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分散用户端的冷网首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8239发布日期:2022-06-02 01:0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分散用户端的冷网首站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分散用户端的冷网首站系统。


背景技术:

2.制冷技术因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且应用广泛,已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应用技术。近年制冷技术在冷链行业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安全”和“环保”两大难题对冷链物流、食品冷加工用制冷系统的选择和现有制冷系统的改造与升级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制冷剂的替代、新工质研发以及减少制冷剂充注是亟待学者们解决的问题。
3.其中,图1为现有的制冷系统简图,制冷系统由制冷剂和四大机件,即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其制冷原理为: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这样,制冷剂在系统中经过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实际制冷系统中,除上述四大件之外,常常有一些辅助设备,如电磁阀、分配器、干燥器、集热器、易熔塞、压力控制器等部件组成,它们是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
4.采用上述制冷系统能够为住宅或写字楼提供安全高效的制冷服务,然而,对于大批量分散的冷需求用户,如食品加工工业园区的食品加工厂,或食品批发商等,分散的大容量的冷库建设,耗费大量的建设成本及运营维护成本,制冷剂的注入量也大大增加,用大量的氨和氟利昂做制冷剂参与长距离的制冷循环也存在安全与环保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分散用户端的冷网首站系统,旨在解决因长距离制冷循环需要使用大量氟利昂做制冷剂而存在的安全与环保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分散用户端的冷网首站系统包括:
9.首站制冷回路,所述首站制冷回路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蒸发换热器,所述蒸发换热器包括能够相互换热的供冷管路和吸冷管路,所述供冷管路连接所述节流元件与所述压缩机;以及,
10.二次冷网回路,所述二次冷网回路包括第一蓄冷器、第一循环液泵、第一远程供冷母管和第一远程回流母管,所述吸冷管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远程供冷母管连接以用于给用户端换热器供冷,所述吸冷管路的入口与所述第一远程回流母管连接以用于回流所述用户端换热器流出的循环液,所述第一蓄冷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远程供冷母管上,所述第一循环液泵设置于所述第一远程供冷母管或所述第一远程回流母管上。
11.可选地,所述二次冷网回路还包括多根供冷支路,每根所述供冷支路均连接所述第一远程供冷母管和所述第一远程回流母管,所述用户端换热器设置于所述供冷支路上;所述供冷支路上还设置有第一通断阀。
12.可选地,每根所述供冷支路上均设置有热流计。
13.可选地,所述蒸发换热器包括多根所述吸冷管路,其中一根所述吸冷管路与所述供冷管路的入口段换热,另一根所述吸冷管路与所述供冷管路的出口段换热;
14.所述冷网首站系统包括多套所述二次冷网回路,多根所述吸冷管路与多套所述二次冷网回路一一对应连接。
15.可选地,每套所述二次冷网回路的所述第一远程供冷母管上均设置有第一主控阀。
16.可选地,所述冷网首站系统还包括冷网换热器和三次冷网回路,所述冷网换热器包括能够相互换热的二次供冷管路和二次吸冷管路,所述二次供冷管路连接所述吸冷管路的入口与所述第一远程回流母管;
17.所述三次冷网回路包括第二蓄冷器、第二循环液泵、第二远程供冷母管和第二远程回流母管,所述二次吸冷管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远程供冷母管连接以用于给用户端冷藏换热器供冷,所述二次吸冷管路的入口与所述第二远程回流母管连接以用于回流所述用户端冷藏换热器流出的循环液;所述第二蓄冷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远程供冷母管上,所述第二循环液泵设置于所述第二远程供冷母管或所述第二远程回流母管上。
