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5204发布日期:2022-04-22 13:0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机。


背景技术:

2.半导体制冷技术为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是目前的半导体制冷大多应用在冰箱、酒柜等大型家电上,体积大,且不方便移动,对用户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冷机,结构简单、体型小,方便携带,适用性强。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安装腔;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冷风道和制冷片,所述制冷片位于所述冷风道内且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接触;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热风道和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位于所述热风道内且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接触;所述冷风道内设有第一风机,和/或所述热风道内设有第二风机。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集成有制冷和散热的作用,且通过设置风机利于提升制冷或散热的效果,提升制冷机的工作性能,且制冷机的结构简单,整体体积较小,便于用户携带使用,适用范围较广。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还包括:保温件,所述保温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安装于所述保温件内。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所述制冷片包括制冷部和第一翅片部,所述制冷部伸至所述保温件内以与所述冷端接触,所述第一翅片部位于所述冷风道内。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风道壳,所述风道壳与所述箱体相连以限定出所述冷风道,所述风道壳具有与所述冷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分别设于所述风道壳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
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所述散热片包括散热部和第二翅片部,所述散热部与所述箱体相连且与所述热端接触,所述第二翅片部位于所述热风道内。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支架,所述散热支架与所述散热部相连,且与所述散热部限定出所述热风道。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所述散热支架包括安装板和安装座,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散热部相连且限定出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安装座具有第二出风口。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所述热风道的两端敞开且形成两个所述第二进
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热风道的中部。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制冷组件或所述散热组件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电池用于对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供电。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的结构示意图(另一个视角);
19.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的侧视图;
20.图4是图3中a-a处的截面图;
21.图5是图3中b-b处的截面图;
22.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的放大图;
23.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的放大图(另一个视角);
24.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的风道壳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的风道壳的结构示意图(另一个视角);
26.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的第一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的制冷片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的保温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的第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的散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
34.制冷机100,
35.制冷组件1,制冷片11,制冷部111,第一翅片部112,冷风道113,风道壳12,第一进风口121,第一出风口122,管接口123,第一风机13,卡接腔14,卡扣141,
