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冷藏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2558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冷冻冷藏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冷冻冷藏箱具备:冷冻冷藏箱主体(1);被保持在不同的两个以上的温度带的多个储藏室(2、3、4),上述多个储藏室通过冷冻冷藏箱主体(1)由隔热壁隔开而构成,包括被保持在比冷冻温度带高的温度的冷藏储藏室(2、3);冷却器(5);冷却器风扇(6),上述冷却器风扇将由冷却器(5)冷却后的冷气朝储藏室(2、3、4)输送;除霜加热器(16),上述除霜加热器被设置在冷却器(5)的下方;冷藏储藏室返回风路(10),上述冷藏储藏室返回风路从冷藏储藏室(2、3)朝冷却器(5)输送冷气;以及返回风路风门(13),上述返回风路风门设置于冷藏储藏室返回风路(10)的靠冷却器(5)侧的出口。
【专利说明】
冷冻冷藏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风门装置的冷冻冷藏箱。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现有的冷冻冷藏箱,例如存在如下的冷冻冷藏箱:在储藏室循环而后流入冷却器室的空气在冷却器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然后,被冷却后的空气(冷气)被朝储藏室送出,被朝储藏室送出后的空气在储藏室内循环而对储藏室内进行冷却。还公知有如下的冷冻冷藏箱:为了使冷气在储藏室内循环,在冷冻冷藏箱内设置有将冷却器与各储藏箱连结的风路,并在这些风路中的用于使冷气从食品储藏室返回冷却器的路径即返回风路安装有风门。此处,在储藏室循环后的空气含有较多的湿气,因此若该含有湿气的空气流入冷却器室并在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则逐渐在冷却器附着有霜。若在冷却器附着有霜,则翅片间被霜堵塞而冷冻能力降低,因此定期地对在冷却器周边(主要是冷却器下部)设置的除霜加热器通电,通过使冷却器变暖来进行除霜。
[0003]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的冷冻冷藏箱:为了实现冷冻冷藏箱的节能化,不仅在从冷却器朝食品储藏室输送冷气的送风路设置风门,而且在从食品储藏室朝冷却器输送冷气的返回风路也设置风门,在压缩机停止时以及除霜运转时关闭风门。通过该技术来抑制压缩机停止时产生的冷却器的温度上升朝食品储藏室传递这一情况。另外,抑制除霜运转时的因使用加热器而产生的热朝食品储藏室传递这一情况。
[0004]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冷冻冷藏箱:在具有多个隔热区间的冷冻冷藏箱中,设置有将隔热区间与冷却器连通的排出风路以及返回风路,在将温度比冷冻温度带高的隔热区间与冷却器连通的返回风路内设置有风门。该技术除了具有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的效果之外,通过将风门设置于温度比冷冻温度带高的隔热区间的返回风路内,还具有防止风门自身结冰、结霜的效果。
[0005]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4 — 69245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 —138981号公报
[0007]在冷冻冷藏箱中,为了使被冷却后的空气(冷气)在储藏室内循环,设置有将冷却器与各储藏箱连结的风路。通过形成为在从不同温度带的储藏室通往冷却器的返回风路分别设置有设置于来自冷冻室的返回风路的冷冻室用返回风路风门、或设置于来自冷藏室、蔬菜室的返回风路的冷藏室用、蔬菜室用返回风路风门等风门的构造,形成为防止冷气泄漏的构造。该构造使用多个风门,因此存在成本增加的课题。
[0008]另外,通过在冷冻冷藏箱内设置多个返回风路风门,还存在食品储藏空间被设置返回风路风门的空间占据的课题。另一方面,若将返回风路出口设置于相比除霜加热器靠下部的位置以使得无需设置返回风路风门,则不得不将冷气所通过的风路设置得较大(较长),存在占据食品储藏空间的课题。
[0009]另外,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中,将从储藏室朝冷却器的返回风路风门设置于冷却器的附近。若将返回风路风门配置在冷冻温度带的区间的附近,则在如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那样返回的冷气的湿度高的情况下,会在返回风路风门产生结露。若水滴附着于返回风路风门,则在返回风路风门关闭的压缩机停止时在返回风路风门关闭的状态下结冰。由此,存在返回风路风门无法打开,无法朝食品储藏空间输送冷却风,无法对食品储藏空间进行冷却的课题。
[0010]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那样,若在温度比冷冻温度带高的储藏室的返回风路设置返回风路风门,则返回风路风门结冰而返回风路风门无法开闭的可能性下降。但是,由于返回风路风门的设置位置远离冷却器,因此除霜加热器的热在返回风路传递而使至风门设置位置为止的返回风路变暖。由此,存在无法高效地使用除霜加热器的热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11]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在来自温度比冷冻温度带高的储藏室(例如冷藏室、蔬菜室)的返回风路的靠冷却器侧的出口设置风门并在除霜运转时关闭,使得冷却器以及位于其周围的除霜加热器的热不会朝比温度比冷冻温度带高的储藏室传递。
