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碎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689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碎冰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大尺寸冰块加工成小尺寸冰块的碎冰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冰箱作为方便用户生活的一个重要工具,人们对其除冷藏冷冻外的其它功能也越来越重视,例如冰箱的制冰功能。传统的冰箱制冰是在冰箱冷冻室内部设置具有一定规则形状栅格的制冰盒,制冰完成后,将制冰盒内冰块倒出即可使用,所制冰块与栅格具有相同的形状,但采用传统方法制冰存在以下问题:制冰盒一般制冰容量比较有限,无法满足用户对大量冰块的需求。

鉴于此,行业内已经着手在冰箱内部设置制冰机的技术研究,通过制冰机制取的原始冰块一般具有较大尺寸,在很多情况下无法直接使用,故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将大冰块加工成小冰块的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实现将大尺寸冰块加工成小尺寸冰块,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碎冰器,其具体设计方式如下。

一种碎冰器,包括,轴座;固定设置于所述轴座上的固定轴;转筒,所述转筒以所述固定轴为自转轴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轴座上;驱动所述转筒转动的动力传动组件;在所述转筒内部,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至少一片不可转动的固定冰刀,所述转筒上设置有至少一片随所述转筒同步转动的转动冰刀;所述转筒具有用于切割冰块的第一转动方向,所述转筒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转动冰刀相对所述固定冰刀作切割运动以将位于所述转筒内的整冰切割成碎冰。

进一步,所述轴座包括设置于所述轴座底部的轴座底及自所述轴座底周边向上延伸形成的转筒护壳,所述转筒嵌设于所述转筒护壳内部。

进一步,所述转筒顶部设置有供冰块进入的进冰口,所述轴座的底部设置有供冰块排出的排冰口,所述进冰口与所述排冰口错开固定设置。

进一步,在所述转筒内部,所述固定冰刀与所述转动冰刀自上至下呈交错设置。

进一步,所述固定冰刀与所述转动冰刀均具有用于切割冰块的刀口侧,所述转筒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切割冰块时,所述转动冰刀与所述固定冰刀的刀口侧共同挤压冰块。

进一步,所述排冰口具有碎冰排出侧,所述转筒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转动冰刀由所述碎冰排出侧正上方进入所述排冰口上部空间,所述固定冰刀设置于所述碎冰排出侧正上方或所述碎冰排出侧正上方附近位置处。

进一步,所述转动冰刀上设置有第一转动孔,所述转动冰刀通过所述第一转动孔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固定轴上,所述转动冰刀的两端固定于所述转筒的内壁。

进一步,所述转筒顶部设置有随所述转筒同步转动以搅动所述转筒顶部冰块的拨冰机构,所述拨冰机构包括若干拨冰片,所述拨冰片具有固定于所述转筒上的固定部及可绕所述固定轴转动的第二转动孔。

进一步,所述转筒外壁上设置有啮合齿,所述动力传动组件具有与所述啮合齿相啮合以驱动所述转筒转动的直驱齿轮。

进一步,所述动力传动组件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直接所述直驱齿轮转动;或所述电机与所述直驱齿轮之间还设置有由若干齿轮构成的齿轮组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齿轮组件驱动所述直驱齿轮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转筒内部设置有固定冰刀及转动冰刀,固定冰刀与转动冰刀配合可以将进入转筒内部的大尺寸冰块切割加工成小尺寸的冰块,而且基于本发明中是采用转筒转动的运行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碎冰粘接在转筒内壁上概率,减少清理转筒内壁的次数。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碎冰器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碎冰器去除齿轮罩壳与转筒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碎冰器底部的配合示意图;

图4所示为碎冰器的部分拆分爆炸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固定冰刀与转动冰刀的一种配合示意图;

图6所示为转动冰刀与转筒的一种配合示意图;

图7所示为转筒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8所示为转筒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9所示为转筒上侧设置有进冰挡板的俯视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碎冰器另一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图10所示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出冰通道的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13所示为出冰通道的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排冰口与出冰通道配置的配置示意图;

图15所示为图13的爆炸示意图;

图16所示为图15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16所示,其为本发明的一些较佳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的碎冰器包括轴座1、固定轴2、转筒3、动力传送组件4。其中,固定轴2固定于轴座1上,转筒3以固定轴2为自转轴转动的设置于轴座1上,动力传动组件4为转筒3的转动提供动力。

