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冷式冷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0497发布日期:2020-04-28 21:4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冷式冷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冷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直冷式冷柜。



背景技术:

冷柜最常用的两种类型就是直冷式和风冷式,不管哪种类型,冷柜中冷气的扰流均匀性都是设计者会考虑的重点;现有技术中风冷式的冷柜是比较好解决的,只需冷藏室竖直设置一个导风板,在导风板上设有多个出风孔,通过出风孔的数量从上到下依次递减,冷气在导风板的作用下,冷空气分布在冷柜的各层以形成回流,从而在柜体内部形成一个循环,以提高冷藏室的温度均匀性;

但是风冷式的冰柜有一个诟病,就是需要在顶部设计蒸发风机,蒸发风机通常尺寸在10cm以上,正常单柜的尺寸为40cm左右,导致了最顶部的一层空间很小,所以不适用于商用,往往商用冷柜为了更多更直观的陈列商品,通常采用直冷式,商用的冷柜不同于家用冷柜,每天要开关上百次,因此直冷式的冷柜如何解决扰流均匀性,才是现有技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冷式冷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冷式冷柜,包括柜体、导风板、蒸发室、以及风机;其中柜体内部为冷藏室,蒸发室设于冷藏室的一侧,导风板设在蒸发室和冷藏室之间,导风板上设有进气孔,冷藏室通过进气孔和蒸发室导通,风机设于冷藏室顶部同时其风道和蒸发室导通,且风机的出风口朝向冷藏室内,冷藏室分为至少三层,其中最靠近风机的一层,以及最远离风机的一层,导风板上对应不设置进气孔,其余层次沿远离风机的方向,导风板上的进气孔数量依次递减。

优选地,蒸发室位于柜体的其中一侧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蒸发室在内壁处设有两个开口,将导风板完全覆盖住其相互适配的一开口,同时,另一开口和风机导通,以使冷藏室和蒸发室只能通过导风板上的进风口进行热交换。

优选地,最靠近风机的导风板,以及最远离风机的导风板,对应不设置进气孔,其余层次沿远离风机的方向,进气孔数量对应每层依次为其上一层的1/3~1/2。

优选地,柜体包括柜门,蒸发室和导风板均位于冷藏室背离柜门的一侧。

优选地,风机数量为至少两个,风机类型为离心风机或者轴流风机的任一种,且风机和导风板位于冷藏室的同侧。

优选地,风机和其所处的冷藏室的对应表面呈一夹角设置,其夹角的范围为15°~45°。

优选地,进气孔呈现a排b列陈列排布,其中a、b均大于3,且各列之间的宽度相等,每排进气孔的宽度不能低于导风板宽度的7/8,各列进气孔之间的间隙不能大于该进气孔的本身宽度的1/2。

优选地,冷藏室分为至少三层,其中最靠近风机的一层,以及最远离风机的一层,导风板上对应不设置进气孔,其余层次沿远离风机的方向,导风板上的进气孔数量依次递减。

优选地,对应导风板上每层的进气孔,均位于靠近风机的一侧。

优选地,冷藏室分为四层,其中每层的高度均在35cm~45cm之间,其中靠近风机的一层和远离风机的一层,均低于其他中间的层次,其各层之间的高度落差在3cm~7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直冷式冷柜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打破传统直冷式冰箱无需风机的做法,在直冷式冰箱上设置风机,通过风机和蒸发室导通,从而风机会从蒸发室抽风,热空气通过蒸发室在热交换的作用下,变为冷空气被风机被抽出至冷藏室内,同时,蒸发室通过导风板也和冷藏室导通,因此在蒸发室、冷藏室、风机之间形成一个气循环;不管热空气还是冷空气,其循环方向均为:冷藏室→蒸发室→风机→冷藏室;其中热空气会在蒸发室转换为冷空气再次吹入冷藏室内部,从而实现降温。

