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的节流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0910发布日期:2020-04-14 20:59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制冷系统的节流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的节流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原材料的上涨,空调行业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各大空调企业都加大了节约成本方面的投入。铜价的上涨,使空调企业意识到节约空调器中铜的使用量,从而节省成本的重要性。因此,采用短管节流阀替代毛细管组件应用到空调上受到很大关注。由于这种短管节流方式稳定性好,结构简单,性能优越,调节冷量范围广,成本低,因此相对于毛细管有很大优势。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短管节流阀芯直径比较小时,由于节流湍急,容易出现气流音等噪音问题。

此外,空调的导风板直接影响空调出风口的风向、风量、风速等参数,在空调送风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空调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针对导风板的创新改进并不多见。目前无论高端空调还是中低端空调,所采用的导风板依旧是可绕一轴线转动地安装于壳体的长条状弧形板。导风板结构和功能的单一也直接制约空调送风性能的改进和送风模式的扩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空调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的节流装置及空调器,可降低制冷系统运行时节流装置处出现的噪音。

为此,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制冷系统的节流装置,其包括短管节流阀和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短管节流阀的进口端或出口端,以使所述制冷系统的冷媒在所述短管节流阀和所述毛细管中节流。

可选地,所述毛细管为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短管节流的进口端和出口端。

可选地,所述节流装置还包括第一短管;

所述第一短管的第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短管的第二端的直径;且

所述毛细管的所述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短管的第二端,并焊接于所述第一短管;

所述第一短管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短管节流阀,并焊接于所述短管节流阀。

可选地,所述节流装置还包括第二短管;所述第二短管与所述第一短管结构相同;且所述毛细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短管的第二端,并焊接于所述第二短管。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的节流装置为上述任一种节流装置。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具有壳体和导风板,所述壳体限定有一出风口,所述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导风板包括:

导风板本体;

至少一个伸缩臂,每个所述伸缩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风板本体,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以由所述伸缩臂带动所述导风板本体转动,从而引导所述出风口处的气流方向;和

分支板,从所述导风板本体的内侧表面起始、沿气流流动方向并逐渐远离所述导风板本体地延伸出。

本实用新型的节流装置及空调器中,将毛细管和短管节流阀整合在一起,可防止短管节流阀的阀芯直径比较小时由于节流湍急容易出现气流音等噪音问题。使毛细管和短管节流阀同时节流,可使阀芯直径增加,消除冷媒音。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中,导风板通过伸缩臂可转动地安装于空调壳体,且伸缩臂的两端间距可调,从而使导风板本体距其转动轴线的间距可调。空调采用此导风板后,可扩展多种送风模式。导风板本体的表面延伸出分支板,分支板改变了导风板本体原有的导风方向,扩大了导风板的导风角度范围。在导风板处于相同开度时,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风量基本相同但导风角度却更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节流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节流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图3所示空调器中导风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图4所示导风板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导风板的端部结构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7是图3所示空调器在导风板的伸缩臂伸长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节流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节流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节流装置。该节流装置可包括短管节流阀82和毛细管81。毛细管81的一端安装于短管节流阀82的进口端或出口端,以使制冷系统的冷媒在短管节流阀82和毛细管81中节流。将毛细管81和短管节流阀82整合在一起,可防止短管节流阀82的阀芯直径比较小时由于节流湍急容易出现气流音等噪音问题。使毛细管81和短管节流阀82同时节流,可使阀芯直径增加,消除冷媒音。可选地,毛细管81可为两个,分别安装于短管节流的进口端和出口端。

为了便于安装,节流装置还包括第一短管83。第一短管83的第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一短管83的第二端的直径。且毛细管81的一端插入第一短管83的第二端,并焊接于第一短管83。第一短管83的第一端插入短管节流阀82,并焊接于短管节流阀82。例如,第一短管83的第一端的直径可为6.35mm,第二端的直径可为4.76mm。第一短管83的长度可为27mm。第二端的长度可为10mm。

