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制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4469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制冰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冰机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小型制冰机。



背景技术:

制冰机是一种将水通过蒸发器由制冷系统制冷剂冷却后生成冰的制冷机械设备,采用制冷系统,以水载体,在通电状态下通过某一设备后制造出冰。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3824194U所提到的一种小型制冰机,通过供水装置与制冰装置,将供水装置输送的水制作成冰块,然后通过冰篮将冰块收集起来供用户使用。该制冰机中,由于水箱位于机体内部,对水箱进行加水或补水操作时十分不方便,而且水箱不能拆卸出来清洗,长期使用水箱中容易积聚杂质或细菌滋生,使用这种情况下制作的冰块会导致食品卫生问题;此外,水箱与冰篮均位于机体内,使得制冰机体积较大,在存放或运输途中占用过大体积,降低了存放或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小型制冰机,其水箱可拆卸,方便清洗或加水,同时水箱可放置到冰篮内存放,减小了制冰机的存放和运输占用体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型制冰机,包括壳体、水箱、冰篮及制冰系统,所述冰篮和制冰系统安装于壳体内,所述水箱通过供水管路连接于所述制冰系统上,所述制冰系统将水箱供应的水制作成冰块汇集于冰篮内存放,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水箱通过快速接头可拆卸地与所述供水管路相连接;所述水箱的外部尺寸与所述冰篮的内部尺寸相匹配,以使所述水箱可以放置到冰篮内。本实用新型的水箱可拆卸,方便清洗或加水,同时水箱可放置到冰篮内存放,减小了制冰机的存放和运输占用体积。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冰篮处设有顶盖,所述顶盖可以打开或关闭以开启或封闭所述冰篮的上部开口,用户在需要时可以打开顶盖对冰篮进行操作,不需要时可以关闭顶盖保持冰篮密封,减小冰篮与外部空气接触的时间,防止冰篮内的冰块被污染,降低冰块融化速度。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水箱由透明材质制作而成,并且所述水箱上设有盖体,所述盖体可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水箱的上端开口;所述壳体上用于放置所述水箱的位置设有固定槽,所述水箱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槽内,并且所述固定槽的形状与所述盖体相匹配。可以使水箱保持封闭提升水箱内部洁净度,同时也方便用户加水操作;固定槽可以用于固定水箱,并且当水箱移除后可以将盖体盖在固定槽上,保持制冰机外观完整。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冰篮底部设有水盒,所述水箱通过供水管路连接于所述水盒上,所述水盒通过供水管路连接于制冰系统上。水箱的水先流到水盒内与冰篮中的冰混合,使水预先降温,然后再输送至制冰系统上进一步降温,可以提升制冰效率,减少能耗;同时,当水箱拆除后,由于水盒内部储存了部分水,可以向制冰系统供水,因此即便水箱拆除后也不影响制冰系统的正常制冰。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水箱与所述水盒之间的供水管路上连接有水阀,能控制水箱输送至冰篮内的水量,防止冰篮内的水溢出影响制冰机内部元件的正常运行。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水盒与所述制冰系统之间的供水管路上连接有水泵,通过水泵可以快速高效地将冰篮内的水输送至制冰系统上。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制冰系统包括依次相连构成环路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供水管路连接于所述蒸发器上。通过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这一整套制冷设备,可以非常有效地将水箱输送的水制作成冰块。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端之间连接有干燥过滤器。通过干燥过滤器可以过滤掉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杂质和水分,保证制冷剂的顺畅流通。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端之间连接有毛细管。增加毛细管可以在制冷剂的循环过程中有效提升节流作用,降低制冷剂压力,提高热交换效率。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端连接有电磁阀。当电磁阀开启后可以使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直接形成回路,用于单次制冰完成后,蒸发器进行脱冰工作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制冰机,将水箱设计在壳体外部,使水箱不需要占用壳体内部空间,有效降低制冰机的占用体积,有利于制冰机的存放和运输;由于水箱在壳体外部,在进行加水或补水操作时,不需要对壳体进行任何操作便可直接进行加水,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在不使用时,还可以将水箱放置到冰篮中,进一步降低占用空间,使用和存储都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壳体;2、水箱;3、冰篮;31、水盒;4、顶盖;5、盖体;6、水阀;7、水泵;8、压缩机;9、冷凝器;10、蒸发器;11、干燥过滤器;12、毛细管;13、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小型制冰机,包括壳体1、水箱2、冰篮3及制冰系统,所述冰篮3和制冰系统安装于壳体1内,所述水箱2通过供水管路连接于所述制冰系统上,所述制冰系统将水箱2供应的水制作成冰块汇集于冰篮3内存放,所述水箱2位于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水箱2通过快速接头可拆卸地与所述供水管路相连接;所述水箱2的外部尺寸与所述冰篮3的内部尺寸相匹配,以使所述水箱2可以放置到冰篮3内。本实用新型的制冰机,将水箱2设计在壳体1外部,使水箱2不需要占用壳体1内部空间,有效降低制冰机的占用体积,有利于制冰机的存放和运输;由于水箱2在壳体1外部,在进行加水或补水操作时,不需要对壳体1进行任何操作便可直接进行加水,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在不使用时,还可以将水箱2放置到冰篮3中,进一步降低占用空间,使用和存储都十分方便。