直冷式通过导风板根据和顶部风机的距离,来设定其进气孔的分布,和现有技术中风冷式的冷柜区别为:

第一是其气循环方式是相反的,直冷式通过导风板用吸气,而风冷式用于排气,而且直冷式的蒸发室多采用吹涨式的蒸发室,相较于风冷式的吹翅式蒸发室更为稳定,而且吹涨式的蒸发室直接和空气热交互直接就能产生冷气;

第二是蒸发室可设置在柜体机箱的背部,而不是在冷藏室内,由于直冷式蒸发室的独特位置,其蒸发室不会占冷藏室的空间,从而在商用环境中,可放置更多的物品;

第三是风冷式采用从上到下依次,出气口越来越密集的方式,而直冷式是采用最靠近风机的一层,以及最远离风机的一层,导风板上对应不设置进气孔,其余从上到下越来越稀疏的方式,就可以实现其内部温度的均匀性。

2.根据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沿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每层的进气孔数量以1/3~1/2的比例减少,为实现温度均匀的最佳比例。

3.把导风板和蒸发室设置在柜门的对侧,即背离柜门的一侧,当用户打开柜门时,外部热空气会随着柜门的开启,第一时间向冷藏室内部引入,而柜门的对侧是正对热空气引入方向的最大的横截面,将导风板和蒸发室设在此处为最优的选择。

4、风机呈现一定角度设置可节省风机所在一层的空间,便于放置物品。

5、采用对称的双风机,使之搅动冷藏室的空气更为均匀,同时风量和风压也会相对增加,从而增加热交换的效率。

6、风机和其在冷藏室所处表面呈夹角设置,夹角范围在15°至45°之间,保证风机吹出的风在冷藏室有足够的覆盖范围,且同时不占比冷藏室太多的空间。

7、排气孔在导风板占比足够宽,使之有足够的空间让冷藏室的空气可进入排气孔进行热交换,且排气孔足够密集,间隙不能过大,防止产生死角。

8、进气孔在每层设置在靠近所述风机的一侧,因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进气孔应设置在每层靠上的位置,以接触更多的热空气从而效率相对更高。

9、根据用户体验来设定,如根据人体最合适拿到的范围,如第二层第三层为通常大部分群体平视视角范围内,因此第二层和第三层为陈列更多的产品,会设置比第一层和第四层要高,但是落差太大会导致其余层次空间不足,所以限定落差范围为3cm~7c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直冷式冷柜的整体侧面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直冷式冷柜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实验对象一的冷藏室空气的分布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实验对象二的冷藏室空气的分布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实验对象三的冷藏室空气的分布图;

附图标识说明:

1、风机;2、蒸发室;3、导风板;31、进气孔;4、柜体;51、柜门;5、冷藏室;51、第一层;52、第二层;53、第三层;54、第四层;20、热空气;30、冷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以及图2,一种直冷式冷柜100,包括风机1、蒸发室2、导风板3以及柜体4;其中所述柜体4内部为冷藏室5,冷藏室5即日常用冷藏物品的空间,所述蒸发室2设于所述冷藏室5的一侧,且冷藏室5和所述蒸发室2导通,同时,所述风机1设于冷藏室5的顶部同时和所述蒸发室2导通,且其出风口朝向冷藏室5内。

进一步地,柜体4包括柜门41,蒸发室2和导风板3均位于所述冷藏室5背离柜门41的一侧。

可以理解,考虑到用户在开柜门41的时候,外部热空气会向冷藏室5引入,而柜门41的对侧是正对热空气引入方向的最大的横截面,将导风板3和蒸发室2设在此处为较优的选择。

其中冷藏室5和所述蒸发室2的导通方式为:将导风板3设置在蒸发室2和冷藏室5之间,导风板3的尺寸大于蒸发室的尺寸,以完全覆盖住蒸发室2,所述导风板3上设有进气孔31,因此冷藏室5只通过进气孔31和蒸发室2导通。