18.可选地,所述三次冷网回路还包括多根二次供冷支路,每根所述二次供冷支路均连接所述第二远程供冷母管和所述第二远程回流母管;
19.所述用户端冷藏换热器设置于所述二次供冷支路上,所述二次供冷支路上还设置有第二通断阀。
20.可选地,所述第一远程供冷母管上设置有第一主控阀,所述第二远程供冷母管上设置有第二主控阀;
21.所述吸冷管路的出口通过第一辅助管路连接所述第二蓄冷器的入口,所述第一辅助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辅助阀;
22.所述吸冷管路的入口通过第二辅助管路连接所述第二远程回流母管,所述第二辅助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辅助阀。
23.可选地,所述循环液为盐水、氯化钙溶液、乙二醇溶液或lm-8冰河冷媒;
24.和/或,所述首站制冷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为r507系列制冷剂。
25.可选地,所述节流元件为节流阀或毛细管组。
26.(三)有益效果
2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技术方案是为批量分散冷需求用户提供一种使用循环液作为传递介质进行二次冷网循环的冷网首站系统。
28.与传统制冷系统相比,冷网首站系统减少了制冷剂充注量,制冷设备结构更加紧凑,使制冷剂流经的系统便于集中管理,对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要求降低,且能够把制冷剂的使用空间范围局限在机房,远离人群,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了对环境问题的影响。
29.对于食品加工工业园区的食品加工厂或食品批发商等的分散冷库,单靠制冷剂的
长距离制冷循环无法实现。运用循环液做中间介质,实现长距离的冷网循环,既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又能提供给用户便捷灵活的用冷需求。
30.而且,采用多根不同换热效果的吸冷管路,能够实现冷冻库(低温段)、冷藏库(高温段)两路不同品质冷量的循环,分别满足用户两种品质的用冷需求,避免高能低用,实现冷量梯级利用,提高节能效益,对提升制冷系统的安全与环保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31.图1为现有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分散用户端的冷网首站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分散用户端的冷网首站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图3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c:压缩机;d:冷凝器;f:节流元件;e:蒸发换热器;h:冷网换热器;
37.a1、a1':第一循环液泵;a2:第二循环液泵;
38.g1、g1':第一蓄冷器;g2:第二蓄冷器;
39.t1:吸冷管路;t2:二次吸冷管路;
40.v1:第一辅助阀;v2:第二辅助阀;
41.b1-1、b1-2、b1-n、b1'-1、b1'-2、b1'-n:客户端换热器;
42.b2-1、b2-2、b2-n:客户端冷藏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4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分散用户端的冷网首站系统,如图2所示,其包括首站制冷回路以及二次冷网回路。首站制冷回路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的压缩机c、冷凝器d、节流元件f和蒸发换热器e,蒸发换热器e包括位于壳体内且能够相互换热的供冷管路和吸冷管路t1,供冷管路连接节流元件f与压缩机c。制冷剂在蒸发换热器e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实现制冷。压缩机c是心脏,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冷凝器d是放出热量的设备,将蒸发换热器e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c做功所转化的热量一起传递给制冷剂带走。其中,节流元件f可以为节流阀或毛细管组件,其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同时控制和调节流入蒸发换热器e中制冷剂的流量,并能够将系统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大部分。