所述壳体1上位于所述冰篮3处设有顶盖4,所述顶盖4可以打开或关闭以开启或封闭所述冰篮3的上部开口,用户在需要时可以打开顶盖4对冰篮3进行操作,不需要时可以关闭顶盖4保持冰篮3密封,减小冰篮3与外部空气接触的时间,防止冰篮3内的冰块被污染,降低冰块融化速度。

所述水箱2由透明材质制作而成,并且所述水箱2上设有盖体5,所述盖体5可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水箱2的上端开口,所述壳体1上用于放置所述水箱2的位置设有固定槽,所述水箱2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槽内,并且所述固定槽的形状与所述盖体5相匹配。可以使水箱2保持封闭提升水箱2内部洁净度,同时也方便用户加水操作。固定槽可以用于固定水箱2,并且当水箱2移除后可以将盖体5盖在固定槽上,保持制冰机外观完整。

水箱2可以通过供水管路直接连接于制冰系统上,使水箱2供应的水被制成冰块,然后进入冰篮3内收集存放;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冰篮3的底部设有水盒31,所述水箱2通过供水管路连接于所述水盒31上,所述水盒31通过供水管路连接于制冰系统上,水箱2内的水先流到水盒31内与冰篮3内的冰混合,使水预先降温,然后再输送至制冰系统上进一步降温,可以提升制冰效率,减少能耗;同时,当水箱2拆除后,由于水盒31内部储存了部分水,可以向制冰系统供水,因此即便水箱2拆除后也不影响制冰系统的正常制冰。所述水箱2与所述水盒31之间的供水管路上连接有水阀6,能控制水箱2输送至水盒31内的水量,防止水盒31内的水溢出影响制冰机内部元件的正常运行。所述水盒31与所述制冰系统之间的供水管路上连接有水泵7,通过水泵7可以快速高效地将水盒31内的水输送至制冰系统上。

如图2所示,所述制冰系统包括依次相连构成环路的压缩机8、冷凝器9和蒸发器10,所述供水管路连接于所述蒸发器10上。通过压缩机8、冷凝器9和蒸发器10这一整套制冷设备,可以非常有效地将水箱2输送的水制作成冰块。所述冷凝器9的出口端与所述蒸发器10的入口端之间连接有干燥过滤器11。通过干燥过滤器11可以过滤掉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杂质和水分,保证制冷剂的顺畅流通。所述冷凝器9的出口端与所述蒸发器10的入口端之间连接有毛细管12。增加毛细管12可以在制冷剂的循环过程中有效提升节流作用,降低制冷剂压力,提高热交换效率。所述压缩机8的出口端与所述蒸发器10的入口端连接有电磁阀13。当电磁阀13开启后可以使蒸发器10与压缩机8之间直接形成回路,用于单次制冰完成后,蒸发器10进行脱冰工作处理。

用户在使用时,只需要打开水箱2的盖体5,便可以通过盛水容器直接向加水箱2内加水,水箱2为透明材质制作,从外面便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到水箱2中的水位高低,使用户可以及时补充加水。在需要取用冰块时,打开顶盖4便可以将冰篮3内的冰块取出,能非常方便地取用冰块。当需要制冰块时,保证水箱2中存储有足量的水,关闭好顶盖4,启动制冰机,水箱2中的水便会自动注入水盒31中,水盒31中的水与冰篮3中的冰混合成冰水混合物,使水预先降温,然后在水泵7作用下将水盒31中的水输送至制冷系统中,水进一步地被降温形成低温水然后逐渐结冰形成冰块,冰块进入到冰篮3中收集起来备用。在制冷系统工作时,压缩机8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流体,制冷剂进入冷凝器9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成高压液体,然后进入蒸发器10,制冷剂在蒸发器10内与水盒31供应的水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蒸发吸收水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气体,再次进入压缩机8循环,而水经过热交换后形成低温水,逐渐结冰形成冰块。冷凝器9与蒸发器10之间增加干燥过滤器11和毛细管12,起到过滤和节流的效果;而压缩机8和蒸发器10之间通过管路相连接,增加电磁阀13进行控制,用于单次制冰完成后,蒸发器10进行脱冰工作处理。在制冰过程中,水箱2可以随时从壳体1上拆卸下来,由于冰篮3底部的水盒31可以存储部分水,制冰机可以使用这部分水继续制冰,而不会存在水箱2被拆卸后就断水而不能制冰的情况。当制冰机不使用时,可以将水箱2与供水管路断开连接,能方便地对水箱2进行清洗,同时还可以将水箱2直接放置到冰篮3内部,然后将盖体5盖在壳体1上用于安装水箱2的固定槽上,使制冰机保持完整外观且可以占用很小的空间便可以存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