更为具体的,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轴座1包括设置于轴座1底部的轴座底11及自轴座底11周边向上延伸形成的转筒护壳12,转筒3嵌设于转筒护壳12内部,转筒护壳12的设置可以对转动的转筒3形成保护,也可以防止转筒3转动时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简化的实施方式中,轴座1也可以仅包括轴座底11,即转筒3的外围无保护壳。固定轴2固定的设置于轴座底11上,参考图3所示,固定轴2的固定端20穿过轴座底11并通过螺丝锁紧固定;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轴2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固定于轴座底11上。

结合图4、图5、图6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碎冰器在转筒3内部设置有冰刀组件,冰刀组件包括至少一片固定于固定轴2上的固定冰刀51及至少一片固定于转筒3内壁可随转筒3转动的转动冰刀52;转筒3具有用于切割冰块的第一转动方向a,转筒3沿第一转动方向a转动时,转动冰刀52相对固定冰刀51作切割运动以将位于转筒3内的整冰切割成碎冰。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轴2的截面可以设置为非圆形形状,例如可以设置为六边形或其它形状,固定冰刀51的一端设置有与固定轴2截面形状相匹配的固定孔511,该具有固定孔511的一端即为固定冰刀51的固定端,固定冰刀52通过固定孔511套设于固定轴2上并固定在固定轴2上特定位置处,固定冰刀51具有用于切割整冰的刀片部,该刀片部由固定端朝转筒3的一侧内壁延伸形成;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固定冰刀51只形成于固定轴2的一侧。通过以上方式设置固定冰刀51具有以下优点:一旦固定冰刀51损坏,可以通过更换快速的实现维修。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冰刀51也可以通过焊接或其它机械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固定轴2上特定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转动冰刀52上设置有第一转动孔521,转动冰刀52通过第一转动孔521转动的设置于固定轴2上,转动冰刀52的两端固定于转筒3的内壁。具体在实施过程中,转筒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转动冰刀52两端的凹槽结构,转动冰刀52的两端嵌设于凹槽结构内部以实现与转筒3之间的固定连接。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转动冰刀52也可以间接的固定于转筒3内部,其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后文所述。

参考图5所示,在转筒3内部,固定冰刀51与转动冰刀52自上至下交错设置。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转筒3内部设置有两个固定冰刀51及两个转动冰刀52,在从上至下的方向上,依次交替平行的设置有转动冰刀52、固定冰刀51、转动冰刀52以及固定冰刀51。作为本发明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构成冰刀组件的全部固定冰刀51在竖直方向上层叠间隔设置,全部转动冰刀52也参考此种设计方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用户一般对转筒3内部的碎冰尺寸具有一定的要求,基于此,交错设置的固定冰刀51及转动冰刀52所在水平面之间具有特定的间距尺寸。在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中,固定冰刀51与转动冰刀52各自层叠的间隔距离小于整冰的尺寸而大于碎冰的尺寸,如此可防止整冰未被切碎就直接被转动冰刀52从相邻两固定冰刀51之间推出。更为具体的,固定冰刀51与转动冰刀5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隔离固定冰刀51与转动冰刀52的垫圈74、75、76,其中转动冰刀52可以套设于垫圈外围并绕垫圈转动。

参考图2、图3所示,本发明碎冰器中的转筒3顶部设置有供冰块进入的进冰口30,轴座1的底部设置有供冰块排出的排冰口10,在第一转动方向a上,进冰口30与排冰口10错开设置。

具体而言,在转筒3上方设置有一进冰挡板50,进冰挡板50固定的设置于固定轴2上,其具体固定方式可参考固定冰刀51的设置方式,进冰挡板50与其下方相邻的固定冰刀51或转动冰刀52之间设置有用于隔离的垫圈73。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进冰挡板50上设置有大致呈扇形的开口,该扇形开口构成进冰口30,进冰口30位于固定轴2的一侧,转筒3顶部待加工的整冰通过该进冰口30进入转筒3内部。轴座底11上也设置有大致呈扇形的开口,该扇形开口构成排冰口10,经过固定冰刀51与转动冰刀52加工后的碎冰经由排冰口10排出。在本发明的其它一些设计中,进冰口30与排冰口10也可以设计为其它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扇形结构。

