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制冷电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08152阅读:来源:国知局
计时超过设定时间,冰箱I还没有接收到中控系统2回复,则重新向中控系统2发送冰箱I数据;如果连续三次没有接收到中控系统2回复,则认为通信中断,冰箱I按默认的方法运行;
52、中控系统2接收冰箱I数据,进行校验,包括对Mac地址的匹配,如果校验正确,执行步骤S4,如果校验错误,则执行步骤S3;
53、中控系统2回复冰箱I接收错误,要求冰箱I重新发送,并返回步骤SI执行;
54、中控系统2回复冰箱I接收正确;
55、中控系统2内的强算法进行运算并产生对应的操作指令;
56、中控系统2发送对应的操作指令数据给冰箱I;
57、冰箱I接收中控系统2的指令数据,进行校验,如果校验正确,执行步骤S9,如果校验错误,则执行步骤S8;
58、冰箱I回复中控系统2接收错误,要求中控系统2重新发送,并返回步骤S6执行;
59、冰箱I回复中控系统2接收正确,并按中控系统2发送过来的指令数据进行运行控制,返回步骤I执行。
[0026]同时,用户通过操作中控系统2上的强算法软件,从而完成对冰箱I的间接控制,其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0、用户打开中控系统2上的强算法软件,找到控制冰箱I的操作界面,输入设定参数;
511、中控系统2内的强算法进行运算并产生对应的操作指令;;
512、中控系统2发送对应的操作指令数据给冰箱I;
513、冰箱I接收中控系统2的指令数据,进行校验,如果校验正确,执行步骤S15,如果校验错误,则执行步骤S14;
514、冰箱I回复中控系统2接收错误,要求中控系统2重新发送;
515、冰箱I回复中控系统2接收正确,并按中控系统2发送过来的指令数据进行运行控制,从而完成用户对冰箱I的控制。
[0027]在强算法软件的操作界面上可查看到各传感器的数据,以及内部策略算法的初始值,用户通过修改数值,在保存后形成新的算法策略,完成与冰箱I的通信后,冰箱I按照新的算法策略进行工作。
[0028]如图2-图4所示,冰箱I包括冰箱控制器11、冷凝器12、压缩机13、电磁阀14、蒸发器15和温度传感器16,所述的冰箱控制器11包括无线通信模块111、微处理器112、传感器采集电路113和控制开关114。
[0029]该冰箱I为电脑控温,即利用数字和热敏电阻的定时、感温功能控制电源,以实现电机的启动或关闭,通过单片微处理器预编的程序对各项输入进行处理后对冰箱I的压缩机13、电动风门、电风扇、除霜加热管等电气部件输出控制,比如冰箱I内关于温度的算法会有一个波动范围,压缩机13在持续工作的过程中,以热敏电阻制成的温度传感器16监测冰箱I内的实时温度,当该实时温度达到温度范围内的下限值停止时,由微处理器112预编的程序控制,使其压缩机13停止工作,待自然回升到温度范围内的上限值继续制冷,以此来降低能耗;同时微处理器112预编的程序中关于收集到的温度也会提供一个修正值,使得修正后的温度更符合实际温度,从而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拥有自动除霜功能的冰箱I在其自动除霜电路上设置有除霜定时器、除霜加热器和除霜温控器,其中除霜定时器上设置有除霜周期,一般为八小时,除霜温控器设置有除霜温度上限值,一般为10-16°c,当蒸发器15表面温度上开至除霜温度上限值时,除霜温控器触点断开除霜电路,同时除霜定时器开始运转,运转至除霜延时启动时间后才完成一次自动除霜过程,然后控制压缩机13开始运转制冷。
[0030]在以上中关于温度算法的上限值、下限值和修正值,关于自动除霜的除霜周期、除霜温度上限值和除霜延时启动时间都属于算法策略,将其包括此类算法策略的强算法外置在中控系统2,并全部显示在强算法软件的界面上,用户可自行修改算法策略。比如用户为了省电,可扩大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的范围;用户觉得实际温度比设定温度要低,可减小修正值;用户为了保护蒸发器15,可减少除霜周期;用户认为除霜温控器老化,可提高除霜温度值;用户出于安全考虑,可适当增加除霜延时启动时间等。
[0031]为避免用户在修改算法策略中造成冰箱I故障,在修改算法策略的界面中可适当限定修改范围。
[0032]如图5所示,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3可以通过共享或其他无线连接方式与中控系统2实现通信,或者用户在终端设备3和中控系统2均联网的情况下,通过远程服务器实现终端设备3和中控系统2的间接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用户通过终端设备3能间接控制冰箱I,终端设备3与冰箱I不直接通信,这是由于中控系统2上包含了完整的强算法,而终端设备3装有的APP程序只包含部分算法,在终端设备3的APP操作界面上设置参数后,需要发送到中控系统2进行进一步的算法运算,产生的操作指令再发送给冰箱I。
