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病死动物处理中心的病死动物尸体低温存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9627发布日期:2020-08-05 00:54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病死动物处理中心的病死动物尸体低温存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死动物尸体收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病死动物处理中心病死动物尸体的冷藏储存系统。



背景技术:
:

在养殖场,不管是否正常死亡或疫病死亡的动物尸体,往往携带多种病菌,若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尸体会很快分解腐败、散发臭气,使病源微生物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疾病的传播与蔓延,同时与其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人都有感染的可能,这就需要得到及时的处理才能防止细菌的滋生和疾病的传播,也就是要将动物尸体先收集起来再转运到处理中心进行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

由于动物尸体产生的时间并不固定,而且往往可能出现由于个别疫情动物尸体集中大量出现的问题。

这样,就需要对这些动物尸体在运送到处理中心之后,暂时先进行冷藏储存,然后在分期、分批进行处理。

现有的冷库一般都是一个空间相对较大的开阔空间,具有统一的入口,但是这种冷库并不适用于动物尸体的存储,因为动物尸体中往往携带大量病菌,这些病菌即便在低温环境下,也是无法杀死的,各种动物尸体若统一放在这样的冷库中,难免会造成细菌的广泛传播,进而危害工人以及周围环境。

此外,考虑到动物尸体经过低温存储后,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加工,还需要对低温存储的动物尸体进行的温度进行分类控制,进而保证生产线的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希望提供一种尽可能减少对环境污染、清洁、安全的动物尸体储存系统。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

一种用于病死动物处理中心的病死动物尸体低温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库库体、制冷系统、储存箱、储存箱拖运车,所述冷库库体内具有一条或多条运输通道,每条运输通道的两侧并排设置若干冷藏隔间,任意两个相邻冷藏隔间之间通过密封隔板彼此分离,每个冷藏隔间设置有冷气入口和排气出口;

冷库入口处设置入库缓冲通道,以减少冷气外泄,入库缓冲通道的长度长于储存箱和拖运车的总长度,入库缓冲通道外侧为冷库的入库大门,内侧安装第二入库门,第二入库门与冷库内部相联通;

所述制冷系统分别向每个冷藏隔间的冷气入口输送冷气,并经由每个冷藏隔间的排气出口回收冷藏隔间内的空气。

在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每个冷藏隔间的库门采用感应式库门,冷藏隔间库门内设置具有测距功能的无线通信模块,每个储存箱的前端安装无线通信芯片,每个无线通信芯片内写入有相应储存箱的身份信息,无线通信模块能够在储存箱前端与该冷藏隔间距离小于预定值时读取该储存箱的身份信息,并传输给该冷藏隔间的微控制器或传输至冷库的中央控制器,控制器读取到该储存箱的身份信息后,记录该储存箱的身份信息,并控制冷库门开启。

在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设置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中具有测距模块,所述测距模块基于无线通信芯片的通信确定二者的距离,或者,测距模块采用红外测距模块,其测量其与箱壁的距离,设置其有效距离,使其大于等于储存箱的长度,当储存箱进入到冷藏隔间后,实时测量无线通信芯片与隔间内的无线通信模块的距离,当测距模块与库门中对应的通信芯片的距离大于预定值后,在预定等待时间后关闭。

在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所述低温存储系统用于对动物尸体进行暂存,所述储存箱采用尸体暂存箱,其包括暂存箱箱体、端门、驱动装置控制装置、推板驱动装置、推板、动物尸体暂存区;暂存箱箱体为长方形箱体,上部和前方设有开口;端门设于暂存箱箱体前端面上,端门顶部铰接在暂存箱箱体前端面的顶部;驱动装置控制装置安装在暂存箱箱体后侧面内部;至少一个推板驱动装置一端固设于驱动装置控制装置上,另一端可向暂存箱箱体对侧水平延伸;推板连接安装在推板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上,推板可在暂存箱箱体内侧水平移动;推板、端门与暂存箱箱体围成的空间为动物尸体暂存区。

