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井减压排碱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0478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井减压排碱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排碱技术,尤其适合于盐碱地改良和改善地下水的连井减压排碱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改良盐碱地的方式主要有(一)淡水压灌;(二)淡水压灌与抽取底下水结合的方式;(三)地下铺设隔水层等方式。所有这些方法普遍存在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为条件,一旦缺乏淡水,底下盐碱水位上升,出现土地返碱现象,造成盐碱地改良间断投资大,改良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主要利用自然降雨为淡水资源、可以长期控制底下盐碱水位的连井减压排碱技术。
其技术方案是在每个平方公里的平整土地下面间隔埋设有深度5-200米的排碱井,排碱井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100口,井口的直径在0.4-1.2米之间,每口井由上部为实管、下部为筛管两部分结构组成,其中实管高度在3-180米之间,筛管高度在2-20米之间,井口高出地面1米,在地表以下1-3米深度处水平或1-5%的倾斜度埋设连通管,排碱井之间由连通管连通,连通管的末端连接到排水沟或减压池,使用减压池时,减压池的底部要低于连通管的水平高度,并与减压池配套有抽水泵,由抽水泵将减压池内的盐碱水排入排水沟。所述的排碱井和连通管均呈平行排列,每行连通管的末端均汇集到一根连通管后进入减压池。
本发明的原理是地表淡水下压地下盐碱水,盐碱水由排水井下部的筛管进入排水井,排水井内的水平面高于连通管水平面后,由连通管将盐碱水导入排水沟或减压池中排走,保证连通管下部盐碱水不会返碱。
本发明具有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节约淡水资源,能够杜绝返碱现象发生,既可以用于盐碱地改良,也可以直接改善底下水质,达到标本简制的效果。


无。
五、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以5平方公里为一个盐碱地改良单位,在每个平方公里的平整土地下面间隔埋设有深度15米的排碱井,排碱井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0口。井口的直径在0.6米,每口井由上部为实管、下部为筛管两部分结构组成,其中实管高度在10米之间,筛管高度在5米之间,井口高出地面1米并进行封盖。在地表以下2米深度处水平或1-5%的倾斜度埋设连通管,排碱井之间由连通管连通。排碱井和连通管均呈平行排列,每行连通管的末端均汇集到一根连通管后进入减压池。减压池的底部要低于连通管的水平高度,并与减压池配套有抽水泵,由抽水泵将减压池内的盐碱水排入排水沟。连通管的末端也可以直接连接到排水沟,条件是排水沟的深度要大于连通管的最深深度。该种方案主要用于盐碱地的改良。
实施例2以10平方公里为一个地下水改良单位,在每个平方公里的平整土地下面间隔埋设有深度200米的排碱井,排碱井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口。井口的直径在1米,每口井由上部为实管、下部为筛管两部分结构组成,其中实管高度在180米之间,筛管高度在20米之间,井口高出地面1米并进行封盖。在地表以下3米深度处水平或1-5%的倾斜度埋设连通管,排碱井之间由连通管连通。连通管的末端均汇集到一根连通管后进入减压池。减压池的底部要低于连通管的水平高度,并与减压池配套有抽水泵,由抽水泵将减压池内的盐碱水排入排水沟。连通管的末端也可以直接连接到排水沟,条件是排水沟的深度要大于连通管的最深深度。该种方案主要用于地下水的改良。
权利要求
1.一种连井减压排碱技术,其特征是在每个平方公里的平整土地下面间隔埋设有深度5-200米的排碱井,排碱井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100口,井口的直径在0.4-1.2米之间,每口井由上部为实管、下部为筛管两部分结构组成,其中实管高度在3-180米之间,筛管高度在2-20米之间,井口高出地面1米,在地表以下1-3米深度处水平或1-5%的倾斜度埋设连通管,排碱井之间由连通管连通,连通管的末端连接到排水沟或减压池,使用减压池时,减压池的底部要低于连通管的水平高度,并与减压池配套有抽水泵,由抽水泵将减压池内的盐碱水排入排水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井减压排碱技术,其特征是所述的排碱井和连通管均呈平行排列,每行连通管的末端均汇集到一根连通管后进入减压池。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排碱技术,尤其适合于盐碱地改良和改善地下水的连井减压排碱技术。其技术方案是在每个平方公里的平整土地下面间隔埋设有深度5-200米的排碱井,排碱井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100口,井口的直径在0.4-1.2米之间,每口井由上部为实管、下部为筛管两部分结构组成,其中实管高度在3-180米之间,筛管高度在2-20米之间,井口高出地面1米,在地表以下1-3米深度处水平或1-5%的倾斜度埋设连通管,排碱井之间由连通管连通,连通管的末端连接到排水沟或减压池,使用减压池时,减压池的底部要低于连通管的水平高度,并与减压池配套有抽水泵,由抽水泵将减压池内的盐碱水排入排水沟。本发明的效果是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节约淡水资源,能够杜绝返碱现象发生,既可以用于盐碱地改良,也可以直接改善底下水质,达到标本简制的目的。
文档编号C02F1/00GK1736885SQ200510044389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0日
发明者李希泉, 孙强, 李凤卿, 王仕芳 申请人:王仕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