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254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空调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人们也对空调的制冷能力、制热能力、能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空调可以满足一般的制冷制热工况,但是在高温制冷、低温制热工况,能力就会衰减,能效也会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能够工作在单缸模式或双缸模式,所述压缩机形成有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补气口、控制口和排气口,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缸;

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能够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二阀口或所述第三阀口,所述第四阀口能够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二阀口或所述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排气口,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控制口能够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一阀口或所述第四阀口;

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

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包括两个冷媒口和出气口,所述两个冷媒口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补气口连通;

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和其中一个所述冷媒口,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另一个所述冷媒口,所述空调系统在制冷时,所述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小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所述空调系统在制热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小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和

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包括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一口连通所述控制口,所述第二口连通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三口连通所述第四阀口,所述第一口能够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二口或所述第三口,从而使得所述控制口能够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一阀口或所述第四阀口,所述控制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时,所述压缩机工作在所述单缸模式,所述控制口与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时,所述压缩机工作在所述双缸模式。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系统中,压缩机可以依据工况在单缸模式和双缸模式中切换,且闪蒸器可以给压缩机补气增焓,提高空调系统全工况的制冷制热能力,且通过调节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配合,使得从闪蒸器补气到压缩机的量较合理,进一步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阀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在断电时连通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口,在通电时连通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三口;或

所述电磁阀用于在通电时连通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口,在断电时连通所述一口与所述第三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阀为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用于在第一压力作用下连通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口,在第二压力作用下连通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三口,所述第一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压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频率小于预设的第一频率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三口连通以使所述压缩机工作在所述单缸模式;及用于在所述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频率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与所述第二口连通以使所述压缩机工作在所述双缸模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频率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频率阈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均为电子膨胀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制冷阀芯、制热阀芯、毛细管和热力膨胀阀中的一种;或

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制冷阀芯、制热阀芯、毛细管和热力膨胀阀中的一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所述闪蒸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闪蒸器通过第一减震元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所述换向阀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向阀通过第二减震元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能够工作在单缸模式或双缸模式,所述压缩机形成有第一吸气口、排气口、第二吸气口、补气口和控制口,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缸;

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能够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二阀口或所述第三阀口,所述第四阀口能够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二阀口或所述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排气口,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控制口能够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一阀口或所述第四阀口;

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

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包括两个冷媒口和出气口,所述两个冷媒口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补气口连通;

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和其中一个所述冷媒口,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另一个所述冷媒口,所述空调系统在制冷时,所述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小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所述空调系统在制热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小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和

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包括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一口连通所述控制口,所述第二口连通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三口连通所述第四阀口,所述第一口能够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二口或所述第三口,从而使得所述控制口能够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一阀口或所述第四阀口,所述控制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时,所述压缩机工作在所述单缸模式,所述控制口与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时,所述压缩机工作在所述双缸模式;

所述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压缩机的频率;

在所述频率小于预设的第一频率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三口连通以使所述压缩机工作在所述单缸模式;和

在所述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频率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与所述第二口连通以使所述压缩机工作在所述双缸模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闪蒸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闪蒸器的出气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空调室外机的ⅶ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闪蒸器与第一减震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闪蒸器与第一减震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6的空调室外机的ⅹ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外机的第二减震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闪蒸器100、筒体10、收容腔11、筒体10的底端12、筒体10的侧壁13、筒体10的顶端14、穿孔15、第一冷媒管20、第一冷媒口21、第一冷媒入口22、第二冷媒管30、伸入端31、第三冷媒口32、第二冷媒口33、出气管40、出气口41、出气管40的侧壁42、进气孔43、空调室外机102、壳体110、底盘112、侧板114、隔板116、第一减震元件120、第一橡胶块120、夹槽122、第一夹口124、第二夹口126、换向阀130、阀体131、第一口132、第二口133、第三口134、第二减震元件140、第二橡胶块140、安装槽141、带槽142、绑带150、空调系统200、压缩机210、第一吸气口211、排气口212、补气口213、第二吸气口214、控制口215、第一气缸216、第二气缸217、换向组件220、第一阀口221、第二阀口222、第三阀口223、第四阀口224、室外换热器230、室外换热器230的第一端口231、室外换热器230的第二端口232、室内换热器240、室内换热器240的第一端口241、第一节流元件250、第一节流元件250的第一端口251、第一节流元件250的第二端口252、第二节流元件260、第二节流元件260的第一端口261、第二节流元件260的第二端口262、检测元件270、控制器28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和2,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200包括压缩机210、换向组件220、室外换热器230、室内换热器240、闪蒸器100、节流装置和换向阀130。

