括:铰链140、覆盖铰链的铰链盖141、连接器142、和收纳连接器142并且被铰链盖141的覆盖的作为盒的基底铰链143。连接器142将配置在冷藏库101的顶面部170后方的作为控制部的控制基板137(参照图4)和配置在冷藏库101的右侧门103的操作部的操作基板连接。操作部设置于左侧门102和右侧门103中的至少一个门上。基底铰链143配置于设置在冷藏库101的顶面部170前方的凹部(参照图4和图5)。

如图4、图5、图7a和图7b所示,关于铰链盖141,为了使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44的部分的铰链盖141的内部空间较大,使铰链盖141的顶面中与湿度传感器144的上方对应的部分的高度比其它部分的高度高。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关于覆盖右侧门103的铰链140的部分,使铰链盖141的顶面的高度与对应于湿度传感器144的上方的部分相比较低。因此,铰链盖141至少具有高度不同的2个部分。

另外,铰链盖141,如图4、图5和图7a所示,具有向冷藏库101的正面侧和右侧面侧倾斜的倾斜面141a,因此即使从冷藏库101的周围观看铰链部146,也不容易看到铰链部146的台阶差。因此,与使铰链盖141整体的高度较高的情况相比,外观漂亮。

另外,如图2所示,铰链盖141构成为铰链盖141的顶面的高度为冷藏库101的顶面部170的最高的部分的高度以下,因此产品整体的外形尺寸与之前的产品相比没有变化。

另外,关于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44的部分,由于铰链盖141的内部空间被设定得较大,因此湿度传感器144的周围的空气不容易阻滞。因此,容易检测湿度,提高检测精度提高。进一步,由于铰链盖141构成为,铰链盖141的顶面的高度根据部分而不同,因此与铰链盖141整体为相同高度的情况相比刚性得到提高,因此铰链盖141的强度得到提高。由此,由于铰链盖141自身难以变形,因此在制造工序中安装铰链盖141的作业中,能够防止铰链盖141发生变形而与湿度传感器144接触。

另外,如上所述,在从冷藏库101的顶面部170的正面看时配置在右侧部的铰链盖141中收纳有湿度传感器144。另一方面,在配置有旋转分隔体104的冷藏室105的左侧门102侧的铰链盖中收纳有对结露防止加热器130(参照图3)通电的ac软线和ac连接器。这样,湿度传感器144与对结露防止加热器130通电的ac软线和ac连接器分开,作为使用低电压的器件收纳在冷藏库的右侧部。由此,不用担心因100v的交流电压的电磁波的影响而产生噪声,使得湿度传感器144发生错误检测,能够提供高品质的冷藏库。

另外,在由于商品规格和组装方式等而不得不将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或者高电压和低电压各自的线束接近地设置于同一铰链140侧或者同一门侧的情况下,需要实施充分的噪声对策。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在铰链盖141内,不仅需要将线束以彼此不交叉或者不接触的方式配置,而且需要使线束彼此相距100mm以上的距离地配置等。

接着,使用图6说明湿度传感器144的安装结构。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湿度传感器144,将检测元件与周边电路一起安装在小型的基板(组件基板)172上,构成为传感器组件。

湿度传感器144,由于设置于铰链盖141内部,因此有必要考虑组装时的顺序以及在铰链盖141内与其它部件的干扰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安装有湿度传感器144的基板172,首先被固定在支承传感器的托架145上。接着,基板172与托架145一起配置并固定在作为盒的基底铰链143上。即,安装有湿度传感器144的基板172,被由与支承连接器142的基底铰链143不同的其它部件制作的托架145支承,从而间接地固定在基底铰链143上。

另外,如图6所示,安装有湿度传感器144的基板172,在没有安装电子部件的部分具有圆形的开口172a。而且,尺寸与该开口172a相同或者更小的突起145a从托架145突出,在湿度传感器144被安装在托架145上时,开口172a与突起145a嵌合。由此,湿度传感器144的基板172和托架145,部件通过设置于托架145上的爪被固定,而且通过开口172a和突起145a而被固定,被多重地固定。

