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84893发布日期:2022-01-29 10:2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烯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2.石墨是一种结晶形碳,六方晶系,为铁墨色至深灰色,有滑腻感,可导电,石墨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石墨粉是石墨加工后的一种产物,常温下石墨粉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具有耐高温导电性能,可做耐火材料,导电材料,耐磨润滑材料。
3.在石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石墨粉碎形成石墨粉后再挤压形成需要的形状和尺寸,在石墨化后需要对石墨进行降温,现有的降温结构一般是采用水冷结构降温,很难做到循环和持续降温,导致降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了水冷和风冷结合,通过管体用于石墨材料输送,在输送过中通过水冷组件进行循环散热降温,还在水冷组件外部设置了传热组件和风冷,进而大大提升降温效果,方便后续加工的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降温装置。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降温装置,包括用于石墨材料通过的管体通道、套设于管体通道外径的水冷组件、及连接于水冷组件外径的传热组件和连接于传热组件的风冷组件;所述水冷组件包括循环腔、连接于循环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循环腔设置有若干分隔条形成迷宫通道;所述传热组件包括传热块、连接于传热块的散热块,所述散热块开设有若干散热槽分隔形成多组的散热鳍片,所述风冷组件朝向于散热槽。
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管体通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
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管体通道为不锈钢管体。
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循环腔由铝材或铜材压铸成型。
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循环腔包括内腔体、密封连接于内腔体外径的外盖体。
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分隔条一体成型于内腔体。
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传热块为铜块。
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散热块为铝块。
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传热块与散热块为冶金结合形成一体。
1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风冷组件包括吹气风扇与吸气风扇,所述吹气风扇安装于散热块一端,所述吸气风扇安装于散热块另一端。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相比传统的石墨材料降温,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水冷和风冷结合,通过管体用于石
墨材料输送,在输送过中通过水冷组件进行循环散热降温,还在水冷组件外部设置了传热组件和风冷,进而大大提升降温效果,方便后续加工。具体是,设置了用于石墨材料通过的管体通道、套设于管体通道外径的水冷组件、及连接于水冷组件外径的传热组件和连接于传热组件的风冷组件;所述水冷组件包括循环腔、连接于循环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循环腔设置有若干分隔条形成迷宫通道;所述传热组件包括传热块、连接于传热块的散热块,所述散热块开设有若干散热槽分隔形成多组的散热鳍片,所述风冷组件朝向于散热槽。水冷组件通过进液口将冷却液送入至循环腔后通过出液口导出,实新冷却,通过分隔条形成迷宫通道延长冷却液流动时间,提升降温效果,通过传热块配合散热块进行散热,进而保证降温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降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降温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降温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管体通道1、水冷组件2、循环腔21、分隔条211、内腔体212、外盖体213、进液口22、出液口23、传热组件3、传热块31、散热块32、散热槽33、散热鳍片34、风冷组件4、吹气风扇41、吸气风扇42。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24.如图1~图3所示,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降温装置,包括用于石墨材料通过的管体通道1、套设于管体通道1外径的水冷组件2、及连接于水冷组件2外径的传热组件3和连接于传热组件3的风冷组件4;所述水冷组件2包括循环腔21、连接于循环腔21的进液口22和出液口23,所述循环腔21设置有若干分隔条211形成迷宫通道;所述传热组件3包括传热块31、连接于传热块31的散热块32,所述散热块32开设有若干散热槽33分隔形成多组的散热鳍片34,所述风冷组件4朝向于散热槽33。
25.管体通道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根据使用环境和情况选择,一般为方形结构。
26.管体通道1为不锈钢管体,采用不锈钢结构,结构可靠性强,传热系数高。
27.循环腔21由铝材或铜材压铸成型,一般为铝材压铸成型,传热效率高。
28.循环腔21包括内腔体212、密封连接于内腔体212外径的外盖体213,通过外盖体213将内腔体212密封,分隔条211一体成型于内腔体212,保证冷却液的流动时间,提升降温效果。
29.传热块31为铜块,散热块32为铝块,传热块31与散热块32为冶金结合形成一体,采用冶金结合的结构,一体性强,传热系数高。
30.风冷组件4包括吹气风扇41与吸气风扇42,所述吹气风扇41安装于散热块32一端,所述吸气风扇42安装于散热块32另一端,通过吹气风扇41配合吸气风扇42,加块热量的传输,进一步提升降温效果。
3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水冷和风冷结合,通过管体用于石墨材料输送,在输送过中通过水冷组件2进行循环散热降温,还在水冷组件2外部设置了传热组件3和风冷,进而大大提升降温效果,方便后续加工。具体是,设置了用于石墨材料通过的管体通道1、套设于管体通道1外径的水冷组件2、及连接于水冷组件2外径的传热组件3和连接于传热组件3的风冷组件4;所述水冷组件2包括循环腔21、连接于循环腔21的进液口22和出液口23,所述循环腔21设置有若干分隔条211形成迷宫通道;所述传热组件3包括传热块31、连接于传热块31的散热块32,所述散热块32开设有若干散热槽33分隔形成多组的散热鳍片34,所述风冷组件4朝向于散热槽33。水冷组件2通过进液口22将冷却液送入至循环腔21后通过出液口23导出,实新冷却,通过分隔条211形成迷宫通道延长冷却液流动时间,提升降温效果,通过传热块31配合散热块32进行散热,进而保证降温散热效果。
3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