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8786阅读:10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澄清池,属于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无论采用化学方法还是生化方法或者物理方法处理污水,都需要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澄清、过滤处理,从而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现有的澄清池有水力循环澄清池以及各类机械搅拌式澄清池,其中包括带刮泥机和不带刮泥机的澄清池,这类澄清池虽也起到澄清、过滤的作用,但由于难于沉淀细小颗粒物,且当附着于池底的沉淀物一旦发酵浮起时,出水水质即刻恶化,从而失去排污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沉淀效果好,除污力强的高效澄清池。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它包括澄清池池体以及设置于池体内的循环装置或者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池体上部设置斜管或斜板沉淀器。用于沉淀更细小的颗粒物,同时能有效防止发酵浮起的泛渣。
所述斜管沉淀器由若干倾斜设置的带折角的孔管组成,每一孔管的折角角度为40-150度,以便沉淀细小颗粒物,并阻止发酵浮起的泛渣。
所述斜板沉淀器由若干带折角的斜板组成,每一斜板的折角角度为40-150度,同样用于沉淀细小颗粒物,并阻止发酵浮起的泛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由于在各类澄清池上部设置了带若干斜管或斜板的沉淀器,既保持了澄清池所应有的澄清效果好,同时又强化了对细小颗粒物的沉淀,有效提高了澄清率,加之它能阻止发酵物的上浮,因此,不会因池底附着物发酵上浮而恶化出水水质,另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运行成本低,无需更换现有设备,只作简单的设备改造即可,实为一种理想的高效澄清池。


图1为水力循环澄清池结构示意图;图2为斜板沉淀器局部俯视结构图;图3为机械搅拌澄清池结构示意图;图4为另一机械搅拌澄清池结构示意图;图5为斜管沉淀器局部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中,1为澄清池池体,2为池下部的污泥室,3为池上部的分离室,4、5分别为池中部的第一、第二絮凝室,6为池口处的环形集水槽,7为池顶部的护栏,8为出水口,9为斜板沉淀器,由若干带95度折角的斜板组成,10为伞形罩,11为排泥口,12为喉管,13为污水进水口。
图3中,14为辐射集水槽,15为机械室,16为机械搅拌器,17为导流钢板,18为集水槽,19为排空管,20为伞形排水槽,其余与图1相同。
图4、5中,21为刮泥机,22为加药管23为套管,24为斜管沉淀器,由若干带50度折角的斜管组成,其余与图3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澄清池,包括澄清池池体以及设置于池体内的循环装置或者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池体上部设置斜管或斜板沉淀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器由若干倾斜设置的带折角的孔管组成,每一孔管的折角角度为40-15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沉淀器由若干带折角的斜板组成,每一斜板的折角角度为40-15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澄清池,包括澄清池池体以及设置于池体内的循环装置或者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池体上部设置斜管或斜板沉淀器。既保持了澄清池所应有的澄清效果好,同时又强化了对细小颗粒物的沉淀,有效提高了澄清率,加之它能阻止发酵物的上浮,因此,不会因池底附着物发酵上浮而恶化出水水质,另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运行成本低,无需更换现有设备,只作简单的设备改造即可,实为一种理想的高效澄清池。
文档编号C02F1/52GK2680652SQ20042003334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8日
发明者王根渝, 桂大海, 罗向阳 申请人:昆明柯利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