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56991发布日期:2021-08-06 12:5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管壳式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管壳式冷凝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是制冷设备中的主要热交换设备之一,它的作用是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的热传递给冷却介质,并将其凝结成液体。管壳式冷凝器是水冷式冷凝器中最常用的热交换器,其被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行业,特别是大型蒸汽压缩机组上,可以与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等一起组成冷水机组,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制冷装置的运行。

然而,现有的管壳式冷凝器不仅换热效率差,而且不具备监测功能,无法从外部得知冷凝器内的运行状况,不利于控制调节内部变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管壳式冷凝器,其中,所述管壳式冷凝器通过液位、压力和温度侦测以可视化冷凝器运行状况,以便控制调节内部变量,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壳式冷凝器,其中,所述管壳式冷凝器能够进行二次冷却,提高了换热系数和机组性能系数,降低了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壳式冷凝器,其中,所述换热管管束通过采用外网内螺旋铜管,改善了流体的流动方式,提高了换热系数,使得换热效率有了极大地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一种管壳式冷凝器,其中,所述管壳式冷凝器加工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极高的实用性。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壳式冷凝器,其包括:轴线沿水平延伸的壳体,所述壳体上下两侧分为开设有引入制冷剂气体的进气口以及排出制冷剂液体的出液口,所述壳体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液位侦测口,所述出液口上设有第二液位侦测口;前水室和后水室,所述前水室和后水室分别封盖于所述壳体的轴向两端,所述后水室的下端设有冷却水进口,上端设有冷却水出口;流通有冷却水的换热管管束,所述换热管管束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换热管管束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冷却水进口,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水出口相连通;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液位侦测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液位侦测口和所述第二液位侦测口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管束的下方设有均流板,所述均流板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均流板的下方设有若干过冷管,所述过冷管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间隔设置的支撑板,用以支撑所述换热管管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液口上还设有制冷剂测温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上方设有制冷剂测压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进口和所述冷却水出口处均设有冷却水测温器和冷却水测压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换热管管束之间还设有防冲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管束由多根换热管组成,所述换热管为外网内螺旋铜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安全阀。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申请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并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管壳式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管壳式冷凝器的布管示意图。

图中:

1-管壳式冷凝器;10-壳体;20-前水室;30-后水室;40-换热管管束;50-液位侦测装置;60-过冷管;70-安全阀;11-进气口;12-出液口;13-均流板;14-防冲板;15-支撑板;16-制冷剂测温器;17-制冷剂测压器;18-冷却水测温器;19-冷却水测压器;31-冷却水进口;32-冷却水出口;41-换热管;51-第一液位侦测口;52-第二液位侦测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不限于字面的含义,而是仅由本发明人使用以使得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申请。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明显仅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如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效物所定义的限制本申请的目的而提供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下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虽然比如“第一”、“第二”等的序数将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在这里不限制那些组件。该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例如,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且同样地,第二组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而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教导。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关联的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在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实施例的目的且不意在限制。如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示例外。另外将理解术语“包括”和/或“具有”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所述的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而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的存在或者附加。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管壳式冷凝器被阐明。所述管壳式冷凝器1包括壳体10、前水室20、后水室30以及换热管管束40,其中,所述壳体10为轴线沿水平延伸的桶状管体,所述前水室20和后水室30分别封盖于所述壳体10的轴向两端,所述换热管管束40沿着所述壳体10的轴向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具体地,所述壳体10上侧开设有将制冷剂气体引入的进气口11,所述壳体10下侧开设有排出制冷剂液体的出液口12,所述后水室30的下端设有冷却水进口31,上端设有冷却水出口32,所述换热管管束40一端与所述冷却水进口31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水出口32相连通,冷却水通过所述冷却水进口31进入并流入所述换热管管束40中,并通过所述前水室20和所述后水室30的分程作用,进行两次流程流动后自所述冷却水出口32流出。高温高压的过热制冷剂从所述进气口11被引入,经过通入冷却水的所述换热管管束40后冷凝成饱和液态并从所述出液口12排出。换句话说,冷却水从所述后水室30的所述冷却水进口31流向所述前水室20后,再经所述前水室20流向所述后水室30的所述冷却水出口32,冷却水整体以二段流程式的横向且自下而上流动,而制冷剂整体流动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即形成逆流换热形式,极大地增强了换热效果,提高了换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换热管管束40由多根换热管41组成,所述换热管41采用外网内螺旋铜管,螺纹管大大改善了流体的流动方式,并且切边应力增大,提高了换热系数,极大地提升了换热效率,而且该类螺纹管具有耐温差、压差性能好等优点。

具体地,所述管壳式冷凝器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0侧面的液位侦测装置50,所述壳体10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液位侦测口51,所述出液口12上设有第二液位侦测口52,所述液位侦测装置50分别与所述第一液位侦测口51和所述第二液位侦测口52相连,用以侦测所述壳体10内的冷凝液液位情况,以便控制调节内部变量,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优选地,所述出液口12上还设有制冷剂测温器16,所述壳体10的上方设有制冷剂测压器17,同时,所述冷却水进口31和所述冷却水出口32均设有冷却水测温器18和冷却水测压器19,通过设置多个测量仪器,将所述管壳式冷凝器1的运行状况可视化,从而可实时了解和调控各类参数,以进一步提高换热的效率同时可应对各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所述管壳式冷凝器1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管束40的下方设有均流板13,所述均流板13沿着所述壳体10的轴向设置,用以将冷凝后的制冷剂均匀地从两边流下以提高换热效果;更进一步地,所述均流板13的下方设有若干过冷管60,所述过冷管60沿着所述壳体10的轴向延伸,换句话说,所述均流板13设置于所述换热管管束40和所述过冷管60之间,从所述均流管13流下的制冷剂会经过过冷管60进行再次换热达到过冷状态,进一步提高了换热系数,提高了机组性能系数,减少了冷却水的用量,降低了能耗。

此外,在所述进气口11和所述换热管管束40之间还设有防冲板15,通过这样的方式设置,防止较大的制冷剂流速冲击所述换热管管束40,提高所述换热管管束40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内还设有间隔设置的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用以支撑所述换热管管束40,进一步加强了所述换热管管束40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安全阀70,以控制所述壳体10内的压力不超过阈值,提高了所述管壳式冷凝器1的安全性。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