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循环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48542发布日期:2020-04-17 22:5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冷媒循环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媒循环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涡旋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噪声低、机械效率高且运转平稳等特点。当环境温度比较低时,制冷剂吸气比容增大,制冷剂质量流量减小,制热量也相应的下降,则涡旋压缩机的工作效率随之降低。当环境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蒸发温度过低时,普通的制冷空调系统用于制热会导致涡旋压缩机压缩比增大,存在重复压缩,从而使涡旋压缩机排气温度急剧升高,超过涡旋压缩机允许的工作范围,致使涡旋压缩机频繁起停,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严重时会导致涡旋压缩机烧毁。为了解决涡旋压缩机工作效率低和排气温度急剧升高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的解决方法是从闪发器或经济器引入低温蒸气或将冷凝器出口的一部分高温高压制冷剂液体节流成为较低温度气液两相阀杆直接喷入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内,以达到提高涡旋压缩机工作效率和降低排气温度的目的。

但是,当环境温度更低,即蒸发温度超低时,则普通的具有增焓功能涡旋压缩机降不能有效降低涡旋压缩机排气温度问题,且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降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提高涡旋压缩机进行补气或者喷液效果的涡旋压缩机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冷媒循环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能提高涡旋压缩机进行补气或者喷液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

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压缩腔;

喷气增焓系统,喷气增焓系统用于引导气态增焓冷媒通过补气口进入压缩腔;

喷液系统,喷液系统用于引导液态冷却冷媒通过喷液口进入压缩腔;补气口位置处的压缩腔内的气体压力为p1;喷液口位置处的压缩腔内的气体压力为p2;其中p1≠p2。

优选地,压缩机为涡旋压缩机,涡旋压缩机包括静涡盘和动涡盘,动涡盘与静涡盘啮合形成压缩腔;补气口与静涡盘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d1;喷液口与静涡盘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d2;其中d1>d2;

和/或,p2>p1;

和/或,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涡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优选地,涡旋压缩机的吸气口压力为p;p1=1.01~1.43p;和/或,p2=1.31~2.21p。

优选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与温度检测装置连接;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喷气增焓系统和喷液系统的开闭。

优选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切换装置;第一控制器与切换装置连接;切换装置用于切换喷气增焓系统和喷液系统。

优选地,切换装置包括三通阀;第一控制器与三通阀连接;三通阀的第一阀口用于引导液态冷却冷媒或者气态增焓冷媒进入;第二阀口与喷气增焓系统连通,第三阀口与喷液系统连通。

优选地,三通阀包括壳体和芯体,壳体内设置有控制腔;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均开设于壳体上,并连通控制腔;第一控制器与芯体连接;以芯体封堵第二阀口,打开第三阀口为第一位置;以芯体封堵第三阀口,打开第二阀口为第二位置;第一控制器控制芯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

优选地,喷气增焓系统包括喷气室,喷气室连通第二阀口与补气口;和/或,喷液系统还包括喷液室,喷液室连通第三阀口与喷液口。

优选地,喷气增焓系统包括喷气通道;喷气通道连通喷气室与补气口;

和/或,喷液系统包括喷液通道;喷液通道连通喷液室与喷液口;

和/或,涡旋压缩机还包括分流壳和分隔部;分隔部将分流壳的内部分隔形成喷液室和喷气室。

优选地,芯体包括阀杆,阀杆上设置有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第一阀芯与第二阀口的形状、大小均对应;第二阀芯与第三阀口的形状、大小均对应;以第一阀芯封堵第二阀口,第二阀芯打开第三阀口为第一位置;以第二阀芯封堵第三阀口,第一阀芯打开第二阀口为第二位置;第一控制器控制芯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

优选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静涡盘和动涡盘以及温度检测装置均设置于压缩机壳体内;

和/或,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闪蒸器、节流元件和第二换热器以及第二控制器;第一阀口与闪蒸器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一管路连通;第一阀口与节流元件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路连通;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开闭。

优选地,喷液通道设置于压缩机壳体内部或者压缩机壳体外部;

和/或,喷气通道设置于涡旋压缩机壳体内部或者涡旋压缩机壳体外部。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系统,冷媒循环系统为上述的冷媒循环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冷媒循环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压缩机补气口和压缩机喷液口位置处的压力不同,可以有效的提高涡旋压缩机进行补气或者喷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动涡旋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静涡旋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喷气增焓系统;11、喷气通道;111、第一喷射头;112、第三密封圈;12、喷气室;2、喷液系统;21、喷液通道;211、第二喷射头;212、第四密封圈;22、喷液室;3、温度检测装置;4、壳体;41、控制腔;42、芯体;421、第一阀芯;422、第二阀芯;43、第一阀口;44、第二阀口;45、第三阀口;5、进管;6、第一密封垫;7、第二密封圈;8、静涡旋盘;81、喷气连通通道;82、喷液连通通道;9、动涡旋盘;91、补气口;92、喷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喷气增焓系统1和喷液系统2,压缩机包括压缩腔;喷气增焓系统1用于引导气态增焓冷媒通过补气口91进入压缩腔;喷液系统2用于引导液态冷却冷媒通过喷液口92进入压缩腔;补气口91位置处的压缩腔内的气体压力为p1;喷液口92位置处的压缩腔内的气体压力为p2;其中p1≠p2,压缩机补气口和压缩机喷液口位置处的压力不同,可以有效的提高涡旋压缩机进行补气或者喷液效果。

进一步地,压缩机为涡旋压缩机,涡旋压缩机包括静涡盘和动涡盘,动涡盘与静涡盘啮合形成压缩腔;补气口91与静涡盘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d1;喷液口92与静涡盘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d2;其中d1>d2;