36.散热组件2,散热片21,散热部211,第二翅片部212,热风道213,散热支架22,安装板221,侧板222,中间板223,安装座224,第二进风口231,第二出风口232,第二风机24,
37.箱体3,安装腔31,半导体制冷片4,保温件5,保温腔51,电池6,连接孔a。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下面参考图1-图1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100,该制冷机100集成有
制冷和散热的作用,且通过设置风机利于提升制冷或散热的效果,提升制冷机100的工作性能,且制冷机100的结构简单,整体体积较小,便于用户携带使用,适用范围较广。
40.如图1-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100,包括:箱体3、半导体制冷片4、制冷组件1和散热组件2。
41.其中,箱体3具有安装腔31,即箱体3构造为中空结构,以在箱体3的内部形成中空的安装腔31,且在具体设计时,可将安装腔31构造为沿箱体3的厚度方向贯通的敞开腔,如图6、图7和图12所示,安装腔31在箱体3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敞开,即箱体3的整体构造为环形的框架结构。
42.半导体制冷片4用于实现制冷作用,且可以理解的是,半导体制冷片4具有冷端和热端,即在半导体制冷片4实际运行时,半导体制冷片4的冷端温度较低可用于实现与外部气流或物体的冷量交换,同时,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温度较高可用于实现与外部气流或物体的热量交换。
43.半导体制冷片4用于与箱体3固定安装,如将半导体制冷片4设置于安装腔31内,以使箱体3在半导体制冷片4的周向上起到结构保护和安全保温的作用,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半导体制冷片4为电控元件,可将半导体制冷片4的电路等结构设置于箱体3内,以减少其余安装空间的占用。
44.制冷组件1包括冷风道113和制冷片11,其中,冷风道113构造为两端敞开的气流通道,即冷风道113可设有第一进风口121和第一出风口122,以使外部的气流进入到冷风道113内,且从第一出风口122处流出,其中,制冷片11位于冷风道113内,且制冷片11与半导体制冷片4的冷端接触,也就是说,在半导体制冷片4运行的过程中,其冷端产生的冷量可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传递至制冷片11,以使制冷片11在冷风道113内处于较低的温度状态,即制冷片11能够在冷风道113内与冷风道113内的气流进行冷量交换,从而实现对冷风道113内的气流的冷却。
45.由此,在半导体制冷片4开启运行后,如图4所示,半导体制冷片4的冷端制冷且将冷量输送至制冷片11,同时外部空间中的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21处进入到冷风道113内,且在冷风道113内与制冷片11接触,以使气流的温度有效地降低,且气流温度降低之后可从第一出风口122处流出,从而吹向用户的需求位置,由此,可实现对用户的冷量输送。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中的制冷机100可作为室内空间中的空调设备,以用于对用户所处空间内的气流进行降温,实现降温作用,保证用户处于舒适且较低的温度环境中,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46.制热组件包括热风道213和散热片21,其中,热风道213可设有第二进风口231和第二出风口232,以使外部的气流进入到热风道213内,且从第二出风口232处流出,其中,散热片21位于热风道213内,且散热片21与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接触,也就是说,在半导体制冷片4运行的过程中,其热端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传递至散热片21,以使散热片21在热风道213内处于较高的温度状态,即散热片21能够在热风道213内与热风道213内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实现对散热片21的散热作用。
47.由此,在半导体制冷片4开启运行后,如图5所示,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制热且将热量输送至散热片21,同时外部空间中的气流从第二进风口231处进入到热风道213内,且在热风道213内与散热片21接触,以使气流将散热片21处的热量带走,从而保证散热片21处
于较低的温度状态,实现对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的持续散热,进而避免热端的温度过高造成半导体制冷片4结构损坏的问题,提高半导体制冷片4的结构安全性。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制冷机100可作为室内空间中的空调设备,以使热风道213内排出的热气流能够对用户所处空间内的气流进行加热,实现加热作用,保证用户处于舒适且较高的温度环境中,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48.其中,在具体设计时,可在冷风道113内设置第一风机13,第一风机13用于驱动冷风道113内的气流流动,具体第一风机13可驱动第一进风口121处的气流朝向第一出风口122处流动,以实现冷风道113内的气流的持续流动,促进外部空间与冷风道113内的循环流动,由此,在通过半导体制冷片4进行制冷时,可通过第一风机13实现对冷风道113内气流的推动作用,从而增强制冷机100的制冷效果。以及,可在热风道213内设置第二风机24,第二风机24用于驱动热风道213内的气流流动,具体第二风机24可驱动第二进风口231处的气流朝向第二出风口232处流动,以实现热风道213内的气流的持续流动,促进外部空间与热风道213内的循环流动,由此,在通过半导体制冷片4进行制冷且其热端产生的热量较多时,可通过第二风机24实现对热风道213内气流的推动作用,从而增强对半导体制冷片4的散热效果。
