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7470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背景技术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是一种在提供游离氧的前提下,应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使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稳定和无害化的处理方法。按照废水处理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的 生长状态,废水的生物处理工艺可分为悬浮生长工艺和附着生长工艺。完全混合活性污泥(CMAS)法是悬浮生长工艺的典型代表,其基本组成包括曝气 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装置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CMAS工艺应用了连续流搅拌池反应器的 流动状态,初沉池出水和回流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并在其中完全混合,整个池中的有机负 荷、底物浓度和需氧量相同,污泥有机负荷比较低。然而,当有机底物浓度较低(例如污泥有机负荷较低)时,CMAS工艺法容易引起 丝状菌的繁殖,从而导致污泥膨胀,进而影响到出水的质量,此外,由于CMAS工艺最后还包 括有污泥回流装置,因此整个装置复杂。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提高一种改进的曝气沉淀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其出水水 质好且无需污泥回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由若干个单 独的曝气沉淀池串联而成,每一个单独的曝气沉淀池均包括方形的池体、置于池体内的弯 折板,以及出水管和进水管,其中,池体包括底壁以及与底壁相连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 第二侧壁,所述弯折板将池体分为彼此相通的曝气区和沉淀区,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横穿 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所述弯折板依次包括第一弯折段、垂直段和第二 弯折段,其中,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相对于垂直段的折弯方向相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所述沉淀区由弯折板、池体的第一侧壁以及出水 管包围而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所述弯折板的第二弯折段与竖直方向之间形成55 度夹角;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所述弯折板的垂直段长度为1-2米;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所述出水管设有与沉淀区相通的集水管,所述集 水管与出水管垂直设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所述集水管设有过滤装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由四个单独的曝气沉淀池组成,且其摄氧量比 例为 4:3:2:1;[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所述池体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包括与底壁相 连的倾斜壁和与倾斜壁相连的竖直壁;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所述池体的倾斜壁与水平方向成55度夹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在本 实用新型曝气沉淀装置中,每个单独的曝气沉淀池都是一个完整的废水处理单元,因此,经 过最后一个曝气沉淀池后,可降解污染物将降到最低,出水水质将完全达到或者低于排放 标准值;另外,由于沉淀区污泥沉淀后经过导流槽直接回流到曝气区,因此,无需污泥回流。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图中标号与对应元件关系如下1-出水管31-第一弯折段4-导流槽7-池体731-倾斜壁8-集水管
2_沉淀区 33-垂直段 5-曝气区 71-底壁 733-竖直壁 9-12-进水管
3-弯折板 35-第二弯折段 6-曝气器 73-第一侧壁 75-第二侧壁 13-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做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由若干个串联连接的曝 气沉淀池组成,每一个单独的曝气沉淀池包括池体7以及进水管9-12和出水管1。所述池体7包括底壁71以及与底壁71相连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73和第二侧 壁75,所述第一侧壁73和第二侧壁75均包括与底壁71相接的倾斜壁731和与倾斜壁731 相连的竖直壁733,其中,所述倾斜壁73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5度。靠近第一侧壁73设有未与第一侧壁73接触的弯折板3,该弯折板3包括竖直延伸 的垂直段33以及分别自垂直段33末端向下和向上分别倾斜延伸的第一弯折段31和第二 弯折段35,其中,所述第一弯折段31与第二弯折段35相对于垂直段33的弯折方向相同,且 第一弯折段31的长度为0. 4 0. 6米,垂直段33的长度为1 2米,第二弯折段35与竖 直方向的夹角为55度。所述出水管1位于池体7偏上位置且横穿第一侧壁73和第二侧壁75,如此,弯折 板3将池体7内部分割成两部分,其中中间较大的空间,也就是池体底壁71、弯折板3、第二 侧壁75以及进水管9之间形成曝气区5,而另一部分,也就是池体第一侧壁73、弯折板3以 及出水管1之间形成沉淀区2,其中,沉淀区2内,所述弯折板3的垂直段33与池体竖直壁 733之间为导流区,所述弯折板3的第一弯折段31与池体的倾斜壁731之间为过渡区,该导 流区和过渡区设置有污泥悬浮床;此外,所述导流区宽度,即弯折板2的垂直段33与池体7 的竖直壁73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 3米,所述弯折板3的第一弯折段31与池体7的倾斜壁 731之间的尺寸为0. 15 0. 3米。
