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回流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7643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污泥回流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污泥回流沉淀池。
技术背景
目前,自来水厂的常规处理、污水厂处理和特种水处理较多采用 平流沉淀池、机械搅拌澄清池、斜管沉淀池等传统池型。其中斜管沉 淀池由于占地面积小,出水效率较高,使用较广泛,但因机械刮泥以 及絮凝效果等原因,处理能力有限,使出水水质总体提高困难较大, 如何在现有池型的条件下,通过强化絮凝和改善排泥条件等方法,充 分发挥混合絮凝沉淀作用,并结合多种药剂及曝气等手段尽量发挥生 物降解作用方面,还需进一步加以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回流沉淀池,它可以通iW传统 斜管沉淀池的改造,从而达到改善出水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泥回流沉 淀池,包括主池体,主池体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主池体由上部反应 区、过渡区、斜管出水区和排泥区组成,排泥区与排泥管连通,其特 征在于上部反应区设置混合区和提升絮凝区,混合区内设有混合搅拌 机,提升絮凝区内设有提升搅拌机及附属不锈钢筒体,过滤区与斜管 出水区之间加设挡板系统,排泥区设推流式浓縮刮泥机,排泥管外接 污泥回流管至进水管,该污泥回流管设有污泥回流泵,该污泥回流管
还与外界连通,并在进水管和主池体内均设药剂投加点。该药剂添加 点包括设在进水管的预臭氧投加点,高锰酸钾投加点和混凝剂投加 点;主池体内部提升絮凝区内设活性炭投加点,硅藻土投加点,混合
搅拌区内及污泥回流管设PAM投加点。混合搅拌区和提升絮凝区内 设曝气管路。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现有斜管沉淀池池体,通过辅助的机械设备 和多点药剂投加,实现各部高效处理的功能,高速混合搅拌机确保氧 化剂、混凝剂和回流污泥与原水充分混合,设在提升絮凝区中心的提 升搅拌机和附属筒体一起实现了原水与池体内部活性污泥的充分混 合,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进水流量的变化灵活调节,池体外部的污泥 回流泵可将池体下部污泥浓縮区的浓缩污泥回流至上部混合区,实现 泥水循环;池体内布置的曝气管路提供池体内污泥微生物充足溶解 氧,强化生物作用。池体内挡板系统使池体各部分布水更均匀,更易 于矾花形成。池体内外实现多种药剂多点投加,进一步强化物理絮凝 作用。设于池体下部的推流式浓縮刮泥机使污泥集中到挡板下部回流 或排放。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对传统斜管沉淀池的改造充分发 挥生物降解有机物、氮和磷等指标作用,通过高效混合及污泥回流, 提高混凝效率,从而改善出水效果,并提高排出污泥的含固率,满足 直接脱水条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传统池型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该实施例的改造前平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面图
图5为该实施例的改造后平面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C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污泥回流沉淀池,它是对传统斜管沉淀池进行
改造得到的。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斜管沉淀池包括主池体l,主 池体设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主池体1由上部反映区4、过渡区5、 斜管出水区6和排泥区7组成,反映区4内设网格8和隔墙13等反 映设施,斜管出水区6设塑料斜管9和不锈钢出水矩形槽10,排泥 区7设有排泥斗11,排泥斗ll与排泥管12连通,排泥管2与上部反 映区4相连,出水管3与不锈钢出水矩形槽10相连。
改造前如图3和图4所示,将上部反映区4内的网格8和隔墙 13清除,并将排泥区7的排泥斗11整至底部齐平。