在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制冷设备组,每个制冷设备组包含一台或多台制冷设备,每台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和冷凝器。

在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多个制冷设备组、空气过滤装置、空气回流通道、主供气通道,每个制冷设备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制冷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制冷设备,第一制冷设备的制冷温度低于所述第二制冷设备,每个制冷设备组的第一制冷设备和所述第二制冷设备共同为预定数量的冷藏隔间提供制冷,多个制冷设备组分别为冷库内的各个冷藏隔间提供制冷,每个制冷设备具有n+1路输出分支,其中n对应隔间数目,剩余一路输出提供给制冷系统的主供气通道,所述主供气通道用于为冷库的外围部分提供制冷,当任意一个隔间的目标制冷温度调整时,与相应隔间对应的制冷设备的输出功率和输出气体温度,通过计算所有隔间所需供气总熵值变化,调整制冷设备组中的一个第一制冷设备或第二制冷设备的输出功率。

在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储存箱为密封储存箱,包括箱体、侧门、上盖、中横梁;储存箱为长方形箱体,上部和侧面设有开口,上部开口通过上盖封盖;侧门设于储存箱箱体左侧面或右侧面上,侧门顶部铰接在暂存箱箱体左或右侧面的顶部,箱体侧面外周设置橡胶垫进而当侧门盖紧时使其达到密封,所述中横梁设置于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之间,分别固定在前端面和后端面的中间位置。

在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横梁呈中空的菱形柱构造,所述中横梁靠近前端面和靠近后端面部分仅具有左右两侧的肋筋,表面镂空。

在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用于所述储存箱的拖车的侧部具有升降机构,用于将所述储存箱未开口的一侧向上提升,所述储存箱开口的一侧铰接在拖车底部。

在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制冷设备在向所述隔间内的储存箱供气时,采用偏置供气的方式进行制冷。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所述的低温存储系统进行制冷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各个隔间内是否存在储存箱,若检测到某隔间内无储存箱,则将该隔间所对应的第一制冷设备和第二制冷设备之间的比例调节阀调节至由第二制冷设备供气主要供气;

若检测到某隔间内存在储存箱,则获取储存箱内的当前温度,判断储存箱内的当前温度是否高于预定温度阈值,若高于预定温度阈值,则将该隔间对应的第一制冷设备和第二制冷设备的供气比例调节至第一制冷设备占比的最大值;

若检测到存储罐内的当前温度在上述阈值之下,则基于当前温度与目标存储温度的差值调节第二制冷设备的供气占比,使该差值与第二制冷设备的占比成反比;

设定各个制冷设备组的第一制冷设备和第二制冷设备在工作时,均采用其最佳制冷功率进行工作,当各个隔间的目标温度调整时,不对为相应隔间进行冷气供应的制冷设备的输出功率进行调节,而是调节第一制冷设备和第二制冷设备向该隔间输送气体的比例以及向该隔间的供气量来进行调节。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较好的实现了其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低温存储系统,既能够保证对少量动物尸体在小型冷库中的暂存,又能实现大量动物尸体在大型冷库中的接近密封存储、低温保存。

本发明针对动物尸体的保存自行设计了对应的暂存拖车,其可以方便地进行动物尸体的装运和卸载,又自行设计了针对中长期储存的制冷系统,既降低能耗和设备损耗,又能够很好地配合生产加工的需求,实现生产加工材料的预备。

并且在优选实现方式中,能够通过对制冷系统进行温度的合理控制,实现高效、节能。本发明的低温存储系统中,在对动物尸体进行存储和取出时,工人不直接接触动物尸体只需要操纵收集车就可以完成动物尸体的收集,并且,制冷系统的气体经过滤清洁后循环利用,减少对外界排放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能能耗,尽可能减少交叉污染的可能性。通过采用处于冷藏区的暂存病死动物尸体的贮存罐,可将所收集到的病死动物全部集中贮存,分批处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低温存储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采用的暂存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采用的暂存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低温存储系统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采用的储存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冷库1、储存箱2、中央控制器3、储存箱拖运车4、运输通道5

