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组合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6818发布日期:2022-07-05 21:3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冷热组合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物品展示、储存的组合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热组合柜。


背景技术:

2.展示柜是一种用来给食品、药品等物品进行保温展示的器具,适用于大型卖场、超市、便利店等场合中产品展示和销售。
3.市面上的展示柜包括多种类型,例如冷藏展示柜、冷冻展示柜、加热展示柜等。
4.现用于物品展示、储存的展示柜多为单独的冷柜或者热柜,通常热柜和冷柜是单独分开使用的。然而对于小型超市或便利店而言,单独的冷柜或热柜会占据其较多的空间,使得店铺可活动空间更为狭小,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可实现一柜同时冷热两用的组合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热组合柜,解决了展示柜不可同时冷热两用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冷热组合柜,其主体设置有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制热组件和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和制热组件作用于柜体的不同区域,所述制热组件包括热循环组件,所述制冷组件设置有冷循环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柜体内同时设置制冷组件和制热组件,制冷组件和制热组件分别对柜体内的相应区域进行制冷或制热,实现一柜两用的特点,并且制冷组件在冷循环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循环制冷作用,提高制冷组件的制冷效率,制热组件在热循环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循环制热作用,提高制热组件的制热效率。
8.优选的,所述柜体设置有后背板和置物架,所述置物架横向固连于后背板。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置物架上可放置用于展示或保存的展品,并将置物架固定安装于后背板上。
10.优选的,所述制热组件设置有若干组,所述若干组制热组件作用于柜体的不同区域。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组的制热组件实现对柜体内不同区域的单独控温过程。
12.优选的,所述热循环组件包括第一风机、第一导流腔,所述第一风机内置于第一导流腔中,所述热循环组件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一回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一回风口分别开设于第一导流腔的两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热组件产生的热风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在第一导流腔中运动,并实现热风从第一出风口出来作用于产品后从第一回风口进入到第一导流腔内,以此实现热风的循环利用过程,降低热量散失的概率。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腔包括置物架导流腔和后背板导流腔,所述置物架导流腔开设于置物架上,所述后背板导流腔开设于后背板上,所述置物架导流腔与后背板导流腔
连通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热风在置物架导流腔与后背板导流腔之间运动,实现对置物架上方的产品的加热过程。
16.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倾斜角度设置为56度至60度,所述第一出风口处的风力保持在6.0至8.0m/s。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出风口的倾斜角度限定在56度至60度,将第一出风口的风力限定在6.0至8.0m/s,保证第一出风口处的热风可最大程度的回流到第一回风口处。
18.优选的,所述制冷组件设置有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管道连通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连通压缩机。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冷组件中利用压缩机压缩空气,并在冷凝器与蒸发器的作用下将空气转化为冷风作用于产品。
20.优选的,所述冷循环组件设置有蒸发器风机和第二导流腔,所述蒸发器风机安装于蒸发器一侧并置于第二导流腔内,所述冷循环组件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和第二回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第二回风口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导流腔两端。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冷组件产生的冷风在蒸发器风机的作用下在第二导流腔中运动,并实现冷风从第二出风口出来作用于产品后从第二回风口进入到第二导流腔内,以此实现冷风的循环利用过程,降低冷风散失的概率。
22.优选的,所述第二出风口开设于后背板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风从后背板从第二导流腔流出并作用于产品。