改造后的污泥回流沉淀池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上部反映区4设 置混合区14和提升絮凝15区,混合区14内设有混合搅拌机21,提 升絮凝区15内设有提升搅拌机16及附属不锈钢筒体17,过滤区5 与斜管出水区6之间加设挡板系统18,排泥区7设推流式浓縮刮泥 机19,排泥管12外接污泥回流管22连接至进水管2,该污泥回流管 22设污泥回流泵20,该污泥回流管22还与外界连通,从而将排泥区 7下部污泥回流至进水管2或者外排,并在进水管2和主池体1内均 设药剂投加点。该药剂添加点包括设在进水管2的预臭氧投加点23, 高锰酸钾投加点24和混凝剂投加点25,主池体1内部提升絮凝区15 内设活性炭投加点27,硅藻土投加点28,混合搅拌区14内及污泥回 流管22设PAM投加点26。混合搅拌区14和提升絮凝区15内设曝 气管路19。应当注意,预臭氧投加点23和高锰酸钾投加点24与混 凝剂投加点25之间需有一定距离。
它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絮凝反映沉淀和污泥浓缩的主要设备
混合搅拌机21、提升搅拌机16及其附属不锈钢筒体17、刮泥机19、 塑料斜管区9和不锈钢出水矩形槽10和曝气管路19均设在主池体1 内,比其它常用沉淀池和澄清池结构更紧凑,布水更均匀,生物作用 更强。提升搅拌机16和污泥回流泵20由变频电机控制,可根据实际 实用情况灵活调节,比其它常用沉淀池和澄清池更能确保出水水质。
使用时,主池体l外投加预臭氧、高锰酸钾和混凝剂的原水由进 水管2进入主池体1前,与污泥回流管22的回流污泥汇合后在混合 搅拌区4内经混合搅拌机21充分混合,并通过曝气管路29充氧后, 再投加粉末活性炭、硅藻土和PAM,经提升搅拌机16及其附属不锈 钢筒体17提升与池内活性污泥充分混合,经配水及挡板系统18布配 水后,通过斜管区9和出水矩形槽IO后出水,池体下部污泥经刮泥 机19推动和浓缩后积于主池体1底部的浓縮排泥区7,由排泥管12 排出主池体1夕卜,通过设有排泥回流泵20的污泥回流管22回流至进 水管2,多余污泥定期排放。其中混合搅拌机21、变频电机控制提升 搅拌机16及其附属不锈钢筒体17、变频电机控制的排泥回流泵20、 预臭氧投加点23、高锰酸钾投加点24、混凝剂投加点25、 PAM投加 点26、活性炭投加点27、硅藻土投加点28、曝气管路系统29、刮泥 机19、塑料斜管区9、不锈钢出水矩形槽10及挡板系统18均属现有 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曝气管路29的气源则与滤池反冲洗系统或其 它曝气气源系统合建,以节约用地,曝气管路29本身的结构和管路 连接也属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主池体1内部还可设有污泥浓度计和辅助观测设施,与排泥回 流泵联合控制,实现污泥回流和排放。改造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现有池 体主体结构,严格按照国家现形施工与验收规范执行。
权利要求1.一种污泥回流沉淀池,包括主池体,主池体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主池体由上部反映区、过渡区、斜管出水区和排泥区组成,排泥区与排泥管连通,其特征在于上部反映区设置混合区和提升絮凝区,混合区内设有混合搅拌机,提升絮凝区内设有提升搅拌机及附属不锈钢筒体,过滤区与斜管出水区之间加设挡板系统,排泥区设推流式浓缩刮泥机,排泥管外接污泥回流管至进水管,该污泥回流管设有污泥回流泵,该污泥回流管还与外界连通,并在进水管和主池体内均设药剂投加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该药剂 添加点包括设在进水管的预臭氧投加点,高锰酸钾投加点和混凝剂投 加点,主池体内部提升絮凝区内设活性炭投加点,硅藻土投加点,混合搅拌区内及污泥回流管设PAM投加点。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混合搅拌区和提升絮凝区内设曝气管路。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提升搅 拌机和污泥回流泵均与变频电机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上部反映区设置混合区和提升絮凝区,混合区内设有混合搅拌机,提升絮凝区内设有提升搅拌机及附属不锈钢筒体,过滤区与斜管出水区之间加设挡板系统,排泥区设推流式浓缩刮泥机,排泥管外接污泥回流管至进水管,该污泥回流管设有污泥回流泵,该污泥回流管还与外界连通,并在进水管和主池体内均设药剂投加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对传统斜管沉淀池的改造充分发挥生物降解有机物、氮和磷等指标作用,通过高效混合及污泥回流,提高混凝效率,从而改善出水效果,并提高排出污泥的含固率,满足直接脱水条件。
文档编号C02F1/52GK201182924SQ200820056268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4日
发明者汤剑青, 沈裘昌, 旻 芮, 许嘉炯, 郑国兴, 郑毓佩, 挺 雷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