45.二次冷网回路包括第一蓄冷器g1、第一循环液泵a1、第一远程供冷母管和第一远程回流母管,吸冷管路t1的出口与第一远程供冷母管连接以用于给用户端换热器(图2至图4中的b1-1、b1-2、b1-n)供冷,吸冷管路t1的入口与第一远程回流母管连接以用于回流用户端换热器流出的循环液,其中,“入口”和“出口”根据流体的流动方向来定,流体流入的端口为“入口”,流体流出的端口为“出口”。第一蓄冷器g1设置于第一远程供冷母管上,第一循环液泵a1设置于第一远程供冷母管或第一远程回流母管上,其中,第一循环液泵a1为流体提
供动力且能够决定流体的流向,在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循环液泵a1设置于第一远程供冷母管上且位于第一蓄冷器g1的出口,以便于将第一蓄冷器g1内的低温循环液泵送至用户端换热器,其他的循环液泵和蓄冷器也可以参照设置。蓄冷器是一种回热式热交换器,在回热式换热器中流体进行周期性交变流动,冷热流体交替与换热器中的蓄冷介质进行换热,在低温循环中通过热量的交换,达到积蓄冷量的目的。另外,冷网首站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压缩机c、第一循环液泵a1电连接,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连接”可以是电路线缆连接也可以是电信号通讯连接,通过控制器可以控制压缩机c、第一循环液泵a1的运行状态。此外,用户端换热器均由用户自行准备。
46.首站制冷回路可以集中设置,且可以优选设置于电厂厂区,并且可以使用内部厂用电,其耗电费用和运维费用远低于分散式的传统压缩机直接制冷系统。而且,首站制冷回路与二次冷网回路相对独立,对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要求降低,且能够把制冷剂的使用空间范围局限在机房,远离人群,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了对环境问题的影响。并且,上述冷网首站系统可以通过二次冷网回路向距离十公里内的分散的冷需求用户端供冷。分散的用户端只需在二次冷网回路的第一远程供冷母管和第一远程回流母管上,接入一路支管来用于自建库房的食品冷却,也减少了用户采购制冷设备的成本。
47.参见图2至图4,二次冷网回路还包括多根供冷支路,每根供冷支路均连接第一远程供冷母管和第一远程回流母管,用户端换热器设置于供冷支路上。供冷支路上还设置有第一通断阀,第一通断阀为电磁阀或电动阀,第一通断阀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通断阀能够控制各个用户端换热器的换热状态,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打开或关闭第一通断阀,进而让对应的用户端换热器进行供冷或不进行供冷。而且,第一通断阀与控制器电连接,可以实现对用户端换热器的远程控制。
48.其中,用户使用冷量的计价可以通过安装热流计的计量方式来实现。具体地,在每根供冷支路上均可以设置有热流计。热流计是指测定热流的仪表。热流是在单位时间内流经单位面积的热量,也可把热流理解为热能通过单位面积的速率,热流单位是w/m2。为测量某一局部的热辐射强度、热对流强度、热传导强度或总的传热速率,常采用热流计。
4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蒸发换热器e包括多根吸冷管路,其中一根吸冷管路t1与供冷管路的入口段换热,另一根吸冷管路t1'与供冷管路的出口段换热。其中,与供冷管路的入口段换热的吸冷管路t1能够得到更多冷量,换热后从吸冷管路t1的出口流出的循环液温度较低,而与供冷管路的出口段换热的吸冷管路t1'相对而言只能获得较少冷量,因此,吸冷管路t1的出口的温度会低于吸冷管路t1'的出口的温度。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吸冷管路的数量还可以是三根或四根等,只要能够实现梯级换热效果即可。冷网首站系统包括多套二次冷网回路,多根吸冷管路与多套二次冷网回路一一对应连接,从而能够向不同的二次冷网回路提供不同程度的冷量,以实现制冷效果的分区,例如,与吸冷管路t1连接的二次冷网回路,可以用于给冷冻库供冷,而与吸冷管路t1'连接的二次冷网回路,可以用于给冷藏库供冷。采用多根不同换热效果的吸冷管路,能够实现冷冻库(低温段)、冷藏库(高温段)两路不同品质冷量的循环,分别满足用户两种品质的用冷需求,避免高能低用,实现冷量梯级利用,提高节能效益。
50.此外,每套二次冷网回路的第一远程供冷母管上均可以设置有第一主控阀(未图示),第一主控阀可以是电磁阀或电动阀,其与控制器电连接,从而根据需求控制各个第一
