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藏车及其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3383发布日期:2021-03-16 22:24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藏车及其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藏车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鲜电商对冷库和冷藏车需求的不断拓展,以及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冷藏车市场需求将延续高增长态势。

由于在运输过程中,冷量会受到损失,为此,人们希望通过加大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蒸发器的换热面积或者选用大排量的压缩机来提升制冷量,以保证车厢温度的稳定性,但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制冷系统成本的增加,给用户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另外,为了避免制冷系统的压缩机遭受液击损害,制冷系统的供液管路上一般设置有气液分离器,并且也有在供液管路上增加回热器,利用由蒸发器来的低压蒸汽冷却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使节流前的高压液体过冷,以免制冷剂在节流前汽化,同时提高压缩机吸气温度,实现吸气过热和改善压缩机工作条件的目的;但是回热器体积较大,不仅占据机组安装空间,而且提高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省空间且安装方便的冷藏车及其制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藏车的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以及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有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进口连通、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之间形成有用于储存制冷剂的容腔,制冷剂由所述进液口经所述容腔流向所述出液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形成有供制冷剂流动的通道,制冷剂由所述进气口向所述出气口流动的过程中气液分离,并且与所述容腔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制冷系统的冷藏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冷藏车的制冷系统的热交换器集成气液分离与储液的功能,能有效回收热量并增加流入蒸发器的制冷剂的过冷度,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得到提升,又能有效避免压缩机的液击隐患,防止压缩机损坏,提高制冷系统的稳定性及生命周期。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将气液分离和储液集于热交换器上,取消了回热器和储液罐,结构更简单,节省安装空间,制冷机组的安装也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藏车的制冷系统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图1所示制冷系统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冷藏车的制冷系统的一实施例,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0、冷凝器12、热交换器14、节流装置16、蒸发器18以及连接上述各个器件的管道。制冷剂沿管道在各个器件之间循环流动,在蒸发器18中吸热蒸发形成低温低压的蒸汽、压缩机10对低温低压的蒸汽做功使其变为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的气体在冷凝器12中放热冷凝形成中温中压的液体、冷凝后的中温中压的液体通过节流装置16的节流变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并回到蒸发器18,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请同时参阅图2,热交换器14包括第一容器20以及设置于第一容器20内的第二容器22。其中,第一容器20为储液器,第二容器22为回热器,第一容器20与第二容器22之间的空间形成容腔21,用于暂存不进入循环的制冷剂。第一容器20包括进液口24与出液口25,进液口24与冷凝器12的出口连接、出液口25与蒸发器18的进口通过节流装置16连接,节流装置16可以是膨胀阀等,在冷凝器12放热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由第一容器20的进液口24进入容腔21,容腔21内的制冷剂由出液口25流向蒸发器18。

第二容器22用于分离蒸发器18向压缩机10输送的制冷剂中的液态制冷剂,避免造成带液压缩。第二容器22包括进气口27与出气口28,进气口27与出气口28之间形成气流通道。进气口27与蒸发器18的出口连接、出气口28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连接,在蒸发器18吸热蒸发的制冷剂蒸汽由第二容器22的进气口27向出气口28流动的过程中,制冷剂蒸汽中的液体被分离出来并暂存于第二容器22中,后续在适当的时候再次蒸发并被压缩机10吸走。

由于第二容器22设置于第一容器20内,由蒸发器18流向压缩机10的制冷剂蒸汽在流过第二容器22的过程中,与由冷凝器12经容腔21流向节流装置16的制冷剂液体形成热交换,流向压缩机10的吸气口的制冷剂吸收流向节流装置16的制冷剂的热量;具体地说,从蒸发器18出来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第二容器22中进行气液分离;从冷凝器12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进入第一容器20中,两路制冷剂在热交换器14内进行热交换,气态制冷剂温度升高,以使回流至压缩机10的制冷剂保持气态,改善压缩机10的工作条件;液态制冷剂温度降低,提高了系统的过冷度,并且实现热回收的目的,提高机组的制冷量及能效。

较佳地,进液口24形成于第一容器20的上部、出液口25形成于第一容器20的下部。较佳地,第二容器22的外表面设置有换热翅片23,如此制冷剂液体在流过第一容器20的过程中可以与第二容器22形成有效的热交换,提高换热效率,有效降低第一容器20的出液温度,也同时提高压缩机10的吸气温度。如此,不仅使得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过冷、避免制冷剂液体在节流前汽化,同时还提高了流向压缩机10的吸气口的制冷剂蒸汽的温度,也就是提高了压缩机10的吸气温度。