[00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I涉及一种冷冻冷藏箱,具备:冷冻冷藏箱主体;被保持在不同的两个以上的温度带的多个储藏室,上述多个储藏室通过上述冷冻冷藏箱主体由隔热壁隔开而构成,包括被保持在比冷冻温度带高的温度的冷藏储藏室;冷却器;冷却器风扇,上述冷却器风扇将由上述冷却器冷却后的冷气朝上述储藏室输送;除霜加热器,上述除霜加热器被设置在上述冷却器的下方;以及冷藏储藏室返回风路,上述冷藏储藏室返回风路从上述冷藏储藏室朝上述冷却器输送冷气,上述冷冻冷藏箱的特征在于,具备返回风路风门,上述返回风路风门设置于上述冷藏储藏室返回风路的靠上述冷却器侧的出口,在除霜运转时关闭上述冷藏储藏室返回风路,上述除霜加热器构成为在上述返回风路风门被关闭后的状态下进行除霜运转时发热。
[00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冷冻冷藏箱的特征主要,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冷冻冷藏箱中,还具备冷冻室返回风路,上述冷冻室返回风路从上述储藏室中的被保持在冷冻温度带的冷冻室朝上述冷却器输送冷气,上述冷冻室返回风路的靠上述冷却器侧的出口上端位于比上述除霜加热器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上述冷藏储藏室返回风路的出口下端配置于与上述除霜加热器的下端相同的高度、或者配置于比上述除霜加热器的下端高的位置。
[00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冷冻冷藏箱的特征主要,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冷冻冷藏箱中,还具备:送风路,上述送风路从上述冷却器朝上述冷藏储藏室输送冷气;以及送风路风门,上述送风路风门设置于上述送风路内,在除霜运转时关闭上述送风路,上述冷却器风扇在除霜运转时停止。
[00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冷冻冷藏箱的特征主要,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冷冻冷藏箱中,上述返回风路风门将打开上述返回风路风门的门时的门停止位置形成为水平以外的位置。
[001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冷冻冷藏箱的特征主要,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冷冻冷藏箱中,上述冷藏储藏室具备:冷藏室;蔬菜室,上述蔬菜室配置于比上述冷藏室靠上述冷冻冷藏箱主体的下部的位置,且被保持在比上述冷藏室高的温度;以及风路,上述风路连通上述冷藏室与上述蔬菜室,上述冷藏储藏室返回风路连接上述蔬菜室与上述冷却器。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温度比冷冻温度带高的储藏室(例如冷藏室、蔬菜室)的返回风路的靠冷却器侧的出口设置返回风路风门,即便来自温度比冷冻温度带高的储藏室的返回风路的出口下端位于与除霜加热器所被设置的位置相同的高度、或者比除霜加热器所被设置的位置高的位置,也能够防止冷却器以及除霜加热器的热朝储藏室传递这一情况,能够利用除霜加热器的热更高效地对冷却器进行加热。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中的冷冻冷藏箱的主视图。
[0019]图2是示出图1中的A—A截面的图。
[0020]图3是示出图1中的B—B截面的图。
[0021]图4是从冷冻冷藏箱正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中的冷冻冷藏箱的冷冻室的图。
[0022]图5是返回风路风门的动作图。
[0023]标号说明
[0024]I:冷冻冷藏箱主体;2:冷藏室;3:蔬菜室;4:冷冻室;5:冷却器;6:冷却风扇;7:冷藏室冷气送风路;8:蔬菜室冷气送风路;9:通往冷冻室的冷气送风路;10: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11:来自冷冻室的返回风路;12:送风风门;13:返回风路风门;14: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的出口下端;15:从冷冻室通往冷却器的出口上端;16:除霜加热器;17:化霜水盘;18:压缩机;19:冷藏室门;20:蔬菜室门;21:冷冻室门;22:返回风路风门;22a:返回风路风门;22b:返回风路风门;23:(表示从冷却器朝冷藏室的冷气气流的)箭头;24:(表示冷藏室的冷气气流的)箭头;25:(表不疏采室的冷气气流的)箭头;26:(表不从疏采室朝冷却器的冷气气流的)箭头;27:(表示冷冻室的冷气气流的)箭头;28:(表示从冷冻室朝冷却器的冷气气流的)箭头;29:返回风路风门外框;30:返回风路风门基板部外框;31:冷藏室门把手;32:蔬菜室门把手;33:冷冻室门把手;40a:冷藏室搁板;40b:冷藏室搁板;40c:冷藏室搁板;41a:开口;41b:开口;41c: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方式1.
