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泵热自动补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9811发布日期:2018-08-28 23:2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量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殖场泵热自动补水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养殖场内,大部分区域不需要太高温度,而有些区域需要全年保温,有的区域又有时需要降温有时需要保温。养殖房内由于动物体温、呼吸和粪尿都带有大量热能,通常需要对养殖房进行降温操作,将热量从养殖房排入空气中;而在生活区,人们又需要取暖、热水,因此通常需要热能对水进行加热,生活区的热能目前大部分是通过电或者煤炭转换而来。如果能够将养殖区内的热能充分利用起来,将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现有热泵系统单一的制冷或制暖不能充分的利用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殖场泵热自动补水循环利用系统,以达到通过热泵对养殖区进行降温,对生活区提供热水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养殖场泵热自动补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热泵机组、热水缓冲罐、第一集热散热管、第二集热散热管、第三集热散热管、三通阀和生活用水装置;所述热泵机组中包括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储液罐、过滤器和膨胀阀,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冷凝器,冷凝器通过管路连接储液罐,储液罐通过管路连接蒸发器,在储液罐连接到蒸发器的管路上安装有过滤器和膨胀阀,蒸发器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形成循环管网连通;第一集热散热管通过管路与热泵机组中的蒸发器相连通;热水缓冲罐通过管路与热泵机组中的冷凝器相连接,热水缓冲罐包括储水箱、补水管、电磁阀、自动减压阀、水位测试仪、压力测试仪和可编程控制器;补水管、自动减压阀、水位测试仪和压力测试仪分别连接到储水箱,电磁阀安装在补水管上,自动减压阀、电磁阀、水位测试仪和压力测试仪分别与可编程控制器通信连接;生活用水装置通过管路与热水缓冲罐相连通;第二集热散热管通过管路与热水缓冲罐相连通;第三集热散热管通过管路与热水缓冲罐和蒸发器相连接,三通阀控制第三集热散热管与热水缓冲罐或蒸发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集热散热管安装在集污池里,在集污池底部铺设集热散热管后,在集热散热管上面再铺设水泥附层。

优选的,所述生活用水装置是暖气、水龙头或花洒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和自动减压阀都采用自动控制。

优选的,所述第一集热散热管与蒸发器相连接的管路和所述生活用水装置与热水缓冲罐相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检修井。

优选的,当三通阀控制第三集热散热管与蒸发器相连通时,第三集热散热管用于收集热能,当三通阀控制第三集热散热管与热水缓冲罐相连通时,第三集热散热管用于释放热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集热散热管、第二集热散热管和第三集热散热管都是多个并联或串联的集热散热管的集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属于绿色能源,对空气无污染;

2、回收养殖区热能,有利于养殖区动物健康。

3、为生活区提供热能,减少生活区能源消耗。

4、制冷、供暖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切换,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养殖场泵热自动补水循环利用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集热散热管在集污池时的铺设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热水缓冲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殖场泵热自动补水循环利用系统,如图1所示的结构,该系统主要包括有热泵机组1、热水缓冲罐2、第一集热散热管51、第二集热散热管52、第三集热散热管53、三通阀24和生活用水装置4。

热泵机组1中包括有压缩机11、冷凝器12、蒸发器13、储液罐14、过滤器15和膨胀阀16。制冷剂蒸汽通过压缩机11变为高压蒸汽,经过冷凝器12向外散热后重新变为液态,再经过储液罐14,储液罐14中储存了液态制冷剂,目的是为了给管路中的不断循环的制冷剂起缓冲的作用,制冷剂再流经过滤器15和膨胀阀16,然后经过蒸发器13,制冷剂在蒸发器13中吸热后变为低压制冷剂蒸汽后,通过管路流回到压缩机11,这样周而复始,实现了在蒸发器13吸收热量,冷凝器12发散热量。

第一集热散热管51安装在养殖区的下部用来收集养殖区热能,比如养殖区中畜禽躺卧区域的地板35下,也可以安装在养殖场下方的集污池31里,也就是说第一集热散热管51安装在需要一直制冷的区域。第一集热散热管51中的水通过管路与热泵机组1中的制冷剂在蒸发器13中进行换热,因为第一集热散热管51所在区域温度高于从蒸发器13流向第一集热散热管51的水温度,而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因此热量就会不断的交换到第一集热散热管51的水中,从而提高了第一集热散热管51中水的温度,第一集热散热管51升温后的热水,再输送到热泵机组1的蒸发器13中,与热泵机组1中的制冷剂在蒸发器13中进行换热,温度再次降低通过管路进入到第一集热散热管51中,这样就实现了系统在养殖区降低温度的功能。第一集热散热管51安装在需要一直降温的地方,如果安装在集污池31里,需要如图2所示对集污池31进行特殊处理。在集污池31底部铺设第一集热散热管51后,必须在第一集热散热管51上面再铺设水泥附层33,以防止粪污34污染第一集热散热管51。