进气孔31为在导风板3上的通孔,其形状可为长条形、圆形、栅网状、多边形、蜂窝形的任一种或者其组合,由于导风板3是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的;本实施例可选地为易于加工的长条形;

可以理解,蒸发室2的作用为对空气中的气体进行热交换,蒸发室2内包括蒸发器(未标号),其蒸发器可选地采用吹涨式蒸发器,因为吹涨式蒸发器体积相对平薄,空间占比小,且便于加工,当热空气接触到蒸发器时,由于其蒸发器的特性,热空气会被快速吸热,从而变成冷空气。

风机1和蒸发室2导通的方式为:从蒸发室2引出管道(图未示)和风机1的风道(图未示)导通,或者直接也可以将蒸发室2和风机1同为一体的同壳体加工,只要目的是风机1和蒸发室2导通,以实现风机1可将蒸发室2内部的空气抽出即可。

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3和蒸发室2也同样为一体加工,可以理解为蒸发室2本身就为一密封空间,在其上直接开孔,使蒸发室通过孔和冷藏室5导通,因此开孔可同等为进气孔31。

本实施例中,导风板3和蒸发室2非一体加工,蒸发室2位于所述柜体4的其中一侧的内壁和外壁之间,所述蒸发室2在内壁处设有两个开口(图未示),内壁即是冷藏室5的表面,将所述导风板3完全覆盖住其相互适配的一开口,同时,另一开口和风机1导通,以使冷藏室5和蒸发室2只能通过所述导风板上的进风口进行热交换。

可以理解,导风板3和蒸发室2是否一体加工,取决适用环境,一体加工成型易安装且结构稳定,但是不易对蒸发室2内部清洁且更换配件很麻烦,非一体安装即方便拆卸,容易清洗蒸发室2内部,但是安装过程中的装配复杂,以此根据所适用环境灵活设定。

所述冷藏室5分为至少三层,可选地为四层,其中最靠近所述风机1的一层,以柜体4所放置面为参照面时,即是本实施例的最上面一层,以及最远离所述风机的一层,即是本实施例的最底部一层,所述导风板3上对应不设置所述进气孔31,其余层次沿远离风机1的方向,所述导风板3上的所述进气孔31数量依次递减。

进一步地,所述冷藏室5其中每层的高度均在35cm~45cm之间,其各层之间的高度落差在3cm~7cm。

可以理解,层与层之间的高度差,即为高度落差,通常在将冷藏室5分层时,会根据用户体验来设定,如根据人体最合适拿到的范围,如第二层52第三层53为通常大部分群体平视视角范围内,因此第二层52和第三层53为陈列更多的产品,会设置比第一层51和第四层54要高,但是落差太大会导致其余层次空间不足,所以限定落差范围为3cm~7cm。

进一步地,导风板3上的所述进气孔31,依次递减的方式为:沿远离所述风机1的方向,所述进气孔31数量对应每层依次为其上一层的1/3~1/2。

可以理解,因风机1设置在冷藏室5的顶部,以风机1所处的层为参考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层51,第二层52,第三层53,第四层54,在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下,假设在没有进气孔31的调解,从上到下冷空气会逐渐增多,而由于第一层51靠近风机1,风机1排出的冷空气会在第一层51居多,如果在该层的导风板3上设置进气孔31的话,则会在第一层51形成一个自循环的风道,从而导致冷空气无法下落到下面的层,则无法对冷藏室5的内部整体稳定均匀带来较大的变化,因此导风板3在第一层51对应区域不设置进气孔31,同理,冷空气下沉到第四层54堆积,而且热空气由于上升,在第四层54相对较少,蒸发室2热交换后的冷空气同样也在底部囤积,因此此处进行热交换的效率相对低下,风机1也很难将最底部的冷空气抽出,因此第四层54和第一层51均温度很低,所以导风板3同样在第四层54对应区域无需设置进气孔31。