压缩机210能够工作在单缸模式或双缸模式。压缩机210形成有第一吸气口211、排气口212、补气口213、第二吸气口214和控制口215。压缩机210包括第一气缸216和第二气缸217。第一吸气口211连通第一气缸216,第二吸气口214连通第二气缸217。

换向组件220包括第一阀口221、第二阀口222、第三阀口223和第四阀口224。第一阀口221能够选择性地连通第二阀口222或第三阀口223,第四阀口224能够选择性地连通第二阀口222或第三阀口223。第一阀口221连通排气口212,第四阀口224连通第一吸气口211和第二吸气口214,控制口215能够选择性地连通第一阀口221或第四阀口224。

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231连通第二阀口222,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232连通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241,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242连通第三阀口223。

闪蒸器100包括两个冷媒口(第一冷媒口21、第二冷媒口33)和出气口41,两个冷媒口(21、33)分别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232和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241连通,出气口41与补气口213连通。

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元件250和第二节流元件260。第一节流元件250连接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232和一个冷媒口21,第二节流元件260连接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241和另一个冷媒口33。空调系统200在制冷时,第一节流元件250的开度小于第二节流元件260的开度。空调系统200在制热时,第二节流元件260的开度小于第一节流元件250的开度。

换向阀130包括第一口132、第二口133和第三口134,第一口132连通控制口215,第二口133连通第一阀口221,第三口134连通第四阀口224。第一口132能够选择性地连通第二口133或第三口134,从而使得控制口215能够选择性地连通第一阀口221或第四阀口224,控制口215与第四阀口224连通时,压缩机210工作在单缸模式,控制口215与第一阀口221连通时,压缩机210工作在双缸模式。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系统200中,压缩机210可以依据工况在单缸模式和双缸模式中切换,且闪蒸器100可以给压缩机210补气增焓,提高空调系统200全工况的制冷制热能力,且通过调节第一节流元件250和第二节流元件260的开度配合,使得从闪蒸器100补气到压缩机210的量较合理,进一步提高空调系统200的能效。

具体地,空调系统200在制冷时冷媒先后流过第一节流元件250、闪蒸器100和第二节流元件260,第一节流元件250的开度小于第二节流元件260的开度;空调系统200在制热时冷媒先后流过第二节流元件260、闪蒸器100和第一节流元件250,第二节流元件260的开度小于第一节流元件250的开度。也就是流经闪蒸器100上游的节流装置的开度小于闪蒸器100下游的节流装置的开度,使得冷媒在流入闪蒸器100之前,冷媒的压力能够下降得较多,增加流入闪蒸器100的气相的冷媒,使得闪蒸器100能够分离得到较多人气态冷媒并传输到补气口213。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向阀130为电磁阀,电磁阀用于在断电时连通第一口132与第二口133,在通电时连通第一口132与第三口134。或者电磁阀用于在通电时连通第一口132与第二口133,在断电时连通第一口132与第三口134。如此,换向阀130容易控制以使得压缩机210容易在单缸模式和双缸模式之间切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向阀为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用于在第一压力作用下连通第一口132与第二口133,在第二压力作用下连通第一口132与第三口134。具体地,作用在压力控制阀的压力可用于控制压力控制阀的阀芯运动,第一压力可以大于第二压力,第一压力也可以小于第二压力。

当然,可以理解,换向阀130的具体形式不限于上述举例的电磁阀和压力控制阀,可以是任意可切换地连接第一口132与第二口133、第一口132与第三口134的换向阀130。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元件250和第二节流元件260可以均为电子膨胀阀。如此,第一节流元件250和第二节流元件260可用于调整流经换热器(230、240)和闪蒸器100的冷媒的压力,且通过调节第一节流元件250和第二节流元件260的开度,以使闪蒸器100给压缩机210的补气量在合理范围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元件250为电子膨胀阀,第二节流元件260为制冷阀芯、制热阀芯、毛细管和热力膨胀阀中的一种。如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节流元件250的开度大小以使得第一节流元件250的开度在制冷循环时小于第二节流元件260的开度,第一节流元件250的开度在制热循环时大于第二节流元件260的开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节流元件260为电子膨胀阀,第一节流元件250为制冷阀芯、制热阀芯、毛细管和热力膨胀阀中的一种。如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二节流元件260的开度大小以使得第二节流元件260的开度在制冷循环时大于第一节流元件250的开度,第二节流元件260的开度在制热循环时小于第一节流元件250的开度。