4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风机13和第二风机24可为选装,即可单独设置第一风机13,或单独设置第二风机24,再或者同时设置第一风机13和第二风机24,由此,利于保证制冷剂的制冷以及散热效果。
5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机100,集成有制冷和散热的作用,且通过设置风机利于提升制冷或散热的效果,提升制冷机100的工作性能,且制冷机100的结构简单,整体体积较小,便于用户携带使用,适用范围较广。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机100还包括:保温件5,其中,如图13所示,保温件5具有保温腔51,即保温件5构造为中空结构,以在保温件5的内部形成中空的保温腔51,且在具体设计时,可将保温腔51构造为沿保温件5的厚度方向贯通的敞开腔,如图13所示,在保温腔51在保温件5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敞开,以使保温件5的整体构造为环形的框架结构,其中,保温件5安装于安装腔31内,如保温件5可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于箱体3,具体地,可在保温件5和箱体3对应设置多个连接孔a,以通过贯穿连接孔a的螺栓结构将保温件5与箱体3固定相连。
52.其中,半导体制冷片4安装于保温件5内,即半导体制冷片4可固定安装于保温腔51内,且保温件5为保温材料制成,以使保温件5能够在半导体制冷片4的周向上起到保温的作用,从而使得半导体制冷片4产生的冷量和热量能够定向的排出,如半导体制冷片4产生的冷量可在保温件5的导向作用下朝向制冷片11导出,同时半导体制冷片4产生的热量可在保温件5的导向作用下朝向散热片21导出。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制冷片11包括制冷部111和第一翅片部112,其中,制冷部111可构造为板状,且板状具有较大的厚度,且实际安装时,可将制冷部111的一侧伸至保温件5的保温腔51内,以使制冷部111的侧面与半导体制冷片4的冷端接触。同时,第一翅片部112与制冷部111固定相连,如二者集成为一体结构,制冷部111与第一翅片部112之间可实现冷量传递,这样,在半导体制冷片4运行制冷时,其冷端产生的冷量能够传递至制冷部111,且通过制冷部111传递至第一翅片部112,第一翅片部112位于冷风道113内,以使第一翅片部112将冷量传导至冷风道113的内部空间中,实现对冷风道113内气流的冷却作
用。
54.如图11所示,第一翅片部112可包括多个子翅片,多个子翅片平行间隔开分布于制冷部111的表面上,这样,可使得第一翅片部112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冷风道113内的气流能够与第一翅片部112最大化地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子翅片在实际设置时,相邻两个子翅片之间限定出的冷却间隙可与冷风道113贯通,且冷却间隙的延伸方向和冷风道113内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同,以避免子翅片对冷风道113内的气流产生流动阻力,保证冷却气流顺畅地流动,提升制冷机100的制冷效果。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9所示,制冷组件1还包括风道壳12,风道壳12与箱体3相连以限定出冷风道113,其中,风道壳12构造为中空结构,且风道壳12的一侧敞开,可将风道壳12的敞开侧与箱体3相连,从而使得风道壳12与箱体3一同限定出冷风道113。在具体安装时,可在风道壳12设置多个连接孔a,同时在箱体3设置多个连接孔a,以使风道壳12和箱体3通过贯穿连接孔a的多个连接件相连,从而实现风道壳12与箱体3的可拆卸连接。
56.且如图8所示,风道壳12设有第一进风口121和第一出风口122,其中,第一进风口121和第一出风口122均用于与冷风道113连通,这样,外部的气流可从第一进风口121处贯穿风道壳12的侧壁进入到冷风道113内,且在冷风道113内实现与制冷片11的冷量交换之后,可从第一出风口122处贯穿风道壳12的侧壁流出冷风道113外,从而实现对外部气流的冷却过程。
57.其中,第一进风口121可构造为多个间隔开的网孔,且多个网孔可设置为长条形孔,以使每个网孔的宽度均较小,从而可起到对外部气流进行过滤的作用,避免外部的杂物进入到冷风道113内与第一风机13产生干涉,利于提高制冷机100的安全性。且如图8所示,第一出风口122处可设置有管接口123,以使用户可根据需求在第一出风口122处设置冷却管路,从而实现对冷风的定向排出,满足用户的更多元的冷却需求。
5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21和第一出风口122分别设于两个不同的侧壁,如二者分别设于风道壳12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如图8所示,第一进风口121的多个网孔设于风道壳12的左侧壁,且第一出风口122设于风道壳12的右侧壁,且在具体设计时,可将第一进风口121与第一出风口122正对设置,以使得从第一进风口121处进入的气流在冷风道113后,不需经过大幅度的气流转向,即可直接从第一出风口122处流出。
59.由此,利于增大气流在冷风道113内流动的效率,增大冷风道113内单位时间内的气流量,增强制冷机100与外部气流的循环效率,从而利于增大制冷机100的制冷效果。
60.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片21包括散热部211和第二翅片部212,散热部211可构造为板状,且散热部211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且在实际安装时,可将散热部211与箱体3贴合相连,以使散热部211与箱体3固定相连,其中,散热部211朝向箱体3的一侧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将散热部211与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接触,可保证散热部211与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散热部211对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的散热效果。
