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沉水植物快速建群方法

文档序号:487125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湖泊沉水植物快速建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资源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当地物种进行湖泊沉水植被恢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湖泊生态系统包括开敞水域、沉水植被带、浮叶植被带、挺水植被带和湖岸陆生植被带5个部分。
在我国,由于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愈发严重,其沉水植被带也在迅速衰退。作为第一性生产力的植被的丧失与退化,导致许多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崩溃,湖泊自净能力基本消失。
有鉴于此,在削减污染物输入的同时,恢复与重建业已崩溃的水生群落,提高湖泊自净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沉水植被而言,由于水面波浪的动力作用,其重建中存在植株易被损害、易随水流随意飘动等困难。目前,基本的方法是采用从健康沉水植被区域人工收获植株,先在湖底种植这些植株,然后再逐步放水淹没植株的方法;该方法既不能解决植物成活率低的问题,也不能解决放水期间植株随水流随意飘动的问题,致使沉水植被的恢复效率较低,需要不断的进行修复。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定植和建群沉水植物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快速有效地定植和建群沉水植物的简易方法,采用该方法种植由4种土著的湖泊沉水植物组成的6个植被组合,形成稳定的湖泊沉水植物群落,重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建群方法采用的种苗是来自组培方法获得的幼苗,可保证所有个体具有相同的规格,其高度3-5厘米。
在种苗练苗期间,种苗床的土壤采用壤土;当90%的种苗其高度大于10厘米时,可进行野外移栽。
将2株种苗与土壤一同从种苗床取出,随即在土壤外层手工揉合粘土,形成直径2-3厘米的根系-土壤球体,形成一个株丛;其黏性以在水体中放置24小时后不裂解为标准。
在种植期间,将施工区湖泊水体的深度调整在30-50厘米。
按水生植被多成圆形扩张的规律,构建圆形的沉水植物群落;圆形直径20米,种植植株密度20株丛/平方米,随机排列;要保证根系-土壤球体的1/3掩埋在湖泊底泥中。
按植株1∶1的比例,将4种沉水植物分别组合构成苦草-菹草群落、苦草-狐尾藻群落、苦草-轮叶黑藻群落、菹草-狐尾藻群落、菹草-轮叶黑藻和狐尾藻-轮叶黑藻6个群落组合。每个组合之间在空间上不重叠。
施工完成后,可视植株生长状况,逐步增加水体的深度,但不易超过2米。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按植株1∶1的比例,构成苦草-菹草群落、苦草-狐尾藻群落、苦草-轮叶黑藻群落、菹草-狐尾藻群落、菹草-轮叶黑藻和狐尾藻-轮叶黑藻群落;每个群落直径20米,移植植株6280株;植株成活率95%以上,一次性成功完成了沉水水生植被的重建示范;其去污净污能力也相当可观。本发明既解决了目前湖泊沉水植物重建中成活率低的问题,又解决了放水期间植株随意飘动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该方法在太湖流域湖泊水体进行示范,获得了约3500平方米的湖泊沉水植被。其具体实施的工作方式如下第一步,实地考察、确定水流、水深和透光深度的高度;落实生态工具种的种苗规格和其他施工材料,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位。
第二步,将练苗阶段的种苗与土壤从苗床共同取出,在土壤外层加粘土,使植物根系与土壤形成一个球体。
第三步,在施工区域,按圆形的直径种植种苗。每个植被组合自成一片。
最后,工程完成后,要对水体透光率进行监测,防止太低的透光率威胁植物工具种的存活。
权利要求
1.一种湖泊沉水植物快速建群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来自组培苗的当地物种构建稳定的沉水植被,其步骤包括(1)将2株种苗与土壤一同从种苗床取出,随即在土壤外层手工揉合粘土,形成直径2-3厘米的根系一土壤球体,形成一个株丛,其黏性以在水体中放置24小时后不裂解为标准;(2)在种植期间,将施工区湖泊水体的深度调整在30-50厘米;(3)构建圆形的沉水植物群落,圆形直径20米,种植植株密度20株丛/平方米,随机排列,种植时保证根系-土壤球体的1/3掩埋在湖泊底泥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种植沉水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按植株1∶1的比例,将4种沉水植物分别组合构成苦草-菹草群落、苦草-狐尾藻群落、苦草-轮叶黑藻群落、菹草-狐尾藻群落、菹草-轮叶黑藻和狐尾藻-轮叶黑藻6个群落组合,形成6个基本的沉水植被单位;每个组合之间在空间上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在湖泊沉水植被恢复和湖泊健康水生态系统重建工程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资源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地定植和建群沉水植物的简易方法,采用该方法种植由4种土著的湖泊沉水植物组成的6个植被组合,形成稳定的湖泊沉水植物群落;解决了目前湖泊沉水植物重建中成活率低及放水期间植株随意飘动的问题。
文档编号C02F3/32GK1860854SQ20061003934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6日
发明者安树青, 关保华, 周长芳, 蔡颖, 蒋金辉, 申瑞玲, 姚鑫, 任冠举 申请人:南京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