[0026]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冻冷藏箱进行说明。
[0027]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 “左” “右”意味着从正面观察图1所示的冷冻冷藏箱时的“上” “下” “左” “右”,“前”意味着在内部具有储藏部的冷冻冷藏箱主体的开□侧,“后”意味着冷冻冷藏箱的背面侧。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中的冷冻冷藏箱的主视图。
[0029]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冻冷藏箱具有冷冻冷藏箱主体I,冷冻冷藏箱主体的内侧成为储藏食品等的多个储藏室,并由具有隔热功能的分隔部隔开。各储藏室的前表面侧由具有隔热功能的门封闭,各储藏室与冷冻冷藏箱外部被隔热。
[0030]保存食品等的冷藏室2位于冷冻冷藏箱主体I的上部。冷藏室2的前表面由冷藏室门19封闭。在冷藏室门19的左侧的端部设置有冷藏室门把手31,用户把持该冷藏室门把手31而进行冷藏室门19的开闭。
[0031]蔬菜室3位于冷藏室2的下部,且被维持在比冷藏室2的温度高的温度。蔬菜室3的前表面由蔬菜室门20封闭。蔬菜室门20在其上端设置有蔬菜室门把手32,把持蔬菜室门把手32而进行开闭。冷冻室4位于蔬菜室3的下部。冷冻室4的前表面由冷冻室门21封闭。冷冻室门21在上端设置有冷冻室门把手33,把持冷冻室门把手33而进行开闭。
[0032]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冻冷藏箱具有冷藏室2、蔬菜室3以及冷冻室4这三个储藏室,能够保持三个温度带,但例如也可以还具备保持比冷藏室2低且比冷冻室4高的温度带的冷鲜室等。另外,也可以将储藏室形成为两个,由两个温度带(冷藏室2与冷冻室4)的储藏室构成。
[0033]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冻冷藏箱例如也可以具备制冰室、能够切换温度带的切换室等。
[0034]冷藏室2、蔬菜室3以及冷鲜室之类的温度比冷冻温度带高的储藏室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冷藏储藏室。
[0035]图2是示出图1中的A—A截面的图,是示出冷藏室、蔬菜室的风路结构的图。
[0036]在冷冻室4的后侧设置有冷却器5、冷却风扇6以及除霜加热器16。冷却风扇6位于冷却器5的上部,朝各储藏室输送由冷却器5冷却后的冷气。除霜加热器16位于比冷却器5靠下侧的位置,在除霜时对位于比除霜加热器靠上侧的位置的冷却器5进行加热。
[0037]从冷却器5朝冷藏室2连通的冷藏室冷气送风路7沿着冷冻冷藏箱主体I的后侧的面朝上方延伸。冷藏室冷气送风路7延伸至冷藏室2内的最上部,并开口以便排出冷气。另夕卜,在冷藏室2内,在高度方向被分隔为多个层,设置有能够载置食品等的冷藏室搁板40a?40c。冷藏室搁板40a?40c例如为树脂制或者玻璃制。设置有冷藏室冷气送风路7的开口 41a?41c,以便由冷藏室搁板40a?40c分隔开的各层以相同的方式被冷却。开口 41a设置于比冷藏室搁板40a靠上部的位置,开口 41b设置于冷藏室搁板40a与冷藏室搁板40b之间,开口41c设置于冷藏室搁板40b与冷藏室搁板40c之间。图中的箭头23表示从冷却器朝冷藏室的冷气气流。另外,图中的箭头24表示冷藏室2内的冷气气流。此外,冷藏室冷气送风路7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路。
[0038]在冷藏室冷气送风路7内设置有送风风门12。送风风门12设置于比上述的开口 41a?41c靠冷气气流的上游侧(冷却器5侧)的位置。送风风门12形成为能够开闭控制。通过送风风门12的开闭,对从冷却器5通过冷藏室冷气送风路7朝冷藏室2内供给的冷气的量进行调整,对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3的温度进行调整。即,若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3的温度比一定值低,则关闭送风风门12,使得不输送冷气。由此,能够高效地使用由冷却器5冷却后的冷气,进而能够抑制冷冻冷藏箱的电力消耗。
