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控藻技术及其在太湖蓝藻治理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891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物控藻技术及其在太湖蓝藻治理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控制技术及其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控
藻技术及其在蓝藻治理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兼具有供水、防洪、养殖、灌溉、航运和旅游等多重功 能。近几十年来,随着太湖流域内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农业废水和 生活污水使太湖的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使太湖水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状况 不断加剧,浮游植物数量极剧增加,蓝藻暴发时有发生,已严重危及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社会稳定和人类健康。目前治理太湖蓝藻的方法,存在诸多弊端。物理防治效率低且费 时费力;化学方法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生态修复技术目前技术不成熟,而且防治效果较差。
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在动物分类上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 门,鱼纲,鲈形目,鲡鱼科,罗非鱼属。体形大小似鲫鱼,因原产于非洲内陆水域,所以又被人 们称为"非洲鲫鱼",罗非鱼可在淡水或海水中生活。目前国内外尚无利用罗非鱼控制太湖 蓝藻局部暴发的相关技术及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治理太湖蓝藻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 种生物控藻技术及其在太湖蓝藻治理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控藻技术,将罗非鱼放养在有蓝藻区域。
这种生物控藻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 制造浮阀式网箱;
步骤二 将罗非鱼放养在网箱中;
步骤三收获网箱中的罗非鱼。
所述的浮阀式网箱可移动,网箱可随时移动到蓝藻水华暴发区域。 所述浮阀式网箱的网纲用聚乙烯网绳作纲,箱体用聚乙烯网衣制作,框架用双排
毛竹铁丝绞合制架,浮件为圆球形空心塑料球,箱体结合部及四周的双排毛竹用浮件固定浮起。 所述生物双排毛竹上可铺设木板。
在罗非鱼放养期间不进行饲料投喂。 所述罗非鱼的放养规格为10 50克/尾,密度为5kg/m3。
上述的生物控藻技术在太湖蓝藻治理中的应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其显著性进步为 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上,利用水生动物对环境进行治理属于生物控制技术领域, 是指利用水生动物(如罗非鱼、鲢鱼、鳙鱼等)通过食物链转换的形式吸收利用氮、磷等营 养元素进行代谢活动这一自然过程达到去除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目的。罗非鱼控藻技术作为一种生物控制措施,运用于太湖水体中,使太湖水生生态系统在达到生态平衡的 基础上,能有效地去除太湖湖体中的N、 P等营养盐,控制太湖藻类暴发,并能在一定程度上 控制藻类的二次污染。 本发明利用水生生物罗非鱼进行生物控藻,虽然不像截污工程和引污工程对控制 外源性营养物质那样效果明显而直接,但是它最大的特点是节省投资,利用生态治理的手 段,有利于建立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通过本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抑制太湖局部蓝藻高发 区域的暴发,而且促进当地渔农民的全面增收。对太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本 发明克服了以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蓝藻的不足,既避免了污染和生态风险,又实现了 对蓝藻的生态控制。 通过在太湖中设置浮阀式网箱,利用罗非鱼摄食蓝藻,不仅可以有效的抑制太湖 局部蓝藻高发区域蓝藻水华的暴发,而且能够促进当地渔农民的全面增收。


图1为本发明浮阀式网箱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通过在蓝藻频发区域湖区设置浮阀式网箱,在网箱中放养一定密度的罗非鱼,并 利用罗非鱼直接摄食蓝藻,对水体中的蓝藻进行有效的生物控制,控制湖区中蓝藻过量生 长,抑制蓝藻水华暴发。通过罗非鱼摄食蓝藻的方法,有效去除水体中富集的氮、磷,达到去 除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
1、浮阀式网箱制造 网纲用聚乙烯网绳作纲,箱体用聚乙烯网衣制作,框架用双排毛竹铁丝绞合制架, 浮件为圆形塑料泡沫体。网箱规格网口 (2X3)n^或(3X4)m、网箱深2m 2. 5m。网目规 格盖网、侧网和底网均为2. 5cm。根据实践,网目小于2cm既不利于水交换也不利于箱体 上浮。纲绳规格主纲直径15mm 20mm,副纲直径10mm左右。浮件规格直径50cm的圆球。 框架毛竹规格长度8m 10m。长方形或正方形组合式浮动鱼排,框架结构。每组合20只 30只网箱。"田"字形排列。网箱上口用框架支开,将主纲系在毛竹上,网衣绞缝在纲绳上, 下纲四角用石块作沉子,并固定。盖网为活动式的,可按需要随时闭合。箱体结合部及四周 的双排毛竹用浮件固定浮起。双排毛竹上可根据需要铺设木板作为工作人员的"人行道"。
