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10759发布日期:2022-08-12 20:52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油气分离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油分离器。


背景技术:

2.由于低温制冷系统回油困难,因此油分离器是低温制冷系统中重要的制冷装置,其作用是将空气介质中的油分离出来。
3.目前常见的油分离器多安装有滤芯,使用时,空气中的油经过滤芯过滤后被滤下,空气顺利通过滤芯排出。
4.使用上述相关技术,滤芯需要定期更换,造成油气分离的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油气分离的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立式油分离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立式油分离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立式油分离器,包括分离罐,所述分离罐内的顶部固定有分离内罩,所述分离内罩的上端与所述分离罐的顶部密封连接,所述分离内罩与所述分离罐内壁之间形成流动腔,所述分离罐侧壁沿其切向方向连接有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进气管,所述分离罐的顶部连接有与所述分离内罩内部空间连通的出气管。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含有油的气体从进气管输入,气流在流动腔内旋转的过程中,气体中的油珠在与分离罐内壁高速碰撞,继而在分离罐内壁液化,液化的油滴沿着分离罐内壁流动并汇集至分离罐的底部;分离后的气体从分离内罩的下端进入出气管排出,最终实现油气分离,本技术采用物理分离的方法,没有耗材,从而大大降低油气分离的成本。
9.优选的,所述分离罐内于所述分离内罩的下方水平固定有分隔罩,所述分隔罩与所述分离罐内壁之间设置有流油间隙,所述分隔罩与所述分离内罩之间设置有气流间隙。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隔罩将分离罐内的空间进行分隔,减少空气流动过程中,对分离罐底部空气的造成的冲击震动,减少噪音污染。
11.优选的,所述分隔罩的顶面设置为球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落在分隔罩上表面的油珠在其自重作用下滑落,从而流油间隙汇入至分离罐底部。
13.优选的,所述分隔罩周侧与所述分离罐内壁之间固定有多个支撑片。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分隔罩在分离罐内的固定。
15.优选的,所述分离罐的底面设置为内凹面,所述分离罐于所述分隔罩的下方连接有抽油管,所述抽油管位于所述分离罐内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内凹面的最低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彻底将分离油抽出。
17.优选的,所述分离罐内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检测油温的温度探头和用于加热油的电热棒。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温度探头了解油的温度,当油温过低时,启动电热棒,加热油,确保油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从而顺利地将分离后的油抽出。
19.优选的,所述分离罐侧壁于所述分隔罩的下方安装有便于观察油液面的可视窗口。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用户及时了解分离罐内的油量。
21.优选的,所述分离罐顶部于所述出气管两侧均固定有吊耳。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装置的起吊运输。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本技术采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实现油气分离,没有耗材产生,大大降低油气分离的成本;
25.通过分隔罩将分离罐内的空间进行分隔,减少空气流动过程中,对分离罐底部空气的造成的冲击震动,减少噪音污染。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立式油分离器的正视图(为展示内部结构,部分结构采用剖视图展示)。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立式油分离器的左视图(为展示内部结构,部分结构采用剖视图展示)。
28.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分离罐;2、分离内罩;3、流动腔;4、进气管;5、出气管;6、分隔罩;7、流油间隙;8、气流间隙;9、支撑片;10、抽油管;11、温度探头;12、电热棒;13、可视窗口;14、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立式油分离器。
32.参照图1和图2,一种立式油分离器,包括分离罐1,分离罐1呈立式设置,分离罐1内的顶部同轴固定有分离内罩2,分离内罩2呈管状且其半径小于分离罐1内径,分离内罩2的上端与分离罐1的顶部密封连接,分离内罩2与分离罐1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流动腔3,分离罐1侧壁沿其切向方向连接有与流动腔3连通的进气管4,进气管4远离分离罐1的一端同轴固定有用于管道连接的法兰盘,分离罐1的顶部固定有与分离内罩2内部空间连通的出气管5,出气管5的一端同轴延伸至分离内罩2内,另一端延伸出分离罐1外并同轴固定有用于管道连接的法兰盘。
33.使用时,将含有油的气体从进气管4输入,气流在流动腔3内旋转的过程中,气体中的油珠在与分离罐1内壁高速碰撞后,在分离罐1内壁液化,继而,沿着分离罐1内壁流至分离罐1的底部,分离后的气体从分离内罩2的下端进入出气管5排出,从而实现油气分离,本技术采用物理分离的方法,没有耗材,从而大大降低油气分离的成本。
34.分离罐1内于分离内罩2的下方水平固定有分隔罩6,分隔罩6采用不锈钢板冲压成型制成,分隔罩6与分离罐1内壁之间设置有用于让液化的油流入至分离罐1底部的流油间
隙7,分隔罩6与分离内罩2之间设置有便于分离后气体进入分离内罩2内的气流间隙8,实际使用过程中,为确保分离罐1内可以容纳一定容量的分离油,分离内罩2下端与分离罐1底部之间需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而气流在流动腔3内螺旋转动后,冲击入分离罐1的底部,造成分离罐1内的空气柱震动剧烈,造成严重的噪音污染,通过分隔罩6将分离罐1内的空间进行分隔,减少空气流动过程中,对分离罐1底部空气的造成的冲击震动,减少噪音污染。
35.分隔罩6的顶面为球面,液化的油一部分形成在分离内罩2外壁,沿分离内罩2外壁低落,继而落在分隔罩6顶面的油珠在其自重作用下滑落,从而流油间隙7汇入至分离罐1底部,分隔罩6内壁的周侧焊接有多个支撑片9,支撑片9远离分隔罩6的一端焊接在分离罐1内壁上,多个支撑片9圆周呈圆周阵列分布。
36.分离罐1的底面为球形凹面,分离罐1于分隔罩6的下方连接有抽油管10,抽油管10的一端延伸出分离罐1并安装有开关阀门,另一端延伸至球形凹面的最低处,以此实现更加彻底地抽油作业。
37.但是对于寒冷地区的用户,由于温度低,分离罐1内的油易固化,无法顺利地将分离罐1内的油抽出,参照图3,分离罐1内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检测油温的温度探头11和用于加热油的电热棒12,通过温度探头11了解油的温度,当油温过低时,启动电热棒12,加热油,确保油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从而顺利地将分离后的油抽出。
38.分离罐1侧壁于分隔罩6的下方安装有便于观察油液面的可视窗口13,方便用户及时了解分离罐1内的油量,在分离罐1底部油量过多时,及时将分离油抽出,分离罐1顶部于出气管5两侧均固定有吊耳14,便于装置的起吊运输。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