冷库库体10、多个冷藏隔间11、制冷设备组12、缓冲通道13、冷库大门14、第二冷库门15,冷藏隔间库门16、无线通信模块17,无线通信芯片18

暂存箱箱体101、侧门102、驱动装置控制装置103、上延板104、推板驱动装置105、推板106、动物尸体暂存区107

制冷设备组20、空气过滤装置21、空气回流通道22、进气通道23、第一制冷设备24、第二制冷设备25

箱体201、侧门202、上盖203、中横梁2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发明内容及附图1,本实施例中的低温存储系统包括冷库1、储存箱2、中央控制器3、储存箱拖运车4,所述冷库内具有一条或多条运输通道5,每条运输通道的两侧并排设置若干冷藏隔间,任意两个相邻冷藏隔间之间通过密封隔板彼此分离,每个冷藏隔间设置有冷气入口和排气出口。

储存箱2可以采用下置滚轮的可牵引方式,由储存箱拖运车2托运;或者储存箱2可以放置于储存箱拖运车4上由拖运车运输。当将储存箱2安装至拖运车之后,拖运车承载或牵引着储存箱2进入冷库。

然后,拖运车承载或牵引着储存箱2从冷库1的入口进入冷库1内部。优选地,冷库入口处设置入库缓冲区或缓冲通道。缓冲通道的长度长于储存箱2和拖运车的总长度,宽度宽于拖运车。入库缓冲通道外侧为冷库的入库大门,内侧安装第二入库门,与第二入库门与冷库内部相联通。拖运车承载或牵引着储存箱2从入库大门进入缓冲通道后,入库大门关闭。优选地,缓冲通道两侧设置风机,用较大风力对拖运车和储存箱2进行风力清洁,避免拖运车和储存箱2上沾有浮尘。优选地,还包括储存箱外体清洗消毒设施,储存箱外体清洗消毒设施设置于冷库1外部,冷库入口前方。

冷库1包括:冷库库体10、多个冷藏隔间11、制冷设备组12(包括压缩机组、冷凝器、限流阀、蒸发器等,制冷设备的压缩机等采用常规的设备,这里不再详述)、送风通道、回风通道。

冷库库体10可以自身采用保温板用作建筑外墙,或者冷库库体安装在用于安置冷库的外部建筑内,比如,单独为冷库建筑一个库房,冷库安置在库房内,以进一步保证冷库的保温效果,降低能耗。

与现有冷库不同的是,本发明的冷库采用多个冷藏隔间11彼此并排设置的方式,冷库入口处设置缓冲通道13,缓冲通道外部设置冷库大门14,通过缓冲通道与冷库内部之间设置第二冷库门15,到达冷库内部后,中间部分为运输通道,运输通道两侧各设置一排冷藏隔间11,每个冷藏隔间单独设置冷藏隔间库门16。

也就是说,冷库门分为外部的冷库大门和冷藏隔间的库门两种,冷库门是安装在冷库设备、冷冻库房等冷冻环境设备中起保温密闭的门,至关重要。冷库门可以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型材门框,强度高,门扇内置保温层,门扇可以通过液压杆或者驱动电机驱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自动开启闭合。各个冷藏隔间上部通过保温板密封,留有冷气出入口。

优选地,每个冷藏隔间的库门采用感应式库门,冷藏隔间库门内或冷藏隔间内设置无线通信模块17,每个储存箱的罐体前端内嵌对应的无线通信芯片18,每个无线通信芯片内还写入有相应储存箱的身份信息,无线通信模块能够在储存箱前端与该冷藏隔间距离小于预定值时读取该储存箱的身份信息,并传输给该冷藏隔间的微控制器或传输至冷库的中央控制器,控制器读取到该该储存箱的身份信息后,记录该储存箱的身份信息,并控制冷库门开启,当储存箱进入到冷藏隔间后,预定时间后,存储系统的中央控制器控制冷藏隔间库门关闭。