在本发明中,为了避免由进冰口30进入转筒3内部的冰块直接由排冰口10排出,在第一转动方向a上,进冰口30与排冰口10错开设置;优选的,排冰口10亦位于固定轴2的一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冰口30与排冰口10在竖直方向上投影重叠部分的尺寸小于整冰的尺寸。结合图8、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错开设置的进冰口30与排冰口1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具有的重叠部分a,但该重叠部分a的尺寸小于整冰的尺寸,从而避免由进冰口30进入的整冰直接落入排冰口10并排出。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错开设置的进冰口30与排冰口1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可以理解重叠部分a的尺寸为0),此时,由进冰口30进入的整冰也无法直接落入排冰口10。

本发明中,固定冰刀51与转动冰刀52均具有用于切割冰块的刀口侧,转筒沿第一转动方向a转动切割冰块时,转动冰刀52与固定冰刀51的刀口侧共同挤压冰块。结合图7、图8所示,固定冰刀51具有第一刀口侧510,转动冰刀52具有第二刀口侧520。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刀口侧510与第二刀口侧520均设置为锯齿状结构,在第一转动方向a上,第一刀口侧510与第二刀口侧520的设置方向相反;具体的,在第一转动方向a上,第一刀口侧510设于固定冰刀51的后侧,第二刀口侧520设于转动冰刀52的前侧(转动冰刀52具有位于转动孔521两侧的两段刀片结构,两段刀片结构的刀口侧呈轴对称设置),如此可以实现第一刀口侧510与第二刀口侧520共同切割冰块。在本发明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刀口侧510与第二刀口侧520也可以设置为具有刀锋的刀状结构或其它结构。

本发明中,参考图7、图8所示,排冰口10具有碎冰排出侧100,转筒3沿第一转动方向a转动时,转动冰刀52由碎冰排出侧100正上方进入排冰口10上部空间,固定冰刀51设置于碎冰排出侧100正上方或碎冰排出侧100正上方附近位置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固定冰刀51设置于碎冰排出侧100正上方附近位置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结合图5、图7、图8所示,固定冰刀51位于排冰口10上部空间,此时固定冰刀51的第一刀口侧510朝向碎冰排出侧100设置;为防止进入转筒3内部的整冰直接从排冰口10的碎冰排出侧100排出,本实施例中碎冰器位于冰刀组件的最下端为一固定冰刀51,且该最下端的固定冰刀51的刀口侧510与碎冰排出侧100的间距尺寸l1小于整冰的尺寸。基于本发明该优选实施方式,冰刀组件加工后的碎冰可快速从排冰口排出,避免在转筒3内部堆积结块,且整冰无法从碎冰排出侧100排出。

具体参考图7、图8所示,在第一转动方向a上,排冰口10的后侧边为碎冰排出侧100,在碎冰过程中,转筒3带动转动冰刀52转动并与固定冰刀51共同实现整冰的切割加工,碎冰由碎冰排出侧100进入排冰口10排出。

本发明中的转筒3及转动冰刀52还具有第二转动方向(图中未示出),第二转动方向与第一转动方向a相反,基于本发明的以上设计结构,转筒3在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转动冰刀52上与第二刀口侧520背对的一侧直接将由进冰口30进入转筒3内部的整冰推入排冰口10,从而实现大尺寸整冰的直接排出。具体的,参考图7、图8所示,排冰口10具有整冰排出侧101,转筒3带动转动冰刀52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转动冰刀52由排冰口10的整冰排出侧101正上方进入排冰口10的上部空间,固定冰刀51背离刀口侧510的一侧与整冰排出侧101之间的间距l2尺寸大于整冰的尺寸,从而使得整冰排出得以实现。

在图3、图7、图8所示排冰口10为扇形开口的实施例中,其扇形所在圆的圆心位于固定轴2位置处,且碎冰排出侧100与整冰排出侧101分别构成该扇形圆心角的两个半径。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使得由进冰口30进入的整冰快速被冰刀组件切碎并排出,在第一转动方向a上,进冰口30靠近碎冰排出侧100设置;具体而言,结合图8、图9所示,进冰口30在轴座1的底部轴座底11上的投影覆盖排冰口10的碎冰排出侧100。在此实施例中,从进冰口30进入的整冰落在碎冰排出侧100附近,并由冰刀组件打碎,打碎后的碎冰可快速从排冰口10排出。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进冰口30在轴座1的底部轴座底11上的投影仅仅靠近排冰口10的碎冰排出侧100而不覆盖碎冰排出侧100(图中未示出)。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于该实施例中,在第一转动方向a上,进冰口30的前侧边500与排冰口10的后侧边(即碎冰排出侧100)在位置上大致重叠。