当空调系统200工作在制冷循环时,换向组件220的第一阀口221与第二阀口222导通且第四阀口224和第三阀口223导通。

空调系统200工作在制冷循环时,冷媒的流向如下:从压缩机210的排气口212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换向组件220的第一阀口221和第二阀口222进入到室外换热器230中冷凝,冷媒在室外换热器230中与室外环境进行换热后从室外换热器230的第二端口232排出。然后排出的液相冷媒经过第一节流元件250的节流降压,节流后的气液两相冷媒从第一冷媒口21进入闪蒸器100,并在闪蒸器100内进行气液分离。从闪蒸器100中分离出的气态冷媒从出气口41流经补气口213回到压缩机210中,经过压缩后从压缩机210的排气口212排出继续进行循环。从闪蒸器100中分离出的液态冷媒从冷媒口33流出,然后冷媒经过第二节流元件260的节流降压后进入到室内换热器240中。冷媒在室内换热器240中与室内环境进行换热发生相变,并对室内环境进行制冷,从室内换热器240排出的气相冷媒经过换向组件220的第三阀口223和第四阀口224,再从第一吸气口211和第二吸气口214进入压缩机210中,完成制冷循环。

当空调系统200工作在制热循环时,换向组件220的第一阀口221和第三阀口223导通且第四阀口224与第二阀口222导通。

空调系统200工作在制热循环时,冷媒的流向如下:从压缩机210的排气口212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组件220的第一阀口221和第三阀口223进入室内换热器240中,室内换热器240中的高温高压的冷媒与室内环境进行相变换热,以对室内环境进行制热。从室内换热器240排出的液相冷媒经过第二节流元件260进行第一次节流,节流后的气液两相混合冷媒进入到闪蒸器100中,闪蒸器100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从闪蒸器100中分离出的气态冷媒从出气口41流经补气口213回到压缩机210中,经压缩后从压缩机210的排气口212排出继续进行循环。从闪蒸器100中分离出的液态冷媒从冷媒口21流出,经第一节流元件250二次节流降压后进入到室外换热器230中,室外换热器230中的冷媒蒸发换热之后,经过换向组件220的第二阀口222和第四阀口224,从第一吸气口211和第二吸气口214进入压缩机210中,完成制热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从控制口215流入的冷媒可以是为第二气缸217提供的背压,也就是说,从第二气缸217排出的冷媒的压力随着控制口215的冷媒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控制口215的冷媒压力的减小而减小,流至控制口215的冷媒可以不流入第二气缸217。

请参阅图1,当换向阀130连通第一口132与第三口134时,控制口215与第四阀口224连通,而第四阀口224与第二吸气口214连通,也就是说,控制口215的冷媒压力与第二吸气口214的冷媒压力是相等的。此时压缩机210无需再对从第二吸气口214流回的冷媒进行压缩,从第二吸气口214进入第二气缸217的冷媒直接从第二气缸217排出,即是第二气缸217未参与压缩,压缩机210工作在单缸模式。

请参阅图2,当换向阀130连通第一口132与第二口133时,控制口215与第一阀口221连通,也就是控制口215的冷媒压力等于排气口212的冷媒压力。而第二吸气口214与第四阀口224连通,第四阀口224的冷媒压力小于排气口212的冷媒压力,也就是说,从第二吸气口214流回第二气缸217的冷媒压力小于控制口215的冷媒压力。此时第二气缸217的冷媒需要压缩机210进行压缩后才能流出第二气缸217,即是第二气缸217参与压缩,压缩机210工作在双缸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空调系统200工作在制冷循环还是制热循环,压缩机210都可以工作在单缸模式或双缸模式,以提高空调系统200的制冷制热能力。

请再参阅图1和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200还包括检测元件270和控制器280。检测元件270用于检测压缩机210的频率。控制器280用于在频率小于预设的第一频率阈值时控制第一口132与第三口134连通以使压缩机210工作在单缸模式;及用于在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频率阈值时控制第一口132与第二口133连通以使压缩机工作在双缸模式。

另外,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200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检测压缩机210的频率;

s20:在频率小于预设的第一频率阈值时,控制第一口与第三口连通以使压缩机工作在单缸模式;和

s30:在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频率阈值时,控制第一口与第二口连通以使压缩机工作在双缸模式。

