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污水源热泵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0645发布日期:2022-03-20 00:21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污水源热泵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污水源热泵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源热泵,主要是以城市污水作为提取和储存能量的冷热源,借助热泵机组系统内部制冷剂的物态循环变化,消耗少量的电能,从而达到制冷制暖效果的一种创新技术,与其他热源相比,污水源热泵的技术关键和难点在于防堵塞、防污染与防腐蚀,而换热设备为污水源热泵中主要设备之一。
3.现有技术中旋转式污水源热泵换热装置,采用旋转模式来降低污水的下行速度,来减小流道被沉积的可能性,并且利用驱动装置驱动换热装置进行旋转运动,但是在使用时,换热装置上产生的热量会传递输送到驱动装置上,进而使驱动装置温度升高,从而影响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旋转式污水源热泵换热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式污水源热泵换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换热主体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电机上,提升电机的使用寿命。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式污水源热泵换热装置,包括驱动设备,与驱动设备活动端固定连接的竖向布置的转轴以及固定在转轴背离驱动设备一端的换热主体,所述转轴环形端套装螺旋导热管且螺旋导热管处在驱动设备的壳体部与换热主体之间,所述螺旋导热管左端上侧出口端连通固定用于排水的出水管,所述螺旋导热管左端下侧进口端连通固定用于进水的进水管,所述驱动设备的壳体部上端左侧固定连接竖向布置的弧形固定板且弧形固定板处在换热主体下侧,所述弧形固定板设置在转轴左侧且弧形固定板上贯穿设置出水管以及进水管。
6.优选的,所述弧形固定板左端下侧固定连接矩形板,且矩形板通过螺丝固定在驱动设备的壳体部上端。
7.优选的,所述矩形板与弧形固定板连接位置固定连接加强件。
8.优选的,所述弧形固定板右端前后两侧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弧形活动板,两个所述弧形活动板背离弧形固定板一端相互贴合且两个弧形活动板通过扁嘴搭扣可拆卸连接。
9.优选的,所述弧形固定板上端固定连接第一防护件且第一防护件贴合在换热主体下端,所述第一防护件套设在转轴外侧,所述第一防护件下端贴合设置两个弧形活动板。
10.优选的,所述弧形活动板下端粘接第二防护件且第二防护件处在驱动设备的壳体部上端。
11.优选的,所述弧形活动板与弧形固定板之间设置竖向布置的第三防护件且第三防护件与弧形活动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弧形活动板之间设置两个相互抵触布置的第四防护件,且两个第四防护件向背一端分别与两个弧形活动板固定连接。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式污水源热泵换热装置具有如下有益
效果:
13.1、在使用时,换热主体产生的热量会传递到转轴上,同时将冷却液通过进水管输送到螺旋导热管内,而螺旋导热管内流动的冷却液会与转轴上的热量进行热交换,进而对转轴进行降温处理,有效避免换热主体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电机上,提升电机的使用寿命。
14.2、能对弧形活动板进行打开操作,使转轴以及螺旋导热管暴露出,方便对转轴以及螺旋导热管进行维护,当完成后,并对两个弧形活动板进行闭合,再利用扁嘴搭扣使两个弧形活动板限制安装,此时弧形固定板与两个弧形活动板形成一个圆形腔体,并对螺旋导热管进行隐藏,实现对螺旋导热管保护,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式污水源热泵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式污水源热泵换热装置中转轴与螺旋导热管的装配图;