24.优选的,所述第二回风口开设于柜体底部。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风从柜体底部实现回收。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在柜体内安装制热组件和制冷组件,制热组件和制冷组件作用于柜体的不同区域,实现对柜体不同区域同时制热和制冷过程,且制热组件在热循环组件的作用下实现热风的循环利用,制冷组件在冷循环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冷风的循环利用,从而提高制热组件和制冷组件的制热和制冷效果;(2)通过控制热循环组件中的第一出风口倾斜角度在56度至60度,并保持其风力在6.0至8.0m/s,从而提高第一出风口处的热风向第一回风口处流动的量;(3)将冷循环组件中的第二出风口开设于后背板,第二回风口开设于柜体底部,实现冷风从后背板流出作用于产品后回流到柜体底部的循环利用过程。
附图说明
27.图1为实施例1的剖视图;
28.图2为实施例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30.图中:1-柜体;110-后背板;120-置物架;2-制热组件;210-热循环组件;211-第一风机;212-第一导流腔;213-第一出风口;214-第一回风口;220-发热单元;3-制冷组件;310-冷循环组件;311-蒸发器风机;312-第二导流腔;313-第二出风口;314-第二回风口;320-压缩机;330-冷凝器;340-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2.实施例1
33.如图1至图3所示的冷热组合柜,其主体设置有柜体1,柜体1设置有后背板110,后背板110位于柜体1的后侧位置,其与柜体1的柜门或开口侧相对设置。
34.所述柜体1内设置有置物架120,如图1和图2所示,置物架120横向安装于后背板110上,置物架120上用于放置产品。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柜体1内设置有制热组件2和制冷组件3,制热组件2和制冷组件3分别作用于柜体1的不同区域,制热组件2和制冷组件3同时实现对柜体1内不用区域的制热、制冷过程,从而实现同一柜体1即可加热又可制冷的特点。
36.所述制热组件2设置有发热单元220,发热单元220用于产生热量。
37.所述发热单元220优选但不局限于翅片式电加热管。
38.所述制热组件2设置有热循环组件210,热循环组件210将发热单元220产生的热风实现重复被利用。
39.所述热循环组件210包括第一风机211和第一导流腔212,第一风机211安装于第一导流腔212中,第一导流腔212用于限制热风的流动途径。
40.所述第一导流腔212设置有置物架导流腔和后背板导流腔,置物架导流腔即开设于置物架120上,后背板导流腔即开设于后背板110上,置物架导流腔和后背板导流腔连通设置,使得热风可在置物架导流腔和后背板导流腔中移动。
41.如图3所示,所述热循环组件210还包括第一出风口213和第一回风口214,第一出风口213和第一回风口214分别开设于第一导流腔212的两端,具体的,第一出风口213开设于置物架120端部并与置物架导流腔连通,第一回风口214开设于后背板110上并与后背板导流腔连通,发热单元220产生的热风在第一导流腔212中移动,并从第一出风口213处流出,接着从第一回风口214处回流入第一导流腔212中,以此实现热风对产品的循环加热过程。
42.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单元220与第一风机211均内设于第一导流腔212中,具体的,发热单元220固定安装于置物架导流腔中,第一风机211固定安装于后背板导流腔中,同时第一风机211设置于发热单元220后侧,如图1和图3所示。
43.所述第一风机211的两端分别为吹风端和吸风端,吹风端对应于发热单元220,并将发热单元220产生的热量沿着置物架导流腔传递到第一出风口213处,同时,吸风端对应于第一回风口214,有助于置物架120外的热风经过第一回风口214被吸入后背板导流腔中,以此实现热风的回收再利用。
44.上述热风沿逆时针方向实现被循环回收再利用。
45.为提高第一出风口213处的热风最大程度的被吸入第一回风口214,调整第一出风口213的倾斜角度为56度至60度,同时控制第一出风口213处的风力保持在6.0至8.0m/s。
46.所述制热组件2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制热组件2分别作用于柜体1的不同区域。本实施例以三组制热组件2为例展开描述,如图1所示,三组制热组件2分别配合设置于三个置物架120周围,实现对置物架120上方产品及空间的可持续加热过程。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组件3设置有压缩机320、冷凝器330和蒸发器340,压缩机
320、冷凝器330和蒸发器340均设置于柜体1的底部,压缩机320通过管道连接冷凝器330,冷凝器330通过管道连接蒸发器340,蒸发器340通过管道连接压缩机320,使得冷凝器330、压缩机320和蒸发器340通过管道连接形成闭环系统,以此实现空气经过压缩机320进入制冷组件3中,并最终从蒸发器340输送冷风。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利用压缩机320、冷凝器330和蒸发器340作用于空气实现降温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详述。
48.所述制冷组件3还设置有冷循环组件310,冷循环组件310包括蒸发器风机311和第二导流腔312,蒸发器风机311安装于柜体1底部的第二导流腔312中并设置于蒸发器340的一侧,第二导流腔312连通柜体1底部与后背板110。
49.所述冷循环组件310设置有第二出风口313和第二回风口314,第二出风口313和第二回风口314均与第二导流腔312连通并位于第二导流腔312两端。具体的,所述第二出风口313开设于后背板110上,第二回风口314开设于柜体1底部,如图1所示。
50.所述蒸发器风机311的两端亦分别为吹风端和吸风端,吹风端对应于蒸发器340设置,使得蒸发器340散发的冷风流向后背板110并从第二出风口313处流出,同时,吸风端对应于第二回风口314,有助于散出的冷风经过第二回风口314被吸入第二导流腔312中,以此实现冷风的回收再利用。
51.上述冷风沿顺时针方向实现被循环回收再利用。
52.为提高第二出风口313处的热风最大程度的被吸入第二回风口314,控制第二出风口313处的风力保持在6.0m/s以上。
53.所述制冷组件3设置于制热组件2下方,如图1所示,形成上制热下制冷的组合柜。另外,关闭下方的制冷组件3后,即形成上制热下常温的组合柜,整体实用性更高。
54.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