上述空调系统200和空调系统200的控制方法中,通过检测压缩机210的频率,在频率大于第二频率阈值时使得压缩机210工作在双缸模式,提高空调系统200快速制热和快速制冷的能力。且在频率小于第一频率阈值时使得压缩机210工作在双缸模式,空调系统200的能效较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频率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频率阈值。也就是说,压缩机210工作在双缸模式下的频率大于压缩机210工作在单缸模式下的频率。具体地,第一频率阈值可以是33赫兹、25赫兹、20赫兹等,第二频率阈值可以是47赫兹、50赫兹、52赫兹等,第一频率阈值和第二频率阈值可以依据压缩机210的种类作出选择。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闪蒸器100包括筒体10、第一冷媒管20、第二冷媒管30和出气管40。第一冷媒管20、第二冷媒管30和出气管40均伸入筒体10内。

筒体10形成有收容腔11。出气管40、第一冷媒管20和第二冷媒管30均伸入收容腔11内。筒体10例如可以使用铜等耐腐蚀的材料制成。较佳地,筒体10呈圆筒形。当然,筒体10也可以呈方筒形等其他形状。

可以理解,筒体10形成有供出气管40、第一冷媒管20和第二冷媒管30伸入收容腔11内的穿孔15。穿孔15的周围均与出气管40、第一冷媒管20和第二冷媒管30密封以防止筒体10内的冷媒泄露。

第一冷媒管20呈圆筒形,第一冷媒管20例如由铜等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媒管20呈圆筒形。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媒管20可以呈方筒形等其他形状。

第一冷媒管20从筒体10的底端12伸入收容腔11内,较佳地,第一冷媒管20的轴向与筒体10的轴向平行或重合。第一冷媒管20形成有第一冷媒口21和第一冷媒入口22。第一冷媒口21位于收容腔11外,第一冷媒入口22位于收容腔11内。第一冷媒入口22连通收容腔11及第一冷媒口21。

气液两态的冷媒从第一冷媒口21经过第一冷媒入口22进入收容腔11内后,气态的冷媒从液态的冷媒中分离出来。液态的冷媒位于筒体10的底部,气态的冷媒位于筒体10的顶部。

第一冷媒入口22开设在第一冷媒管20的侧壁,第一冷媒入口22分为多组,多组第一冷媒入口22沿第一冷媒管20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多组第一冷媒入口22可以使得冷媒可以快速地进入收容腔11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组第一冷媒入口22的数量为多个,同一组的多个第一冷媒入口22沿第一冷媒管20的周向间隔设置。较佳地,同一组的多个第一冷媒入口22沿第一冷媒管2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组第一冷媒入口22的数量可为单个。

第二冷媒管30呈圆筒形,第二冷媒管30例如由铜等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冷媒管30呈圆筒形。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冷媒管30可以呈方筒形等其他形状。在图4的示例中,第二冷媒管30从筒体10的侧壁13伸入收容腔11内,第二冷媒管30的伸入端31靠近筒体10的底端12。在图9的示例中,第二冷媒管30从筒体10的底端12伸入收容腔11内。

第二冷媒管30形成有第二冷媒入口32和第二冷媒口33。第二冷媒入口32位于收容腔11内。第二冷媒口33位于收容腔11外。第二冷媒入口32连通收容腔11及第二冷媒口33。如此,筒体10内的液态冷媒可以从第二冷媒入口32进入第二冷媒管30内后从第二冷媒口33排出到收容腔11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冷媒入口3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冷媒入口32沿第二冷媒管3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冷媒可以从第一冷媒口21流入收容腔11内,然后依次经过第一冷媒入口22、第二冷媒入口32及第二冷媒口33后流出至收容腔11外。冷媒也可以从第二冷媒口33流入收容腔11内,然后依次经过第二冷媒入口32、第一冷媒入口22及第一冷媒口21后流出至收容腔11外。

请结合图5,出气管40呈圆筒形,出气管40例如由铜等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出气管40从筒体10的顶端14伸入收容腔11内。如此,位于筒体10顶部的气体可以进入出气管40内以流出收容腔11。较佳地,出气管40的轴向与筒体10的轴向平行或重合设置以使得出气管40容易地伸入收容腔11内。出气管40伸入收容腔11内的深度d1为收容腔11的深度d2的1/3-1/2。这样有利于收容腔11内的气体进入出气管40内。

出气管40形成有出气口41,出气口41位于收容腔11外。出气管40的侧壁42开设有多组进气孔43,多组进气孔43位于收容腔11内,多组进气孔43沿出气管40的轴向间隔分布,每组进气孔43连通出气口41及收容腔11。这样使得收容腔11内的气体(气态冷媒)可以快速地流出收容腔11,以减小收容腔11的气压,从而提高了闪蒸器100气液分离的效果。