在冷库1外侧,冷库所安装的建筑内墙可以设置保温板,以进一步保证冷库的保温效果。

制冷设备组12包含一台或多台制冷设备,每台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和冷凝器,以及一些常规的电磁阀、过滤器、压控等。制冷设备的构造是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详述。

冷库库板材料采用具有优良保温隔热性能和良好的机械强度的隔热、阻燃材料。

本实施例中的冷库主要设计用于对动物尸体进行暂存,针对动物尸体暂存,申请人设计了相应的暂存箱。

该暂存箱包括暂存箱箱体101、端门102、驱动装置控制装置103、推板驱动装置105、推板106、动物尸体暂存区107;暂存箱箱体101为方形箱体,其顶面与前侧面开放;端门102设于暂存箱箱体101前端面上,端门102顶部铰接在暂存箱箱体101前端面的顶部;驱动装置控制装置103安装在暂存箱箱体101后端面内部;至少一个推板驱动装置105一端固设于驱动装置控制装置103上,另一端可向暂存箱箱体101对侧水平延伸;推板106连接安装在推板驱动装置105的另一端上,推板106可在暂存箱箱体101内侧水平移动;推板106、侧门102与暂存箱箱体101围成的空间为动物尸体暂存区107。

所述的推板驱动装置105可以为液压油缸或电动推杆。

暂存箱还包括上延板104;上延板104一端固设在驱动装置控制装置103的顶部,另一端朝暂存箱箱体101对侧水平延伸。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处理中心冷库内病死动物尸体暂存箱的使用方法为:暂存箱病死动物尸体进料时:暂存箱与病死动物尸体运送装置对接,病死动物尸体运送装置的出料口对接暂存箱的顶面,此时推板驱动装置105收缩,带动推板106移动直至推板106的顶部与上延板104的顶部接触,确保所有的病死动物尸体都进入动物尸体暂存区107。

暂存箱病死动物尸体往粉碎机进料斗卸料时:暂存箱开放的前侧面与粉碎机的进料斗对接,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装置103驱动推板驱动装置105伸出,推动推板106向侧门102移动,此时端门102打开,处于动物尸体暂存区107内的病死动物尸体从端门102出来进入粉碎机进料斗,病死动物尸体经过粉碎机破碎后依次进行后续的无害化高温处理。

实施例2

对于动物尸体的集中处理中心而言,其可能会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日常的运行情况,动物尸体的产生和收集大体平稳,则处理中心可以根据日常的处理量进行分批处理,不会有过多的库存,只需要对动物尸体采用小型冷库进行暂存即可。这种情况采用实施例1中的小型冷库系统即可处理。

但是,往往会存在动物尸体产生的爆发期。因为要进行动物尸体的集中处理,并且由于季节变迁、或者其他情况,动物尸体往往会随着疫情等、灾害等情况集中出现,这就需要冷库具有一定的容量。对于大量的动物尸体,集中处理是最节能、高效的方式。因此,建造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冷库非常有必要。

对于大型冷库,一方面需要节能,另一方面由于要长期运行需要降低制冷设备的损耗,尽可能使其在平稳状态运行。但是,如果所有隔间都采用相同的温度和制冷模式,则既浪费能源,又无法达到最佳的保存效果。

因此,针对动物尸体的保存,考虑到存储动物尸体的冷库不同隔间有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制冷状态,比如,当该隔间内刚刚存入一个或一批存储罐时,有些存储罐内的动物尸体可能是冷藏运送的,有些则可能并未冷藏或者冷藏时间不够,为了使这批存储罐内的动物尸体减少腐烂、尽快进入冷冻或冷藏状态,需要降低该隔间内的温度。而当某个储存箱内的动物尸体按照规划进入处理序列,即将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时,过低的温度则并不利于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此时,则需要逐渐升高该隔间内的温度或者减少该隔间的冷气供应。另外,由于冷库是用于对动物尸体进行储存的,虽然各个存储罐在进入前都会进行清洗消毒,但是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细菌或病毒,因此,对于可能存储超过数天的动物尸体冷库的制冷系统需要尽量闭环,减少对外的空气吸收和排放,并且储存箱要设置密封。