[0033]如图6所示,由于用户对于冰箱I控制算法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假设有了解冰箱I控制算法的用户A和不了解冰箱I控制算法的用户B,用户A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在强算法软件上修改算法策略,用户A将自己修改后的算法策略导出,生成算法包,上传到网络上的交流平台,此时,与用户A的实际情况相似的用户B通过网络下载用户A分享的算法包,装载到强算法软件上,使其该冰箱I的算法策略更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这个过程中用户A和用户B完成了信息交流,使用户B在不了解冰箱I控制算法的情况下也能更改算法策略;另一方面,冰箱I厂家通过远程服务器接收到修改后的算法策略,从而不断收集形成大数据,冰箱I厂家也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实际情况和算法策略进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算法策略,从而提供符合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需求的个性算法包给用户。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制冷电器,包括制冷电器和强算法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电器作为运行弱算法的瘦客户端,控制制冷电器的强算法设置在强算法软件上,所述的强算法软件可下载到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中控系统(2)上,所述的中控系统(2)与制冷电器基于物联网通信,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或有线通信方式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制冷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算法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成算法包,供用户下载更新,用户在所述的强算法软件上可自行更改算法策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制冷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控系统(2)为带显示或不带显示的智能设备,所述的中控系统(2)通过共享或无线通信方式,与用户的终端设备(3)连接,用户可通过终端设备(3)间接控制制冷电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制冷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通信方式为WIFI或Bluetooth或ZigBee或NRF,所述的有线通信方式为cable modem或ADSL或ISDN或光纤或电力线载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制冷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电器为冰箱(I),所述的冰箱(I)包括冰箱控制器(11)、冷凝器(12)、压缩机(13)、电磁阀(14)、蒸发器(15)和温度传感器(16),所述的冰箱控制器(11)包括无线通信模块(111)、微处理器(112)、传感器采集电路(113)和控制开关(11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制冷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电器将各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实时发送到装载有强算法软件的中控系统(2)上,由中控系统(2)内的强算法进行运算并产生对应的操作指令,制冷电器接收中控系统(2)发送过来的操作指令,并按中控系统(2)发送过来的指令数据进行运行控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制冷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控系统(2)与制冷电器依靠编码地址来匹配,所述的中控系统(2)在编码地址所对应的驱动程序中存储有制冷电器(I)特定的数据、属性、通信方法、操作方法以及强算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制冷电器,包括制冷电器和强算法软件,所述的制冷电器作为运行弱算法的瘦客户端,控制制冷电器的强算法设置在强算法软件上,所述的强算法软件可下载到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中控系统上,所述的中控系统与制冷电器基于物联网通信,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或有线通信方式进行连接。通过将强算法外置,用户可以在中控系统或终端设备上,查看制冷电器内各传感器的数据,从而根据自己需求更改算法策略,有利于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使用需求进行精确的控制,使其对于制冷电器的使用更加灵活且个性化。
【IPC分类】F25D23/00, F25D29/00, F25D11/00
【公开号】CN105674661
【申请号】CN201610172138
【发明人】周荣, 李永亮, 吴金炳
【申请人】苏州路之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