另外,湿度传感器144,如上所述,形成在小型的基板(组件基板)172上,在生产工序中一次制作多个基板,然后将该基板分割。因此,在分割基板时,有时在基板的端面部残留一点接缝的痕迹。因此,用于将湿度传感器144支承在托架145上的爪,避开基板的接缝和安装在基板自身上的安装部地配置,以利用该爪将湿度传感器144和托架145固定的方式形成。由此,防止在湿度传感器144的安装工序等中因托架145而使湿度传感器144受损,进而导致湿度传感器144发生动作不良。

另外,托架145形成为沿着基底铰链143的内部形状的形状,并且借助于设置于基底铰链143的爪而被安装。由此,湿度传感器144的位置被固定。由此,能够防止因安装或者组装偏差而使得湿度传感器144的位置偏离,导致湿度传感器144难以进行检测,或者检测出偏离值。

另外,湿度传感器144的托架145配置在连接器142的上方。由此,能够充分利用铰链盖141内部的小的空间,不改变铰链盖141的外形尺寸就能够紧凑地配置湿度传感器144等。另外,湿度传感器144的检测部,在铰链盖141的内部空间中配置在其高度方向的中间部。因此,湿度传感器144周边的空气可流畅地流动,并且还不容易受到来自冷藏库101的库内侧的冷热的影响,因此检测精度提高。

另外,如上所述,湿度传感器144和托架145在连接器142之上立体并且紧凑地配置,因此与现有的铰链盖的结构相比,没有必要改变铰链盖141的外形尺寸。因此,在铰链盖141的制造工序中没有必要改变所需要的模具的大小,因此模具的成型机也能够使用与现有的成型机相同的成型机,模具费不会大幅变化。另外,关于模具,通过改造制作现状的模具,能够大幅地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冷藏库的制造工序的观点出发,通过在聚氨酯发泡工序之前进行基底铰链143和连接器142的配置,能够降低冷藏库101的组装中的生产工时。另一方面,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湿度传感器144在聚氨酯发泡工序之后安装在托架145上,收纳在基底铰链143中。由此,即使在因聚氨酯发泡工序中的发泡热而导致周围温度为高温(在夏天大约60℃)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受到热量的影响而进行安装。

另外,还能够防止因聚氨酯发泡时的高压力而受到部件变形等的影响。特别是,基底铰链143从应对静电的观点出发而用树脂形成,因此受到聚氨酯发泡时的发泡压力的影响,底面容易称为凸面。因此,当采用不借助托架145而直接将湿度传感器144安装在基底铰链143上的構成时,在基底铰链143受到聚氨酯发泡时的压力而变形了的情况下,安装湿度传感器144的部分的平面度不稳定。因此,季节或者时间的不同,成为湿度传感器144的安装精度发生偏差的原因。

特别是,冷藏库101的主体的聚氨酯量,虽然根据配置在冷藏库101的内部的真空隔热件、配管或者配线部件的量而不同,但是大致为5kg的填充量,因此发泡时的发泡压力较大。因此,为了防止冷藏库101的各部件的变形,在聚氨酯发泡工序时,使用治具按压这些部件。对于冷藏库101的外壁或者内箱110等平面部较大的部分,虽然利用治具能够容易地抑制变形,但是包括基底铰链143的铰链部146是较小的部件,因此难以用治具按压。因此,铰链部146在聚氨酯发泡工序时容易变形。

冷藏库101有近2m的高度,并且内部为空洞。因此,填充有聚氨酯(隔热件)的部分大致是冷藏库101的外壁部分。在聚氨酯发泡工序时,需要不产生影响冷藏库101的主体的冷却性能的聚氨酯的空洞或裂缝地进行发泡。因此,考虑到聚氨酯的流动性,有时会使聚氨酯的填充量稍微多一点。在此情况下,发泡压力会进一步变高。因此,根据生产时的生产环境,部件有时容易变形。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聚氨酯发泡工序之后,将湿度传感器144安装在托架145,收纳在基底铰链143内,因此能够不受到聚氨酯发泡工序时的压力变形的影响地配置湿度传感器144。因此,能够提高湿度传感器144的安装精度,并且还能够减小安装的偏差,因此能够获得高的检测精度。