[0039]在冷藏室2内的下部设置有朝蔬菜室3连通的蔬菜室冷气送风路8。在冷藏室2内下降的冷气从蔬菜室冷气送风路8流入蔬菜室3内。图中的箭头25为蔬菜室内的冷气气流。在蔬菜室3的后侧的下部设置有从蔬菜室3朝冷却器5输送冷气的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10。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10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储藏室返回风路。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10在冷冻室4的后侧的面通过,该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的出口下端14配置在与除霜加热器16的下端相同的高度、或者比除霜加热器16的下端高的位置。图中的箭头26表示从蔬菜室朝冷却器的冷气气流。在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10的靠冷却器5侧的出口设置有返回风路风门13。返回风路风门13能够开闭控制。通过返回风路风门13的开闭,对从蔬菜室3朝冷却器5返回的冷气的量进行调整,对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3的温度进行调整。即,若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3的温度比一定值低则关闭返回风路风门13,使得由冷却器5冷却后的冷气不会在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10中传递而朝蔬菜室3侧逃逸。由此,能够高效地使用由冷却器5冷却后的冷气,进而能够抑制冷冻冷藏箱的电力消耗。
[004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冷藏室2的下部朝蔬菜室3连通,但例如也可以与冷藏室冷气送风路7同样,具备直接从冷却器5朝蔬菜室3连接而将冷气朝蔬菜室3供给的蔬菜室冷气送风路(未图示)。在该情况下,在蔬菜室冷气送风路具备蔬菜室送风路风门,进行开闭控制而对朝蔬菜室3输送的冷气的量进行调整,进行蔬菜室3的温度调整。另外,也可以具备从冷藏室2朝冷却器5直接连接,使冷藏室2的冷气朝冷却器5返回的冷藏室返回风路(未图示),在该情况下,与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10相同,在冷藏室返回风路的靠冷却器5侧的出口具备冷藏室返回风路风门(未图示)。通过冷藏室返回风路风门的开闭,对从冷藏室2朝冷却器5返回的冷气的量进行调整,对冷藏室2的温度进行调整。但是,在采用了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在将冷却器5与各储藏室连接的风路设置的风门的数量增加,因此,为了抑制成本以及确保储藏室的空间,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冻冷藏箱更为有利。
[004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冷冻冷藏箱的上部起按照冷藏室2、蔬菜室3、冷冻室4的顺序配置,但配置的顺序并不仅限定于此。但是,例如,在从冷冻冷藏箱的上部起按照冷藏室2、冷冻室4、蔬菜室3这样的顺序进行配置的情况下,需要设置连通冷藏室2与蔬菜室3的风路,因此,为了确保储藏空间,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冻冷藏箱更为有利。
[0042]图3是示出图1中的B—B剖视图的图,是示出冷冻室4的风路结构的图。
[0043]冷却器5配置在冷冻室4的后侧的空间。在冷冻室4的上部的后侧的面设置有朝冷冻室的冷气送风路9 ο由此从冷却器5朝冷冻室4输送冷气。在冷冻室4的下部的后侧的面设置有从冷冻室4朝冷却器5输送冷气的来自冷冻室的返回风路11。来自冷冻室的返回风路11的靠冷却器5侧的出口未设置风门而始终成为敞开状态。冷冻室4内所示的箭头27表示冷冻室4内的冷气气流。从冷冻室4朝冷却器5的出口上端15配置成位于比除霜加热器16靠下侧的位置。
[0044]在除霜加热器16的下部,配置有承接通过除霜从冷却器5落下的水滴的化霜水盘17。在化霜水盘17的下部的隔着隔热壁的空间配置有压缩机18。压缩机18利用制冷剂回路与冷凝器(未图示)、减压器(未图示)、冷却器5(蒸发器)连接,构成对储藏室内进行冷却的冷冻循环。
[0045](冷却运转时的冷冻冷藏箱以及冷冻冷藏箱内的冷气的运动)
[0046]冷冻冷藏箱的运转存在冷却运转与除霜运转这两种。
[0047]此处对冷却运转时的冷冻冷藏箱以及冷冻冷藏箱内的冷气的运动进行说明。
[0048]由冷却器5冷却后的冷气被冷却风扇6送入冷藏室冷气送风路7内。设置于冷藏室冷气送风路7内的送风风门12被控制为能够开闭,并根据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3的温度而开闭。在送风风门12打开时,冷气如图2所示的箭头23那样流动。冷气从设置于冷藏室冷气送风路7的开口 41a?41c流入冷藏室2内,并如图2的箭头24所示在冷藏室2内流动而进行冷却。
[0049]对冷藏室2内进行冷却后的冷气在冷藏室2内下降,流入在冷藏室2的下部的后侧设置的蔬菜室冷气送风路8。流入蔬菜室冷气送风路8后的冷气如图2的箭头25所示在蔬菜室3内循环,对蔬菜室3内进行冷却。在蔬菜室3内下降的冷气流入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
