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单元及具有该制冰单元的冷藏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27471发布日期:2021-11-03 17:2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制冰单元及具有该制冰单元的冷藏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冰单元及具有该制冰单元的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门体上设置有制冰间室的冰箱,都是将冷冻间室的冷量通过风道导入门体的制冰间室,不仅风道结构复杂、箱体与门体风道对接位置处容易产生凝露、制冰时间长,而且制冰间室容易与冷冻间室串味、影响制成冰块的洁净度。综合考虑,在设计上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直冷制冰单元及具有该制冰单元的冷藏冷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制冰单元。
4.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制冰单元的结构紧凑性。
5.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制成的冰块更加透明。
6.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制冰单元的冷藏冷冻装置。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冰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8.制冰盒,限定有至少一个制冰槽,用于容置水或冰块;
9.制冷管,用于为所述制冰槽提供冷量;和
10.换热翅片,设置为将所述制冷管固定于所述制冰盒,并将所述制冷管的冷量扩散至其周围环境。
11.可选地,所述制冷管包括:
12.上制冷部,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制冰盒;
13.下制冷部,设置于所述上制冷部的下方,并至少部分嵌入所述换热翅片;以及
14.连接部,设置为连接所述上制冷部和所述下制冷部;其中
15.所述换热翅片设置为与所述制冰盒固定连接。
16.可选地,所述换热翅片设置为与所述上制冷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端部抵触。
17.可选地,所述换热翅片包括:
18.多个换热板,沿所述下制冷部的轴向方向均匀分布;和
19.两个安装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换热板的轴向两侧;其中,
20.每个所述换热板和每个所述安装板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下制冷部设置为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安装孔,以与所述换热板和所述安装板固定;且
21.所述两个安装板分别形成有向远离所述多个换热板的方向延伸的凸耳,所述凸耳设置为与所述制冰盒固定连接。
22.可选地,所述制冷管夹置于所述制冰盒与所述换热翅片之间,所述换热翅片设置为与所述制冰盒固定连接。
23.可选地,所述换热翅片包括:
24.多个换热板,沿所述制冷管的轴向方向均匀分布;和
25.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多个换热板靠近所述制冰盒的一侧,并与所述多个换热板固定连接;其中
26.所述安装板设置为与所述制冰盒固定连接。
27.可选地,所述制冰盒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多个定位柱;且
28.所述换热翅片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多个定位柱设置为分别穿过所述多个定位孔与所述换热翅片紧固连接。
29.可选地,所述制冰单元还包括:
30.加热管,夹置于所述制冰盒与所述换热翅片之间,用于加热所述制冰盒进行脱冰和/或加热所述换热翅片进行化霜。
31.可选地,所述制冰盒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容置槽,所述制冷管和所述加热管分别至少部分嵌入一个所述容置槽;且
32.每个所述容置槽呈u形,并关于所述至少一个制冰槽的纵向中央平面镜像对称。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34.箱体,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
35.至少一个门体,用于开闭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一个所述门体设置有制冰间室;以及
36.根据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制冰单元,设置于所述制冰间室内。
37.本实用新型通过换热翅片将制冷管固定于制冰盒,可使制冷管同时向制冰盒和换热翅片提供冷量,即在制冰的同时,向制冰单元的周围环境扩散冷量,使得制冰单元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特别适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门体。
3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管包括嵌入制冰盒的上制冷部和嵌入换热翅片的下制冷部,增大了制冷管与换热翅片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了向制冰单元的周围环境扩散冷量的效率,还相对减少了制冷管为制冰盒的供冷占比,降低了制冰盒的制冰速度,进而提高了制成冰块的透明度。
3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使加热管夹置在制冰盒与换热翅片之间,可在为制冰盒脱冰的同时,对换热翅片进行加热化霜,进一步地提高了制冰单元的结构紧凑性,减小了占用空间。
4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制冰盒的定位柱和换热翅片的定位孔实现制冰盒与换热翅片的固定连接,并在固定换热翅片的同时实现制冷管和加热管的固定,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
41.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42.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4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轴测图;
44.图2是图1中制冰间室的示意性剖视图;
45.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冰单元的示意性剖视图;
46.图4是图3中制冰盒的示意性轴测图;
47.图5是图3中换热翅片的示意性轴测图;
48.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冰单元的示意性剖视图;
