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热联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4120发布日期:2019-09-17 21:30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热联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制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热联用装置。



背景技术:

半导体电子制冷又称热电制冷,或者温差电制冷,它是利用“帕尔贴效应”的一种制冷方法,与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并称为世界三大制冷方式。目前市场上利用半导体制冷技术的装置大多只利用了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冷元。由于半导体制冷器除了从一端向另一端转移的热量外,本身还会在热端产生大量的热量,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热端产生的热量的利用不充分,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热联用装置,以解决热端产生的热量利用不充分、浪费能源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热联用装置,包括半导体制片、导热铜柱、热端导热铝片、冷端导热铝片、下机架、热端箱以及冷端箱;所述半导体制片固定在所述下机架上方,并于所述下机架中的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半导体制片的左端通过所述一个导热铜柱连接所述热端导热铝片,所述热端导热铝片安装在所述热端箱中,所述半导体的右端通过另一个所述导热铜柱连接所述冷端导热铝片;所述冷端导热铝片的上方安装有导流叶片401,所述冷端导热铝片安装在所述冷端箱内,所述冷端箱的上方为进风口,所述冷端箱的下方为出风口;包括副加热箱、水槽、蒸汽推动箱以及飞轮;

所述副加热箱设置在所述热端箱的左端,所述副加热箱的加热口与所述热端箱的加热口合并在中部,所述水槽固定在所述加热口的上方;所述水槽的左端设有进水口,所述水槽的右端设有出气口;

所述蒸汽推动箱固定在所述水槽的右方,所述蒸汽推动箱顶端中心的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蒸汽推动箱的右部安装所述飞轮,所述飞轮的下方固定连主动链轮;

所述导流叶片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安装有被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被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汽推动箱内中心固定设有至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方中心设有缓冲口,所述固定块与所述蒸汽推动箱的左内壁面之间构成冲程进口,所述固定块与所述蒸汽推动箱的右内壁面之间构成回程气口,所述固定块与所述蒸汽推动箱的下壁面之间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通过曲柄滑块机构连接至所述飞轮的下端;所述固定块的上方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的左端与右端向下凸起,所述阀门左端与右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冲程气口与所述回程气口之间的距离,所述阀门的右端通过曲柄滑块机构连接所述飞轮的上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叶片的扇叶至少有四片。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程气口与所述回程气口的孔径相等。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处均安装有防尘网。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半导体制片通过下机架的控制器控制制冷,半导体制片的左端为发热端、右端为制冷端,左端除了热端箱外还辅助设置了副加热箱,副加热箱与热端箱共同工作对水槽内的水进行加热,水槽内的水加热后变成蒸汽通过蒸汽推动箱推动飞轮旋转,飞轮通过主动链轮带动被动链轮旋转,从而带动导流叶片旋转工作,导流叶片设置旋转方向为向下带动空气流动,使得冷端箱能够从上方吸收空气从下端排出,实现冷空气的流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热端箱的热源用于推动导流叶片的动力源,有效利用热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热联用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蒸汽推动箱的具体结构图。

图中,1半导体制片,2导热铜柱,3热端导热铝片,4冷端导热铝片,5下机架,6热端箱,7副加热箱,8冷端箱,9水槽,10蒸汽推动箱,11飞轮,401导流叶片,402转轴,403被动链轮,801进风口,802出风口,901进水口,902出气口,101进气口,102固定块,103冲程气口,104回程气口,105缓冲口,106活塞,107阀门,111主动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热联用装置,包括半导体制片1、导热铜柱2、热端导热铝片3、冷端导热铝片4、下机架5、热端箱6以及冷端箱8;所述半导体制片1固定在所述下机架5上方,并于所述下机架5中的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半导体制片1的左端通过所述一个导热铜柱2连接所述热端导热铝片3,所述热端导热铝片3安装在所述热端箱6中,所述半导体的右端通过另一个所述导热铜柱2连接所述冷端导热铝片4;所述冷端导热铝片4的上方安装有导流叶片401,所述冷端导热铝片4安装在所述冷端箱8内,所述冷端箱8的上方为进风口801,所述冷端箱8的下方为出风口802;包括副加热箱7、水槽9、蒸汽推动箱10以及飞轮11;

所述副加热箱7设置在所述热端箱6的左端,所述副加热箱7的加热口与所述热端箱6的加热口合并在中部,所述水槽9固定在所述加热口的上方;所述水槽9的左端设有进水口901,所述水槽9的右端设有出气口902;

所述蒸汽推动箱10固定在所述水槽9的右方,所述蒸汽推动箱10顶端中心的进气口101与所述出气口902连接,所述蒸汽推动箱10的右部安装所述飞轮11,所述飞轮11的下方固定连主动链轮111;

所述导流叶片4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02,所述转轴402上安装有被动链轮403,所述主动链轮111与所述被动链轮403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半导体制片1通过下机架5的控制器控制制冷,半导体制片1的左端为发热端、右端为制冷端,左端除了热端箱6外还辅助设置了副加热箱7,副加热箱7与热端箱6共同工作对水槽9内的水进行加热,水槽9内的水加热后变成蒸汽通过蒸汽推动箱10推动飞轮11旋转,飞轮11通过主动链轮111带动被动链轮403旋转,从而带动导流叶片401旋转工作,导流叶片401设置旋转方向为向下带动空气流动,使得冷端箱8能够从上方吸收空气从下端排出,实现冷空气的流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热端箱6的热源用于推动导流叶片401的动力源,有效利用热源。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推动箱10内中心固定设有至固定块102,所述固定块102的上方中心设有缓冲口105,所述固定块102与所述蒸汽推动箱10的左内壁面之间构成冲程进口,所述固定块102与所述蒸汽推动箱10的右内壁面之间构成回程气口104,所述固定块102与所述蒸汽推动箱10的下壁面之间安装有活塞106,所述活塞106通过曲柄滑块机构连接至所述飞轮11的下端;所述固定块102的上方安装有阀门107,所述阀门107的左端与右端向下凸起,所述阀门107左端与右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冲程气口103与所述回程气口104之间的距离,所述阀门107的右端通过曲柄滑块机构连接所述飞轮11的上端。

本实施例中,活塞106的曲柄滑块机构对应飞轮11的冲程阶段,阀门107的曲柄滑块机构对应飞轮11的回程阶段,冲程时,阀门107的位置如图2所示,阀门107右端堵住回程气口104,蒸汽从冲程气口103推动活塞106,使得飞轮11做冲程旋转,在此过程中,阀门107也在往左运动,当冲程完毕后,阀门107的左端移动至堵住冲程气口103,蒸汽从回程气口104进气,推动活塞106向左运动,带动飞轮11回程;

此设计能够令动力源即可做冲程动作也可以做回程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叶片401的扇叶至少有四片。

导流叶片401的扇叶至少有四片,能够增大冷空气的流动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冲程气口103与所述回程气口104的孔径相等。

冲程气口103与回程气口104的孔径相等,使得冲程和回程的速度一直,使得导流叶片401的旋转速度均匀,带动气流的速度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801与所述出风口802处均安装有防尘网。

进风口801与出风口802处安装防尘网,防止尘埃污染。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