10。在蔬菜室冷气送风路8的靠冷却器5侧的出口设置的返回风路风门13能够进行开闭控制,在打开状态时,冷气从此处返回冷却器5并再次被冷却。
[0050](除霜运转时的冷冻冷藏箱以及冷冻冷藏箱内的空气的运动)
[0051 ]对除霜运转时的冷冻冷藏箱内的冷气的运动进行说明。
[0052]在除霜运转时,首先,构成冷冻循环的压缩机18的运转停止,并停止冷却器5所进行的冷气的冷却。然后,送风风门12以及返回风路风门13被关闭。冷却风扇6的运转也停止。之后,除霜加热器16发热,除霜加热器16周边的空气被加热。被加热后的空气对附着于冷却器5的霜进行加热而使其融化。霜融化而生成的水滴落下至设置于冷却器5的正下方向的化霜水盘17。
[0053]在除霜运转结束后,送风风门12以及返回风路风门13打开,压缩机18的运转也重新开始。
[0054]由于在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10设置有返回风路风门13,因此,即便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的出口下端14位于与除霜加热器16相同的高度或者比除霜加热器16高的位置,也能够防止在除霜运转时由除霜加热器16加热后的空气流入蔬菜室3这一情况。由此,除霜加热器16的热不会朝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10传递,除霜加热器16的热高效地被用于冷却器5的除霜。
[0055]另外,送风风门12被关闭,由此,由除霜加热器16加热后的冷气不会在冷藏室冷气送风路7传递而流入冷藏室2,因此除霜加热器16的热难以朝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3传递。这样,形成为除霜加热器16的热趋向冷却器5的构造,因此能够缩短除霜时间。
[0056]从冷冻室4朝冷却器5的出口上端15配置于比除霜加热器16低的位置,由此,防止在除霜时由除霜加热器16加热后的空气借助自然对流而流入来自冷冻室的返回风路11这一情况。由此,热不会朝冷冻室4逃逸,能够高效地融化附着于冷却器5的霜。
[0057]另外,通过如上所述地配置来自冷冻室的返回风路11的出口,无需在来自冷冻室的返回风路11设置返回风路风门,因此,能够抑制成本,且还能够抑制储藏空间的缩小。
[0058]图4是从冷冻冷藏箱正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中的冷冻冷藏箱的冷冻室4的图。图中示出了冷却器5、除霜加热器16、来自冷冻室的返回风路11以及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10的位置关系。
[0059]在冷冻室4的后侧配置有冷却器5。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10配置于冷冻室4的后侧,在该返回风路10与冷冻室4之间存在隔热壁。在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10设置有用于使冷气返回冷却器5的出口。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的出口下端14在与设置于冷却器5的下侧的除霜加热器16相同的高度设置有出口。在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的出口设置有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风门13。在比除霜加热器16靠下部的位置设置有从冷冻室4朝冷却器5的风路的出口,冷气从冷冻室4返回冷却器5。箭头28表示从冷冻室4返回冷却器5的冷气气流。从冷冻室4朝冷却器5的出口上端15设置成位于比除霜加热器16低的位置。
[0060]由于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风门13设置于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10的靠冷却器5侧的出口,因此存在被冷却器5冷却而结冰的可能性。这是因为:湿度高的蔬菜室3的冷气靠近冷却器5,在温度低的返回风路风门13结露,该结露所生成的水滴结冰。由此,存在返回风路风门13的门无法开闭动作的可能性。
[0061]但是,即便返回风路风门13结冰,由于返回风路风门13配置于与除霜加热器16的下端相同的高度或者比除霜加热器16的下端高的位置,因此,在除霜运转时由除霜加热器16加热后的空气借助自然对流而朝返回风路风门周边移动,结冰部位融化。由此,返回风路风门13再次变得能够开闭动作。
