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冰场的冷却排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84560发布日期:2021-12-04 10:31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冰场的冷却排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排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冰场的冷却排管结构。


背景技术:

2.冷排管是制冷系统中用于蒸发制冷剂以实现制冷的管道。在大型的二氧化碳冰场制冷系统中,为保证制冷效果,需要保证冷排管的安装精度以及与冰面层之间的距离。现阶段的冰场制冰系统中,冷排管只是简单铺设在冰面层下方,安装精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冰场的冷却排管结构。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冰场的冷却排管结构,包括:冷排管、压架和多个支架;
5.多个所述支架按照预设的间隔距离平行设置;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冷排管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凹槽;
6.所述冷排管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沿所述第一凹槽设置;
7.所述压架设置在所述冷排管的上方,并抵接所述冷排管的外表面。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架的下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凹槽;
9.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冷排管的形状相匹配,且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按照所述间隔距离设置。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相同的水平面,多个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另一个相同的水平面,且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上方。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冷却排管结构还包括:网格底架;
12.所述网格底架固定设置,且所述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网格底架上。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冷却排管结构还包括:网状加固筋;
14.所述网状加固筋纵横方向上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状加固筋沿水平于所述冷排管铺设方向设置。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却排管结构用于设置在混凝土内,所述冷排管为不锈钢材质;
17.所述不锈钢材质的膨胀系数与所述混凝土的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值。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冷排管能够从运输形态转换为使用形态;
19.运输形态的冷排管为盘卷状,使用形态的冷排管为直线状或弧线状。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冷却排管结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
21.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或者,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冷却排管结构还包括:混凝土应力传感器;
23.所述混凝土应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述提供的方案中,预先设置可以支撑冷排管的支架,且支架上的第一凹槽可以准确限制冷排管的位置,从而实现对冷排管的精准定位;并且,冷排管上方的压架能够限制冷排管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可以在多个方向固定冷排管,在浇铸混凝土时不会造成冷排管发生移动,能够始终保证冷排管位于合适的位置;此外,压架还可以使得冷排管与冰面层的距离具有一致性,能够实现均匀制冷,提高制冷效果。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排管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8.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排管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9.图标:10