远程供冷母管的通断,以避免能源浪费,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集中对某一套二次冷网回路进行集中供冷,而实现特殊的供冷需求。例如,当用户端换热器b1-1、b1-2、b1-n不需要供冷而用户端换热器b1'-1、b1'-2、b1'-n需要较低的温度时,可以将与吸冷管路t1连接的第一远程供冷母管上的第一主控阀关闭,并确保与吸冷管路t1'连接的第一远程供冷母管上的第一主控阀全开,反之亦然。或者,当用户端换热器b1-1、b1-2、b1-n不需要供冷而用户端换热器b1'-1、b1'-2、b1'-n需要正常供冷时,可以将与吸冷管路t1连接的第一远程供冷母管上的第一主控阀关闭,同时通过控制器降低压缩机c的工作功率,从而在节能的同时还满足用户需求。另外,第一主控阀可以为调节阀,通过调节各个调节阀的开度,可以对进入各个二次冷网回路内的冷量比进行调整,而调节阀的开度状态还可以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调节阀的开度状态来判断压缩机c是否需要降低工作功率。
51.采用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制冷的过程具体为:第一蓄冷器g1(g1')中的循环液经第一循环液泵a1(a1')循环至分散用户的各自换热器b1-1、b1-2、
……
、b1-n(b1'-1、b1'-2、
……
、b1'-n),在用户端换热器内与被冷却物体进行换热,带走其热量,而后循环至蒸发换热器e,在蒸发换热器e中循环液与制冷剂进行换热,将循环液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制冷剂,循环液被冷却而后储存至第一蓄冷器g1(g1')中,最后再次进入用户端换热器进行换热。制冷剂在蒸发换热器e内经过换热后蒸发成低温低压气体,被压缩机c吸入后压缩至相对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d与高温热源介质进行换热,制冷剂气体被冷却冷凝为高压液态,经过节流元件f节流降压至两相状态,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换热器e进行换热,循环周而复始。
52.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冷网首站系统还包括冷网换热器h和三次冷网回路,冷网换热器h包括位于壳体内且能够相互换热的二次供冷管路和二次吸冷管路t2,二次供冷管路连接吸冷管路t1的入口与第一远程回流母管。三次冷网回路包括第二蓄冷器g2、第二循环液泵a2、第二远程供冷母管和第二远程回流母管,二次吸冷管路t2的出口与第二远程供冷母管连接以用于给用户端冷藏换热器(b2-1、b2-2、b2-n)供冷,二次吸冷管路t2的入口与第二远程回流母管连接以用于回流用户端冷藏换热器流出的循环液,第二蓄冷器g2设置于第二远程供冷母管上,第二循环液泵a2设置于第二远程供冷母管或第二远程回流母管上;控制器与第二循环液泵a2电连接。
53.采用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制冷的过程具体为:制冷剂在蒸发换热器e内经过换热后蒸发成低温低压气体,被压缩机c吸入后压缩至相对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d与高温热源介质进行换热,制冷剂气体被冷却冷凝为高压液态,经过节流元件f节流降压至两相状态,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换热器e进行换热,循环周而复始。供冷冻库用(低温段)的吸冷管路t1先在蒸发换热器e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进入第一蓄冷器g1中的循环液经第一循环液泵a1循环至用户端的各自换热器b1-1、b1-2、
……
、b1-n,在用户端换热器内与被冷却物体进行换热,带走其热量,而后循环至冷网换热器h,与供冷藏库用(高温段)的循环液进行换热,吸收热量后,循环至蒸发换热器e,与制冷剂进行换热,周而复始。同时,供冷藏库用(高温段)的循环液在冷网换热器h中将热量传递给供冷冻库用(低温段)的循环液后,进入第二蓄冷器g2中的循环液经第二循环液泵a2循环至各自用户端的冷藏换热器b2-1、b2-2、
……
、b2-n,在用户端冷藏换热器内与被冷却物体进行换热,带走其热量,而后循环至冷网换热器h,将热量重新传递给低温段循环液,周而复始。
54.其中,二次冷网回路、三次冷网回路的循环液各自完成对用户端换热器的冷却后,在冷网换热器h中进行换热,从而完成各自品质需求的二次冷网循环,有效地实现了冷量梯级循环利用。具体地,吸冷管路t1直接在蒸发换热器e内进行换热而获得冷量,二次吸冷管路t2在冷网换热器h内与从第一远程回流母管来的循环液换热,二次吸冷管路t2可获得的冷量相对而言较少,因此,第一远程供冷母管内的循环液的温度会低于第二远程供冷母管内的循环液的温度,用户端换热器b1-1、b1-2、b1-n比用户端冷藏换热器b2-1、b2-2、b2-n的温度低,能够实现冷冻库(低温段)、冷藏库(高温段)两路不同品质冷量的循环,实现冷量梯级利用,提高节能效益。