现有的冷库制冷系统往往是基于通用冷库进行设计的,比如,设置冷却间、冻结间、冷藏隔间、制冰间等。现有的冷库往往也没有考虑到动物引入细菌等问题。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类似,低温存储系统包括:冷库库体、储存箱、储存箱拖运车、制冷系统,所述冷库库体内具有多条运输通道,每条运输通道的两侧并排设置若干冷藏隔间,任意两个相邻冷藏隔间之间通过密封隔板彼此分离,每个冷藏隔间设置有冷气入口和排气出口)。

冷库的主体构造与实施例1类似只是增加了更多得隔间并且采用了密封式的存储。如图4所示(图中为了表示清楚,对管道进行了放大,实际上管道的尺寸远小于隔间,管道可以设置于冷库顶棚上方,经通气口与冷库隔间连通),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多个制冷设备组20、空气过滤装置21、空气回流通道22、进气通道23,每个制冷设备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制冷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制冷设备,第一制冷设备的制冷温度低于所述第二制冷设备,每个第一制冷设备和第二制冷设备彼此配对构成一个制冷设备组,每个制冷设备组用于对固定数目的隔间进行冷却气体输出(每个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等,这里采用市售的制冷设备,本发明不再详述)。所有隔间的排气通道排出的气体均经由空气回流通道22统一输送至空气过滤装置21,对空气进行清洁、过滤处理,过滤后的空气再次提供给制冷设备组20用于热交换,进行制冷,然后再输出至各个隔间。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冷气,而不需要再从外部吸收热空气。

为了简化,仅以包含两个制冷设备组,一个制冷设备组带动3个隔间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制冷设备24采用价格较高的低温制冷设备、第二制冷设备25采用价格相对便宜的普通制冷设备,二者彼此配对构成一个制冷设备组,每个制冷设备组用于对3个隔间进行冷却气体输出。第一制冷设备的主输出通道设置四路分支,第二制冷设备的主输出通道同样设置四路分支,其中,第一制冷设备的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分别与第二制冷设备的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归并在一起并排设置,两个制冷设备的第一分支归并在一起后,通过比例调节阀将二者的输出混合送入第一隔间,比例调节阀可以调节两个制冷设备向第一隔间输送气体的比例,此外,在第一隔间的进气通道内还设置风量调节阀,用以控制输送至第一隔间的供气流量,进而影响该隔间内的制冷速度。

类似地,两个制冷设备的第二分支归并在一起后,通过比例调节阀将二者的输出混合送入第二隔间,在第二隔间的进气通道内设置风量调节阀,用以控制输送至第二隔间的气体温度以及供气流量。两个制冷设备的第三分支归并在一起后,通过比例调节阀将二者的输出混合送入第三隔间,在第三隔间的进气通道内设置风量调节阀,用以控制输送至第三隔间的气体温度以及供气流量。

另外,为了确定每个隔间所需冷气温度,每个储存箱内设置温度测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测量到该储存箱内的温度后,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给该储存箱的通信模块,比如nfc模块或蓝牙模块,通过nfc或者蓝牙模块将该储存箱的内在温度传送给相应隔间内的对应通信模块,进而传送给制冷系统的中央控制器。

两个制冷设备的第四支路分别输送至整个制冷系统的中央输送管道,所述中央输送管道用于为储气罐输送通道等隔间外部区域进行制冷。中央输送管道作为各个制冷设备组的容差补偿系统而存在。