进一步地,节流装置还包括第二短管84。第二短管84与第一短管83结构相同。且毛细管81的另一端插入第二短管84的第二端,并焊接于第二短管84。第二短管84可用于节流装置与冷凝器或蒸发器的连接。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的节流装置为上述任一种节流装置。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可包括室内机,室内机具有壳体10、风机30、风道40、摆叶60和导风板50。壳体限定有一出风口11和出风口12,制冷系统的蒸发器20安装于壳体10内。

进一步地,导风板50一般性地可包括导风板本体51以及至少一个伸缩臂55。导风板本体51整体为凸面朝向出风口12外侧的弧形板状,也可为其他形式的板状结构,以用于引导空调出风口12的气流方向。导风板本体51通过伸缩臂55连接于空调的壳体10。具体为,伸缩臂55的一端连接于导风板本体51,可为一体成型地连接,也可为可分离地固定安装。伸缩臂55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0,转动轴线在图中以x轴表示。伸缩臂55在被驱动转动时,能够带动导风板本体51转动。可使伸缩臂55上设置轴551,轴551插入壳体安装臂70上的开孔内,以实现转动连接。每个伸缩臂55的两端间距可调,以使导风板本体51距其转动轴线的间距(图5将该距离标示为s)可调。

空调器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板50后,可扩展出多种送风模式。例如,在导风板本体51关闭出风口时,使伸缩臂55伸长以使导风板本体51平动地远离出风口12,以使出风口12边缘与导风板本体51边缘之间形成方环形出风区域。或者,在导风板本体51进行导风时,使伸缩臂55伸长以使导风板本体51更加远离出风口12,以便增大送风距离,将风导向更远区域。例如,相比于图3,图7中的伸缩臂55两端间距被调大,送风距离更大。在导风板本体51的导风角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导风板本体51距其转动轴线的间距s,还可改变出风口12的出风面积。当该距离被调大时,导风板本体51更加远离出风口12,将使出风口12的出风面积更大,从而使风量更大。

下面参照图4至图6介绍伸缩臂55的一种可选结构。每个伸缩臂55包括固定部554和连接部552。固定部554的第一端固定于导风板本体51,第二端远离导风板本体51且端面向内(向内指的是朝向导风板本体51的方向)开设有插孔5541。连接部552的第一端用于与壳体10转动连接,第二端可伸缩地插入插孔5541,使连接部552可在插孔5541中滑动平移(沿平行于y轴的方向滑动平移)。以便通过连接部552的移动来调节连接部552的第一端与固定部554的第一端的间距(相当于前文描述的伸缩臂55的两端间距)。

由于导风板50的自身重力和气流压力全部施加于伸缩臂55的固定部554,再通过固定部554施加于连接部552。为使两者连接更加稳定、相对滑动更加顺畅,避免两者接触面受力不均引发形变而加大摩擦和噪声,本实用新型特别使固定部554的插孔5541和连接部552均为厚度方向平行于导风板本体51转动轴线方向(x轴)的扁平状结构(参见图4),以使固定部554和连接部552的接触面积更大,当导风板本体51受力不均产生扭转趋势时,更大的接触面积(即更大的受力面积)能承担更大的压力,以抵御导风板本体51的扭转趋势。