进一步地,进气孔31为a排b列陈列排布,其中a、b均大于3,且各列之间的宽度相等,每排进气孔31的宽度k不能低于所述导风板3宽度l的7/8,各列进气孔31之间的间隙y不能大于该所述进气孔31的本身宽度x的1/2。

可以理解,蒸发室2和冷藏室5全靠导风板3上的进气孔31导通,因此为了蒸发室2和冷藏室5热交换的接触面积,需要导风板3上的进气孔31足够密集,而且进气孔31在导风板3要足够宽,使之不会存在死角,因此每排进气孔的宽度k不能低于所述导风板宽度l的7/8,可选地为11/12,优选为15/16,且各列所述进气孔31之间的间隙y不能大于该所述进气孔31的本身宽度x的1/2,可选地为1/2。

进一步地,风机1的类型可为轴流风机或者离心风机,通常来说,轴流式的通风机产生的风压和风量都较大,离心式通风机则可以产生低风压和低风量,但是安装较为简单;具体情况根据商用场景来定,如开关次数较多的环境,则可选地使用离心式的通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1的数量为两个,以提供更大的风量和风压环境。

可以理解,风机1的数量可根据其功率而定,本实施例可选地为3.3w的离心风机,因此设置为两个,以增加其风压和风量。

请参阅图3,更进一步地,风机1和冷藏室5的背部呈一夹角c设置,其夹角c的范围为15°~45°。

可以理解,风机1在所处层,需要依附于冷藏室5的表面,但是考虑其不能占比冷藏室5太多的空间,而且需要让风机1吹出的风覆盖更多的范围,因此风机和后壁即柜体背部之间设置一个15°~45°之间的夹角c,以满足即不占空间又可覆盖较多范围的要求。

可以理解,当使用者打开柜门时,外部热空气进入冷藏室5,通过导风板3上的进风口31进入蒸发室2,在蒸发室2的热交换下,热空气被吸热转为冷空气之后被风机1抽出,进一步冷空气通过风机1吹入冷藏室5,将冷藏室5的空气捣乱混合,从而使得温度下降;而且在冷藏室5、蒸发室2、风机1之间形成一个气循环。

以下通过具体实验过程中,获取冷热空气的走向以及温度差值;

采取同功率规格的而不同技术手段下的温度测试结果,其共选取16个测温点,具体为在每层的顶部和底部,各取两个点,以及在中轴线上等间距安置两个点,从而总共在每层选取4个测温点,再对其每层四个测温点测量的温度值求取平均值,得出数据表从而进行温差分析。

请结合图1与图4,

实验对象:普通的直冷式冰箱,并未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技术手段;

实验场景:其中进行实验时的外部环境为:正常晴天,温度为22°~25°,冰箱露天放置,时间段为上午9点至下午4点,在模拟商用环境隔10分钟开关一次,每次开启15秒后关闭,采取分别记录每层的平均温度值,在6个小时内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其冷藏室5内由于冷空气30下沉和热空气20上升的作用,其冷藏室5分别为第一层51温度最高,依次第二层52、第三层53、第四层54温度分别递减;热空气20主要堆积在第一层51和第二层52,对其各层之间的平均温度值求差,最高温差值为6°,最低温差值为3°。

实验结论:最高温差值达到6°,最低温差值为3°,柜内温差较大,结果判定为此类直冷式冰箱内部冷均匀性差。

请结合图1与图5,

实验对象:普通的直冷式冰箱,仅采用风机1设于冷藏室5顶部,捣乱冷藏室5内部空气;

实验场景:同上述实验环境一致。

实验结果:风机1会捣乱冷藏室5内部的空气,但是当柜类空气逐渐流动形成平衡,冷空气30同样下沉和热空气20上升,其中其冷藏室5四层分别为第一层51温度最高,但是由于风机1设于第一层51的作用,其对第一层51内部空气捣乱效果较好,因此第一层52和第二层53温差较小,从第一层51开始,依次第二层52、第三层53、第四层54温度分别递减;对其各层之间的平均温度值求差,其最高温差为4°,最低温差为3°。

