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保鲜与蒸煮一体的饭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5069发布日期:2021-07-20 16:0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保鲜与蒸煮一体的饭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保鲜与蒸煮一体的饭盒。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外来人口的增多以及上班族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人习惯从家里带饭菜上班或外出。现有的饭盒一般都具有加热和保温的作用,能够使饭菜保持在较高的温度,以便于人们的食用。但是在夏天,由于天气的温度较高,容易造成饭菜的变质,从而影响人们的健康;同时饭盒也不便于其他食物的保鲜和保存,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冷保鲜与蒸煮一体的饭盒,能够对食物进行制冷和加热,便于食物的保鲜、保存和食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制冷保鲜与蒸煮一体的饭盒,包括:壳体组件、用于放置食物的第一内盒、与所述第一内盒抵接的制冷组件,以及用于产生蒸汽对食物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分别与所述制冷组件和所述加热组件连接,所述壳体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内盒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保鲜与蒸煮一体的饭盒,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使制冷组件与第一内盒抵接,实现制冷组件对第一内盒的制冷,从而使得壳体组件内的温度降低,进而实现对食物的制冷,便于食物的保鲜和保存;加热组件能够对水进行加热蒸发,产生的蒸汽能够对第一内盒内的食物进行高温加热,便于人们的食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饭盒具备制冷和加热两种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与所述外壳连接的内壳,以及与所述外壳扣合连接的盖体;所述内壳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以形成储水位;所述制冷组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内盒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组件包括:设置有制冷端和加热端的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制冷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内盒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用于分隔所述制冷端与所述加热端的阻隔板;所述制冷端设置在所述阻隔板的一侧,所述加热端设置在所述阻隔板的另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与加热端连接的散热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散发热量的第三通孔;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三通孔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置有卡勾的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内盒位置的固定板,所述第一内盒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勾配合连接的限位边;所述固定板能够与所述壳体组件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用于放置食物的第二内盒,所述第二内盒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显示器、所述制冷组件和所述加热组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饭盒的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饭盒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壳、制冷组件和加热组件的组合图;

图4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第一内盒100、限位边110、制冷组件200、制冷端210、加热端220、散热器230、加热组件300、储水位310、壳体组件400、外壳410、第三通孔411、内壳420、第一通孔421、第二通孔422、第一滑动槽423、第二滑动槽424、盖体430、阻隔板440、固定板500、卡勾510、第二内盒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制冷保鲜与蒸煮一体的饭盒,包括:壳体组件400、用于放置食物的第一内盒100、与第一内盒100抵接的制冷组件200,以及用于产生蒸汽对食物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300;壳体组件400分别与制冷组件200和加热组件300连接,壳体组件400能够与第一内盒100拆卸连接。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制冷组件200具有制冷的功能,通过使第一内盒100与制冷组件200的表面接触,增大了制冷组件200的制冷面积,从而加快第一内盒100内温度降低的速度,进而实现对食物的制冷,便于食物的保鲜和保存。同时,第一内盒100也能够直接对食物进行降温制冷,大大提高了食物制冷的速度和效果。其中,食物可以是饭菜、冷饮或冰棍等。

加热组件300能够对水进行加热蒸发,进而在壳体组件400内产生蒸汽,由于第一内盒100也是设置在壳体组件400内的,因此加热组件300产生的蒸汽能够对第一内盒100内的食物进行蒸煮加热,从而便于人们的食用。

进一步,在制冷组件200和加热组件300的共同作用下,使得饭盒具备制冷和加热两种功能,便于用户根据实际的需要,而选择对食物的处理方式,提高了食物的保鲜、保存和食用效果,从而有效的保护了用户的健康,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壳体组件400包括:外壳410、与外壳410连接的内壳420,以及与外壳410扣合连接的盖体430;内壳42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21和第二通孔422;加热组件300与第一通孔421连接,以形成储水位310。

例如,如图1和图3所示,外壳410与内壳420连接,形成了食物处理区域和储存区域,其中,加热组件300和制冷组件200均固定在储存区域内,而储水位310设置在食物处理区域内。由于制冷组件200通过第二通孔422与第一内盒100抵接,从而使得制冷组件200的制冷部分设置在食物处理区域。

由于在储水位310中产生蒸汽,是在食物处理区域内对食物进行加热的,并且制冷组件200也是在食物处理区域内对食物进行制冷的,从而使得食物处理区域有效的限制了食物的处理空间范围,进而提高了对食物处理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设置有制冷端210和加热端220的半导体制冷片;制冷端210通过第二通孔422与第一内盒100抵接。

例如,如图3所示,半导体制冷片也叫热电制冷片,是一种热泵,利用了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可靠性较高。

通过使制冷端210通过第二通孔422与第一内盒100抵接,便于制冷端210对第一内盒100的制冷;同时,第二通孔422能够有效的隔绝了制冷端210和加热端220,从而防止加热端220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第一内盒100上或食物处理区域内,进而提高了食物的制冷效率和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壳体组件400还包括:用于分隔制冷端210与加热端220的阻隔板440;制冷端210设置在阻隔板440的一侧,加热端220设置在阻隔板440的另一侧。