在以上优选实施方式中,进冰口30的前侧边500设置为具有切割功能的结构,其具体结构可参考固定冰刀51的第一刀口侧510。具体实施过程中,进冰口30的前侧边500与固定冰刀51的第一刀口侧510在竖直方向上位置大致重合。在本实施例中,进冰挡板50在限定进冰口30的同时兼具固定冰刀的功能。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进冰挡板50上的进冰口30也可以仅供进冰而不具备上述的冰块切割功能。

在另一些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第一转动方向a上,进冰口30的前侧边500及后侧边501均设置为锯齿结构。基于该设置,在转筒3沿第一转动方向a转动时,前侧边500的锯齿结构具有固定冰刀的功能,能够辅助冰刀组件将整冰切割成碎冰;当转筒3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并由转动冰刀52的背部侧从排冰口10的整冰排出侧101推出整冰时,整冰可能卡在后侧边501与转动冰刀52背侧之间,若后侧边501设置为锯齿结构,其可以将该被卡住的冰块快速切碎,从而使得整冰排出过程顺利,有效解决转筒在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排出整冰不顺畅的问题。

基于本实施例中进冰口30的前侧边500具有固定冰刀的功能,在碎冰器的运行过程中,在进冰挡板20与最上层的固定冰刀51之间设置有转动冰刀52,即冰刀组件的最上层为一转动冰刀51,如此设计可有效利用进冰口30的前侧边500的冰块切割功能。

在本发明的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在转筒3的上方一般设置有提供大尺寸冰块的储冰盒(图中未示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转筒3顶部设置有随转筒3同步转动以搅动转筒3顶部冰块的拨冰机构,具体而言,拨冰机构用于搅动储冰盒内部的冰块,以将储冰盒内部的冰块导入转筒3顶部的进冰口30。

在具体设计中,拨冰机构包括若干拨冰片,拨冰片具有固定于转筒上的固定部及可绕固定轴2转动的第二转动孔。结合图4、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拨冰机构包括两个拨冰片,即第一拨冰片61与第二拨冰片62,第一拨冰片61、第二拨冰片62上分别设置有固定于转筒上的固定部611、621及绕固定轴2转动的第二转动孔610、620。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参考图6所示,第一拨冰片61、第二拨冰片62的固定部611、621上分别设置有卡槽(图中未标示),转动冰刀52的两端部均卡设于固定部611、621的卡槽内部;转筒3内壁相对的设置有两个凹槽32,两个固定部611、621分别嵌设于两个凹槽32内部并实现转动冰刀52与转筒3之间的固定。拨冰片的两个第二转动孔610、620分别转动的套设在固定轴2上,在固定轴2上,两拨冰片之间设置有垫圈71,进冰挡板50与其上方的拨冰片也设置有垫圈72。本实施例中,两拨冰片的具体形状构造与储冰盒内部结构相匹配;参考图6所示,第一拨冰片61远离固定部611的一端具有翘起设置的拨片(未标示)。

本实施例中,转筒3的转动是通过电机40的动力输出实现的,参考图2所示,为实现转筒3的转动,转筒3周边侧壁设置有一圈啮合齿31,动力传动组件4具有与啮合齿31相啮合以驱动转筒3转动的直驱齿轮41。在本实施例中,啮合齿31设置于转筒3外壁的最下端边缘位置处,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啮合齿31也可以设置于转筒3外壁的的中部或其它位置处(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40与直驱齿轮41之间还设置有由若干齿轮构成的齿轮组件42,电机40通过齿轮组件42驱动直驱齿轮转动。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齿轮组件42包括两个相互啮合匹配的第一伞齿轮421与第二伞齿轮422,其中第一伞齿轮421由电机40的输出轴直接驱动,第二伞齿轮422与直驱齿轮41设置于同一转轴上;电机40运行时,电机40的输出轴驱动第一伞齿轮421转动,第一伞齿轮421带动第二伞齿轮422转动,第二伞齿轮422带动同一转轴上的直驱齿轮41转动,直驱齿轮41与啮合齿31配合以实现转筒3内部的冰块切割过程。

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直驱齿轮41也可以由电机40直接驱动,或者转筒3直接由电机40驱动(图中未展示)。