55.其中,如图3所示,三次冷网回路还包括多根二次供冷支路,每根二次供冷支路均连接第二远程供冷母管和第二远程回流母管;用户端冷藏换热器设置于二次供冷支路上,二次供冷支路上还设置有第二通断阀,第二通断阀为电磁阀或电动阀,第二通断阀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通断阀能够控制各个用户端冷藏换热器的换热状态,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打开或关闭第二通断阀,进而让对应的用户端冷藏换热器进行供冷或不进行供冷。而且,第二通断阀与控制器电连接,可以实现对用户端冷藏换热器的远程控制。
56.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远程供冷母管上设置有第一主控阀(图3和图4中未示,且与图2所示技术方案中的第一主控阀起相同的作用),第二远程供冷母管上设置有第二主控阀(未图示),其中,各个主控阀可以设置于对应的蓄冷器与循环液泵之间,即蓄冷器在主控阀的上游,即使主控阀突然关闭,蓄冷器依旧能惯性运行一段时间继续蓄冷,从而能够尽量减少冷量损失。并且,如图4所示,吸冷管路t1的出口通过第一辅助管路连接第二蓄冷器g2的入口,第一辅助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辅助阀v1,第一辅助阀v1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辅助管路的接入位置可位于第一蓄冷器g1的上游,第一辅助管路的接出位置可位于第二蓄冷器g2的上游;吸冷管路t1的入口通过第二辅助管路连接第二远程回流母管,第二辅助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辅助阀v2,第二辅助阀v2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辅助管路的接入位置可位于二次吸冷管路t2的上游,第二辅助管路的接出位置可位于二次供冷管路的下游。
57.通过设置辅助管路和辅助阀,增加了冷网首站系统工作模式的多样性,例如,当用户端换热器b1-1、b1-2、b1-n不需要供冷而用户端冷藏换热器b2-1、b2-2、b2-n需要供冷时,可以关闭第一远程供冷母管上的第一主控阀并打开第一辅助阀v1与第二辅助阀v2,让带冷量的循环液不用经过用户端换热器b1-1、b1-2、b1-n而可以直接经第一辅助管路进入第二远程供冷母管内,其中,第二循环液泵a2会控制循环液的流向,而不用担心管路流动方向紊乱的问题。如此设置,在用户端换热器b1-1、b1-2、b1-n不需要供冷时,可以减少在第一远程供冷母管上的冷量损失,而且当第一远程供冷母管上的第一主控阀关闭时,控制器可以控制压缩机c的工作状态降低其工作功率,从而减少能源浪费。此外,当第一远程供冷母管上的第一主控阀关闭且第一辅助阀v1与第二辅助阀v2打开时,循环液有可能会进入二次吸冷管路t2而造成冷量损失。为了防止循环液进入二次吸冷管路t2,还可以在二次吸冷管路t2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设置通断阀,以减少冷量损失进而能够提升制冷效率。
58.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有将图2和图3的两种方案进行结合的可能,例如,冷网首站系统包括多套二次冷网回路(参见图2),且每套二次冷网回路中均可以再次叠加三次冷网回路(参见图3),如此设置可以适应更多元化且更复杂的应用场景。
59.在上述所有的实施方式中,循环液可以为盐水、氯化钙溶液、乙二醇溶液或lm-8冰
河冷媒等,以减小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另外,首站制冷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可以优选为r507系列制冷剂。r507系列制冷剂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工质氟利昂制冷剂,由r125制冷剂和r143制冷剂混合而成,是一种不破坏臭氧层的环保型制冷剂。由于具有比传统制冷剂容积制冷量大,优异的传热性和低毒性的优点,目前在中低温冷冻领域广泛应用。
60.进一步地,依据图2或图3的实施方式,在某电厂周边的食品工业园区开始规划实施,电厂拟建设由厂用电驱动压缩机c的集中制冷一次制冷系统(3000kw制冷量的首站制冷回路),运用提供的二次冷网回路和/或三次冷网回路将高低温(-35℃和-15℃)两种品质的循环液输往方圆1.8公里的食品工业园区,对分散的食品加工厂供冷,以满足用户冷冻(-18℃)和冷藏(0-4℃)两种用冷需求。食品加工厂用户在冷网循环的冷冻、冷藏的远程供冷母管上接入一路支管用于自建库房的食品冷却。由于制冷设备(首站制冷回路)集中于电厂厂区,并且使用内部厂用电,其耗电费用和运维费用远低于传统的压缩机直接制冷系统。
6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6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6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