例如,如图1所示,通过使阻隔板440分隔制冷端210与加热端220,能够防止半导体制冷片在运转时,加热端220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内壳420的表面,影响食物处理区域内的温度,即阻隔板440能够提高了制冷端210对食物处理区域内的制冷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制冷组件200还包括:与加热端220连接的散热器230;外壳410上设置有用于散发热量的第三通孔411;散热器230设置在第三通孔411处。

例如,如图2所示,散热器230能够为加热端220散热,并将热量从第三通孔411排出到外界环境,从而降低了热量对内壳420的热传递作用,进而提高了食物制冷的效率和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有卡勾510的用于固定第一内盒100位置的固定板500,第一内盒100上设置有用于与卡勾510配合连接的限位边110;固定板500能够与壳体组件400拆卸连接。

例如,如图4所示,固定板500具有固定作用。通过使卡勾510与限位边110连接,使得第一内盒100固定在固定板500上,再通过使固定板500与壳体组件400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内盒100固定在壳体组件400内。

进一步,固定板500也具有把手的作用,即便于用户通过固定板500将第一内盒100放置在壳体组件400内,以及将第一内盒100从壳体组件400内取出,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壳体组件400上设置有与固定板500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槽423和第二滑动槽424。

例如,如图3所示,通过使固定板500沿着第一滑动槽423和第二滑动槽424滑动,并固定在第一滑动槽423和第二滑动槽424的末端,即能使得固定板500稳定地固定在壳体组件400内,大大降低了固定板500与壳体组件400之间连接的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放置食物的第二内盒600,第二内盒600与固定板500的顶面抵接。

例如,如图2所示,当用户需要对较多的食物进行同时的加热或制冷时,通过将第二内盒600放置在固定板500的顶面上,即能实现对第一内盒100和第二内盒600内的食物的同时加热或制冷。第二内盒600与固定板500的连接方式简单,便于用户的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组件300包括发热片。

具体地,发热片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片状电器元件,通过使发热片直接对水进行加热,能够提高水加热蒸发的效率,进而提高食物加热的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和显示器;控制器分别与显示器、制冷组件200和加热组件300连接。

具体地,当用户需要对食物进行制冷时,通过控制器向制冷组件200传送第一触发信号,使得制冷组件200根据第一触发信号而进行运作,进而对食物进行制冷。

当用户需要对食物进行加热时,通过控制器向加热组件300传送第二触发信号,使得加热组件300根据第二触发信号而进行运作,产生蒸汽对食物进行加热。

同时,显示器能够接收第一触发信号或第二触发信号,进而显示制冷组件200和加热组件300的工作状态。进一步,控制器也能够调控制冷组件200和加热组件300的工作时间,且显示器也能够显示制冷组件200和加热组件300的工作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保鲜与蒸煮一体的饭盒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1-图4,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保鲜与蒸煮一体的饭盒,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制冷保鲜与蒸煮一体的饭盒,包括:设置有限位边110的第一内盒100、第二内盒600、设置有制冷端210和加热端220的半导体制冷片、散热器230、发热片、外壳410、阻隔板440、内壳420、盖体430、设置有卡勾510的固定板500、控制器和显示器。

内壳42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21、第二通孔422、第一滑动槽423和第二滑动槽424;外壳410上设置有第三通孔411。发热片与第一通孔421连接,以形成储水位310。

外壳410与内壳420连接,与盖体430扣合连接;阻隔板440分别与内壳420、半导体制冷片和发热片连接,制冷端210设置在阻隔板440的一侧,加热端220设置在阻隔板440的另一侧;制冷端210通过第二通孔422与第一内盒100抵接,所述散热器230分别与加热端220和第三通孔411连接。卡勾510与限位边110配合连接,固定板500分别与第一滑动槽423和第二滑动槽424滑动连接,第二内盒600与固定板500的顶面抵接。控制器分别与显示器、半导体制冷片和加热组件300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保鲜与蒸煮一体的饭盒,通过如此设置,可以达成至少如下的一些效果,当用户需要对食物进行低温保存时,通过控制器向半导体制冷片传送第一触发信号,使得半导体制冷片根据第一触发信号而进行运作,从而使得制冷端210对第一内盒100和食物处理区域进行制冷,进而实现对第一内盒100和第二内盒600内的食物的降温保鲜和保存。

当用户需要对食物进行加热时,首先在储水位310内加入适量的水,再通过控制器向发热片传送第二触发信号,使得发热片根据第二触发信号而进行运作,从而对储水位310内的水进行加热蒸发,进而使得产生的蒸汽对第一内盒100和第二内盒600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在半导体制冷片和发热片的共同作用下,便于用户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而选择对食物的处理方式,提高了食物的保鲜、保存和食用效果,从而有效的保护了用户的健康,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进一步,可以在外壳410内设置电池,使得电池为半导体制冷片、发热片、控制器和显示器供电;也可以在外壳410上设置有电源插口,使得半导体制冷片、发热片、控制器和显示器通过电源插口而与外部电源进度接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本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