2、浮阀式网箱投放区域 通过对蓝藻频发区域的调查分析,将浮阀式网箱放置于蓝藻频发区域,利用渔船 将网箱拖到指定区域,并用毛竹固定网箱四角。网箱可根据蓝藻暴发情况及水深情况做相 应的调整。 3、罗非鱼的投放密度及规格 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罗非鱼最佳放养规格为10 50克/尾,密度为5kg/m3。在放 养前,先将罗非鱼放置在湖内暂养l-3天,然后投入到网箱内。在罗非鱼放养期间,不进行 饲料投喂。 4、罗非鱼的收获 可直接将各网箱的网绳解除,逐一对每个小网箱进行收获,并将渔获物出售。网箱拆除整理完毕待翌年再用。经实验研究,罗非鱼能够在蓝藻暴发的水体中正常生长,并能有
效降低水体中的蓝藻生物量和密度。
5、罗非鱼蓝藻毒素检测 经过检测,罗非鱼鱼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较低,藻毒素含量在1. 1943 3. 6152ng/g间,属于食品安全范围之内。
6、罗非鱼对蓝藻的消化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罗非鱼能有效的消化吸收水体中的蓝藻,罗非鱼对蓝藻消化率为 65. 07%,吸收率为48. 8% 。 通过以上可以得到,利用食物链转换的形式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进行 代谢活动这一 自然过程达到去除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目的,从而控制水体中蓝藻的暴发。 罗非鱼控藻技术作为一种生物控制措施,可以运用于太湖水体中,使太湖水生生 态系统在达到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去除太湖湖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控制太湖藻 类暴发,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藻类的二次污染。 在每年的5月中旬,选择太湖蓝藻频发区域放置网箱,主要放置在西太湖湖湾内, 可用竹竿将网箱固定于湖内,并可根据蓝藻暴发情况,适当移动网箱,以达到最大化的利用 罗非鱼摄食湖区的蓝藻,控制蓝藻的生物量,抑制蓝藻暴发的目的。在10月份,气温下降 后,可直接收获网箱内的罗非鱼,并整理网箱。 实验表明,利用罗非鱼对蓝藻进行无害化处理,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处理蓝藻 成本)500元/亩。每年罗非鱼渔获物可直接输出水体中的氮以及磷。根据罗非鱼对藻类 的饵料转化系数为80 ,转化率以30 %计算,则年均通过摄食去除藻类2. 67吨/亩(湿重), 可有效削减藻类生物量。 通过在太湖中设置浮阀式网箱,利用罗非鱼摄食蓝藻,不仅可以有效的抑制太湖 局部蓝藻高发区域蓝藻水华的暴发,而且能够促进当地渔农民的全面增收。
权利要求
一种生物控藻技术,其特征在于将罗非鱼放养在有蓝藻区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控藻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制造浮阀式网箱;步骤二 将罗非鱼放养在网箱中; 步骤三收获网箱中的罗非鱼。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控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阀式网箱可移动。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控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阀式网箱的网纲用聚乙 烯网绳作纲,箱体用聚乙烯网衣制作,框架用双排毛竹铁丝绞合制架,浮件为圆球形空心塑 料球,箱体结合部及四周的双排毛竹用浮件固定浮起。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控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双排毛竹上可铺设木板。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控藻技术,其特征在于在罗非鱼放养期间不进行饲料 投喂。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控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罗非鱼的放养规格为10 50克/尾,密度为5kg/m3。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控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罗非鱼放置在湖内暂养 1-3天后再放养在网箱中。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控藻技术在太湖蓝藻治理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控藻技术及其在太湖蓝藻治理中的应用,将罗非鱼放养在有蓝藻区域,利用罗非鱼直接摄食蓝藻,对水体中的蓝藻进行有效的生物控制,控制水体中蓝藻过量生长,抑制蓝藻水华爆发,并通过摄食蓝藻有效去除水体中富集的氮、磷,达到去除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通过本发明不仅能够有效的抑制太湖局部蓝藻高发区域的暴发,而且促进当地渔农民的增收。本发明克服了以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蓝藻的不足,既避免了污染和生态风险,又实现了对蓝藻的生态控制。
文档编号C02F3/32GK101723519SQ200910232670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4日
发明者周军, 周刚, 李旭光, 林海 申请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