通过热交换器14,本实用新型冷藏车的制冷系统可以有效回收热量,压缩机10的功耗可以有效降低,换句话说在同等功耗下,压缩机10或者说整个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加大冷凝器/蒸发器的换热面积或者选用大排量的压缩机来提升机组制冷量的方案,本实用新型冷藏车的制冷系统在成本上基本无增加,不会加重用户的经济负担。

另外,热交换器14为内嵌的两个容器,第一容器20用于暂存不进入循环的制冷剂,第二容器22用于分离出流向压缩机10的制冷剂蒸汽中的液体,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0,也就是避免了压缩机10的液击风险。如此,热交换器14将储液功能及气液分离功能集成为一体,可以减小安装空间,整个制冷系统更为紧凑。

较佳地,压缩机10的排气口通过一油分30连接至冷凝器12的进口。油分30包括进口32、第一出口34与第二出口36。油分30的进口32与压缩机10的排气口连接,第一出口34通过管道与冷凝器12连接、第二出口36通过管道与压缩机10的润滑油入口连接。压缩机10在启动后,润滑油随着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由压缩机10的排气口向外排出至油分30,油分30将压缩机10排气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由其第二出口36送回至压缩机10,经油分30分离出润滑油后的制冷剂气体由油分30的第一出口34输送至冷凝器12放热冷凝。

本实施例中,油分30的第一出口34与冷凝器12的进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8,用于控制油分30的第一出口34与冷凝器12的连通与断开,也就是控制压缩机10向冷凝器12的气体的输送;油分30的第一出口34与蒸发器18的进口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40,用于控制油分30与蒸发器18的连通与断开,也就是控制压缩机10向蒸发器18的气体的输送。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省略油分30,第一电磁阀38可以设置于压缩机10的排气口与冷凝器12的进口之间的管道上,第二电磁阀40可以设置于压缩机10的排气口与蒸发器18的进口之间的管道上。由于第一电磁阀38、第二电磁阀40的设置,本实用新型冷藏车的制冷系统可以有制冷与除霜两种运行模式,具体地:

在制冷模式下,制冷剂能在蒸发器18正常吸热蒸发,此时本实用新型冷藏车的制冷系统运行制冷模式:第一电磁阀38打开以连通压缩机10的排气口与冷凝器12的进口,同时第二电磁阀40关闭以断开压缩机10的排气口与蒸发器18的进口之间的连接。此时,压缩机10的排气口与冷凝器12的进口连接、冷凝器12的出口与热交换器14的进液口24连接、热交换器14的出液口25与节流装置16的进口连接、节流装置16的出口与蒸发器18的进口连接、蒸发器18的出口与热交换器14的进气口27连接、热交换器14的出气口28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连接。压缩机10、冷凝器12、热交换器14、节流装置16、蒸发器18共同构成制冷回路,制冷剂沿制冷回路循环流动,流动方向如图1中实线箭头所示,制冷剂在蒸发器18吸热、在冷凝器12放热,实现制冷。

当冷藏车车厢内温度较低时,蒸发器会结霜,此时本实用新型冷藏车的制冷系统可以运行除霜模式:第一电磁阀38关闭断开压缩机10的排气口与冷凝器12的进口的连接,同时第二电磁阀40打开连通压缩机10的排气口与蒸发器18的进口。此时,压缩机10的排气口通过第二电磁阀40与蒸发器18的进口连接、蒸发器18的出口与热交换器14的进气口27连接、热交换器14的出气口28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连接。压缩机10、蒸发器18以及第二容器22共同构成一除霜回路,经过压缩机10做功形成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第二电磁阀40直接输送至蒸发器18以化除蒸发器18内的结霜,之后再经第二容器22回到压缩机10,制冷剂的流动如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

本实用新型冷藏车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热交换器14,且该热交换器14集成储液功能及气液分离功能,既能有效回收热量、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又能有效避免压缩机10的液击隐患,防止压缩机10损坏,提高制冷系统的稳定性及生命周期。较佳地,蒸发器18上设置有风机,风机形成强制气流,加强蒸发器18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类似地,冷凝器12上设置有风机,风机形成强制气流,加强冷凝器12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另外,通过第一电磁阀38、第二电磁阀40的设置,本实用新型冷藏车的制冷系统可以根据蒸发器18是否结霜运行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保障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