热水缓冲罐2通过管路与热泵机组1中的冷凝器12进行换热。因为热水缓冲罐2中的热水温度低于冷凝器12中制冷剂蒸汽的温度,因此当热水缓冲罐2中的热水通过管路流过冷凝器12时,就会吸收热量提高水温,经过与冷凝器12进行热交换后的热水通过管路流回到热水缓冲罐2以供人们使用。

生活用水装置4安装在生活区,可以是暖气、水龙头、花洒等。生活用水装置4通过管路从热水缓冲罐2中获得热水,没有用完或降温后的热水再通过管路返回到热水缓冲罐2中。当然实际上生活用水装置也可以安装在养殖房等地方供人使用,生活用水装置可以是多个装置的组合,比如暖气片、水龙头、淋浴花洒等并行或顺序连接。

第二集热散热管52通过管路与热水缓冲罐2相连接,可以采用与生活用水装置4并联或串联的方式。第二集热散热管52主要安装在需要一直供热的区域,比如养殖区中的保育舍等地方。

第三集热散热管53通过三通管路既与蒸发器相连接,也与热水缓冲罐相连接,也就是说第三集热散热管53可以根据需要来控制是降温还是供暖,这是通过三通管路中的三通阀24来确定的。当三通阀24打开第三集热散热管53与蒸发器相连接的管路,关闭热水缓冲罐管路时,第三集热散热管53用来吸收热能降温;当第三通阀24打开第三集热散热管53与热水缓冲罐相连接的管路,关闭与蒸发器相连接的管路时,第三集热散热管53用来提供热能供暖。三通阀24可以采用手动操作也可以采用电机自动控制。第三集热散热管53主要安装在需要对制冷和供暖随时切换的区域,比如分娩舍中夏季高温时需要制冷,冬季和清洁后又需要进行制暖。

人们在生活用水时,存在热水从管道中流出的情况,因此,热水缓冲罐2必须进行补水,以保证热水供给,但是如果补水后用水量较小时,加热后又可能导致热水缓冲罐2中压力过大导致危险,如果通过人工操作将会相当麻烦,因此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热水缓冲罐2包括有储水箱24、补水管22、电磁阀23、自动减压阀21、水位测试仪26、压力测试仪27和可编程控制器25。储水箱24用来储存热水,补水管22连接到储水箱24用来补水;电磁阀23安装在补水管22上,受可编程控制器25控制;自动减压阀21也与储水箱24连接,并受可编程控制器25控制;水位测试仪26和压力测试仪27分别与储水箱24连接用来检测储水箱24中的水位和压力,并将检测值发送到可编程控制器25,可编程控制器25根据检测值分别控制电磁阀23或者自动减压阀21来进行补水或者减压。

由于整个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热泵1和第一集热散热管51、第二集热散热管52、第三集热散热管53或生活用水装置4相连接的管路会比较长,因此在这些连接管路的铺设线路上还可以设置有检修井,用于连接管路的检查和维修。

第一集热散热管51、第二集热散热管52和第三集热散热管53只是示例性的说明本申请中集热散热管具有于三种不同功能,在具体实现时第一集热散热管51、第二集热散热管52和第三集热散热管53都可以是由多个集热散热管组成,多个集热散热管以并联或串联的方式组合成了第一集热散热管51、第二集热散热管52或第三集热散热管53。

实施例:

在某养殖场中,养殖区的粪污池中、以及母猪区、公猪区都安装了第一集热散热管,用来进行热量回收,在保育舍安装了第二集热散热管,在分娩舍安装了第三集热散热管,在热泵房中安装了热泵和热水缓冲罐,在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安装了暖气和淋浴房,通过从养殖区收集热量,降低了粪污温度,减少氮挥发,增强肥效,降低了因高温而导致死亡的猪数量,提高了公猪生产力,保温提高了猪仔的存活率,为母猪分娩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在工作区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暖气和热水。在节约能源的同时,降低了整个养殖场的养殖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