具体地,多组进气孔43可以增大收容腔11内的气体进入出气管40的面积,从而可以增大进入出气管40内的气体的流量,随着收容腔11内的气体流出,收容腔11内的气压减小,位于收容腔11内的冷媒液体中的气体会分离到冷媒液体外,从而提高了闪蒸器100气液分离的效果。

为了便于出气管40制造,较佳地,多组进气孔43沿出气管40的轴向均匀间隔分布。也即是说,任意相邻的两组进气孔43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进气孔43呈圆形,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进气孔43可以呈多边形或扇形或方形等形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组进气孔43的数量为多个,同一组的多个进气孔43沿出气管40的周向间隔分布。较佳地,同一组的多个进气孔43沿出气管40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如此,出气管40上可以开设形成更多的进气孔43以增加收容腔11内的气体进入出气管40的流量。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组进气孔43的数量可为单个。

请参阅图6及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200包括空调室外机102,空调室外机102包括壳体110和闪蒸器100。闪蒸器100设置在壳体110内。闪蒸器100通过第一减震元件120固定在壳体110上。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外机102中,第一减震元件120可以吸收闪蒸器100的震动,从而减小闪蒸器100形成的噪音,提高了用户体验。

具体地,壳体110包括底盘112和侧板114。侧板114连接底盘112。第一减震元件120固定在底盘112上,闪蒸器100固定在第一减震元件120上。这样便于第一减震元件120及闪蒸器100的安装。第一减震元件120例如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底盘112上,又如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底盘112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减震元件120为第一橡胶块12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减震元件120可以为弹簧等具有弹性的元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橡胶块120呈长方体,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橡胶块120可以呈圆台状或圆柱状等其他形状。

具体地,第一橡胶块120开设有夹槽122,夹槽122夹紧闪蒸器100以使闪蒸器100固定在第一橡胶块120上。如此,夹槽122使得闪蒸器100拆卸更加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夹槽122夹紧闪蒸器100指的是,在空调室外机102振动时,闪蒸器100并不会相对于第一橡胶块120发生移动。

如图8所示,在一个例子中,夹槽122夹紧第一冷媒管20。如此,由于第一冷媒管20的尺寸较小,方便夹槽122加紧第一冷媒管20以使闪蒸器100固定在第一橡胶块120上。

如图9所示,在另一个例子中,在第二冷媒管30从筒体10的底端12伸入筒体10内时,夹槽1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槽122分别夹紧第一冷媒管20和第二冷媒管30。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避免闪蒸器100相对于第一橡胶块120移动。

具体地,每个夹槽122形成有第一夹口124和第二夹口126,第一冷媒管20及第二冷媒管30穿过对应的第一夹口124和第二夹口126,以使第二冷媒管30和第二冷媒管30部分位于第一橡胶块120内,从而使得夹槽122可以夹紧第一冷媒管20和第二冷媒管30。

请参阅图6及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外机102还包括换向阀130,换向阀130通过第二减震元件140固定在壳体110上。

如此,第二减震元件140可以吸收换向阀130的震动,从而减小换向阀130形成的噪音,提高了用户体验。

具体地,换向阀130例如电磁换向阀130,这样便于控制换向阀130工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10包括隔板116,隔板116间隔侧板114围成的空间。第二减震元件140固定在隔板116上。换向阀130固定在第二减震元件140上。如此,隔板116可以提供较大的位置供第二减震元件140安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减震元件140包括第二橡胶块14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减震元件140可以为弹簧等弹性元件。

具体地,请结合图11,第二橡胶块140开设有安装槽141,换向阀130包括阀体131,阀体131至少部分地收容于安装槽141中。如此,安装槽141使得换向阀130与第二橡胶块140的连接面积较大,有利于换向阀130安装稳定。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阀体131部分地收容于安装槽141中。

较佳地,阀体131的形状及尺寸与安装槽141的形状及尺寸相配。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阀体131呈圆柱状,安装槽141的内表面为圆弧形以与阀体131的外形相配。可以理解,安装槽141的尺寸略大于安装槽141的尺寸,从而使得阀体131可以安装于安装槽141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向阀130通过绑带150捆绑阀体131及第二橡胶块140而固定在第二橡胶块140上。如此,换向阀130的固定方式的简易,换向阀130容易从第二橡胶块140上拆卸下来。

具体地,第二橡胶块140上开设有带槽142,带槽142位于阀体131的径向上。绑带150穿过带槽142且沿阀体131的圆周方向捆绑阀体131。如此,带槽142可以限定绑带150移动,使得换向阀130安装在第二橡胶块140上更加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绑带15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绑带150沿阀体131的轴向间隔分布。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