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热泵单井回灌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1619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源热泵单井回灌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当今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研究课题。在这种背景下,以环保和节能为主要特征的以水为交换介质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技术、水源热泵技术正在被逐渐普及和开发应用。目前,将地下水的热能或冷能带到地下进行升温或降温,水源热泵技术在工厂车间、学校、医院、宾馆等已获得广泛利用,而提取能量后的地下水由于不能全部回灌,大都排放到下水道,造成了水资源极大的浪费,从而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后形成局部漏斗的严重后果,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地下水浪费而引起地下水枯竭。为实现清洁能源的持续发展,必须把提取能量后的水返回到地壳中;水源热泵技术主要是从地下水浅水井中提取冷热能用于供热供冷,之后再将提取能量后的井水回灌入水井中,不能消耗地下水资源,必须确保能够使井水循环利用,但现有的水源热泵单井回灌利用装置在采用地下水作能量交换价值时,普遍存在回水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施工安装工艺复杂,因水位下降而无法抽水,出沙量日益加大,系统耗能增加,故障停机次数增多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上述技术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源热泵单井回灌利用装置,克服原有的地下水源井普遍存在的回水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施工安装工艺复杂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水源热泵单井回灌利用装置包括水源井,在水源井上部设有阻隔层,在水源井内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一端连接潜水泵,另一端连接冷热交换器,冷热交换器一端连接进水管,在水源井周围设有回水管。

进一步,水源井周围的回水管为10根。

进一步,水源井的深度为120米,水源井井口到阻隔层的距离为20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技术效果是:回水率高,达到100%,且施工工艺简单,安装维修方便,提高了叠加的水量,节省了宝贵的水资源,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设备功率,省时省料。根据所需水量流量温度准确设置回水管数量,节约了回水管数量和成本,用管道渗透取代现有的土壤渗透,大大降低了井内及管内的含沙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潜水泵只需下到井内26米即可,比原来的下到井内95米节省不少管材和电缆;原来的潜水泵的型号一般用200QJ50-91,功率22KW,本实用新型的潜水泵的型号用200QJ50-26,功率5.5KW,一小时可节约16.5KW。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回水管,2—水源井,3—阻隔层,4—出水管,5—冷热交换器,6—进水管,7—潜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根据图1所示,该水源热泵单井回灌利用装置,包括水源井2,在水源井2上部设有阻隔层3,在水源井2内设有出水管4,出水管4一端连接潜水泵7,另一端连接冷热交换器5,冷热交换器5一端连接进水管6,在水源井2周围设有回水管1。

作为优选,水源井2周围的回水管1为10根。

作为优选,水源井2的高度为100米,水源井2顶部到阻隔层3的距离为20米。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水源热泵单井回灌利用装置工作时,潜水泵7将水源井2的水沿出水管4向上抽出水源井2外进入到冷热交换器5,经过冷热交换器5的处理的水再沿进水管6回流到水源井2内,由于水源井2内上部设有阻隔层3,回流到水源井2内的水沿水源井2周围渗透到回水管1内,回水管1内的水从上部流入到下部,再由回水管1下部渗透到水源井2底部,这些水再由潜水泵7抽出,经过这样的反复循环,实现了水的冷热交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