49.图7是图6中制冷管的示意性轴测图;
50.图8是图6中换热翅片的示意性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100的示意性轴测图;图2是图1中制冰间室122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和图2,冷藏冷冻装置100可包括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111的箱体110、用于开闭至少一个储物间室111的至少一个门体、以及制冰单元123。在本实用新型中,至少一个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更多个。
52.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门体120可设置有制冰间室122,制冰单元123可设置于制冰单元123内,以提高储物间室111的储物空间。
53.门体120可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制冰内胆121、以及设置于外壳与制冰内胆121之间的保温层。其中,制冰间室122由制冰内胆121限定出。
5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一个储物间室111可设置有独立的制冰间室122,以便于冷量的传递。
55.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冰单元123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3,特别地,制冰单元123可包括制冰盒130、制冷管140和换热翅片150。
56.制冰盒130可限定有至少一个制冰槽131,用于容置水或冰块。制冰槽131的数量可为多个,并沿制冰盒130的纵向方向分布。
57.制冷管140可用于为制冰槽131提供冷量,以形成冰块。在本实用新型中,制冷管140可为冷媒蒸发管,通过柔性软管与制冷系统位于箱体110的部分连通。
58.换热翅片150可设置为将制冷管140固定于制冰盒130,并将制冷管140的冷量扩散至其周围环境,以使制冷管140同时向制冰盒130和换热翅片150提供冷量,即在制冰的同时,向制冰单元123的周围环境扩散冷量,使得制冰单元123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59.换热翅片150可包括沿制冷管140的轴向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换热板151、和用于固定多个换热板151的至少一个安装板152,以增大换热翅片150的换热面积。
60.制冰槽131的开口方向可向上。换热翅片150可设置于制冰盒130的下方。多个换热板151可竖直延伸。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管140可夹置于制冰盒130与换热翅片150之间,换热翅片150可设置为与制冰盒130固定连接,以减少制冰单元123在竖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制冷管140位于制冰盒130与换热翅片150之间的部分可水平延伸。
62.制冷管140与制冰盒130之间可设置有隔热件161,以降低制冰速度,提高制成冰块的透明度。
63.图4是图3中制冰盒130的示意性轴测图;图5是图3中换热翅片150的示意性轴测
图。参见图3至图5,换热翅片150的安装板152的数量可为一个。安装板152可与多个换热板151固定连接,并设置于多个换热板151靠近制冰盒130的一侧,以与制冰盒130固定连接。安装板152与多个换热板151可一体成型。
64.制冰盒130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多个定位柱133。换热翅片150的安装板152可开设有多个定位孔153。多个定位柱133可设置为分别穿过多个定位孔153与换热翅片150紧固连接,进而固定连接制冰盒130与换热翅片150,不仅稳定可靠,而且定位方便。
65.制冰单元123还可包括夹置于制冰盒130与换热翅片150之间的加热管162,以加热制冰盒130进行脱冰、和/或加热换热翅片150进行化霜。
66.加热管162可设置为与制冰盒130和换热翅片150直接接触,以提高脱冰和化霜效率。
67.制冰盒130的底部可开设有多个容置槽132。制冷管140和加热管162可分别至少部分嵌入一个容置槽132,以增大制冷管140和加热管162与制冰盒130的换热面积。
68.对应地,换热翅片150也可形成有多个凹槽,用于与制冷管140和加热管162抵触。
69.每个容置槽132可呈u形,并关于至少一个制冰槽131的纵向中央平面镜像对称,以使制成的冰块的透明度更加均匀。
70.制冰单元123还可包括设置于换热翅片150下方的接水组件190,用于承接自换热翅片150流下的化霜水。
71.制冰单元123还可包括分离器和盒盖170。分离器可设置为驱动制冰槽131内的冰块运动。
72.盒盖170可设置于制冰盒130的上方,并将由分离器驱动的冰块导向至制冰盒130的下方。制冰单元123的下方可设置有储冰盒124,用于承接掉落的冰块。
73.制冰单元123还可包括风机组件180,以促进制冰间室122内的空气循环流动。
74.风机组件180可包括循环风机和风机支架。循环风机可设置为促进制冰间室122内的空气流过换热翅片150。风机支架可设置为与盒盖170固定连接,并支撑循环风机。
75.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冰单元123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是图6中制冷管140的示意性轴测图;图8是图6中换热翅片150的示意性轴测图。参见图6至图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其与前一实施例的区别可包括:制冷管140可包括上制冷部141、下制冷部142、以及连接上制冷部141和下制冷部142的连接部143。
76.上制冷部141可至少部分嵌入制冰盒130。下制冷部142可设置于上制冷部141的下方,并至少部分嵌入换热翅片150,以增大制冷管140与换热翅片150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向制冰单元123的周围环境扩散冷量的效率。其中,换热翅片150可设置为与制冰盒130固定连接,以固定制冷管140。
77.换热翅片150可设置为与上制冷部141远离连接部143的端部抵触,以使上制冷部141与制冰盒130紧密接触,提高结构可靠性。
78.多个换热板151可沿下制冷部142的轴向方向均匀分布。换热翅片150的安装板152的数量可为两个。两个安装板152可分别设置于多个换热板151的轴向两侧。
79.每个换热板151和每个安装板152可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154。下制冷部142可设置为穿过至少一个安装孔154,以与换热板151和安装板152固定。
80.两个安装板152可分别形成有向远离多个换热板151的方向延伸的凸耳155。每个
凸耳155可开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153,以与制冰盒130固定连接,结构稳定可靠。
81.多个换热板151和安装板152可先与下制冷部142固定连接,再一同通过凸耳155与制冰盒130固定连接,以降低生产成本。
82.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