另外,湿度传感器144和后述的温度传感器171,配置在与冷藏库101的顶面部170的基准面(外箱上部的平坦面)相比靠上方的位置。而且,通过配置成与向铰链盖141的外周开口的连通口处于大致同一水平面,湿度传感器144的周边的空气可流畅地流动而产生空气的对流,检测精度提高。

另外,在铰链盖141,如图7b所示,通过在外周肋(第1肋)147的一部分形成缺口,构成多个的连通口150。由此,容易将冷藏库101的主体的顶面部170周边的外部空气吸入铰链盖141内部,提高检测精度。连通口150设置于配置于铰链盖141内部的湿度传感器144的附近。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在将各连通口150彼此连接的路径上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44。

进一步,在第1肋147形成缺口而构成的连通口150的内侧,设置有第2肋148。根据冷藏库101的使用环境等,即使铰链盖141部分沾水,也由于设置有第2肋148,而能够防止水浸入作为电子部件的湿度传感器144和湿度传感器144的连接部。

另外,在第2肋148设置有多个用于与铰链盖141内部连通的狭缝149,该狭缝149设置于与湿度传感器144的设置高度实质上相同的高度的上方。

另外,在第2肋148和铰链盖141的内侧之间,在水平方向也设置有狭缝。由此,能够缓和配置有湿度传感器144的铰链盖141内部与其外侧的通风阻力,实现良好的检测精度和响应性。

另外,狭缝149的尺寸例如设定成其宽度为0.5mm以下。由此,能够防止虫等的侵入,因此能够防止因虫等而使得电子部件受到损伤或者覆盖在线束上而发生断线等。

特别是在海外,与设置环境也相关,有时蚂蚁等小的虫子会侵入,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的狭缝149被设定成小的虫子也不能进入的尺寸(宽度为0.5mm以下)。

另外,通过配置第2肋148,还能够防止静电对湿度传感器144的影响。静电特别是在冬天干燥时容易产生。作为电子部件的湿度传感器144,有时会受到静电的影响而进行错误动作或者发生故障。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配置第2肋148,能够确保从容易施加静电的冷藏库101的外壁的顶面部170或者铰链140的金属部至湿度传感器144的爬电距离,因此能够防止湿度传感器144因静电而就那些错误动作或发生故障。

接着,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中使用的湿度传感器144进行说明。

湿度传感器144其种类多种多样,例如,有基于热力学的原理的阿斯曼计、和通过吸附水分或使水分脱离而使得电特性发生变化的电阻式或电容式等电子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通过感湿膜吸湿而使得电极的电容根据水分的量而发生变化的电容式的湿度传感器。在电容式的湿度传感器144的检测范围中,由湿度传感器144检测的湿度传感器144附近的检测湿度(相对湿度)与外部空气(冷藏库101周边)的相对湿度之比具有直线的(固定不变)的特性。因此,使用湿度传感器144的检测结果,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外部空气的相对湿度。另外,在湿度传感器144自身沾水或者因结露等而濡湿的情况下,或者在露点温度以下的情况下,检测湿度能够判断为100%。

另外,也能够代替使用电容式的湿度传感器,而使用作为电子式的电阻式的湿度传感器。在此情况下,与电容式的湿度传感器相比,有容易生产传感器的优点。因此,在使用电阻式的湿度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湿度传感器自身的成本,也能够降低产品的成本。

另外,装载有本实施方式的湿度传感器144的传感器组件,在其基板(组件基板)172上,还装载有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171。热敏电阻在周边温度过度地变动的情况下,有时会发生错误检测。因此,温度传感器171,优选配置在从冷藏库101的结构上产生热变动的部分离开至不受到温度的影响的程度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中,为了散热和防止表面结露而配置了以铜或铁等金属材料为主体的管,因此,温度传感器171配置在距离这些管80mm以上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覆盖冷藏库101的外壁的铁板还传输来自管的热量,使外壁表面的温度为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上。由此,防止结露的产生。因此,为了防止温度传感器171还受到来自该铁板的热影响,温度传感器171配置在距离铁板15mm以上的位置。进一步,由于温度传感器171配置在离开管的位置,因此即使管部分产生静电,也不容易将静电施加至电子部件的元件和连接部。