实验结论:最高温差值达到4°,最低温差值为3°,柜内温差相对比较无风机的直冷式冷柜,稍有减少,但是还是最大值有4°的温差,结果判定为此类直冷式冰箱内部冷均匀性较差。

请结合图1与图6,

实验对象: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手段的直冷冰箱;

实验场景:同理采用和上述一样的实验环境,

实验结果:其中其冷藏室5四层分别为第一层51和第四层54温度最低,第三层53比第二层52低1°以内的温度;其最高温差为2°,最低温差为0°。

实验结论:最高温差值仅为2°,最低温差值为0°,柜内温差可达到基本均匀的效果,结果判定为,此类直冷式冰箱内部的冷均匀性,可满足商用常开关的环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直冷式冷柜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打破传统直冷式冰箱无需风机的做法,在直冷式冰箱上设置风机,通过风机和蒸发室导通,从而风机会从蒸发室抽风,热空气通过蒸发室在热交换的作用下,变为冷空气被风机被抽出至冷藏室内,同时,蒸发室通过导风板也和冷藏室导通,因此在蒸发室、冷藏室、风机之间形成一个气循环;不管热空气还是冷空气,其循环方向均为:冷藏室→蒸发室→风机→冷藏室;其中热空气会在蒸发室转换为冷空气再次吹入冷藏室内部,从而实现降温。

直冷式通过导风板根据和顶部风机的距离,来设定其进气孔的分布,和现有技术中风冷式的冷柜区别为:

第一是其气循环方式是相反的,直冷式通过导风板用吸气,而风冷式用于排气,而且直冷式的蒸发室多采用吹涨式的蒸发室,相较于风冷式的吹翅式蒸发室更为稳定,而且吹涨式的蒸发室直接和空气热交互直接就能产生冷气;

第二是蒸发室可设置在柜体机箱的背部,而不是在冷藏室内,由于直冷式蒸发室的独特位置,其蒸发室不会占冷藏室的空间,从而在商用环境中,可放置更多的物品。

2.根据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沿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每层的进气孔数量以1/3~1/2的比例减少,可实现温度均匀的最佳比例。

3.把导风板和蒸发室设置在柜门的对侧,即背离柜门的一侧,当用户打开柜门时,外部热空气会随着柜门的开启,第一时间向冷藏室内部引,而柜门的对侧是正对热空气引入方向的最大的横截面,将导风板和蒸发室设在此处为较优的选择。

4、风机呈现一定角度设置可节省风机所在一层的空间,便于放置物品。

5、采用对称的双风机,使之搅动冷藏室的空气更为均匀,同时风量和风压也会相对增加,从而增加热交换的效率。

6、风机和其在冷藏室所处表面呈夹角设置,夹角范围在15°至45°之间,保证风机吹出的风在冷藏室有足够的覆盖范围,且同时不占比冷藏室太多的空间。

7、排气孔在导风板占比足够宽,使之有足够的空间让冷藏室的空气可进入排气孔进行热交换,且排气孔足够密集,间隙不能过大,防止产生死角。

8、通常风冷式采用从上到下依次,出气口越来越密集的方式,而直冷式是采用最靠近风机的一层,以及最远离风机的一层,导风板上对应不设置进气孔,其余从上到下越来越稀疏的方式,就可以实现调节其冷藏室内部温度的均匀性。

9、根据用户体验来设定,如根据人体最合适拿到的范围,如第二层第三层为通常大部分群体平视视角范围内,因此第二层和第三层为陈列更多的产品,会设置比第一层和第四层要高,但是落差太大会导致其余层次空间不足,所以限定落差范围为3cm~7cm。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