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旋澄清气浮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8981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旋澄清气浮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给排水技术中的给水净化澄清技术。
泥渣层的形成方法,通常是在澄清池开始,在原水中加入较多的凝聚剂,并适当降低负荷,经过一定时间运转后,逐步形成。当原水浊度低时,为加速泥渣层的形成,也可人工投加粘土。
从泥渣充分利用的角度而言,平流式沉淀池单纯为了颗粒的沉降,池底沉泥还具有相当的接触絮凝活性未被利用。澄清池则充分利用了活性泥渣的絮凝作用。澄清池的排泥措施,能不断排除多余的陈旧泥渣,其排泥量相当于新形成的活性泥渣量。故泥渣层始终处于陈新代谢状态中,泥渣层始终保持接触絮凝的活性。
针对于黄河水为代表的地表水净化工艺,主要的技术难点是1、夏季的高浊度水;2、冬季的低温低浊;3、以有机物为主要污染物的轻度污染;目前国内外对这种水处理技术种类较多,一般采用预沉淀+澄清+深度处理工艺。单独使用某一种澄清池技术达不到要求,通常的选择处理工艺较长,工序复杂,用户需要一种简单易行,建设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的净水工艺。以甘肃金桥水处理技术承包有限公司独立研发的新型澄清池(已申请专利)+气浮过滤一体化技术,一体式澄清气浮池(已申请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以上三大难题,并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我们在应运这些技术的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可以对这些技术完善提高的方面,如两种工艺技术对于小规模自来水厂是能够适应的,但对单池产水量大于250吨/小时的用户来讲,以上二种技术都存在池体高度较高,必然使提升费用增大,导致运行费用增大等弊端。此外,两种池体在原水与净水剂混合、凝聚、絮凝的工艺段考虑的较为简单使得混凝效果较差,影响降浊除污能力。在我们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发现强化混凝来提高工艺的净化效果,不但对水中的浊度能有效的去除,而且对水中大、中分子有机物即水中溶解性低分子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致突变毒性物等也有较明显的净化效果,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将强化混凝、澄清、气浮等工艺综合在一个构筑物内,使其既能处理高浊度水,又能处理被污染了的原水,出水浊度低;作为应用于中、小型工业用水的给水处理构筑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的水旋澄清气浮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一种水旋澄清气浮池,包括混合反应区中心筒、中部排泥管、进水管、气浮池刮渣车、出水管、气浮池池底排泥管、外池壁、气浮池池底板、刮泥机驱动装置、排泥管、斜管;在混合反应区中心筒的进水管处设有网格,外池壁下部坡度为4-8‰;在混合反应区中心筒外设有导流板,在导流板与中心筒之间形成导流区III,在导流板外再设有分离区,分离区内设有斜管,在分离区V上部由气浮池池底板分隔出气浮接触区VI和气浮分离区VII,在气浮分离区VII内设有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强化混凝工艺;在进水旋流的同时,增设固定网格,增成电路加了水中絮体与胶体的接触机会,通过絮体的接触吸收过程,使水中悬浮杂质得到进一步净化。
2、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外池壁下部的坡度,降低了澄清池的高度,减小水力提升高度,从而降低运行成本;能更好地应用于大水量给水净化处理工艺中。同时在池底增设机械刮泥机,将泥渣刮入池中心的集泥斗中,斗内泥渣借助于池中水的静压力排出池外。
3、本实用新型延长导流板,使其与外池壁共同作用,强制在澄清池中部排泥区形成悬浮泥渣层,借助絮凝体的碰撞网捕和架桥吸附作用,增加大量低分子可溶性有机物、胶体、悬浮物、各类金属离子及各种氨氮等有机成分的去除效率。
4、本实用新型在澄清分离区内设置斜管,使泥渣沉淀面积大幅增加,提高沉淀效率,降低出水浊度。
5、本实用新型在澄清池上设置气浮池,气浮分离室底部设计成10度左右的斜角,以利于事故状态或较重的泥渣积在气浮池池底后便于放水清除。
6、本实用新型的适应范围大;进水水质应用范围广,可从50-20000NTU都进行处理;其出水浊度稳定,常年保持在3-5NTU之间,能满足工业用水及要求不高的生活用水;另处理水量范围广,最大池容可作到15000m3/d。
7、本实用新型的运行费用低。耗药量小,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大量的操作人力、物力。
8、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压缩,仅此一道工艺,就可满足使用需求;因而其占地面积小;可采用钢筋砼结构,又可采用钢结构,建设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投加了混凝、助凝药剂后的原水从池体的中部进水管6进入I区的混合絮凝反应区,通过固定网格2和切线旋流的作用,使水中的杂质结成较大而密实的絮凝体,比重较大的泥渣沉淀在II泥渣浓缩区,通过刮泥机3刮板刮到中心泥渣斗,通过排泥管13排出池外,与药剂混凝的原水通过导流区III进入旋浮泥渣澄清区IV,流入澄清分离区V,进行泥渣分离,在分离区内设置了斜管14,分离出的较清原水向上汇集于气浮接触区VI,在与溶气释放器放出的微小气泡相遇,残留的微粒与气泡粘附,在气浮分离区VII内分离,浮渣向上布于池面,定期刮渣排出池外;分离后的清水通过清水出水管8排出。另导流区III内的泥渣由其中部排泥管5排出;气浮分离区VII内的泥渣由气浮池池底排泥管9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水旋澄清气浮池,包括混合反应区中心筒(1)、中部排泥管(5)、进水管(6)、气浮池刮渣车(7)、出水管(8)、气浮池池底排泥管(9)、外池壁(10)、气浮池池底板(11)、刮泥机驱动装置(12)、排泥管(13)、斜管(14);其特征在于在混合反应区中心筒(1)的进水管(6)处设有网格(2),外池壁(10)下部坡度为4-8‰;在混合反应区中心筒(1)外设有导流板(4),在导流板(4)与中心筒(1)之间形成导流区III,在导流板(4)外再设有分离区V,分离区V内设有斜管(14),在分离区V上部由气浮池池底板(11)分隔出气浮接触区VI和气浮分离区VII,在气浮分离区VII内设有出水管(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旋澄清气浮池,其特征在于在混合反应区中心筒下部设有刮泥机(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旋澄清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4)下部延长与外池壁(10)相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旋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在气浮分离区VII上部设有气浮池刮渣车(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旋澄清气浮池,包括混合反应区中心筒、中部排泥管、进水管、气浮池刮渣车、出水管、气浮池池底排泥管、外池壁、气浮池池底板、刮泥机驱动装置、排泥管、斜管;在混合反应区中心筒的进水管处设有网格,外池壁下部坡度为4-8‰;在混合反应区中心筒外设有导流板,从而在导流板与中心筒之间形成导流区III,在导流板外再设有分离区,分离区内设有斜管,在分离区V上部由气浮池池底板分隔出气浮接触区VI和气浮分离区VII,在气浮分离区VII内设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将强化混凝、澄清、气浮等工艺综合在一个构筑物内,使其既能处理高浊度水,又能处理被污染了的原水;其出水浊度低,适应范围广。
文档编号C02F1/52GK2528764SQ0222455
公开日2003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5日
发明者王继武, 王刚 申请人:王继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