冷排管、20

压架、21

第二凹槽、30

支架、31

第一凹槽、40

网格底架、50

网状加固筋、60

温度传感器、70

混凝土应力传感器、100

冰面层、200

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冰场的冷却排管结构,可以对冰场的冰面层进行制冷制冰。参见图1所示,该冷却排管结构包括:冷排管10、压架20和多个支架30。
34.其中,多个支架30按照预设的间隔距离平行设置,图1示出了四个支架30;支架30的顶部设有与冷排管10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凹槽31;冷排管10设置在支架30上,并沿第一凹槽31设置;压架20设置在冷排管10的上方,并抵接冷排管10的外表面。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先固定设置多个支架30,且多个支架30间隔设置;优选地,多个支架30之间均匀设置,即相邻的两个支架30之间的间隔距离为定值。并且,支架30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31,使得冷排管10能够沿该第一凹槽31设置,基于该第一凹槽31可以实现对冷排管10的限位。此外,冷排管10上方还设有压架20,该压架20可以抵接并下压冷排管10的外表面,从而可以限制冷排管1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并且,压架20还可以用于实现对冷排管10顶部混凝土的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支架30进行定位安装,之后再将冷排管设置在支架30上,从而可以实现对支架30的准确定位,实现精准安装;并且,压架20可以限制冷排管1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能够准确确定冷排管10与上方的冰面层之间的距离。
36.可选地,参见图2所示,该压架20的下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凹槽21;第二凹槽21与冷排管10的形状相匹配,且多个第二凹槽21按照间隔距离设置,即第二凹槽21与第一凹槽31可以对应设置,使得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21可以成对固定冷排管,且两个凹槽能够从多个方向固定该冷排管10,在浇铸混凝土时不会造成冷排管10发生移动,能够始终保证冷排管10位于合适的位置。
37.如图2所示,该冷却排管结构的冷排管10用于制冷,使得其上方能够形成冰面层100。具体地,在将支架30、冷排管10、压架20依次固定之后,向该冷却排管结构浇铸混凝土,使得该冷却排管结构铺设在混凝土层200中。之后冷排管10通过制冷,即可在混凝土层200上方形成冰面层100。其中,可以基于细钢丝等将冷排管10固定在支架30上。
38.可选地,第二凹槽21位于第一凹槽31的上方;并且,多个第一凹槽31设置于相同的水平面,多个第二凹槽21设置于另一个相同的水平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21分别设置在水平面上,使得多个冷排管10可以均铺设在两个水平面之间,该冷排管10与上方的冰面层100的距离相同,可以形成平面的冰面层100,且能够实现均匀制冷。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冰场的冷却排管结构,预先设置可以支撑冷排管10的支架30,且支架30上的第一凹槽31可以准确限制冷排管10的位置,从而实现对冷排管的精准定位;并且,冷排管10上方的压架20能够限制冷排管1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可以在多个方向固定冷排管10,在浇铸混凝土时不会造成冷排管10发生移动,能够始终保证冷排管10位于合适的位置;此外,压架20还可以使得冷排管10与冰面层100的距离具有一致性,能够实现均匀制冷,提高制冷效果。
4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图2所示,该冷却排管结构还包括:网格底架40;网格底架40固定设置,且支架30固定设置在网格底架40上。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冷却排管结构还包括:网状加固筋50;网状加固筋50沿纵横方向固定在支架30上。其中,网状加固筋50沿水平于冷排管10铺设方向设置。
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网格底架40为网格形状的支撑架,该网格底架40不仅可以固定支架30,且以网格底架40中的网格为基准对支架30进行固定,可以使得支架30之间的间距相同,方便实现对支架30的均匀铺设。此外,在支架30之间额外设置网状加固筋50,该网状加固筋50同样可以水平设置,可以增加支架30的稳定性,避免支架30晃动。
4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该冷却排管结构用于设置在混凝土内,即设置在混凝土层200内。此外,该冷排管10为不锈钢材质,且该不锈钢材质的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的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值。
43.现阶段在冰场二氧化碳制冰系统中,常用的冷排管多为铜管;其他冷库制冷系统、
冷风机等中虽然存在不锈钢管,但其主要是对不锈钢材质的简单使用。在冰场制冰系统中,铜材质的冷排管虽然也能起到制冷效果,但随着使用,冷排管与混凝土之间会产生缝隙,从而影响冷排管向混凝土传热,进而影响制冰效果。经研究实验,这是由于铜材质的冷排管发生热胀冷缩,导致其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缝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相近的不锈钢材质(例如,304不锈钢等)来制作冷排管10,可以降低冷排管10的热胀冷缩效应,有效避免冷排管10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缝隙。
44.可选地,该不锈钢材质的冷排管10的形态可以改变;具体地,冷排管10能够从运输形态转换为使用形态;其中,运输形态的冷排管10为盘卷状,使用形态的冷排管10为直线状或弧线状。
45.传统的冷排管一般形态固定,为方便运输,导致其长度较短,在制造大型的冰场制冷系统时,需要采用焊接的方式,冷排管的焊口较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排管10可以为盘卷状,从而方便运输;在安装使用时,将冷排管10从盘卷状伸展成所需的形状,例如直线状或弧线状等;因此,冷排管10可以做成很长,从而减少冷排管10的焊接。
46.此外可选地,参见图2所示,该冷却排管结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60;温度传感器60设置在第一凹槽31内;或者,温度传感器60设置在支架30上。图2以该温度传感器60设置在第一凹槽31内为例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温度传感器60可以实时监测冷排管10附近的温度,基于该温度可以判断冷排管10当前的制冷效果,进而实现智能控制。
47.可选地,该冷却排管结构还包括:混凝土应力传感器70;混凝土应力传感器70设置在支架30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混凝土层200中设置混凝土应力传感器70,从而可以实时监测混凝土层200应力变化情况,能够保证混凝土层的质量,并能及时发现异常(如,是否有存在裂缝的风险等),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的技术方案,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