第二制冷设备组的构造与第一制冷设备组相同,也是包含两个制冷设备,每个制冷设备四路输出,第四支路输出给中央输送管道。

本发明的制冷系统工作时采用如下控制方式进行系统控制。

首先,中央控制器读取每个隔间内的储存箱信息(该信息可以存储在每个隔间的微处理器(其与储存箱的通信模块以及房间内的温度传感器相连,隔间内以及储存箱内可以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也可以仅在存储箱内设置,存储箱内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内也可以是每个隔间获取信息后立即传送给中央控制器,由中央控制器保存)以及这些隔间的供气制冷设备组信息,该储存箱信息包含每个隔间内是否具有储存箱以及每个储存箱内的当前温度信息。

然后,基于每个隔间内的储存箱情况,分别进行制冷控制。具体控制方式为:

若检测到某隔间内无储存箱,则将该隔间所对应的第一制冷设备和第二制冷设备之间的比例调节阀调节至完全或主要(大于预定比例)由第二制冷设备供气,这取决于对每个隔间的备用状态温度设定以及第二制冷设备的制冷温度,比如,若第二制冷设备的正常制冷温度为0摄氏度,第一制冷设备的制冷温度为-25摄氏度,而隔间备用状态温度设定为-5度,则需要将第一制冷设备与第二制冷设备对该隔间的供气比例设定为1:5,这样二者的混合温度为接近-5度。即其中,v1/v2为第一制冷设备和第二制冷设备的输出体积比,也即二者的供气流量设置比,t1、t2分别为第一制冷设备和第二制冷设备的制冷温度,t0为目标温度,实际供气的目标温度一般设定得略低于真实目标温度。

若检测到某隔间内存在储存箱,则获取储存箱内的当前温度,判断储存箱内的当前温度是否高于预定温度阈值,若高于预定温度阈值,则将该隔间对应的第一制冷设备和第二制冷设备的供气比例调节至第一制冷设备占比的最大值,因为当储存箱温度高于一阈值之后,比如,该温度可以设定为20摄氏度,在该温度以上尸体的细菌滋生和腐烂速度都异常快,必须尽快降温;

若检测到存储罐内的当前温度在上述阈值之下,则基于当前温度与目标存储温度的差值调节第二制冷设备的供气占比,使该差值与第二制冷设备的占比成反比。优选地,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第一制冷设备的供气占比:直至该值接近0或小于预定值,则主要采用第二制冷设备供气。其中,t2为第二制冷设备的最佳状态输出制冷气体温度,t1为第一制冷设备的最佳状态输出制冷气体温度,q为比例常数可以根据需要设定,该参数的值与δt为同数量级(比如,取值在5-10之间),t1、t2按照绝对温度值参与计算,δt为当前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q值设定越小,则制冷速度越快,但是能耗更高,q值设定越大,则制冷速度越慢,能耗越低。

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比例确定,使得当罐内温度与预期温度相差越多时,制冷速度越快,有利于迅速将动物尸体降至腐烂较慢的温度范围内,而一旦其温度范围接近期望温度,则不需要进行快速制冷。

此外,设定各个制冷设备组的第一制冷设备和第二制冷设备在工作时,均采用其最佳制冷功率进行工作,当各个隔间的目标温度调整时,不对为相应隔间进行冷气供应的制冷设备的输出功率进行调节,而是调节第一制冷设备和第二制冷设备向该隔间输送气体的比例以及向该隔间的供气量来进行调节。比如,当某制冷设备组所对应的某隔间接近目标温度时,则相应隔间的制冷主要由第二制冷设备来主要输出冷气,第一制冷设备会产生出额外的冷气,这些冷气则进入中央输送管道,各个制冷设备组的冗余供气均进入该中央输送管道,这样中央输送管道的气温将出现降低趋势,则中央控制器控制其中一个第一制冷设备,降低输出功率,进而实现总体平衡。反之,则生高。