4[0032]所述过渡区设有导流槽4,如此,将曝气区5与沉淀区2连通;另外,曝气区5内, 在池体7底部设置有曝气器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曝气器采用射流曝气器。所述出水管1设置有与沉淀区2连通的集水管8,该集水管8与出水管1垂直设 置,如此,经沉淀区2沉淀后的清液通过集水管8进入出水管1,从而进入与其串联连接的下 一个单独的曝气沉淀池;此外,集水管8底部还设置有过滤装置1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 过滤装置是一个筛网,如此,防止沉淀区2内的大颗粒物质进入出水管1。待处理废水需要处理时,首先经过进水管1进入到第一个曝气沉淀池的曝气区5, 并与池内的活性污泥接触混合,同时,混合后的泥水混合物在曝气器6的充氧、搅拌下形 成圆周性内循环,从而,原来的活性泥形成絮状物,废水中的污染物在池内曝气区5被降解 后,与絮状的活性泥共同通过导流槽4进入沉淀区2,其中,絮状的活性泥与污泥悬浮床上 的污泥接触,而被污泥吸附,经沉淀后,沉淀物经导流槽4回流至曝气区5,清液自集水管8 进入出水管1,从而依次进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曝气沉淀池,并做同样的处理,最后由 第四个曝气沉淀区的出水管排放。在本实施例中,曝气沉淀装置是由四个独立的曝气沉淀池串联而成,从首段至尾 段,每一个独立的曝气沉淀池的摄氧量逐渐降低,依次分别为40%、30%、20%、10%。在本实施例中,曝气沉淀装置是由四个独立的曝气沉淀池串联而成,且每一个单 独的曝气沉淀池中拥有独立的生物群落,因此,本实用新型曝气沉淀装置具有不同的微生 物生长环境,提高了微生物优势菌群的选育。由以上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曝气沉淀装置由四个单独曝气沉淀池组成,每 个单独的曝气沉淀池都是一个完整的废水处理单元,因此,经过最后一个曝气沉淀池后,可 降解污染物将降到最低,出水水质将完全达到或者低于排放标准值;另外,由于沉淀区污泥 沉淀后经过导流槽直接回流到曝气区,因此,无需污泥回流。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 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一种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由若干个单独的曝气沉淀池串联而成,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单独的曝气沉淀池均包括池体(7)、置于池体(7)内的曝气器(6)和弯折板(3),以及出水管(1)和进水管(9 12),其中,池体(7)包括底壁(71)以及与底壁(71)相连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73)和第二侧壁(75),所述弯折板(3)将池体(7)分为彼此相通的曝气区(5)和沉淀区(2),所述出水管(1)和进水管(9)横穿第一侧壁(73)和第二侧壁(75),所述曝气器(6)位于曝气区(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板(3)依次 包括第一弯折段(31)、垂直段(33)和第二弯折段(35),其中,第一弯折段(31)和第二弯折 段(35)相对于垂直段(33)的折弯方向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2)由弯 折板(3)、池体(7)的第一侧壁(73)以及出水管(9)包围而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板(3)的 第二弯折段(35)与竖直方向之间形成55度夹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板(3)的垂 直段(33)长度为1-2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设有 与沉淀区(2)相通的集水管(8),所述集水管(8)与出水管(1)垂直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8)设有 过滤装置(1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四个单独的曝气 沉淀池组成,且其摄氧量比例为4 3 2 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7)的第一 侧壁(73)和第二侧壁(75)均包括与底壁(71)相连的倾斜壁(731)和与倾斜壁(731)相 连的竖直壁(73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7)的倾斜 壁(731)与水平方向成55度夹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装置,由若干个单独的曝气沉淀池串联而成,每一个单独的曝气沉淀池均包括池体(7)、置于池体内的曝气器(6)和弯折板(3),以及出水管(1)和进水管(9-12),其中,池体包括底壁(71)以及与底壁相连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73)和第二侧壁(75),所述弯折板将池体分为彼此相通的曝气区(5)和沉淀区(2),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横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曝气器位于曝气区,如此,出水水质好且无需污泥回流。
文档编号C02F1/52GK201665576SQ20102014320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9日
发明者孙根行, 闫东峰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