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封闭变频单级螺杆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6048发布日期:2022-07-06 00:55阅读:58来源:国知局
半封闭变频单级螺杆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封闭变频单级螺杆机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中应用的压缩机组都是使用的常规的压缩机组,压缩机组的工作频率始终如一,不能针对工作状况灵活的调控,同时还会存在制冷剂泄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封闭变频单级螺杆机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封闭变频单级螺杆机组,包括压缩机组,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靠近底部设置有分离器出油口,同时顶部设置有油分离器出气口并通过管道连接至制冷系统;所述分离器出油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供油管道继而连接至压缩机组。
5.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组为变频单级螺杆压缩机组,包括吸气仓,所述吸气仓连接有单级螺杆压缩部继而连接有排气仓,所述排气仓顶部设置有压缩机排气口并通过管道连接至油分离器;所述排气仓处还设置有排气温度传感器和排气压力传感器,同时在所述排气压力传感器处还设置有高压开关;所述吸气仓还设置有吸气温度传感器和吸气压力传感器;此外在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止逆阀。
6.优选的,所述油分离器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污放油口;所述分离器出气口旁边还设置有抽真空口。
7.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器出油口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干燥过滤器,并在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后方的连接管道通过支管连接有油冷板换且与所述油冷板换的右上方设置有进油口连接,所述油冷板换的右下方设置有出油口并连接有混油阀,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后方的连接管道的主管道直接连接至混油阀,所述混油阀后侧连接有供油管道。
8.进一步的,所述油冷板换的左下方设置有进液口并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三干燥器继而连接有虹吸罐并与虹吸罐的出液口连接,所述油冷板换的左上方设置有排气口并通过管道与所述虹吸罐的进气口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供油管道上设置有油过滤器,所述油过滤器的后侧设置有油过滤电磁阀,所述油过滤电磁阀的后侧还设置有供油压力传感器和供油温度传感器。
10.进一步的,包括有经济器,所述经济器包括左上方设置的制冷剂第一进液口,所述制冷剂第一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干燥过滤器;所述经济器的左下方设置有制冷剂出液口,通过出液主管道将制冷剂排出,同时出液主管道还设置有支管,支管上依次设置有节流阀、电磁阀和热力膨胀阀,继而连接至经济器的右下方的制冷剂第二进液口,经由设置在所述经济器右上方的经济器出气口,所述经济器出气口连接有经济器补气管继而连接至压缩机组。
11.优选的,所述热力膨胀阀通过导线连接有感温包,所述感温包外敷固定在所述经济器补气管的外壁上,通过检测所述经济器补气管的温度从而可以提供压力信号至所述热力膨胀阀,所述热力膨胀阀还通过压力平衡管连接至压缩机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变频单级螺杆压缩机组的应用,可以做到变频启动,变频调节,同时还可以做到对压缩机组的容量进行控制;
14.2、本实用新型中的单级螺杆机组使用螺杆压缩的方式运行,运行过程中无需联轴器与轴封部件,从而解决制冷剂泄漏问题,解决联轴器对电机传动效率的影响。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示意图;