前述伸缩臂55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优选设置为多个,以使导风板50的受力散至多个伸缩臂55处,以使导风板50更加稳定。例如图4所示,设置4个伸缩臂55,使4个伸缩臂55沿平行于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均布,以使每个伸缩臂55的受力更加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至少一个伸缩臂55的固定部554上设置有第一电机557和受其驱动的齿轮555,连接部552上设置有与齿轮555啮合的齿条553,以构成齿轮齿条驱动机构,以由第一电机557通过齿轮555和齿条553驱动连接部552相对固定部554伸缩。当设置有一个伸缩臂55时,该伸缩臂55上设置有前述的齿轮齿条驱动机构。当设置有多个伸缩臂55时,可仅使一个伸缩臂55、或者多个伸缩臂55上设置前述的齿轮齿条驱动机构。优选使位于导风板本体51两端的两个伸缩臂55上设置齿轮齿条驱动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齿轮555安装于插孔5541外侧。齿条553与连接部552之间通过一中间板556连接(三者可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件)。插孔5541的侧壁开设有让位口5542。在连接部552插入插孔5541时,使中间板556插入让位口5542,以使齿条553显露在插孔5541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导风板50还可包括分支板52。分支板52从导风板本体51的表面起始,沿着出风口12的气流流动方向并逐渐远离导风板本体51地延伸出。导风板本体51处于打开出风口12状态(也就是处于导风状态)时,气流从出风口12内侧向室内吹出。因此,分支板52从起始端(c端)开始朝向室内方向延伸,且延伸过程中逐渐远离导风板本体51,直至末端(d端)。还可以这样理解,导风板本体51处于导风状态时,分支板52从导风板本体51表面延伸出且与导风板本体51表面夹持预设锐角,且倾斜方向朝向出风口12外侧。导风板本体51与分支板52共同引导出风口12处的气流吹出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支板52改变了导风板本体51原有的导风方向。例如将本实施例导风板50应用在图3所示的空调器时,其导风板50的导风角度(导风板上侧的气流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假设将分支板52去掉后,其成为现有技术的导风板,出风角度显然将小于a。而若现有技术导风板的导风角度想要达到a,则需继续向上转动一定角度。但这样会使其开度变小,使出风口12的出风受阻。可见,在处于同样开度时,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50的导风角度要大于现有技术的导风板。总之,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通过增设分支板52扩大了导风角度范围。

空调器运行冷风避人模式时,控制导风板本体51转动到图3所示的上吹角度,“向上翘起”的分支板52引导冷风以更加接近竖直向上的方向吹出。而且,也不需要将导风板本体51转动地过于靠上以使开度过小,以确保出风口12的风量不受过多影响。可见,本实施例的导风板50能够兼顾导风角度和风量。

在平行于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方向,优选使分支板52的两端与导风板本体51的两端平齐,以使其跨度更大,提升导风效果。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导风板50导风时,空调器内部气流先经过导风板本体51朝向出风口12内侧的一端(b端),经导风板本体51引导后,经朝向出风口12外侧的一端(a端)吹向室内。由此,定义b端为迎风端,a端为出风端。部分气流从导风板本体51的迎风端经导风板本体51内表面经分支板52的起始端(c端)沿分支板52表面至分支板52末端(d端)向外吹出。

可将分支板52布置在远离导风板本体51迎风端的位置,以使分支板52末端与导风板本体51迎风端的距离(bd间距)更长,对气流的导向作用更强。

可使从导风板本体51迎风端至分支板52末端之间形成的表面为平滑表面,以减小气流流动损失。还可进一步使其为平滑的内凹面,以更利于向上导风。可使分支板52起始端与末端间距小于分支板52起始端与导风板本体51出风端的间距,使分支板52的末端不超过导风板本体51的出风端,可避免过大的分支板52影响出风口12的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的临近出风口12顶边的部分向内凹进形成让位凹进部13。导风板本体51处于关闭出风口12的位置时,其端部处于让位凹进部13内,可使导风板50的外表面与壳体10的外侧表面(非让位凹进部的部分)平齐相接。加宽了导风板本体51,在其关闭出风口12时,加宽的部分处于壳体10的让位凹进部13内,可避免加宽导风板本体51直接搭在壳体10表面外侧导致空调外观不美观。更重要的是,导风板本体51的加宽设计延长了其导风行程,利于将气流引导至预设的方向。而且,导风板本体51在让位凹进部13内,也使其与壳体10的接触面积更大,提升了密封性能,避免了因为冷风在此泄漏使得室内空气中水蒸气在此遇冷凝结产生凝露,甚至在凝露多大时向下滴水。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