由于中央输送管道是为相对空间更大的外围区域以及输送通道进行制冷的,其具有更大的冗余度。中央控制器根据各个制冷设备组向中央输送管道的输气量(等于每个制冷设备组中第一、二制冷设备的各种总输出量减去其各自向各个隔间的输出量只差)和相应制冷熵的乘积(自定义概念,为输出气体温度与常温(比如,25摄氏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可以确定中央输送管道内各个制冷设备组输出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温度值,以及外围区域和输送通道的目标温度值,中央控制器基于该目标温度值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对各个制冷设备组进行循环调节,每次仅调节一个第一制冷设备即可。

由于在供气设定时,是一个制冷设备组对应若干个隔间,所以,在储存箱存放时,中央控制器控制储存箱间隔式向各个制冷设备组的管辖隔间进行储存箱存放调度。即中央控制器控制为储存箱存放发送指令,在进行存放时,第一、第二、.....第n制冷设备组依次进行存放,每次为一个制冷设备组增加一个储存箱,使得各个制冷设备组辖区内的储存箱数量基本相当,交替上涨,储存箱提取时,则相反,交替从各个辖区取出。

这样,当中央控制器检测到中央输送管道内的气体制冷熵超出外围区域的制冷需要时,则降低各个制冷设备组之一的第一制冷设备的输出功率,若依然超出,则降低另一个制冷设备组中的第一制冷设备的输出功率。反之,则调高各个制冷设备组之一的输出功率。

使得整个制冷系统在进行温度调节时,每次只需要对所有制冷设备组中的一个制冷设备调节即可,减少系统中压缩机、冷凝器等制冷设备在反复调节时的损耗,避免分别针对各个隔间进行调解时,容易调节过度的问题。

此外,当某个隔间即将进入存储序列时,中央控制器控制其制冷系统调大第一制冷设备的供气比例,降低隔间内温度,而当某个具有存储箱的隔间的存储箱即将进入处理序列而被取出时,中央控制器控制其制冷系统调小第一制冷设备的供气比例,升高隔间内温度。这一过程可以提前1-3个小时进行,进而提高制冷效率,减少不必要负荷。

本实施例中是以两个制冷设备组为例进行的说明,所以并不明显,但是如果是采用更多个制冷设备组时,可能包含更多制冷设备,如果对于这样庞大的一个制冷系统,通过将各个制冷设备组的输出冗余通过中央输送管道综合后,进行温度调节时,只需要对其中一个制冷设备进行调节,那么将大大降低调节损耗和延迟损耗,因为,制冷调节的过程相对较慢,如果每个隔间的温度调节都需要调节相应制冷设备,那么其损耗将是相当可观的,并且对各个隔间的调节也都会由相应的延迟,而本发明不需要对每个隔间对应的制冷设备进行调节,而是仅需要对其中一个进行调节,就可以解决整个系统的温度调节问题。

此外,采用本发明的系统及相应的控制方法,可以使得价格相对便宜的低端的第二制冷设备持续保持满负荷运转,进而保证基本的制冷需求,而更低温的制冷需求则通过第一制冷设备实现,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整体能耗。

出于对引起疫情的担忧,采用密封箱的存储方式进行存储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采用密封箱的方式进行存储时,如果动物尸体的初始温度偏高,由于箱体密封,虽然箱体采用的是金属材料,但是密封的箱体还是使得动物尸体的降温速度很慢。

经过大量研究,针对中长期存储的密封箱体,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实施例1中的暂存箱改进后的储存箱,该储存箱的结构如图5所示。