下面,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冷藏库101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由于来自外部的热量的侵入或者门的开闭等,冷藏库101的库内温度上升,当冷藏室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压缩机117的起动温度以上的温度时,压缩机117起动,开始进行库内的冷却。从压缩机117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在最终到达配置在机械室119的干燥器(未图示)为止期间,特别是在冷凝器(未图示)和外箱上设置的散热管(未图示)中,通过外箱的外侧的空气与库内的聚氨酯隔热件的热交换,被冷却而液化。

液化后的制冷剂,在毛细管118中被减压后流入至冷却器112,与冷却器112周边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气通过附近的冷气送风风扇113被送入库内,将库内冷却。这之后,制冷剂被加热,气化而返回至压缩机117。而且,在库内被冷却,冷冻室传感器(未图示)的温度为停止温度以下的温度的情况下,压缩机117的运转停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附近的冷气送风风扇113将在冷却器112热交换后的冷气搅拌而送风至库内,但是也可以不设置冷气送风风扇113。日本销售的150l以下的小型冷藏库或者在海外的外部空气湿度低的地区为主流的直冷冷藏库,有时也没有装载冷气送风风扇113。另外,还有不仅没有装载库内的风扇,而且没有装载库外的风扇(机械室风扇)的冷藏库。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机械室119中配置压缩机117、冷凝器(未图示)和机械室风扇,且外部空气温度为中温至高温的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使机械室风扇运转,能够提高制冷循环的效率。

通过反复进行上述那样的运转循环,进行冷藏库101的冷却运转。

在冷藏库101的冷却运转中,由于成为了低温的冷藏室105的温度的影响,旋转分隔体104被冷却。此时,分隔板127的大气开放部(接触外部空气的部分)的表面温度下降。为了补偿该温度下降,使分隔板127的大气开放部为基于外部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露点温度以上的温度,使作为加热防止部的结露防止加热器130通电。由此,能够防止分隔板127结露,确保冷藏库101的品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旋转分隔体104的门密封垫125的吸附面126的分隔板127是合成树脂制,与铁板制的情况相比,热传导率较小。因此,例如,在外部空气条件是温度为30℃、湿度为70%时,与分隔板127为铁板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用于维持此时的露点温度23.9℃的加热器通电率降低大约10%。这是因为,通过使门密封垫125所接触的分隔板127的材质为热传导率较小的合成树脂,能够抑制分隔板127的大气开放部的温度的下降。因此,通过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分隔板127,能够降低消耗电力量。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冷藏库101的顶面部170的铰链部146装载有湿度传感器144和温度传感器171。湿度传感器144和温度传感器171,在接通冷藏库101的电源开始运转动作起经常进行检测动作。位于冷藏库101的控制基板上的控制部,使用规定的计算式,将检测出的电压换算成温度或湿度。

这样,使用检测出的外部空气的湿度和温度,能够适当地控制结露防止加热器130的通电率。由此,能够降低消耗电力量。

与此相对,在没有装载湿度传感器144的情况下,由于不能检测外部空气湿度,因此不知道分隔板127的表面有没有到达露点温度。因此,基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计算外部空气的相对湿度为100%的设想温度,以使得分隔板127的温度为该温度以上的方式设定通电率。由此,能够防止分隔板127达到露点而结露。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使用湿度传感器144检测相对湿度,因此能够根据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露点温度。而且,由于只有控制加热器使得分隔板127的表面温度在露点温度附近即可,因此能够降低加热器的通电率。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产品和设置环境的偏差,设定加热器通电率,使得分隔板127的表面温度为露点温度+2℃(2k)以上的温度。

特别是,在露点温度较低的低湿时,与外部空气温度相比,露点温度非常低。因此,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按照基于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的露点温度设定通电率的情况下,与仅基于外部空气温度设定通电率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降低通电率,因此能够整年地实现节能。