17.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18.图中标号:1、换热主体,2、弧形固定板,3、电机,4、弧形活动板,5、出水管,6、进水管,7、转轴,8、螺旋导热管,21、矩形板,22、第一橡胶条,41、弧形橡胶条,42、环形橡胶垫,43、第二橡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请结合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式污水源热泵换热装置,包括电机3,与电机3活动端固定连接的竖向布置的转轴7以及固定在转轴7背离电机3一端的换热主体1,电机3与转轴7配合使用,能驱动换热主体1进行旋转,进而辅助换热主体1进行换热处理,转轴7环形端套装螺旋导热管8且螺旋导热管8处在电机3的壳体部与换热主体1之间,通过螺旋导热管8,用于输送冷却液,进而与转轴7进行热交换,能对转轴7进行降温处理,螺旋导热管8左端上侧出口端连通固定用于排水的出水管5,通过出水管5,能将螺旋导热管8内冷却液排出,螺旋导热管8左端下侧进口端连通固定用于进水的进水管6,通过进水管6向螺旋导热管8输送冷却液,具体地,在电机3驱动换热主体1进行旋转过程中,换热主体1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转轴7上,同时将冷却液通过进水管6输送到螺旋导热管8内,而冷却液在螺旋导热管8内进行流动中,冷却液会与转轴7上的热量进行热交换,进而对转轴7进行降温处理,热交换后的冷却液通过出水管5排出,有效避免换热主体1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电机3上,提升电机3的使用寿命。
21.电机3的壳体部上端左侧固定连接竖向布置的弧形固定板2且弧形固定板2处在换热主体1下侧,通过弧形固定板2,能为出水管5、进水管6以及螺旋导热管8进行紧固安装,弧形固定板2左端下侧固定连接矩形板21,通过矩形板21,增加弧形固定板2的安装面积,提升弧形固定板2的安装稳定性,且矩形板21通过螺丝固定在电机3的壳体部上端,矩形板21与弧形固定板2连接位置固定连接三角板,通过三角板,增加矩形板21与弧形固定板2连接强度,弧形固定板2设置在转轴7左侧且弧形固定板2上贯穿设置出水管5以及进水管6,弧形固定板2右端前后两侧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弧形活动板4,弧形固定板2与两个弧形活动板4配
合使用,能形成一个腔体为螺旋导热管8提供安装空间,能对螺旋导热管8进行保护,两个弧形活动板4背离弧形固定板2一端相互贴合且两个弧形活动板4通过扁嘴搭扣可拆卸连接,具体地,能打开扁嘴搭扣,解除两个弧形活动板4之间的限制,然后对弧形活动板4进行打开操作,使转轴7以及螺旋导热管8暴露出,方便对转轴7以及螺旋导热管8进行维护,当完成后,然后对两个弧形活动板4进行闭合,然后关闭扁嘴搭扣,使弧形固定板2与两个弧形活动板4形成一个圆形腔体,并对螺旋导热管8进行隐藏,实现对螺旋导热管8保护,安全性高。
22.弧形固定板2上端固定连接环形橡胶垫42且环形橡胶垫42贴合在换热主体1下端,通过环形橡胶垫42,用于隔离换热主体1与弧形固定板2以及弧形活动板4,避免发生摩擦现象,安全性好,环形橡胶垫42套设在转轴7外侧,环形橡胶垫42下端贴合设置两个弧形活动板4,弧形活动板4下端粘接弧形橡胶条41且弧形橡胶条41处在电机3的壳体部上端,通过弧形橡胶条41,用于隔离弧形活动板4与电机3,避免发生摩擦现象,安全性好,弧形活动板4与弧形固定板2之间设置竖向布置的第一橡胶条22且第一橡胶条22与弧形活动板4固定连接,第一橡胶条22以及第二橡胶条43配合使用,避免弧形活动板4与弧形固定板2以及两个弧形活动板4发生直接撞击,两个弧形活动板4之间设置两个相互抵触布置的第二橡胶条43,且两个第二橡胶条43向背一端分别与两个弧形活动板4固定连接,具体地,环形橡胶垫42、弧形橡胶条41、第一橡胶条22以及第二橡胶条43配合使用,能对圆形腔体上产生的间隙进行封堵,有效避免外界杂质进入圆形腔体内对螺旋导热管8进行损坏,安全性高。
23.本实施例中的换热主体1为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
2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