和/或,p2>p1;

和/或,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3;温度检测装置3用于检测涡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进一步地,涡旋压缩机的吸气口压力为p;p1=1.01~1.43p;和/或,p2=1.31~2.21p。

图16为动静涡盘型线啮合示意图,动涡盘外侧型线与静涡盘内侧型线密封的压缩腔为外腔,动涡盘内侧型线与静涡盘外侧型线密封的压缩腔为内腔。当增焓时,外腔在5度~180度打开,压缩腔理论压比为1.01~1.31,为压缩腔的压力,为吸气压力;内腔在185度~360度打开,压缩腔理论压比为1.01~1.43。当喷液时,内腔在20度~160度打开,压缩腔理论压比为1.49~2.21;外腔在180度~360度打开,压缩腔理论压比为1.31~1.87。可以发现,喷液时内外腔的压缩压比大于增焓时压缩腔的压比,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补气或者喷液。

结合参见图4-6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与温度检测装置3连接;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喷气增焓系统1和喷液系统2的开闭。

进一步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切换装置;第一控制器与切换装置连接;切换装置用于切换喷气增焓系统1和喷液系统2,具有增焓和喷液双功能,可以根据排气温度值切换增焓和喷液,如图1中喷气系统打开,喷液系统2关闭,图2中为喷气系统关闭,喷液系统2打开。有效的提高了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拓宽涡旋压缩机的运行范围,拓宽涡旋压缩机的运行范围,提高在蒸发温度较宽环境下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切换装置包括三通阀;第一控制器与三通阀连接;三通阀的第一阀口43用于引导液态冷却冷媒或者气态增焓冷媒进入;第二阀口44与喷气增焓系统1连通,第三阀口45与喷液系统2连通。

进一步地,三通阀包括壳体4和芯体42,壳体4内设置有控制腔41;第一阀口43、第二阀口44和第三阀口45均开设于壳体4上,并连通控制腔41;第一控制器与芯体42连接;以芯体42封堵第二阀口44,打开第三阀口45为第一位置;以芯体42封堵第三阀口45,打开第二阀口44为第二位置;第一控制器控制芯体4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

进一步地,喷气增焓系统1包括喷气室12,喷气室12连通第二阀口44与补气口91;和/或,喷液系统2还包括喷液室22,喷液室22连通第三阀口45与喷液口92。

结合参见图11-14所示,喷气增焓系统1包括喷气通道11;喷气通道11连通喷气室12与补气口91;

和/或,喷液系统2包括喷液通道21;喷液通道21连通喷液室22与喷液口92;

和/或,涡旋压缩机还包括分流壳和分隔部;分隔部将分流壳的内部分隔形成喷液室22和喷气室12,涡旋压缩机包括静涡旋盘8和动涡旋盘;动涡旋盘可活动地设置在静涡旋盘8内,静涡旋盘8侧壁和动涡旋盘侧壁之间形成压缩腔;当喷气增焓系统1包括喷液通道21,喷液系统2包括喷气通道11;喷液通道21和喷气通道11均设置于涡旋压缩机的壳体内部时;静涡旋盘8上设置有喷液口92和增焓口,喷液通道21通过喷液口92连通至压缩腔;喷气通道11通过增焓口连通至压缩腔;第一喷射头111和第二喷射头211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7,用于与静涡旋盘8密封连接,防止气态增焓冷媒泄漏和液态冷却冷媒泄漏,或者,当喷气增焓系统1包括喷液通道21,喷液系统2包括喷气通道11;喷液通道21和喷气通道11均设置于涡旋压缩机的壳体外部时;静涡旋盘8上设置有喷液连通通道82和增焓连通通道;喷液连通通道82和增焓连通通道均是自静涡旋盘8的外周侧延伸至压缩腔位置,喷液通道21通过喷液连通通道82连通至压缩腔;喷气通道11通过增焓连通通道连通至压缩腔,第一喷射头111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12,用于与静涡旋盘8密封连接,防止气态增焓冷媒泄漏;第二喷射头211上设置有第四密封圈212,用于与静涡旋盘8密封连接,防止液态冷却冷媒泄漏。

进一步地,芯体42包括阀杆,阀杆上设置有第一阀芯421和第二阀芯422,第一阀芯421与第二阀口44的形状、大小均对应;第二阀芯422与第三阀口45的形状、大小均对应;以第一阀芯421封堵第二阀口44,第二阀芯422打开第三阀口45为第一位置;以第二阀芯422封堵第三阀口45,第一阀芯421打开第二阀口44为第二位置;第一控制器控制芯体4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

进一步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静涡盘和动涡盘以及温度检测装置3均设置于压缩机壳体内;

和/或,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闪蒸器、节流元件和第二换热器以及第二控制器;第一阀口43与闪蒸器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一管路连通;第一阀口43与节流元件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路连通;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开闭。

进一步地,分流壳和壳体4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6,防止液态冷却冷媒或者气态增焓冷媒泄漏。

进一步地,喷气通道11与压缩腔连通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喷射头111,喷液通道21与压缩腔连通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喷射头211。

进一步地,分流壳与壳体4相连接,且分流壳上设置有喷气分流孔和喷液分流孔;喷气分流孔与第二阀口44的位置相对应;喷液分流孔与第三阀口45的位置相对应。

结合参见图1-10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喷液通道21设置于压缩机壳体内部或者压缩机壳体外部;

和/或,喷气通道11设置于涡旋压缩机壳体内部或者涡旋压缩机壳体外部,如图8中喷气系统打开,喷液系统2关闭,图7中为喷气系统关闭,喷液系统2打开。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系统,冷媒循环系统为上述的冷媒循环系统。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