所述储存箱为密封储存箱,包括箱体201、侧门202、上盖203、中横梁204;储存箱为长方形箱体,上部和侧面设有开口,上部开口通过上盖封盖;侧门设于储存箱箱体左侧面或右侧面上,侧门顶部铰接在暂存箱箱体左或右侧面的顶部,箱体侧面外周设置橡胶垫进而当侧门盖紧时使其达到密封,所述中横梁设置于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之间,分别固定在前端面和后端面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储存箱还包括上盖,上盖可以为手动上盖或自动上盖,上盖与箱体上部外周框密封连接。优选地,采用折叠式上盖板,所述折叠式上盖板一端铰接车箱前壁上端,另一端设置滑轮,可沿着储存箱侧部箱体的横梁上沿滑动(侧门安装位置处上方),折叠式上盖板分成两块盖板,两块盖板中部铰接在一起,储存箱箱体的侧板的上沿或上沿侧部设置相应滑道,滑轮嵌入在滑道内。更优选地,设置电动牵拉机构,电动牵拉机构固定在上盖板下方、上延板的前端,牵拉机构可以采用电动拉杆或电动缆绳,电动缆绳一端由牵拉机构牵拉,另一端固定在靠近车尾的上盖板下方,当牵拉机构进行牵拉时,上盖板在前拉力作用下折起,以允许动物尸体倒入动物尸体暂存区107。上盖板侧边和箱体上部与上盖板相接处均设置密封垫,进而加强密封性。

侧门和上盖关闭后可以由工人戴着防护手套将车门锁紧,比如采用普通货车的箱门锁闩进行锁紧,或者在侧门上安装。或者也可以采用电动方式进行锁紧。

所述中横梁呈中空的菱形柱(菱形边缘平滑过渡处理)构造,所述中横梁靠近前端面和靠近后端面部分仅具有上下或左右两侧的肋筋,表面镂空(图中画出了四条)。

之所以采用这种构造是因为申请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存储箱采用密封结构后,由于每个储存箱内存储有大量动物尸体,动物尸体堆积阻碍冷气扩散,并且目前的制冷系统由于希望尽快进行降温,往往采用进气口正对存储箱的方式进行制冷,但是实际上,这样并不利于在存储箱内产生对流进行使内部的尸体降温。因此,发明人在设计时,尝试将冷气入口偏置设置,对向存储箱的箱头,采用偏置设置后,在箱体中心处进行温度测量,发现中部的降温速度的确有所加快,但是由于动物尸体的堆积虽然存在缝隙,但是缝隙并不均匀,对流有限。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图5中的方案,研究人员发现,由于添加了中间横梁,并且采用菱形构造,在动物尸体从转运罐下落进入箱体后,被横梁自动分向两侧,在中间形成一定空隙,可以在箱体中部形成一个稳定的用于气体对流的空隙,另外,由于采用的使菱形构造,菱形尖部朝上,不会阻挡动物尸体下落,只是会形成一个向两侧分的分力。另外,采用冷气对向箱体前侧或后端从箱体上方偏置送气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由于菱形两侧镂空,当一侧存储箱受冷后,其内冷气下沉,可以沿着菱形构造内部以及其所形成空隙向另一侧挤压,另一侧偏热的空气向上运动,经由上盖与动物尸体之间的空隙向偏置侧流动,形成对流。

申请人采用在箱体中部、左中部、右中部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的方式分别对偏置吹气、带横梁构造和正向吹起、不带横梁的方式分别进行了测试,在内外温差30度的情况下,采用本发明方法,箱体中部的降温速度明显由于不带横梁方式,左中和右中部的降温速度也比无偏置、不带横梁快15%以上。

此外,优选地,为了更好地方便动物尸体倾倒出去,所述储存箱的拖车的侧部具有升降机构,用于将所述储存箱未开口的一侧向上提升,所述储存箱开口的一侧铰接在拖车底部。并且,本发明的这种构造不会影响动物尸体后续的倾倒以及从料斗内向箱内的存储。

所述制冷设备在向所述隔间内的储存箱供气时,采用偏置供气的方式进行制冷。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所提到的偏置只是向一侧稍微偏置,比如60%-75%偏置,并不是说冷气仅对其中一侧进行制冷。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生物安全防控,所述的生物安全防控是指:在病死动物尸体收集、转运、冷藏、处理过程中人员与病死动物尸体不接触,及在病死动物尸体收集后与病死动物尸体转运过程中尽可能密封冷藏,防止病死动物尸体携带的病源微生物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疾病的传播与蔓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