另外,通过降低加热器通电率而降低加热器输入,因此效果而能够实现节能,不仅如此,还有通过降低侵入库内的热量而获得的节能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分隔体104的加热器通电的情况下,通过实验可知,就热量的移动的而言,向外部侧的移动与向库内侧的移动之比大致为7:3。因此,通过降低对加热器的通电率,能够降低热量向库内的侵入,进而还能够降低冷却负荷。因此,例如,能够降低压缩机117的转速,能够进一步获得节能效果。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旋转分隔体104的结露防止加热器130的通电率,具体而言按以下方式设定。首先,使用由湿度传感器144检测的湿度和由温度传感器171检测的温度以及根据它们计算的绝对湿度和由冷藏库主体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等,计算外部空气(冷藏库周边)的相对湿度。然后,与计算出的相对湿度和外部空气温度对应地决定通电率。

另外,湿度不仅有根据自然环境而变动的情况,还有根据使用环境而变动的情况。例如,有夏天利用空调机供冷时、冬天利用空调机供暖时、或者利用油风扇加热器供暖时。在此情况下,根据设置环境,在湿度传感器144位于空调机的送风路径的附近的情况下,或者空调机的风直接吹送至湿度传感器144的情况下,在湿度传感器144附近湿度发生急剧的变动。另外,在这样的情况下,直至起居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稳定为止需要花费时间。因此,存在温度传感器171和湿度传感器144检测到与实际的温度或者湿度不同的值的可能性。

例如,在供暖时风吹到冷藏库101上的情况下,检测的温度较变高,并且检测的湿度变低,但是绝对湿度不容易受到供暖的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计算的相对湿度,还考虑绝对湿度地计算通电率,因此在使用湿度传感器144的结露防止加热器130的控制中,能够提供不容易受到供暖的影响的高品质的冷藏库101。

另一方面,在供冷时,起居室内的空气被除湿。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通过具有湿度传感器144和温度传感器171,可知道供冷前后的绝对湿度的变化量,因此在使用湿度传感器144的结露防止加热器130的控制中能够进行不容易受到供冷影响的稳定的控制。

如上所述,在利用湿度传感器144进行检测时,通过进行检测控制,能够提供湿度传感器144不受到供冷供暖等的影响的稳定且高品质的冷藏库10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湿度传感器144装载在铰链部146,但是如果是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外部空气湿度的地方,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冷藏库101的外观、库内的商品规格、国内外的冷藏库商品阵容、产品制造的工序和部件的共用化等,具有湿度传感器144和温度传感器171的传感器组件装载在基底铰链143上,但是,例如,也可以装载在铰链盖141侧。在此情况下,能够使安装和设置传感器组件时的结构简单,并且抑制模具费。因此,能够抑制对商品整体的生产成本。

另外,从检测性能的观点出发,传感器组件也可以装载在左侧门102或者右侧门103的门部。在此情况下,不受冷藏库101的运转状态或者来自压缩机117和冷凝器的散热影响,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外部空气的湿度。另外,在此情况下,近年来装载在冷藏库门上的温度设定也能够装载在照度传感器等的操作基板上。由此,通过使传感器的组件基板和操作基板一体化而能够减少部件个数,降低管理费用,并且省略设置空间等。

另外,具有湿度传感器144的传感器组件也可以装载在机械室119上。在此情况下,特别是通过将湿度传感器144设置于为了促进散热而设置的机械室风扇的附近,通过风扇的强制对流使外部空气循环,即使在下雨的情况下或者周围有加湿器运转的状态等湿度急剧变动的状况下,也能够实现响应性非常高的检测。在此情况下,通过将湿度传感器144设置于在机械室风扇的上游侧从对流的主流离开一定距离的位置,能够使得不容易受到外部空气流入时的尘埃的影响。

另外,通过进一步高精度地检测分隔板127的表面的温度,能够节能。例如,通过将温差电堆等非接触型的检测传感器设置于分隔板127的附近,直接检测其表面温度,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检测,因此能够实现更进一步的节能。