16.图中:压缩机组-1,吸气仓-11,单级螺杆压缩部-12,排气仓-13,压缩机排气口-14,排气温度传感器-15,排气压力传感器-16,高压开关-17,吸气温度传感器-18,吸气压力传感器-19,止逆阀-10,油分离器-2,分离器出油口-21,分离器出气口-22,排污放油口-23,第一干燥过滤器-24,抽真空口-25,供油管道-3,油过滤器-31,油过滤电磁阀-32,供油压力传感器-33,供油温度传感器-34,油冷板换-4,混油阀-41,进油口-42,出油口-43,第三干燥器-44,经济器-5,制冷剂第一进液口-51,第二干燥过滤器-52,制冷剂出液口-53,节流阀-54,电磁阀-55,热力膨胀阀-56,制冷剂第二进液口-57,经济器出气口-58,经济器补气管-59,压力平衡管-50,感温包-60。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封闭变频单级螺杆机组,包括用作该机组的核心工作部的压缩机组1,所述压缩机组1用于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进行压缩,将其转换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所述压缩机组1的排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油分离器2,所述油分离器2将经过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含有的压缩机润滑油祛除后经由靠近底部的分离器出油口21排出,剩余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经由所述油分离器2的顶部设置的油分离器出气口22连接的管道将其输送至制冷系统经过降温后进行制冷使用;所述分离器出油口21通过管道连接至供油管道3继而连接至压缩机组1,用于将分离后的润滑油重新输送至压缩机组1进行重复使用。
19.所述压缩机组1选用变频单级螺杆压缩机组,包括设置在吸气端的吸气仓11,用于吸收已经使用后的制冷剂低温低压蒸汽,吸收后的低温低压蒸汽经由单级螺杆压缩部12压缩为高温高压蒸汽后进入到排气仓13内,所述排气仓13顶部设置有压缩机排气口14并通过管道连接至油分离器2;所述排气仓13处还设置有排气温度传感器15和排气压力传感器16,用于实时监测压缩机组1的排气状态,同时在所述排气压力传感器16处还设置有高压开关17,用于在排气仓13内的压力过高时,所述高压开关17会自动打开进行泄压作业以保证压缩机组1的安全;所述吸气仓11还设置有吸气温度传感器18和吸气压力传感器19,共同用于实时监测压缩机组1的吸气状态,可以相对的用于调节压缩机组1的工作频率;此外在所述
压缩机排气口14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止逆阀10,用于防止压缩机组1排气的反向流动。
20.所述油分离器2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污放油口23,用于将所述油分离器2内积聚的多余的油污定期的进行排放,以保证所述油分离器2的正常使用;所述分离器出气口22旁边还设置有抽真空口25,用于在使用前将所述油分离器2抽真空使用。
21.所述分离器出油口21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干燥过滤器24,用于过滤分离后的润滑油含有的水分;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24后方的连接管道还通过支管连接有油冷板换4且与所述油冷板换4的右上方设置有进油口42连接,干燥后的部分润滑油经由油冷板换4进行换热后通过设置在右下方的出油口43进入到混油阀41,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24后方的连接管道的主管道直接连接至混油阀41,经过换热后的润滑油与没有经过换热的干燥后的润滑油经由混油阀41混合后进入到供油管道3。
22.所述油冷板换4的左下方设置有进液口并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三干燥器44继而连接有虹吸罐并与虹吸罐的出液口连接,用于向油冷板换4内供入干燥的制冷剂液体,所述油冷板换4的左上方设置有排气口并通过管道与所述虹吸罐的进气口连接,用于将换热后转换而成的制冷剂蒸汽排入到虹吸罐内。
23.所述供油管道3上设置有油过滤器31,用于过滤润滑油中含有的杂质,所述油过滤器31的后侧设置有油过滤电磁阀32,用于控制压缩机组1的补油量,所述油过滤电磁阀32的后侧还设置有供油压力传感器33和供油温度传感器34,用于实时监测供油的压缩机组1的供油状态。
24.还包括有经济器5,所述经济器5包括左上方设置的制冷剂第一进液口51,所述制冷剂第一进液口51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干燥过滤器52用于向经济器5内供入干燥的制冷剂;所述经济器5的左下方设置有制冷剂出液口53,通过出液主管道将制冷剂排出,同时出液主管道还设置有支管,支管上依次设置有节流阀54、电磁阀55和热力膨胀阀56,继而连接至经济器5的右下方的制冷剂第二进液口57,经由热力膨胀阀56调节后的制冷剂进入经济器5内进行换热后转换为低压蒸汽,经由设置在所述经济器5右上方的经济器出气口58,所述经济器出气口58连接有经济器补气管59继而连接至压缩机组1,当所述压缩机组1吸入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的量不足时,由经济器5进行补充;所述热力膨胀阀56通过导线连接有感温包60,所述感温包60外敷固定在所述经济器补气管59的外壁上,通过检测所述经济器补气管59的温度从而可以提供压力信号至所述热力膨胀阀56,通过所述热力膨胀阀56还通过压力平衡管50连接至压缩机组1,用于传导压缩机组的压力,所述感温包60提供的压力信号、所述压力平衡管50和所述热力膨胀阀56的弹簧共同作用,从而完成对热力膨胀阀56的控制。
25.尽管已经展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