结合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直驱齿轮41通过转轴(图中未标示)固定于转轴基座80上,转轴基座80上设置有封装直驱齿轮41、齿轮组件42的齿轮罩壳81,由于齿轮罩壳81的设置,本发明中所涉碎冰器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参考图3所示,齿轮罩壳81与转筒护罩12之间设置有供直驱齿轮41与啮合齿31配合的缺口13。在一些具体实施过程中,齿轮罩壳81与转筒护罩12可以一体成型,从而使得本发明的碎冰器形成模块化,以便于安装于其它设备上,例如更方便安装于冰箱上。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采用电机、齿轮的方式实现转筒动力的输送,较为容易实现动力输送过程中方向的改变,从而更好的保证所设计的碎冰器具有合理的空间结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链条、传送带等方式实现滚筒3的转动(图中未示出)。

参考图10、图11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碎冰器还具有位于排冰口10下方的出冰通道9,结合图12、图13所示,出冰通道9包括呈漏斗状的接冰部91以及与接冰部91下端连通的管道部92,接冰部91的顶端形成有与排冰口10对接的通道入口910,具体而言,漏斗状接冰部91开口面积大的一端为通道入口910。本发明中的管道部92自接冰部91下端向下呈螺旋趋势延伸形成,管道部92远离接冰部91的一端设置有供出冰通道9内冰块排出的通道出口920。

为减小从排冰口10排出的冰块在进入出冰通道9内部时对出冰通道9内壁的撞击力度,以降低出冰通道9被冰块撞击损坏的概率及降低碎冰器排冰时的噪声,本发明中所涉及的碎冰器采用以下配置方式。

具体而言,结合图14所示,接冰部91、管道部92具有图中标示为900的结合位置处,位于管道部92中心的螺旋趋势线s在标示为900的结合位置处具有一切线l,该切线l与通道入口910所在平面相交于通道入口910中心o的右侧,该右侧区域标记为第一侧b,切线l与通道入口910所在平面相交于lo。为实现以上所描述的效果,排冰口10的几何重心h于通道入口9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落在通道入口910范围内且向第一侧b偏移。

基于以上设置,通道出口920到碎冰口10具有相对最安全的距离,可降低用户或小孩不小心将手通过出冰通道9伸入到排冰口10内被冰刀组件切伤的概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图15所示,出冰通道9包括可分离拆卸的第一壳体901、第二壳体902,第一壳体901与第二壳体902之间具有两对扣合设置以组装形成出冰通道9的装配边。如图中所示,一对装配边9a可相互扣合以连接固定,一对装配边9a在扣合装配时是通过设置于两装配边上的卡扣结构实现的,该卡扣的具体结构可参考一些现有设计,在此不作具体展开;装配边9b的装配方式与装配边9a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边9a及9b均自通道入口910的边缘向通道出口920的边缘方向延伸。通过两分离的部件组装制成出冰通道9的方式在工艺上更为简单;换而言之,出冰通道9往往是通过注塑成型,一体成型的制作难度较大。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允许出冰通道9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

如图中所实施例,为进一步降低冰块排出过程中对出冰通道9造成的损伤,延长出冰通道9的使用寿命,结合图12、图13、图15、图16所示,本发明的出冰通道9还具有上下贯通一体成型的漏斗状接冰内罩93,接冰内罩93嵌设于接冰部91内且与接冰部91的内壁相吻合。

对于整个出冰通道9而言,最易受损的位置为碎冰器排冰口10正下方区域,增加接冰内罩93的设置方式还具有以下优势:降低出冰通道9损坏后的维修成本。具体而言,基于部件的构造形状及尺寸,接冰内罩93的制作成本相对于第一壳体901、第二壳体902的制作成本低;设于接冰部91内接冰内罩93的侧壁位于碎冰器排冰口10正下方,用于直接承受排冰口10排出冰块的撞击,可避免冰块直接撞击接冰部91,如此碎冰器出冰通道9大概率受损的部件为接冰内罩93,而不是第一壳体901或第二壳体902,如此在出冰通道9损坏后,只需更换接冰内罩93即可,能够有效降低维修成本。

为便于装配,接冰内罩93是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壳体901、第二壳体902上。具体而言,参考图16所示,第一壳体901、第二壳体902于接冰部91上的相对位置处各至少设置有一个通孔911;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901于接冰部91上设置有两个通孔911,第二壳体902于接冰部91上也设置有两个通孔911,第一壳体901上的两个通孔911与第二壳体902上的两个通孔911相对设置。接冰内罩93的外壁向外突伸形成有可嵌入通孔911内的凸起部930,本具体实施例中,接冰内罩93相背的两侧外壁各设置有两个凸起930,凸起930嵌入通孔911内以将接冰罩壳93固定在接冰部91内侧。通过自身结构进行卡扣而无需借助其它螺丝等固定结构的方式方便简单,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