另外,作为近年的制冷循环用的制冷剂,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观点出发,使用作为全球变暖潜势较小的可燃性制冷剂的异丁烷。异丁烷是烃,与空气相比,在常温、大气压下约为2倍的比重(2.04,在300k中)。因此,假设在压缩机117的运转中或停止时,从制冷系统泄漏了异丁烷的情况下,由于比空气重,因此向下方泄漏。特别是,在冷却系统内从压力较高的冷凝器泄漏的情况下,存在泄漏量变多的可能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湿度传感器144的铰链部146,配置在冷藏库101的顶面部170,并且设置于与设置有冷凝器的位置相比靠上方的位置,因此湿度传感器144受到影响的可能性极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左侧门102安装结露防止加热器130,在右侧门103安装温度传感器171和湿度传感器144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例如,也可以相反地在右侧门103安装结露防止加热器130,在左侧门102安装温度传感器171和湿度传感器14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湿度传感器144和温度传感器171,对于将这些传感器装载在作为共用的基板的同一基板上而构成为传感器组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湿度传感器144和温度传感器171也可以各自单独地构成。

(实施方式2)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主要对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湿度传感器144和温度传感器171的检测结果的冷藏库的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201,在代替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101的前面散热管114而使用面加热器158这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101不同。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201的门的开门状态的主视图,与图1相同。

图8是从侧面观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201时的截面图,图9是将隔热分隔部放大了的截面图。在图9中,作为一例表示第三隔热分隔部123。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于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图8和图9中,第一隔热分隔部121、第二隔热分隔部122、第三隔热分隔部123和第四隔热分隔部124,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其内部充填有发泡聚苯乙烯120。另外,在各个隔热分隔部的背面侧充填有发泡聚氨酯。

各个隔热分隔部,在库外侧分配配置有コ字形状的金属制的铁板151、152、153、154。通过使门密封垫吸附于各铁板,防止冷气从库内泄漏。进一步,在铁板的内侧,代替实施方式1的前面散热管114,使用面加热器158。面加热器158,如在图9中将第三隔热分隔部所例示的那样,以与金属制的铁板153紧贴的方式配置。由此,防止因来自低温的贮藏室内的冷气的热传导,铁板153低温化而发生结露。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配置在各隔热分隔部的面加热器158施加的电压的通电率,使用根据湿度传感器144检测出的湿度计算的外部空气的相对湿度的值而被计算并被決定。由此,结果是,能够以与露点温度相应的通电率进行通电。即,能够以使得隔热分隔部成为与露点温度接近的温度的方式正确且容易地进行加热器控制。进一步,面加热器158与铁板的紧贴性,与使用前面散热管114的情况相比增加,因此传热损失小。因此,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与基于来自湿度传感器144和温度传感器171的输入计算的露点温度相应地对面加热器158进行通电控制的情况下,与使用前面散热管114的情况相比,能够整年地实现节能。

在将前面散热管114配置在隔热分隔部的情况下,大致圆形的管与铁板为线接触。因此,铁板内侧,需要配置用于促进热量从散热管向铁板传导的部件和用于进行压接的缓冲件等。与此相对,通过使用面加热器158,能够使铁板与面加热器158进行面接触,增加面加热器158与铁板紧贴的紧贴面积。由此,能够防止传热损失等,高效地进行加热。另外,在散热管为其截面为椭圆形状的扁平管的情况下,也同样地产生传热损失。

另外,对于各个隔热分隔部的面加热器158,能够使用其发热容量(w)、单位发热容量(w/m)、和单位发热容量(w/m)的分布分别按照相邻的库内温度域而独立设定的最佳的加热器。由此,即使在对于各个面加热器进行相同的加热器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面加热器158的不必要的发热,使各个隔热分隔部的铁板的表面温度为最佳。

例如,由于与冷冻温度区域相邻的部分的隔热分隔部与外部空气的温度差较大,因此其内部的面加热器158使用容量较大的面加热器。另一方面,由于与冷藏温度区域相邻的部分的隔热分隔部与外部空气的温度差较小,因此其内部的面加热器158使用容量较小的面加热器。

此外,对于多个面加热器158,也可以通过独立地控制通电率,使对应的各个隔热分隔部成为同等的表面温度。在此情况下,由于能够统一多个面加热器158的单位发热容量(w/m),所以能够共用部件,降低成本。