61.同时,第二翅片部212与散热部211固定相连,如二者集成为一体结构,散热部211与第二翅片部212之间可实现冷量传递,这样,在半导体制冷片4运行散热时,其热端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散热部211,且通过散热部211传递至第二翅片部212,第二翅片部212位于热风道213内,以使第二翅片部212将热量传导至热风道213的内部空间中,即使得热风道213内的气流能够对第二翅片部212进行有效地冷却和散热。
62.如图14所示,第二翅片部212可包括多个子翅片,多个子翅片平行间隔开分布于散热部211的表面上,这样,可使得第二翅片部212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热风道213内的气流能够与第二翅片部212最大化地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子翅片在实际设置时,相邻两个子翅片之间限定出的散热间隙可与热风道213贯通,且散热间隙的延伸方向和热风道213内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同,以避免子翅片对热风道213内的气流产生流动阻力,保证散热气流顺畅地流动,提升制冷机100的散热效果。
6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图16所示,散热组件2还包括散热支架22,散热支架22用于对第二风机24进行固定,且散热支架22与散热部211相连以与散热部211共同作为限定出热风道213的框架结构。
64.也就是说,在散热支架22和散热片21固定相连以作为散热组件2的主体结构,其中,散热片21与箱体3以及半导体制冷片4进行连接固定,且可将散热支架22与散热片21相连以在二者之间限定出用于气流流动的热风道213,进而将第二风机24安装于散热支架22,以使第二风机24在热风道213内驱动气流流动,且在流动过程中,实现对散热片21的多个子翅片的冷却作用。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支架22包括固定相连的两个部分,且具体包括安装板221和安装座224,其中,如图16所示,安装板221构造为槽型板,即安装板221包括两个侧板222和一个中间板223,两个侧板222平行间隔开且相对设置,中间板223连接于两个侧板222之间,且中间板223与侧板222的边沿处相连,以使安装板221构造为一侧敞开的风道槽,由此,在将安装板221与散热片21相连后,风道槽的敞开侧封闭,且在安装板221与散热片21之间形成热风道213。
66.其中,安装板221与散热部211相连之后,二者之间限定出第二进风口231,即风道槽的槽口形成为第二进风口231,其中,第二风机24设于安装座224,如第二风机24与安装座224可拆卸地相连,且如图16所示,安装座224具有第二出风口232,即第二进风口231和第二出风口232通过热风道213连通。
67.且如图16所示,第二出风口232构造为多个间隔开的网孔,且多个网孔可设置为长条形孔,以使每个网孔的宽度均较小,从而可起到对外部气流进行过滤的作用,避免外部的杂物进入到安装座224内与第二风机24产生干涉利于提高制冷机100的安全性。
68.在一些实施例中,热风道213的两端敞开,且热风道213的两端形成两个第二进风口231,这样,两个第二进风口231可同时实现进风作用,且如图16所示,安装座224设于安装板221的中部区域,以使第二出风口232位于热风道213的中部,这样,在半导体制冷片4开启运行后,如图5所示,两个第二进风口231分别从制冷机100的两侧同时进风,以增大制冷机100的进风量,同时,两侧的气流汇聚于中部之后,从中间的第二出风口232处流出至制冷机100外。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机100还包括:电池6,其中,电池6可与制冷组件1相连,也可与散热组件2相连,且连接方式可为可拆卸地相连,如电池6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制冷组件1,以使电池6固定安装于制冷机100上。
70.如图9所示,在风道壳12的背离制冷片11的一侧形成有内凹的卡接腔14,卡接腔14的侧壁上设有卡扣141,卡扣141可变形地安装于风道壳12上,其中,如图9所示,卡扣141为四个,且四个卡扣141分别位于卡接腔14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且卡扣141设有朝向卡
接腔14内凸出的凸台,电池6可安装于卡接腔14内,且可通过四个卡扣141将电池6卡接固定于卡接腔14内,以避免电池6从制冷组件1上脱出。
71.且电池6用于对半导体制冷片4供电,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中的半导体制冷片4可通过电池6直接进行供电,不需连接单独的电源供电。由此,使得制冷机100拜托了电池6位置的束缚,能够灵活地设置于空间中的任意位置处,增大了制冷机100使用的灵活性。
7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7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7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7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7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7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