[0062]此外,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的出口下端14也可以设置于比除霜加热器16高的位置。但是,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的出口优选设置于比冷却器5的下端低的位置(靠近除霜加热器16的一侧)。这是因为:例如,在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的出口设置于与冷却器5相同的高度的情况下,通常运转时,返回风路风门13容易因冷却器5而结冰,在除霜运转时,由于距除霜加热器16的距离远,因此为了融化返回风路风门13的结冰需要花费时间。因此,在进一步改善除霜运转时的除霜的效率的方面,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冻冷藏箱更为有利。
[0063]图5是返回风路风门的动作图。
[0064]在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10的靠冷却器5侧的出口设置有返回风路风门13。返回风路风门13的门22能够开闭。在门22关闭时,如图5所示,门22a相对于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10垂直并被收纳于返回风路风门外框29的内侧,遮挡从蔬菜室3朝冷却器5的冷气气流26。同时,进行遮挡以免冷却器5以及除霜加热器16侧的空气朝蔬菜室3侧流动。在来自蔬菜室的返回风路10的靠冷却器5侧的出口的上部设置有返回风路风门基板部外框30。
[0065]另外,在返回风路风门13的门22打开时,如图5所示的门22b那样,能够以被保持在水平以外的角度的状态使从蔬菜室3朝向冷却器5的冷气气流26朝冷却器5侧通过。
[0066]这样,通过使返回风路风门的门22的开闭时的角度形成为水平以外的角度,即便在返回风路风门的门22附着有水滴,水滴也容易借助重力而落下至化霜水盘17。通过使得水滴容易从门22落下,形成为尽管门22配置于接近冷却器5而温度低的部位但门22难以结冰的构造,门22的开闭动作难以产生障碍。
【主权项】
1.一种冷冻冷藏箱,具备: 冷冻冷减箱主体; 被保持在不同的两个以上的温度带的多个储藏室,所述多个储藏室通过所述冷冻冷藏箱主体由隔热壁隔开而构成,包括被保持在比冷冻温度带高的温度的冷藏储藏室; 冷却器; 冷却器风扇,所述冷却器风扇将由所述冷却器冷却后的冷气朝所述储藏室输送; 除霜加热器,所述除霜加热器被设置在所述冷却器的下方;以及冷藏储藏室返回风路,所述冷藏储藏室返回风路从所述冷藏储藏室朝所述冷却器输送冷气, 所述冷冻冷藏箱的特征在于, 具备返回风路风门,所述返回风路风门设置于所述冷藏储藏室返回风路的靠所述冷却器侧的出口,在除霜运转时关闭所述冷藏储藏室返回风路, 所述除霜加热器构成为在所述返回风路风门被关闭后的状态下进行除霜运转时发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冷藏箱,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冷冻室返回风路,所述冷冻室返回风路从所述储藏室中的被保持在冷冻温度带的冷冻室朝所述冷却器输送冷气, 所述冷冻室返回风路的靠所述冷却器侧的出口上端位于比所述除霜加热器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 所述冷藏储藏室返回风路的出口下端配置于与所述除霜加热器的下端相同的高度、或者配置于比所述除霜加热器的下端高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冷藏箱,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送风路,所述送风路从所述冷却器朝所述冷藏储藏室输送冷气;以及 送风路风门,所述送风路风门设置于所述送风路内,在除霜运转时关闭所述送风路, 所述冷却器风扇在除霜运转时停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冷藏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返回风路风门将打开所述返回风路风门的门时的门停止位置形成为水平以外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冷藏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藏储藏室具备: 冷藏室; 蔬菜室,所述蔬菜室配置于比所述冷藏室靠所述冷冻冷藏箱主体的下部的位置,且被保持在比所述冷藏室高的温度;以及 风路,所述风路连通所述冷藏室与所述蔬菜室, 所述冷藏储藏室返回风路连接所述蔬菜室与所述冷却器。
【文档编号】F25D21/04GK205536801SQ201620114784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4日
【发明人】伊藤有希, 宫崎浩史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