此外,对于设置于一个隔热分隔部内的多个面加热器158,能够使其单位发热容量(w/m)按照相邻的库内的温度分布进行变化。由此,能够使隔热分隔部的铁板的表面温度均匀,消除温度分布偏差,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消耗电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用单位发热容量(w/m)相同的加热器线,改变多个面加热器158各自的长度。在此情况下,能够使加热器的制造工序和管理工序简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制的铁板151、152、153、154,各自在库内侧具有以大致90度折弯的コ字形状(有角的u字形状),但是也可以具有端面部在内侧折弯180度的形状。在此情况下,铁板的端部为双层,因此能够抑制来自外部空气、散热管、和加热器的热量经端面部向库内侧传递,导致热量侵入库内。由此,由于能够减轻库内的冷却负荷量,因此能够节能。同时,还能够抑制冷热从库内向库外的传递,因此铁板的表面温度也难以下降。因此,能够降低面加热器158的通电率,节能。

另外,也可以将各隔热分隔部的铁板的材质改变为树脂制。在此情况下,abs树脂、聚苯乙烯(ps)和聚丙烯(pp)等树脂,与铁板相比热传导率低,因此能够抑制向库内侧的传热,能够进一步节能。通过使用上述的任一种树脂将第一隔热分隔部~第四隔热分隔部121、122、123、124一体成型,不存在部件彼此嵌合时发生的错位,能够使外观漂亮。另外,同时,由于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因此能够降低制造的工时和管理费,还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也可以将配置在隔热分隔部的内部的发泡聚苯乙烯120改变为高隔热性能的发泡聚氨酯。在此情况下,发泡聚氨酯,与发泡聚苯乙烯120相比,表示隔热性能的热传导率大约提高至3倍,因此能够降低所需要的加热器容量。

另外,与已成型的发泡聚苯乙烯120(发泡苯乙烯)不同,在使用发泡聚氨酯的情况下,使聚氨酯流入至隔热分隔部的内部进行发泡。因此,在发泡工序后,聚氨酯与周围的部件紧贴,因此能够提高隔热分隔部自身的强度。隔热分隔部在冷藏库201中在横向桥接。因此,通过提高隔热分隔部的强度,能够提高冷藏库主体的强度,因此能够提供牢固且坚固的冷藏库201。

作为近年的冷藏库的动向,库内容量不断大型化,但是进深和高度方向的尺寸,多根据家庭的厨房空间而决定。因此,在生产大容量的冷藏库的情况下,需要在宽度方向上确保容量,近年来其尺寸扩大到700mm~800mm程度。这里,如果冷藏库的主体宽度变大,则门宽度变大,因此收纳在门部分的食品的加重也变大。而且,在门打开时,该加重在门上传递而对主体施加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主体强度。

在此情况下,如上所述,通过使配置在隔热分隔部的内部的发泡聚苯乙烯120为高隔热性能的发泡聚氨酯,能够加强隔热分隔部的强度,从而加强主体强度。另外,当利用铁板等将隔热分隔部与主体的连接部固定时,主体强度变得更加坚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按照上述的方式构成的冷藏库201中,使用根据湿度传感器144检测出的湿度计算的外部空气的相对湿度的值计算并决定加热器通电率。因此,结果是,能够以与根据温度和湿度決定的露点温度相应的通电率控制加热器,因此能够整年地实现节能。

另外,在使用前面散热管114的情况下,在冷藏库201的侧面等处需要配管,因此热量会从配置在侧面等处的配管部分侵入冷藏库201内。与此相对,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使用加热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热量从冷藏室和冷冻室的侧面部的侵入,能够进一步增加节能效果。

但是,在此情况下,由于没有冷藏库201的侧面部的热源,因此存在特别是在冷冻室107的侧面部的门附近发生结露的可能性。对此,将在侧面部配置的侧面的散热管在侧面部延长配置至冷藏库201的正面的门附近即可。

(实施方式3)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主要对利用了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湿度传感器144和温度传感器171的检测结果的冷藏库的控制的另一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301,在使用对冷藏库301的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的流路进行切换的控制阀139这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101不同。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冷藏库301的门的开门状态的主视图,与图1相同。

图10是从侧面观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冷藏库时的截面图。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于不同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通过将压缩机117、冷凝器(未图示)、包括前面散热管114在内的散热用的散热管、毛细管118和冷却器112按此顺序呈环形状地连接,形成制冷循环。另外,在设置压缩机117的机械室119配置有控制阀139。利用控制阀139调节密封在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的流路的切换。

控制阀139连接在冷凝器与散热管之间,对前面散热管114包含在路径中的情况、与通过旁通管而使得前面散热管114不包含在路径中的情况进行切换。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制冷剂不通过前面散热管114的情况下,高温的制冷剂不通过隔热分隔部,因此能够降低热量从散热管向库内侧的侵入。由此,由于库内的冷却负荷量下降,因此能够节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制冷剂流入配置在各隔热分隔部的前面散热管114的时间与不流入该前面散热管114的时间的比率的控制阀139的通电率,使用根据湿度传感器144检测到的湿度计算的外部空气的相对湿度的值被计算并被決定。由此,结果是能够设定与露点温度相应的通电率。因此,能够使温度比外部空气高的热量从因高温制冷剂而成为了高温的散热管向库内的侵入为最低限度。由此,能够降低冷却负荷量。进一步,随此还能够降低压缩机117的转速,因此能够进一步整年地实现节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阀139配置在冷藏库301的上部的机械室119中,但是也可以配置于设置于冷藏库301的下部的机械室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切换控制阀139而进行流路切换的情况下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用流量调节用的控制阀。在如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阀139那样切换阀的情况下,以使得制冷剂流入前面散热管114的情况与不流如前面散热管114的情况交替出现的方式进行通电。而且,通过调节该通电率,能够降低前面散热管114的平均温度,使各铁板151、152、153、154的表面的温度接近露点温度。在使用流量调节用的阀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制冷剂的循环量,能够同样地使各铁板151、152、153、154的表面的平均温度接近露点温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控制阀139切换流入前面散热管114的制冷剂的流路,但是也可以除了包括前面散热管114之外,还包括侧面散热管(未图示)和背面散热管而作为散热管整体切换流入散热管的制冷剂的流路,或者对于这些散热管分别独立地切换流入散热管的制冷剂的流路。

在此情况下,通过控制阀139的切换,能够总是充分地确保冷凝器的散热能力防止散热不足,同时将各个散热管的散热抑制在最低限度,降低热量向库内的侵入。

另外,特别是在外部空气温度位于低温~中温的情况下,还存在制冷剂因散热过多而成为过冷凝状态对可能性。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如上所述那样使得能够调节散热能力,在外部空气温度为从低温至高温的任一种温度的情况下均能够高品质地进行运转。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能够实现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的提高,维持高的外观品味,并且根据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结露防止部因此能够降低消耗电力量。另外,本发明,在将检测外部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等电子部件配置于铰链部时能够将部件高度集成化,并且使安装结构简单。进一步,通过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在防止结露时能够使消耗电力为最小化,因此能够实现节能和品质提高。因此,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家庭用和业务用的冷藏库以及其它冷冻冷藏装置等中。

附图标记说明

1冷藏库

2a、2b门

11铰链

12铰链盖

13铰链部

14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

15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

23旋转分隔体

24面加热器

101、201、301冷藏库

102左侧门

103右侧门

104旋转分隔体

105冷藏室

106制冰室

107冷冻室

108蔬菜室

109切换室

110内箱

111冷却室

112冷却器

113冷气送风风扇

114前面散热管

115冷却室盖

117压缩机

118毛细管

119机械室

120发泡聚苯乙烯

121第一隔热分隔部

122第二隔热分隔部

123第三隔热分隔部

124第四隔热分隔部

125门密封垫

126吸附面

127分隔板

128隔热件

129分隔框体

130结露防止加热器

131加强板

136辐射加热器

137控制基板

139控制阀

140铰链

141铰链盖

141a倾斜面

142连接器

143基底铰链(盒)

144湿度传感器

145托架

145a突起

146铰链部

147外周肋(第1肋)

148第2肋

149狭缝

150连通口

151、152、153、154铁板

158面加热器

170顶面部

171温度传感器

172基板(组件基板)

172a开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